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3. 清代的古文家:「桐城三祖」,下列何人不是?
(A)薛福成
(B)姚姬傳
(C)劉大櫆
(D)方望溪

參考答案

答案:A
難度:非常簡單0.901873
統計:A(1011),B(38),C(22),D(50),E(0)

用户評論

【用戶】馬自達

【年級】高一下

【評論內容】桐城派:桐城三祖(方苞.劉大櫆.姚鼐) 漢賦四傑-司馬相如、揚雄、班固、張衡建安七子-孔融、陳琳、王粲、徐幹、阮瑀、應瑒、劉楨初唐四傑-駱賓王﹑王勃﹑楊炯﹑盧照鄰唐代田園詩派-王維、孟浩然、劉長卿、韋應物唐代進取詩派-岑參、高適、崔灝、王昌齡唐代浪漫詩派-李白唐代社會寫實派詩-杜甫宋代婉約派-晏殊、晏幾道、歐陽修宋代豪放派-蘇軾、辛棄疾、陸游宋代格律派-周邦彥、姜夔北三蘇-蘇洵、蘇軾、蘇轍濟南二安-李清照、辛棄疾元曲四大家-馬致遠、關漢卿、白樸、鄭光祖八龍三虎-荀淑與八子儉、緄(音滾)、靖、燾(音導)、汪、爽、肅、敷為八龍及賈彪三兄弟『大曆十才子』-盧綸、吉中孚、韓翃、錢起、司空曙、...

【用戶】馬自達

【年級】小六上

【評論內容】桐城派的基本理是從方苞開始建立的。他繼承歸有光的「唐宋派」古文傳統,提出「義法」主張:「義」即『言有物』,「法」即『言有序』。言有物,說文章要有內容;言有序,說文章要有條理跟形式技巧。他對於文章,要求的是「雅潔 」。劉大櫆雖無重要的建樹,但他是姚鼐的老師,所以在桐城派上,是承先啟後者。姚鼐是桐城派的集大成者,他的古文主張,在提倡「義理(內容合理)、考據(材料確切)、詞章(文詞精美),三者不可偏廢。」[1][2]又在學習方法上,提出古文八要:「所以為文者八,曰:神、理、氣 、味、格、律、聲、色。神、理、氣、味者,文之精也;格、律、聲 、色者,文之粗也。然茍舍其粗,則精者亦胡以寓焉?」(《古文辭類纂序》)

【用戶】馬自達

【年級】小六上

【評論內容】主張學習左傳、史記,講究義法,提倡義理,要求語言雅潔,反對俚俗。桐城派以「道統自任」,戴均衡《方望溪先生集外文補遺序》說:「平心論之,宇宙間無今漢學家,不過名物、象數、音韻、訓詁未能剖析精微,而於誠、正、修、齊、治、平之道無損也;而確守程、朱如先生者,多一人則道看一方,遂以昌明於一代。」梁啟超說:「桐城派又好述歐陽修『因文見道』之言,以孔、孟、韓、歐、程、朱以來之道統自任,而與當時所謂漢學者互相輕。」

【用戶】Yani Chou

【年級】大一下

【評論內容】(A)薛福成 文学方面,他虽然长期与桐城派文人为伍,曾推崇桐城派,但亦曾指责吴汝纶标榜桐城,并自言出使之后文风有所变化。为文多着眼于经世致用,不受桐城派约束。其政论文洋洋洒洒,曲尽事理,既谨严有序,又雄辩有力,黎庶昌誉为“首屈一指”。其中许多重要议论切中时弊,有些重大建议得到采纳。薛福成文善于记述。他记述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时期许多重要的遗闻轶事,往往兼有文学价值和史料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