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1如果教師想瞭解學生的學習困難,以作為個別輔導的參考。此時,教師適合採用下列何者?
(A)安置性評量
(B)成就測驗
(C)智力測驗
(D)診斷性評量。

參考答案

答案:D
難度:非常簡單0.967516
統計:A(55),B(13),C(20),D(2621),E(0) #
個人:尚未作答書單:評量類型:安置性(含安置&預備) vs 診斷性 vs 形成性 vs 總結性

用户評論

【用戶】馬自達

【年級】小六上

【評論內容】若學生的學習困難持續地發生,也無法以形成性評量所採取的補救措施來解決時,這時就需要更進一步深入分析其困難形成的原因和所在,而此時所採取的評量就是診斷性評量。也就是說,假如教師想要確認學生特殊的學習問題,可能就需要參考診斷性評量的結果。 診斷性評量是屬於心理測驗的一種,它的目的是在從受試者的反應中,分析研判其困難之所在,以提供進一步適當的輔導與治療。但診斷性評量並不只限於對心理疾患來使用,我們也常在教學場域中使用它,目的是在確定學生的學習困難和原因,並提供學生補救的措施。此種評量的使用時機,通常是在預期學習新知識會發生困難時或學習已經產生困難之後。

【用戶】大婉

【年級】高一下

【評論內容】1. 安置性評量 在教學前瞭解學生的先備知識(起點行為)、背景、性向及學習興趣,以因應學生之個別差異,安排適當的學習歷程,施予適當的學習與輔導。 例如:性向測驗、編班測驗2. 診斷性評量  找出及鑑定學生的學習困難或是教師教學缺失,以提供調整教學之參考。  例如:課堂中發問、隨堂小考、平時測驗3. 形成性評量  在教學過程中,驗證教師的教學情形與觀察學生的學習表現,隨時利用回饋方式了解學生學習進步情形或困難所在,做為實施補救教學依據。  例如:平時考試、隨堂考、單元測驗4. 總結性評量  在教學後以定期考試或測驗的方式來考察教師的教學成果與學生的學習成就,目的在於確定教學目標是否已達成。例如:期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