問題詳情

6.許多學者專家、學術團體及文教基金會對學校教育的內涵,針對其所關注的學校教育內涵提出建議,不少適合國民教育階段學生使用的百科全書和商業圖書,以及未經學校採用的教科書內,也有許多適合學生學習的內容,這些建議課程在經過學校教育人員選擇及採用的一定程序之後,可以成為學校的哪一種課程?
(A)實有課程
(B)建議課程
(C)懸缺課程
(D)知覺課程。

參考答案

答案:A
難度:適中0.612679
統計:A(1498),B(517),C(273),D(156),E(1) #
個人:尚未作答書單:課程結構、課程名詞解釋、課程結構

用户評論

【用戶】馬自達

【年級】小六上

【評論內容】u實有課程:學校中實際發生的課程。u外顯課程:學習目的與內容均是明顯為人所知的課程。u潛在課程:隱藏在學校教育措施中,目的較不為人所知,卻以潛移默化的力量影響學生的情感、態度的課程。u空無課程:應當有而沒有的課程;很重要,但又懸缺的課程。造成空無課程的原因:1.課程設計者對某項目標的偏廢。2.課程未能配合社會變遷的速度。3.意識型態所致,特意將某些不合於支配階級利益的內容刪除。

【用戶】Tr. Kelly

【年級】高三下

【評論內容】採用!!

【用戶】陳雨謙

【年級】小一上

【評論內容】以下是自己整理的重點及表格,供大家參考,有錯誤不吝指教:)學校課程實有課程外顯課程正式課程領域學習節數(國文、數學、音樂、體育、美勞、選修、必修等七大學習領域)、彈性學習節數。非正式課程各類校內外比賽、運動會、班(週、朝、晨)會、導師時間、畢業典禮、社團活動、晨光時間、打掃活動、聯課活動等。潛在課程身教、境教(EX:孟母三遷)、比馬龍效應(教師對學生的期望越高,通常他們的表現就越好)、環境設施、學校文化、校園氣氛、上課氣氛、校規、教科書中的意識形態、教師人格特質、學生的學習經驗等。空無課程學校課程中通常被忽略不教的「性教育」、過去因政治因素始終未將「二二八事件」納入教材的部分、應該教而學校未教導學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