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主題】6 今有聲於此,耳聽之必慊己,聽之則使人聾,必弗聽。有色於此,目視之必慊己,視之則使人盲,必弗視。有味於此,口食之必慊己,食之則使人瘖,必弗食。上文所要表達的旨意是:(A)今世之人,惑者多以性養物,則

【評論內容】

【原文】

今有聲於此,耳聽之必慊已,聽之則使人聾,必弗聽。有色於此,目視之必慊已,視之則使人盲,必弗視。有味於此,口食之必慊已,食之則使人癔,必弗食。是故聖人之於聲色滋味也,利於性則取之,害於性則舍之,此全性之道也。世之貴富者,其於聲色滋味也,多疑者。日夜求,幸而得之則遁焉。遁焉,性惡得不傷?

[譯文]

假設有這樣一種聲音,聽到必定感到很舒服,但聽了就會使人耳聾、人們一定不會去聽。假設有這樣一種顏色,看見肯定感到舒服,但看了就會吏人眼睛失明,人們必然不會去看,假有這樣一種食物,吃時一一定覺得爽快,但吃了就會使人嗓子變啞,人們必定不會去吃所以,聖人對聲音、顏色、滋味的態度是,對生命有益的就取用,有害於生命的...

【評論主題】20 莊子將死,弟子欲厚葬之。莊子曰:「吾以天地為棺槨,以日月為連璧,星辰為珠璣,萬物為齎送。吾葬具豈不備邪?何以加此!」弟子曰:「吾恐烏鳶之食夫子也。」莊子曰:「在上為烏鳶食,在下為螻蟻食,奪彼與此

【評論內容】

翻譯:

莊子快死了,他的學生們聚在一起商量,打算要好好的辦他的喪事。

莊子說:「何必做這些事呢?我死後,整個的天地之間都是我的棺槨,日月星辰是陪葬的碧玉珍珠,萬物就是祭拜的牲品。我的葬儀不是早就準備好了嗎?」

【評論主題】12 讀書無論資性高低,但能勤學好問,凡事思一個所以然,自有義理貫通之日;立身不嫌家世貧賤,但能忠厚老成,所行無一毫苟且處,便為鄉黨仰望之人。(王永彬《圍爐夜話》)下列選項,何者符合上文旨意?(A)道

【評論內容】

讀書無論資性高低,但能勤學好問(C),凡事思一個所以然,自有義理貫通之日;立身 不嫌家世貧賤,但能忠厚老成,所行無一毫苟且處,便為鄉黨仰望之人。(B)無強調不露鋒芒

【評論主題】16 下列選項,何者是描寫晨昏的景象?(A)香剎夜忘歸,松青古殿扉 (B)夕陽依舊壘,寒磬滿空林(C)日出而林霏開,雲歸而巖穴暝 (D)故鄉今夜思千里,霜鬢明朝又一年

【評論內容】

(A)宿龍興寺/唐/綦毋潛

原文:

香剎夜忘歸,鬆清古殿扉。燈明方丈室,珠系比丘衣。

白日傳心淨,青蓮喻法微。天花落不盡,處處鳥銜飛。

譯文

造訪龍興寺,夜深忘記了歸去;青青古松樹,掩映佛殿的大門。

方丈室裏寬敞乾淨,燈火通亮;和尚披衣繫着佛珠,吟誦詩文。

心地像陽光般明亮,純潔透明;佛法如蓮花般聖潔,微妙清靜。

天女撒下的花朵,飄落佛前;銜花翻飛的鳥兒,離去無聲。

(B)《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唐/劉長卿

原文:

古臺搖落後,秋日望鄉心。野寺人來少,雲峯水隔深。

夕陽依舊壘,寒磬滿空林。惆悵南朝事,長江獨至今

譯文

古臺破敗草木已經凋落,秋天景色引起我的鄉思。

荒野的寺院來往行人少,隔水眺望雲峯更顯幽深。

夕陽依戀舊城遲遲下落,空...

【評論主題】17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裏,長煙落日孤城閉。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髮征夫淚。」(范仲淹〈漁家傲〉)依據上文,下列選項何者錯誤

【評論內容】

翻譯:

邊境上秋天一來風景就全都不同了,向衡陽飛去的雁羣毫無留戀的情意。

隨着軍營的號角聲響起,四面傳來戰馬嘶鳴的聲音。像千里屏障一樣並列的山峯,煙霧瀰漫中,落日朦朧,只見四野荒漠,一座孤城緊緊關閉着。

空對愁酒一杯,離家萬里,思緒萬千,想起邊患不平,功業未成,不知何時才能返回故里。

羌笛的聲音悠揚,寒霜灑滿大地。將軍和徵人們不能入寐,他們都愁白了頭髮,流下傷心眼淚。

【評論主題】7 下列選項,何者沒有悠然自適的意涵?(A)一路經行處,莓苔見屐痕。白雲依靜渚,春草閉閒門。過雨看松色,隨山到水源。溪花與禪意,相對亦忘言(B)獸樂在山谷,魚樂在陂池。蟲樂在深草,鳥樂在高枝。所樂雖不

【評論內容】

(A)白雲依靜渚,春草閉閒門/唐/劉長卿

(B)詠所樂/唐/白居易

(C)待酒不至/唐/李白

(D)千秋節有感二首(八月二日爲明皇千秋節)/唐/杜甫

【評論主題】5 原泉混混,不舍晝夜,盈科而後進,放乎四海;有本者如是,是之取爾。(《孟子.離婁下》)本文所要強調的重點是:(A)重視生態保護 (B)主張學貴有恆 (C)強調務本的重要 (D)尊重自然界規律

【評論內容】

離婁章句下(十八)

原文:

徐子曰:「仲尼亟稱於水曰:『水哉!水哉!』何取於水也?」孟子曰:「原泉混混,不捨晝夜,盈科而後進,放乎四海;有本者如是,是之取爾。苟為無本,七八月之間雨集,溝澮皆盈;其涸也,可立而待也。故聲聞過情,君子恥之。」

 翻譯:

徐子問孟子說:「從前孔子屢次稱讚水說:『水啊!水啊!』水又有什麼特別可取的地方呢?」孟子說:「那有根源的泉水滾滾地湧出來,不分日夜的流著不停,流滿了低下的坎坑,再向前流,一直流到大海裡去;有根本來源的才能如此,就是這點可取啊!假使沒有根本來源,就像那七八月間降下的雨水集聚起來,田裡的溝澮水道雖然都滿了;但是雨一停止,它乾涸極快,可以站在旁邊等待著的。所以一個人的虛名如果超過了實情,君子就認為是可恥了。」

【評論主題】3 「公共行政應成為憲政秩序下,政府治理過程的正當參與者」是那一學說的重要主張?(A)新公共管理 (B)新公共選擇 (C)黑堡宣言 (D)新公共服務

【評論內容】黑堡宣言背景

由萬斯來等人提出,1970-1980年代的美國瀰漫著反官僚、反權威、反政府的風氣(NPM時期),過度的政治化,造成民主的傷害。故提出黑堡宣言,為官僚辯護,反對小而美政府(NPM)。

提出動機:

1.政府視公共行政(事務官擬定)為政策失靈的替罪羔羊,使公共行政(事務官,也就是官僚人員)地位日益不重要

2.前期新公共行政(NPA)提倡的專業倫理理念過於抽象,實用性不足,導致新公共行政理念無法落實在政府政策。

黑堡宣言四項主張

1.行政人員應成為有自主意識之公共利益受託者

2.行政人員具專業能力來提供社會功能(處理公共事務是一種專業能力)

3.公共行政可成為憲政秩序下政府治理過程之正當參與者(因具有專業知識、能力)

4.公共行政的權威實繫於政府治理過程中,能夠涵蓋不同利益,藉以促進公共利益的實現

【評論主題】5 最早使用「行政國」一詞來描述現代國家行政權力日益增長的學者為何?(A)瓦爾多(D. Waldo) (B)羅聖朋(D. H. Rosenbloom)(C)威爾遜(W. Wilson) (D)賽門(H

【評論內容】

行政國:

最早出現於行政學者Waldo1948年出版的《行政國:美國行政學的政治理論研究》一書

行政國一詞被用來形容政府職能擴張和人民依賴日深的時代潮流下行政部門具舉足輕重之地位。

其特點有:

1、政府行政機關眾多

2、公務人員人數龐大

3、預算經費驚人

4、行政人員頗具政策影響力

5、國家目的的達成與問題解決,須借助各種相關行政活動

【評論主題】4 根據馬瑞尼(F. Marini)分析新公共行政運動的主要特徵,下列敘述何者錯誤?(A)趨向相關性(relevant)的公共行政研究(B)採用邏輯實證論(positivism)的觀點(C)調整組織形

【評論內容】

https://www.3people.com.tw/%E7%9F%A5%E8%AD%98/%E6%96%B0%E5%85%AC%E5%85%B1%E8%A1%8C%E6%94%BF%E5%AD%B8%E6%B4%BE%E2%80%93%E4%B8%BB%E8%A6%81%E8%AB%96%E9%BB%9E/--%E5%85%AC%E8%81%B7%E8%80%83%E8%A9%A6-%E9%AB%98%E6%99%AE%E5%88%9D%E3%80%81%E5%9C%B0%E7%89%B9-%E4%B8%80%E8%88%AC%E8%A1%8C%E6%94%BF/b93ee80d-dad3-49fc-b8b8-266175e95737

三民有詳細介紹

【評論主題】1 有關「霍桑實驗」(Hawthorne Experiment)的敘述,下列何者錯誤?(A)面談計畫有助於宣洩員工不滿的情緒,進而提高士氣(B)非正式組織是研究重點之一(C)維持社會平衡(social

【評論內容】

霍桑實驗前後有兩次

第一次(1924-1927):照明設備與產量關係之研究(物質提昇方面)→未果

第二次(1927-1932):又分成三階段(梅堯等人主導)

1.繼電器裝配實驗-發現人格尊重(霍桑效應的發現)

發現工人態度改變之原因有-受到尊重、提高榮譽

霍桑效應:當觀察者察覺自己正被觀察時,會改變自己的言行

2.面談計畫-予參與者發洩情緒機會

3.小團體研究實驗(接線板工作室實驗)-發現小團體約束力

(c)梅堯另提出,組織中有種社會衡平的狀態,可以促使員工互相合作,抵抗困難

(d)激勵與保健為二因子論之觀點,由赫茲柏格提出

【評論主題】12.「音容宛在」適用於下列哪一場合?(A)賀男壽 (B)題遺像 (C)獻業師 (D)詠歌手

【評論內容】

【釋義】:仿佛還聽到他的聲音,還看到他的容貌神情。形容對死者的想念。

【評論主題】2.下列選項,何者沒有錯別字?(A)不恥下問 (B)不屈不擾 (C)不徑而走 (D)不共帶天

【評論內容】

不齒:不屑和他並列。對他人行為感到不認同。

不恥:不感到羞恥

【評論主題】2 李治平先生接到一封寫著「李治平先生 台啟」的信件,從「啟封詞」的用語判斷,這應該是下列何人來信?(A)長輩 (B)平輩 (C)晚輩 (D)部屬

【評論內容】

用於平輩:大啟、台啟、惠啟

用於親族長輩:福啟、安啟

用於長輩:鈞啟、賜啟

用於師長或宗教界長輩:道啟(上欄之鈞啟、賜啟亦可)

用於軍政界:勛啟、鈞啟

用於晚輩:收啟、啟、收

【評論主題】5 古典小說中,其內容:「以功名富貴為一篇之骨,有心豔功名富貴而媚人下人者,有倚仗功名富貴而驕人傲人者,有假託無意功名富貴自以為高,被人看破恥笑者。」依此判斷,該名著為何?(A)《西遊記》 (B)《水

【評論內容】

《儒林外史》是中國文學史上一部傑出的現實主義的長篇諷刺小說,《儒林外史》所寫內容,假託明朝,實為清朝,而且十之八九的人物都實有其人。它真實地描繪了康雍乾時期知識分子生活的沉浮,境遇的順逆,功名的得失,仕途的升降,情操的高尚與卑劣,理想的倡導與破滅,出路的探索與追尋。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84%92%E6%9E%97%E5%A4%96%E5%8F%B2

【評論主題】19.中國古典小說被稱為「四大奇書」的,除了《水滸傳》、《三國演義》、《西遊記》外,尚有:(A)《金瓶梅》 (B)《鏡花緣》 (C)《儒林外史》 (D)《聊齋誌異》

【評論內容】

四大小說(四大名著):《三國演義》、《西遊記》、《水滸傳》及《紅樓夢》等四部中國古典章回小說

【評論主題】15.荀子〈勸學〉「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意謂:(A)為學應三省乎己 (B)為學應自立自強 (C)為學應順其自然 (D)為學應慎選環境

【評論內容】

蓬草一旦生長在麻田中,不用特別去支扶它,它照樣隨著麻樹,長得又挺又直。反之,晶瑩潔白的沙子,和在污濁的爛泥裏,久而久之,就被混得又濁又黑了。這譬喻告訴我們,環境是如何深遠地影響每一個人!

【評論主題】14.羅貫中〈用奇謀孔明借箭〉「遂命將二十隻船,用長鎖相連,徑望北岸進發」,其中「徑望」是指:(A)直向 (B)眺望 (C)任意 (D)接觸

【評論內容】

(1)路、小路。如:「山徑」、「羊腸小徑」。

(2)門路、方法。如:「門徑」。

(3)直接的。如:「徑向」、「徑行辦理」。

【評論主題】10.「若使天下兼相愛,國與國不相攻,家與家不相亂,盜賊無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則天下治。」這段話最可能是先秦哪一家的言論?(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

【評論內容】

原文:

若使天下兼相愛,國與國不相攻,家與家不相亂,盜賊無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則天下治。故聖人以治天下為事者,惡得不禁惡而勸愛?故天下兼相愛則治,交1相惡則亂。故子墨子曰:「不可以不勸愛人者,此也。」

翻譯:

假若天下的人都相親相愛,國家與國家不相互攻伐,家族與家族不相互侵擾,盜賊沒有了,君臣父子間都能孝敬慈愛,象這樣,天下也就治理了。所以聖人既然是以治理天下為職業的人,怎么能不禁止相互仇恨而鼓勵相愛呢?因此天下的人相親相愛就會治理好,相互憎惡則會混亂。所以墨子說:「不能不鼓勵愛別人」,道理就在此。

【評論主題】24 依行政訴訟法之規定,下列敘述何者正確?(A)所有行政訴訟,均以訴願程序為必要先行程序(B)撤銷訴訟,皆須以訴願程序為必要先行程序(C)確認處分無效訴訟,以先向原處分機關請求確認無效為必要先行程序

【評論內容】

行政訴訟法第6條第3項

確認訴訟,於原告得提起或可得提起撤銷訴訟、課予義務訴訟、或一般給付訴訟者,不得提起之。但確認行政處分無效之訴訟不在此限。

此為確認訴訟的後備性,D應提撤銷訴訟。

【評論主題】7 「透過觀摩其他組織的運作模式,將觀摩心得加以運用於自身組織」,係指下列何種組織學習模式?(A)能力獲取型 (B)實驗取向型 (C)被動改造型 (D)標竿學習型

【評論內容】

引用:我但我不賣鑽石 大一下 (2016/11/11)

組織學習風格有四大類型,說明如下:

【評論主題】6 組織常會遇到成員反革新情結,對創新變革的提案或計畫抱持忍耐、抵制、交差了事的態度,此種現象稱為:(A)異化(Alienation) (B)彼得定律(Peter Principle)(C)不希罕效應

【評論內容】

不希罕效應:

(1) 是一種「反革新情結」,意指當機關組織在推動行政革新時,組織成員對革新計畫抱持抵制的態度,認為只要忍耐即可不受影響。(2) 亦即把組織的革新計劃視作「舊酒新瓶」的管理技倆,只要員工刻意忽視,久而久之革新計劃最後必定無疾而終。https://www.3people.com.tw/%E7%9F%A5%E8%AD%98/%E7%B5%84%E7%B9%94%E7%97%85%E8%B1%A1%E4%B9%8B%E9%87%8D%E8%A6%81%E7%90%86%E8%AB%96-%E4%B8%8D%E7%A8%80%E7%BD%95%E6%95%88%E6%87%89%E8%88%87%E5%BD%BC%E5%BE%97%E5%AE%9A%E5%BE%8B%EF%BC%88Peter%E2%80%99s-Principle%EF%BC%89/--%E5%85%AC%E8%81%B7%E8%80%83%E8%A9%A6-%E9%AB%98%E6%99%AE%E5%88%9D%E3%80%81%E5%9C%B0%E7%89%B9-%E4%B8%80%E...

【評論主題】5 彼得斯(G. B. Peters)認為下列何種治理模式係以公共選擇理論為其主要的理論基礎?(A)管理模式 (B)參與模式 (C)彈性模式 (D)市場模式

【評論內容】

彼得斯 ( Peters)四種治理模式一、市場式政府 : 肯定市場機能,採取分權化的組織結構,利用企業管理技術、採用績效薪給制,引進市場競爭。二、參與市政府 : 對抗傳統官僚層級節制體系,力求扁平化組織型態,管理上採全面品質管理、建立團隊策略、運用諮議及協商,增進公職人員和民眾對政府施政的參與度。

三、彈性化政府 : 運用虛擬組織,採工作團隊式管理。決策方法不拘泥於固定格局,而採應變性決策。四、解制式政府 =鬆綁式政府 : 

指政府內部管制上的鬆綁,可以更有效率及創新力。強調管理者是促使組織目標順利達成的重要角色,應賦予其更多裁量權。

【評論主題】3 下列何者運用市場理論,以解釋政治人物、官僚與民眾追求自我利益極大化的行為?(A)社會企業學派 (B)市場行動學派 (C)國家市場學派 (D)公共選擇學派

【評論內容】

公共選擇學派:

以經濟學方式研究非市場決策問題。主張以市場機制來選擇。

即在公共部門與私人部門,公共機構與私人機構之間,當然也在公共機構之間開展競爭,就像顧客通過對私益物品的選擇來決定企業的命運一樣,也可以通過公民對服務機構的選擇決定對單個公共機構的存亡。

【評論主題】1 「生態理論」大多從生態觀點來研究政府的行政現象,下列那一位學者屬於此一學派之代表人物?(A)賽門(H. Simon) (B)傅麗德(M. P. Follett) (C)雷格斯(F. W. Rigg

【評論內容】

A:賽門:理性決策理論

B:傅麗德:動態管理學派(額外價值論、情勢法則、最後權威、協調原則)

C:雷格斯:生態理論(稜柱模式)

D:巴納德:權威接受論

【評論主題】【題組】13.林家要制止漳泉械鬥,直接引用<勸和論>的話,最不適宜者為: (A)爾其自戕爾手!爾其自噬爾肉! (B)干戈之禍愈烈,村市半成邱墟 (C)矧更同為一府,而亦有秦越之異! (D)勿懷夙忿、勿

【評論內容】

(A)爾其自戕爾手! 爾其自噬爾肉!:請你砍下自己的手!請你吞下自己的肉!

(B)干戈之禍愈烈,村市半成邱墟:戰爭的災禍越激烈,村落成是多成為廢墟。

(C)矧(ㄕㄣˇ)更同為一府,而亦有秦越之 異!:況且同為一府之人,卻也有南北親疏的差異。

(D)勿懷夙忿、勿蹈前愆,既親其所親,亦親其所疏,一體同仁。:

不要在懷著往昔的怨忿,更不要踏上前人的過失,既已親愛自己的親友,也該親近已經疏遠的人們,感受到民如同胞的一體之仁心。

所以,制止械鬥,(A)不適合。

(B)說明械鬥帶來村落毀滅。(械鬥是不好的)

(C)大家都是同府的人、是應該最親近的人啊!

(D)勸和,再次親近已疏遠的人!

【評論主題】6 今有聲於此,耳聽之必慊己,聽之則使人聾,必弗聽。有色於此,目視之必慊己,視之則使人盲,必弗視。有味於此,口食之必慊己,食之則使人瘖,必弗食。上文所要表達的旨意是:(A)今世之人,惑者多以性養物,則

【評論內容】

【原文】

今有聲於此,耳聽之必慊已,聽之則使人聾,必弗聽。有色於此,目視之必慊已,視之則使人盲,必弗視。有味於此,口食之必慊已,食之則使人癔,必弗食。是故聖人之於聲色滋味也,利於性則取之,害於性則舍之,此全性之道也。世之貴富者,其於聲色滋味也,多疑者。日夜求,幸而得之則遁焉。遁焉,性惡得不傷?

[譯文]

假設有這樣一種聲音,聽到必定感到很舒服,但聽了就會使人耳聾、人們一定不會去聽。假設有這樣一種顏色,看見肯定感到舒服,但看了就會吏人眼睛失明,人們必然不會去看,假有這樣一種食物,吃時一一定覺得爽快,但吃了就會使人嗓子變啞,人們必定不會去吃所以,聖人對聲音、顏色、滋味的態度是,對生命有益的就取用,有害於生命的...

【評論主題】33. 認為組織的主要價值觀念來自最高領導者,決策判斷的焦點應放在部門功能的發揮與適應環境上。此類組織的組織文化類型為何?(A)企業家型的組織文化 (B)策略型的組織文化(C)盲從的組織文化 (D)排

【評論內容】

策略型文化:

組織價值觀念以透過制度化過程確立,決策做成主要依據經驗例規

盲從文化:

組織價值為少數菁英之洞見兒少做理性分析,人員對領導者盲目崇拜,對儀節過度重視,易形成團體盲從

排他型文化:

組織價值來自經驗傳統,而非成員互動交流而得,而是少數菁英操縱,為維繫此一文化風格而有強烈排他傾向,決策獨斷,不容異議

【評論主題】29. 主管根據單一特徵(如智力、社交能力、外表)論斷某個人的整體印象,在學理上稱為下列何者?(A)暈輪(月暈)效應 (B)馬太效應(C)定錨效應 (D)群體效應

【評論內容】馬太效應:指好的愈好,壞的愈壞,多的愈多,少的愈少的一種現象。即兩極分化現象定錨效應:人們在做決定時,往往會過度信任第一時間所取得的片段資訊,以此為判斷基準,進而逐步修正。就像要靠岸的船,得先下錨再移動船身,才能停在準確位置。群體效應 :群體效應是指個體形成群體之後,通過群體對個體約束和指導,群體中個體之間的作用,就會使群體中的一群人,在心理和行為上發生一系列的變化。例如:社會助長、社會削弱、從眾現象等。

【評論主題】18.貞觀初,太宗謂侍臣曰:「為君之道,必須先存百姓,若損百姓以奉其身,猶割股以啖腹,腹飽而身斃。若安天下,必須先正其身,未有身正而影曲,上治而下亂者。朕每思傷其身者,不在外物,皆由嗜欲以成其禍。」(

【評論內容】

翻譯:

貞觀初年,太宗皇帝對大臣們說:「當國君的原則,必須以百姓的利益為先,如果損害老百姓的利益來滿足國君自身的慾望,就好比是割下自己大腿的肉來充飢,肚子雖填飽,人卻死了。如果要使天下安定,國君必須先修養自己的品德。從來沒有身正而影斜、自身品德修養好了而民間卻亂起來的道理。我常想,傷害自身的並不是外物,而是個人的嗜好和慾望太多所引起。

【評論主題】15.兵之勝敗,本在於政。政勝其民,下附其上,則兵強矣。民勝其政,下畔其上,則兵弱矣。故德義足以懷天下之民,事業足以當天下之急,選舉足以得賢士之心,謀慮足以知強弱之勢,此必勝之本也。(《淮南子‧兵略》

【評論內容】

翻譯:

戰爭的勝負,最根本的是政治。政治能夠駕馭民眾,人民就會依附於君主,因此軍隊肯定會強大;

要是民眾反對國家的政治,百姓就會背叛君主,那么軍隊的戰鬥力肯定會被削弱。

所以德政道義能夠讓天下百姓受到感化,事業能夠應對天下的當務之急,選用的賢才能夠取得天下賢士的擁戴,計謀智慮能夠看出敵我雙方力量的強弱,這才是取得勝利之根本所在。

【評論主題】14.《論語‧憲問》:「管仲相桓公,霸諸侯,一匡天下,民到於今受其賜!微管仲,吾其被髮左衽矣!豈若匹夫匹婦之為諒也,自經於溝瀆而莫之知也?」從引文看來,孔子認為管仲最主要的功績是:(A)教化世人,澤被

【評論內容】

子貢曰:「管仲非仁者與?桓公殺公子糾,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賜。微管仲,吾其被髮左衽矣。豈若匹夫匹婦之為諒也,自經於溝瀆,而莫之知也。」

【評論主題】12.邯鄲道上起秋聲,古木荒祠野潦清。多少往來名利客,滿身塵土拜盧生。(宋犖〈邯鄲道上〉)此詩是巧用「黃粱夢」典故所引發的慨嘆。依據上文,符合詩意的選項是:(A)譏刺科舉考試制度不公不義 (B)揭露古

【評論內容】

翻譯:

邯鄲古道上颳起了瑟瑟秋風,古木荒寺前的積水寒冷淒清。

道上來往的不少追名逐利客,滿身塵土在膜拜夢中的盧生。

《邯鄲道上》寫於清代,作者來到古代的繁華之地邯鄲,漫步於荒涼的古道之上,時值秋天,蕭瑟的氣氛充斥全詩,並巧借了"黃粱夢"的典故,達到諷刺的效果。

這首詩正以自然之淒清歷史之虛無反襯人間追名逐利而終歸黃粱一夢的可笑鬧劇,於是邯鄲古道上的秋色人情成了古代中國歷史文化心態的一個縮影,作者構思之深刻,詩筆之冷峻,也正體現在這裡。"拜盧生"一"拜"字,可謂境界全出,說明古往今來無數名利客都在步盧生之後塵,現與虛幻的富貴夢中而不自醒悟,一"拜"字還活畫出痴迷而虔誠的人間眾生相。

https://www.itsfun.com.tw/%E9%82%AF%E9%84%B2%E9%81%93%E4%B8%8A/wiki-69297201-4091399

【評論主題】11.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夕陽西下幾時回?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晏殊〈浣溪沙〉)本闋詞所抒發的主要情感是:(A)面對良辰美景的欣喜 (B)傷春惜時的惆悵情懷(C

【評論內容】

翻譯:

作一首詞曲喝着一杯美酒。想起去年同樣的季節還是這種樓臺和亭子。

天邊西下的夕陽什麼時候才又轉回這裏?花兒總要凋落是讓人無可奈何的事。

【評論主題】5.亞里斯多德曾說:「友誼是住在兩個身體裡的同一個靈魂」,這句話所表達的情感或觀點,與下列選項所指涉的對象,最接近的是:(A)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 (B)共看明月應垂淚,一夜鄉心五處同(C)知音其

【評論內容】

(A宋/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

寒蟬悽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 

翻譯:

秋後的蟬叫得是那樣地淒涼而急促,面對着長亭,正是傍晚時分,一陣急雨剛停住。在京都城外設帳餞別,卻沒有暢飲的心緒,正在依依不捨的時候,船上的人已催着出發。握着手互相瞧着,滿眼淚花,直到最後也無言相對,千言萬語都噎在喉間說不出來。想到這回去南方,這一程又一程,千里迢迢,一片煙波,那夜霧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無邊。

(B)唐/白居易/《望月有感》

    共看明月應垂淚,一夜鄉心五處同 -----同看明月都該傷心落淚,一夜思鄉心情五地相...

【評論主題】3.下列對聯所使用的場合或對象,何者錯誤?(A)演中外事,貫古今情──電影院(B)胸中存灼見,眼底辨秋毫──眼鏡行(C)萬卷藏古今學術,一廛聚天地精華──書局(D)經營不讓陶朱富,貿易長存管鮑風──報

【評論內容】

范蠡,人稱陶朱公。棄官後經商有道,他到那裡治理經濟,便能富國富民,可說是一位富有經濟頭腦之人。

舊時代的店鋪里,常有一副對聯:「經商不讓陶朱富,貿易常存管鮑風」。「陶朱」,就是指的范蠡。這也說明歷代的商家們都熱衷於學習范蠡的經商之道,學習他能夠經商致富以自勉。

原文網址:https://read01.com/e0DOOE.html

【評論主題】2.下列格言名句意涵的對應,何者最為接近?(A)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欲速則不達(B)盲人騎瞎馬,夜半臨深池──百歲老翁攀枯枝(C)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青出於藍而勝於藍(D)臨淵羨魚,不如

【評論內容】

(A)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明白道有先後的不同,學術、事業各有專門的研究 

    欲速則不達---指過於性急圖快,反而不能達到目的。

(B)盲人騎瞎馬,夜半臨深池──比喻做事、行動盲目亂闖瞎撞,後果十分危險。     瞎子騎著瞎馬。比喻極為危險。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排調》:「桓南郡與殷荊州語次,因共作了語。……次復作危語。桓曰:『矛頭淅米劍頭炊。』殷曰:『百歲老翁攀枯枝。』顧曰:『井上轆轤臥嬰兒。』殷有一參軍在座,云:『盲人騎瞎馬,夜半臨深池。』」也作「盲人瞎馬」。(C)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泰山之所以能有如此高度,正因為不拒絕任何微小的土壤,以致能夠堆砌成為如現今之成就。比喻懂得包容涵納,乃能...

【評論主題】4 「不知是幼年的我背叛了自己,還是成年後的自己背叛了能言善道的童年。我總覺得有一個無底的黑洞把該說想說的話都吸納進去,抱著多說不如少說、說了也不增加減少什麼的想法,終於讓許多話語在心裡沉澱,於是那塊

【評論內容】

人類一旦進入語言的牢籠,就毫無選 擇地要用它疏通情感,然而情感又會鬧情緒不想說話。也許這是一種懲罰吧!上帝 造人之初就設定了這樣一個矛盾的程式

→指出說與不說之矛盾

【評論主題】1.下文□內最適合填入的詞語依序是:孤本愚陋,始舉孝廉,後值天下大亂,築精舍於譙東五十里,□春夏讀書,秋冬射獵,以待天下清平,□出仕耳。不意朝廷徵孤為典軍校尉,□更其意,專欲為國家討賊立功。(《三國演

【評論內容】

曹操一一讀完這些詩章,笑說:「諸公佳作,過譽甚矣。孤本愚陋,始舉孝廉。後值天下大亂,築精舍於譙東五十里,欲春夏讀書,秋冬射獵,以待天下清平,方出仕耳。不意朝廷徵孤為典軍校尉,遂更其意,專欲為國家討賊立功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zh-tw/history/3moymma.html

【評論主題】7.「人所考慮的東西,永遠只限於當時。如果吃了點苦,就會產生『這個苦一定會持續到永遠』的錯覺。可是,人生中有時卻是『只要翻過這座山,就可以看到一望無際的大海』。就算走投無路被逼進死巷,還是可能出現『剛

【評論內容】

人生中有時卻是『只要翻過這座山,就可以看到一 望無際的大海』。

就算走投無路被逼進死巷,還是可能出現『剛好有人打開家門, 讓自己穿越後門逃走』的意外發展。」 

皆和柳暗花明又一村有同藝

【評論主題】32 「當世界已經傾斜,我們也沒有力氣將它扶正;那麼在悲哀之後,唯一能做的就只有自己站好姿勢。」下列選項,何者最能詮釋文中的意思?(A)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B)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

【評論內容】

(A)唐/杜牧/《泊秦淮》

原文: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翻譯:浩渺寒江之上瀰漫着迷濛的煙霧,皓月的清輝灑在白色沙渚之上。入夜,我將小舟泊在秦淮河畔,臨近酒家。金陵歌女似乎不知何爲亡國之恨黍離之悲,竟依然在對岸吟唱着淫靡之曲《玉樹後庭花》

(B)唐/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原文: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翻譯:要如何才能得到許多間遮風避雨的房子呢?讓普天下窮苦的讀書人都能快快樂樂的住在裡面,即使風雨來襲,這些房子也能如山般穩固。

(D) 唐/ 杜甫/《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榮枯咫尺...

【評論主題】24下列選項,何者不具「物是人非」的意思?(A)此地別燕丹,壯士髮衝冠;昔時人已沒,今日水猶寒(B)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C)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

【評論內容】

(A)此地別燕丹,壯士髮衝冠;昔時人已沒,今日水猶寒-唐駱賓王有《於易水送人》

     翻譯:在這個地方荊軻告別燕太子丹,壯士悲歌壯氣,怒髮衝冠。

             那時的人已經都不在了,今天的易水還是那樣的寒冷。

(B)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唐/崔護/《题都城南庄》)

【評論主題】10「正其誼不謀其利,明其道不計其功」,應是針對何者而言?(A)齊家(B)為學(C)處世(D)養生

【評論內容】

出處:

《漢書·董仲舒傳》:“夫仁人者,正其誼不謀其利,明其道不計其功,是以仲尼之門,五尺之童,羞稱五霸,為其先詐力,而後仁義也。”

解釋:

【評論主題】9荀子曰:「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倶黑。」下列選項,何者與本文的主張最接近?(A)當仁,不讓於師(B)己所不欲,勿施於人(C)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D)里仁為美。擇不處仁,焉得知

【評論內容】

荀子曰:「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倶黑。」 

翻譯:

蓬草長在麻地裏,不用扶持也能挺立住,白沙混進了黑土裏,就再不能變白

【評論主題】33行政院復函某一機關,其准駁語為「應予照准」,此機關最可能的是:(A)文化部(B)考試院(C)大愛電視台(D)新北市立海山高級中學

【評論內容】

准駁語(於審核或答復受文者請求時之用語)

例如:應予不應予照准、准予照辦、准予備查准、應予駁回、未便照准

礙難照准、應從緩議

適用範圍:對下級機關(文化部為行政院之下級機關)

【評論主題】31下列選項,何者具有執法公正的精神?(A)陟罰臧否,不宜異同(B)罰莫如重而必,使民畏之(C)竊鉤者誅,竊國者為諸侯(D)父為子隱,子為父隱,直在其中矣

【評論內容】

(A)陟罰臧否,不宜異同( 諸葛亮〈出師表〉)

     翻譯:賞善罰惡不應該有不同的作法。

(B)罰莫如重而必,使民畏之 (五蠹.韓非子)

【評論主題】19「人生在世,除了面對生命的有限之外,又面對人間的複雜。若能承認自己的有限,才可能轉有限而為無限, 化複雜而為單純。」下列選項,何者與上文意旨最相近?(A)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B)積善成德

【評論內容】

(A)不自伐,故有不,故有功;不自矜,故長(老子/道德經)

     翻譯:自誇不如眾人誇的有功勞;不自大,要眾人服你,你才能領導大眾。

(B)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備焉 -(荀子/勸學)

【評論主題】18魏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顧而謂吳起曰:「美哉乎!山河之固,此魏國之寶也。」起對曰:「在德不在險。」 (《史記•孫子吳起列傳》)文中吳起認為影響國家安定的原因,主要在於:(A)民心向背(B)人民素質

【評論內容】

翻譯:

武侯回過頭來對吳起說:「山川是如此的險要、壯美呀!這真是魏國的瑰寶啊!」吳起回答說:「國家的強盛穩固,在於給人民恩德,而不在於地理形勢的險要。

(A)民心向背:失去民心了,人們都拿背對著你,不願見你,比喻不願用心和你相處

【評論主題】17 「海」常被古人用以闡述「謙卑」的人生哲理。下列選項,何者蘊含謙卑之理?(A)雖身在江海,而心馳魏闕(B)碧海青天無限恨,等閒拭淚付琵琶(C)東海揚塵猶有日,白衣蒼狗剎那間(D)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

【評論內容】

(A)雖身在江海,而心馳魏闕

     解釋:舊指解除官職的人,仍惦記著進朝廷的事。後常用以諷刺迷戀功名寶貴的假隱士。 

(C)東海揚塵猶有日,白衣蒼狗剎那間

【評論主題】16 根據上文,所謂畫犬馬最難、畫鬼魅最易之原因何在?(A)犬馬行動不受控制,難以精準描繪(B)鬼魅雖無形,但多有前作可摹擬,故易畫(C)犬馬種類多,所以難畫;鬼魅則形象單一(D)鬼魅無形而犬馬可見,

【評論內容】

 有一個客人為齊王繪畫。

齊王問他:「比較起來,什麼東西最難畫呢?」

「畫狗、畫馬,都是最難的。」客人答道。齊王又問:「畫什麼容易呢?」

  客人道:「畫鬼是最容易的。因為狗和馬人人看得見,天天擺在面前,要畫得維妙維肖,就很不容易。至於鬼呢,無影無形,誰也沒見過,不擺在人們面前,那就隨我怎樣想,怎想畫,誰也不能證明它不像鬼,所以畫起來就最容易了。」

【評論主題】14墨子提出「兼愛」主張,但批評者認為「兼愛」之實現猶如「挈泰山以超江河」。批評者之意為:(A)「兼愛」之理想欲實現,猶如要舉泰山越過江河之困難(B)「兼愛」之理想終究無法如泰山、江河之壯闊,沒有推廣

【評論內容】

解釋:

用胳膊夾泰山,跨越北海。語本《孟子·梁惠王上》:「挾泰山以超北海,語人曰:『我不能。』是誠不能也。」比喻做不到的事情。

出處:

戰國·鄒·孟軻《孟子·梁惠王》:“挾泰山以超北海,語人曰:‘我不能’。是誠不能也。”

【評論主題】13下列選項,何者與「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意境最相近?(A)居處恭,執事敬(B)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C)凡行公事,須深謀遠慮(D)凡事留餘地,雅量能容人

【評論內容】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

意思是勉勵待人接物應該仿效海洋,以寬大的胸襟和寬容的態度接納不同的人和事

(A)居處恭,執事敬(篇名:子路(十九))

原文:

樊遲問仁。子曰:「居處恭,執事敬,與人忠。雖之夷狄,不可棄也。」

翻譯:

樊遲問怎樣行仁?孔子說:「平日的生活起居,態度端莊,做事認真,待人誠懇。縱使到了不同文化的夷狄之邦,這些品德也不可遺棄。」

(B)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自己所不喜歡的事物,不要施加在別人身上。

(C)深謀遠慮

【評論主題】12潘岳妙有姿容,好神情;少時,挾彈出洛陽道,婦人遇者,莫不連手共縈之。左太沖絕醜,亦復效岳遊遨; 於是群嫗齊共亂唾之,委頓而返。(《世說新語•容止》)下列選項,何者最不適合說明上文旨意?(A)東施效

【評論內容】

翻譯:

此則言潘岳姿容俊美,神情佳妙,年少時曾帶著彈弓到洛陽街上遊玩,遇見他的女子,沒有不互相拉著手共同圍繞他的;潘岳十分受到女子的歡迎。而左思相貌極醜,也想學潘岳出遊,卻被婦女們吐口水,一身狼狽的回家。 

(A)東施效顰

【評論主題】6下列柬帖術語的詮釋,何者錯誤?(A)弄瓦:生女孩(B)春卮:年酒、春酒 (C)于歸:指女子回娘家(D)餞行:設酒食送人遠行

【評論內容】

于歸之喜:

用於祝賀女子出嫁的婚嫁賀辭。「于歸」,語出

1、《詩經.周南.桃夭》:「之子于歸,宜其室家。」

2、《幼學瓊林·卷二·婚姻類》:「女嫁曰于歸,男婚曰完娶。」

【評論主題】4下列選項中之自謙詞,其身分相同的是:(A)寡人/鄙人(B)後學/不才(C)愚老/晚生(D)賤內/賤軀

【評論內容】

(A)

寡人:

這個稱號是在秦始皇之前的君主自稱,春秋戰國時期常用。而在其後皇帝一般都以朕自稱,寡人、孤則成為一般封君的自稱,唐朝以後的皇帝偶爾也自稱寡人。各代體制習慣雖各有不同,一般被封諸侯王等封君者也可自稱「寡人」,例如作為中國明清兩朝藩屬國的李氏朝鮮的國王自稱「寡人」

 鄙人:一般人之自謙辭=在下

(B)後學:後進的學者、對前輩的自謙之詞/不才:不成材,自謙之詞。

【評論主題】1 「呆若木雞」本指修養深厚,態度沉穩,後引申為愚笨或受驚發愣的樣子。下列成語何者原意與今日之使用 義有所不同?(A)黔驢技窮(B)畫蛇添足(C)雞鳴狗盜(D)虎落平陽

【評論內容】

虎落平陽:

老虎離開深山,落到平地裏受困。比喻失勢。

畫蛇添足:

畫蛇時添上腳。喻指徒勞無功,多此一舉。

【評論主題】16 下列選項,何者是描寫晨昏的景象?(A)香剎夜忘歸,松青古殿扉 (B)夕陽依舊壘,寒磬滿空林(C)日出而林霏開,雲歸而巖穴暝 (D)故鄉今夜思千里,霜鬢明朝又一年

【評論內容】

(A)宿龍興寺/唐/綦毋潛

原文:

香剎夜忘歸,鬆清古殿扉。燈明方丈室,珠系比丘衣。

白日傳心淨,青蓮喻法微。天花落不盡,處處鳥銜飛。

譯文

造訪龍興寺,夜深忘記了歸去;青青古松樹,掩映佛殿的大門。

方丈室裏寬敞乾淨,燈火通亮;和尚披衣繫着佛珠,吟誦詩文。

心地像陽光般明亮,純潔透明;佛法如蓮花般聖潔,微妙清靜。

天女撒下的花朵,飄落佛前;銜花翻飛的鳥兒,離去無聲。

(B)《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唐/劉長卿

原文:

古臺搖落後,秋日望鄉心。野寺人來少,雲峯水隔深。

夕陽依舊壘,寒磬滿空林。惆悵南朝事,長江獨至今

譯文

古臺破敗草木已經凋落,秋天景色引起我的鄉思。

荒野的寺院來往行人少,隔水眺望雲峯更顯幽深。

夕陽依戀舊城遲遲下落,空...

【評論主題】17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裏,長煙落日孤城閉。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髮征夫淚。」(范仲淹〈漁家傲〉)依據上文,下列選項何者錯誤

【評論內容】

翻譯:

邊境上秋天一來風景就全都不同了,向衡陽飛去的雁羣毫無留戀的情意。

隨着軍營的號角聲響起,四面傳來戰馬嘶鳴的聲音。像千里屏障一樣並列的山峯,煙霧瀰漫中,落日朦朧,只見四野荒漠,一座孤城緊緊關閉着。

空對愁酒一杯,離家萬里,思緒萬千,想起邊患不平,功業未成,不知何時才能返回故里。

羌笛的聲音悠揚,寒霜灑滿大地。將軍和徵人們不能入寐,他們都愁白了頭髮,流下傷心眼淚。

【評論主題】20 莊子將死,弟子欲厚葬之。莊子曰:「吾以天地為棺槨,以日月為連璧,星辰為珠璣,萬物為齎送。吾葬具豈不備邪?何以加此!」弟子曰:「吾恐烏鳶之食夫子也。」莊子曰:「在上為烏鳶食,在下為螻蟻食,奪彼與此

【評論內容】

翻譯:

莊子快死了,他的學生們聚在一起商量,打算要好好的辦他的喪事。

莊子說:「何必做這些事呢?我死後,整個的天地之間都是我的棺槨,日月星辰是陪葬的碧玉珍珠,萬物就是祭拜的牲品。我的葬儀不是早就準備好了嗎?」

【評論主題】7 下列選項,何者沒有悠然自適的意涵?(A)一路經行處,莓苔見屐痕。白雲依靜渚,春草閉閒門。過雨看松色,隨山到水源。溪花與禪意,相對亦忘言(B)獸樂在山谷,魚樂在陂池。蟲樂在深草,鳥樂在高枝。所樂雖不

【評論內容】

(A)白雲依靜渚,春草閉閒門/唐/劉長卿

(B)詠所樂/唐/白居易

(C)待酒不至/唐/李白

(D)千秋節有感二首(八月二日爲明皇千秋節)/唐/杜甫

【評論主題】12 讀書無論資性高低,但能勤學好問,凡事思一個所以然,自有義理貫通之日;立身不嫌家世貧賤,但能忠厚老成,所行無一毫苟且處,便為鄉黨仰望之人。(王永彬《圍爐夜話》)下列選項,何者符合上文旨意?(A)道

【評論內容】

讀書無論資性高低,但能勤學好問(C),凡事思一個所以然,自有義理貫通之日;立身 不嫌家世貧賤,但能忠厚老成,所行無一毫苟且處,便為鄉黨仰望之人。(B)無強調不露鋒芒

【評論主題】15 「在天地的大美之中,語言只是醇釀所剩的糟粕,有口無心的人,才會喧囂不休。而語言背後所包孕的慾濤念流、偏知成見,到這裡,也都該消融為眾水的昭澈、群山的靜穆;或者是草木蟲魚鳥獸的生息;或者是空靈的風

【評論內容】

「在天地的大美之中,語言只是醇釀所剩的糟粕,有口無心的人,才會喧囂不休。 而語言背後所包孕的慾濤念流、偏知成見,到這裡,也都該消融為眾水的昭澈、群 山的靜穆;或者是草木蟲魚鳥獸的生息;或者是空靈的風聲、水響與鷇音。」 

→(D)天地之美當以心靈感受 

【評論主題】14 「即使學生能夠回饋的學習成效是那麼有限,我試著不去看他們可以到達什麼應該到達的目的地,而是感受他們離開了起點有多遠;我試著不要用被訓練的標準測量方法去丈量他們被規定應該要到達的距離,而是透過更多

【評論內容】

1、感受他們離開了起點有多遠

→每個人程度不同,進步是和自己比,不能用單一包準衡量。

2、我試著不要用被訓練的標準測量 方法去丈量他們被規定應該要到達的距離,而是透過更多不同的方法來發現他們蹣 跚前進的軌跡。

→依照個別差異訂定標準

【評論主題】4 夫學者載籍極博,猶考信於六藝。詩書雖缺,然虞夏之文可知也。堯將遜位,讓於虞舜;舜禹之閒,岳牧咸薦,乃試之於位,典職數十年,功用既興,然後授政。示天下重器,王者大統,傳天下若斯之難也。而說者曰堯讓天

【評論內容】

翻譯

當一位學者雖然寫得書很多,但是還是要以六藝為依據,詩經和尚書雖然有缺少,然而虞夏時的事情還是可由此得知,堯準備退位讓給舜,以及後來舜又讓為給禹,都是經過四岳十二牧的推薦,才得行先代理。過十多年的試驗考察,各方面都有表現,而且有功積,然後才將帝位正式傳給他,這表示皇帝對天下而言是重要的寶器,帝王之治是最重要的法統,傳讓天下是這樣的慎重,可是有人說:「堯讓位給許由,許由不接受,反而引以為恥,於是逃離隱居在箕山下,夏代又有卞隨、務光,這兩個人也不接受湯的讓位。」憑什麼這樣說呢?太史公說:「我曾爬過箕山,傳說山上有許多的墳墓,孔子依序列出古代仁人聖賢,像吳太伯、伯夷這一些人,仔細詳述。就我所知道的許由、務光,他們義行及高,可是詩書上卻很少見到他們事蹟的約略記載,這是為什麼這樣呢?」

【評論主題】10.「亂山殘雪夜,孤燭異鄉人;漸與骨肉遠,轉於僮僕親。」這幾句詩的主題是在描述:(A)友情 (B)戀情 (C)親情 (D)世情

【評論內容】

出自於崔塗的《除夜 / 巴山道中除夜书怀 / 除夜有怀》

朝代:唐代

作者:崔塗

原文:

迢遞三巴路,羈危萬里身。

亂山殘雪夜,孤燭異鄉人。

漸與骨肉遠,轉於僮僕親。

那堪正飄泊,明日歲華新。

譯文跋涉在道路崎嶇又遙遠的三巴路上,客居在萬里之外的危險地方。四面羣山下,殘雪映寒夜,對燭夜坐,我這他鄉之客。因離親人越來越遠,反而與書童和僕人漸漸親近。真難以忍受在漂泊中度過除夕夜,到明天歲月更新就是新的一年。註釋①迢遞:遙遠貌。三巴:指巴郡、巴東、巴西,在今四川東部。②羈危:在艱險中羈旅漂泊。③“燭”:一作“獨”。人:一作“春”。④轉於:反與。僮僕:隨行小奴。⑤飄:一作“漂”。⑥明日:指新年元旦。歲華...

【評論主題】18.下列各選項,何者較適用於祝賀母校校慶?(A)高軒蒞止 (B)卓育菁莪 (C)敷教明倫 (D)琳瑯滿目

【評論內容】

(A)高軒蒞止 :比喻貴客蒞臨。常用於旅遊事業賀辭

(B)卓育菁莪 :培養人才,為教育界常用題詞(C)敷教明倫:普施教化,彰明人倫,教育界題辭

(D)琳瑯滿目:形容精貴重的物品很多

【評論主題】17.下列各選項「 」中的字,何者字音相同?(A)震「懾」/「摺」紙 (B)污「穢」/「隧」道 (C)混「淆」/「逍」遙 (D)剛「戾」/「厲」害

【評論內容】(A)震「懾」ㄓㄜˊ/「摺」紙ㄓㄜˊ (B)污「穢」ㄏㄨㄟˋ/「隧」道 ㄙㄨㄟˋ (C)混「淆」ㄧㄠˊ /「逍」遙 ㄒㄧㄠ(D)剛「戾」ㄌㄧˋ/「厲」害 ㄌㄧˋ

【評論主題】9.歐陽脩〈生查子〉:「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這是描繪什麼節慶的景象?(A)元宵 (B)七夕 (C)中秋 (D)除夕

【評論內容】

原文出自於歐陽修的《生查子·元夕》

朝代:宋代

作者:歐陽修

原文: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

不見去年人,淚溼春衫袖。(淚溼 :一作:滿)

翻譯:

去年元宵夜之時,花市上燈光明亮如同白晝。與佳人相約在月上柳梢頭之時、黃昏之後。今年元宵夜之時,月光與燈光明亮依舊。可是卻見不到去年之佳人,相思之淚沾透了他那身春衫的袖子。

https://fanti.dugushici.com/mingju/13336

【評論主題】7.冬天從北方吹來的寒風稱為「北風」,又稱為:(A)朔風 (B)逆風 (C)薰風 (D)搏風

【評論內容】

北風:朔風-冬天由北吹向南的風

南風:薰風-夏天由南吹向北的風

搏風:飛翔。南朝梁.簡文帝〈阻歸賦〉:「躡九枝而耀景,總六翮而搏風。」

【評論主題】6.「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其中的「丹心」一詞,下列何者解說正確?(A)仁愛的心 (B)果決的心 (C)赤誠的心 (D)奮勇的心

【評論內容】

原文:

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裏嘆零丁。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譯文:我一生的辛苦遭遇,都開始於一部儒家經書;從率領義軍抗擊元兵以來,經過了四年的艱苦歲月,祖國的大好河山在敵人的侵略下支離破碎,就像狂風吹卷着柳絮零落飄散;自己的身世遭遇也動盪不安,就像暴雨打擊下的浮萍顛簸浮沉。想到前兵敗江西,(自己)從惶恐灘頭撤離的情景,那險惡的激流、嚴峻的形勢,至今還讓人惶恐心驚;想到去年五嶺坡全軍覆沒,身陷敵手,如今在浩瀚的零丁洋中,只能悲嘆自己的孤苦伶仃。自古人生在世,誰沒有一死呢?爲國捐軀,死得其所,(讓我)留下這顆赤誠之心光照青史.https://fanti.dugushici.com/mingju/11145

【評論主題】5.「賢昆仲」可用來尊稱對方的什麼人?(A)父子 (B)母女 (C)夫妻 (D)兄弟

【評論內容】

(A)父子:賢喬梓(C)夫妻:賢伉儷 

(D)兄弟:賢昆仲、賢昆玉https://www.nani.com.tw/slearn/slchin/chin_e/chin_e2.htm

【評論主題】4.古人常以「不惑之年」表示多少歲數?(A)三十歲 (B)四十歲 (C)五十歲 (D)六十歲

【評論內容】

40歲的有:

不惑之年:到了40歲能洞悉事務道理,肯定人生理想與做人原則,對人生之途已無困惑

強仕之年:到了40歲,智慮強、氣力強,可開始進入官場。(禮記)

【評論主題】3.陶淵明〈五柳先生傳〉:「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其中的「戚戚」一詞,意思是:(A)逃離 (B)困頓 (C)憂懼 (D)茍且

【評論內容】

原文:

贊曰:黔婁之妻有言:「不戚戚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極其言,茲若人儔乎?酣觴賦詩,以樂其志。無懷氏之民歟!葛天氏之民歟!

翻譯:

【評論主題】5 原泉混混,不舍晝夜,盈科而後進,放乎四海;有本者如是,是之取爾。(《孟子.離婁下》)本文所要強調的重點是:(A)重視生態保護 (B)主張學貴有恆 (C)強調務本的重要 (D)尊重自然界規律

【評論內容】

離婁章句下(十八)

原文:

徐子曰:「仲尼亟稱於水曰:『水哉!水哉!』何取於水也?」孟子曰:「原泉混混,不捨晝夜,盈科而後進,放乎四海;有本者如是,是之取爾。苟為無本,七八月之間雨集,溝澮皆盈;其涸也,可立而待也。故聲聞過情,君子恥之。」

 翻譯:

徐子問孟子說:「從前孔子屢次稱讚水說:『水啊!水啊!』水又有什麼特別可取的地方呢?」孟子說:「那有根源的泉水滾滾地湧出來,不分日夜的流著不停,流滿了低下的坎坑,再向前流,一直流到大海裡去;有根本來源的才能如此,就是這點可取啊!假使沒有根本來源,就像那七八月間降下的雨水集聚起來,田裡的溝澮水道雖然都滿了;但是雨一停止,它乾涸極快,可以站在旁邊等待著的。所以一個人的虛名如果超過了實情,君子就認為是可恥了。」

【評論主題】4 根據馬瑞尼(F. Marini)分析新公共行政運動的主要特徵,下列敘述何者錯誤?(A)趨向相關性(relevant)的公共行政研究(B)採用邏輯實證論(positivism)的觀點(C)調整組織形

【評論內容】

https://www.3people.com.tw/%E7%9F%A5%E8%AD%98/%E6%96%B0%E5%85%AC%E5%85%B1%E8%A1%8C%E6%94%BF%E5%AD%B8%E6%B4%BE%E2%80%93%E4%B8%BB%E8%A6%81%E8%AB%96%E9%BB%9E/--%E5%85%AC%E8%81%B7%E8%80%83%E8%A9%A6-%E9%AB%98%E6%99%AE%E5%88%9D%E3%80%81%E5%9C%B0%E7%89%B9-%E4%B8%80%E8%88%AC%E8%A1%8C%E6%94%BF/b93ee80d-dad3-49fc-b8b8-266175e95737

三民有詳細介紹

【評論主題】6 根據預算法及決算法,中央政府預算過程四階段有不同參與者,下列說法何者最正確?(A)預算執行過程,立法院扮演最重要角色 (B)司法院和考試院僅負責該院預算編製(C)行政院負責決算編製 (D)立法院僅

【評論內容】

預算週期理論

一、預算編製-行政院

        步驟:1、決定施政方針(行政院長施政報告)

                2、各機關分別擬訂單位預算

                3、主管預算編製機關(主計總處)查核彙編

二、預算審議-立法院

       政府施政計畫須透過預算案,經由立法程序成為法定預算,取得法律上效力才可實行

三、預算執行-行政部門

       執行立法機關通過之預算案

四、預算決算-主計處、監察院、立法院

       行政院主計處:提出決算報告

        監察院審計部:決算審核

        立法院:審查審計部審核過之決算

             

【評論主題】5 最早使用「行政國」一詞來描述現代國家行政權力日益增長的學者為何?(A)瓦爾多(D. Waldo) (B)羅聖朋(D. H. Rosenbloom)(C)威爾遜(W. Wilson) (D)賽門(H

【評論內容】

行政國:

最早出現於行政學者Waldo1948年出版的《行政國:美國行政學的政治理論研究》一書

行政國一詞被用來形容政府職能擴張和人民依賴日深的時代潮流下行政部門具舉足輕重之地位。

其特點有:

1、政府行政機關眾多

2、公務人員人數龐大

3、預算經費驚人

4、行政人員頗具政策影響力

5、國家目的的達成與問題解決,須借助各種相關行政活動

【評論主題】3 「公共行政應成為憲政秩序下,政府治理過程的正當參與者」是那一學說的重要主張?(A)新公共管理 (B)新公共選擇 (C)黑堡宣言 (D)新公共服務

【評論內容】黑堡宣言背景

由萬斯來等人提出,1970-1980年代的美國瀰漫著反官僚、反權威、反政府的風氣(NPM時期),過度的政治化,造成民主的傷害。故提出黑堡宣言,為官僚辯護,反對小而美政府(NPM)。

提出動機:

1.政府視公共行政(事務官擬定)為政策失靈的替罪羔羊,使公共行政(事務官,也就是官僚人員)地位日益不重要

2.前期新公共行政(NPA)提倡的專業倫理理念過於抽象,實用性不足,導致新公共行政理念無法落實在政府政策。

黑堡宣言四項主張

1.行政人員應成為有自主意識之公共利益受託者

2.行政人員具專業能力來提供社會功能(處理公共事務是一種專業能力)

3.公共行政可成為憲政秩序下政府治理過程之正當參與者(因具有專業知識、能力)

4.公共行政的權威實繫於政府治理過程中,能夠涵蓋不同利益,藉以促進公共利益的實現

【評論主題】6 根據預算法及決算法,中央政府預算過程四階段有不同參與者,下列說法何者最正確?(A)預算執行過程,立法院扮演最重要角色 (B)司法院和考試院僅負責該院預算編製(C)行政院負責決算編製 (D)立法院僅

【評論內容】

預算週期理論

一、預算編製-行政院

        步驟:1、決定施政方針(行政院長施政報告)

                2、各機關分別擬訂單位預算

                3、主管預算編製機關(主計總處)查核彙編

二、預算審議-立法院

       政府施政計畫須透過預算案,經由立法程序成為法定預算,取得法律上效力才可實行

三、預算執行-行政部門

       執行立法機關通過之預算案

四、預算決算-主計處、監察院、立法院

       行政院主計處:提出決算報告

        監察院審計部:決算審核

        立法院:審查審計部審核過之決算

             

【評論主題】1 有關「霍桑實驗」(Hawthorne Experiment)的敘述,下列何者錯誤?(A)面談計畫有助於宣洩員工不滿的情緒,進而提高士氣(B)非正式組織是研究重點之一(C)維持社會平衡(social

【評論內容】

霍桑實驗前後有兩次

第一次(1924-1927):照明設備與產量關係之研究(物質提昇方面)→未果

第二次(1927-1932):又分成三階段(梅堯等人主導)

1.繼電器裝配實驗-發現人格尊重(霍桑效應的發現)

發現工人態度改變之原因有-受到尊重、提高榮譽

霍桑效應:當觀察者察覺自己正被觀察時,會改變自己的言行

2.面談計畫-予參與者發洩情緒機會

3.小團體研究實驗(接線板工作室實驗)-發現小團體約束力

(c)梅堯另提出,組織中有種社會衡平的狀態,可以促使員工互相合作,抵抗困難

(d)激勵與保健為二因子論之觀點,由赫茲柏格提出

【評論主題】12.「音容宛在」適用於下列哪一場合?(A)賀男壽 (B)題遺像 (C)獻業師 (D)詠歌手

【評論內容】

【釋義】:仿佛還聽到他的聲音,還看到他的容貌神情。形容對死者的想念。

【評論主題】2.下列選項,何者沒有錯別字?(A)不恥下問 (B)不屈不擾 (C)不徑而走 (D)不共帶天

【評論內容】

不齒:不屑和他並列。對他人行為感到不認同。

不恥:不感到羞恥

【評論主題】24.感同「ㄕㄣ」受、「ㄕㄣ」先士卒、諱莫如「ㄕㄣ」的三個「ㄕㄣ」字,依序應是:(A)身/身/深 (B)身/深/深 (C)深/身/身 (D)深/深/身

【評論內容】

感同身受:感:感激;身:親身。心裏很感激,就象自己親身領受到一樣。

身先士卒:指作戰時將帥親自沖在士兵的前面;奮勇殺敵。現多用以比喻領導帶頭走在群眾的前面。

諱莫如深:本指隱瞞國家重大的醜聞祕密。後比喻把事情隱瞞得非常嚴密。語出《穀粱傳.莊公三十二年》。

【評論主題】22.下列詩句,何者以「友情」為書寫主題?(A)少婦今春意,良人昨夜情。誰能將旗鼓,一爲取龍城(B)故人江海別,幾度隔山川。乍見翻疑夢,相悲各問年(C)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評論內容】

(A)唐/沈佺期/雜詩三首.其三

    原文:聞道黃龍戍,頻年不解兵。可憐閨裏月,長在漢家營。

             少婦今春意,良人昨夜情。誰能將旗鼓,一爲取龍城。

    翻譯:早就聽說黃龍城有戰爭,連續多年不見雙方撤兵。可憐閨中寂寞獨自看月,她們思念之心長在漢營。            今晚上少婦的相思情意,正是昨夜征夫想家之情。何時高舉戰旗擂鼓進軍,但願一鼓作氣取龍城。(B)司空曙/唐/《雲陽馆與韓绅宿别》    原文:故人江海別,幾度隔山川。乍見翻疑夢,相悲各問年。            孤燈寒照雨,溼竹暗浮煙。更有明朝恨,離杯惜共傳。    翻譯:自從和老友在江海分別,隔山隔水已度過多少年。突然相見反而懷疑是夢,悲傷嘆息...

【評論主題】15.下列各選項「」中的數字,何者不是指實際的數量?(A)君子有「三」戒 (B)狡兔有「三」窟 (C)「三」折肱而成良醫 (D)「三」顧臣於草廬之中

【評論內容】

(A)君子有「三」戒 

     論語季氏篇所說:[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氣       衰,戒之在得。]

(C)「三」折肱而成良醫 

      多次折斷胳膊,體會到有效的治療方法,進而成為這一方面的良醫。

      語本《左傳.定公十三年》:「三折肱,知為良醫。」後比喻對某種事情有豐富的閱歷,自然造詣精深。

     《孔叢子.嘉言第一》:「夫三折肱為良醫,梁丘子遇虺毒而獲瘳,諸有與之同疾者,必問所以已之之方焉。」也作「三折         肱」。

【評論主題】5 古典小說中,其內容:「以功名富貴為一篇之骨,有心豔功名富貴而媚人下人者,有倚仗功名富貴而驕人傲人者,有假託無意功名富貴自以為高,被人看破恥笑者。」依此判斷,該名著為何?(A)《西遊記》 (B)《水

【評論內容】

《儒林外史》是中國文學史上一部傑出的現實主義的長篇諷刺小說,《儒林外史》所寫內容,假託明朝,實為清朝,而且十之八九的人物都實有其人。它真實地描繪了康雍乾時期知識分子生活的沉浮,境遇的順逆,功名的得失,仕途的升降,情操的高尚與卑劣,理想的倡導與破滅,出路的探索與追尋。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84%92%E6%9E%97%E5%A4%96%E5%8F%B2

【評論主題】2 李治平先生接到一封寫著「李治平先生 台啟」的信件,從「啟封詞」的用語判斷,這應該是下列何人來信?(A)長輩 (B)平輩 (C)晚輩 (D)部屬

【評論內容】

用於平輩:大啟、台啟、惠啟

用於親族長輩:福啟、安啟

用於長輩:鈞啟、賜啟

用於師長或宗教界長輩:道啟(上欄之鈞啟、賜啟亦可)

用於軍政界:勛啟、鈞啟

用於晚輩:收啟、啟、收

【評論主題】19.中國古典小說被稱為「四大奇書」的,除了《水滸傳》、《三國演義》、《西遊記》外,尚有:(A)《金瓶梅》 (B)《鏡花緣》 (C)《儒林外史》 (D)《聊齋誌異》

【評論內容】

四大小說(四大名著):《三國演義》、《西遊記》、《水滸傳》及《紅樓夢》等四部中國古典章回小說

【評論主題】15.荀子〈勸學〉「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意謂:(A)為學應三省乎己 (B)為學應自立自強 (C)為學應順其自然 (D)為學應慎選環境

【評論內容】

蓬草一旦生長在麻田中,不用特別去支扶它,它照樣隨著麻樹,長得又挺又直。反之,晶瑩潔白的沙子,和在污濁的爛泥裏,久而久之,就被混得又濁又黑了。這譬喻告訴我們,環境是如何深遠地影響每一個人!

【評論主題】62. _____ you are permitted to speak, you have to keep silent in the meeting.(A) If (B) Unless (C) B

【評論內容】

 Unless(除非) you are permitted to speak, you have to keep silent in the meeting. 

除非你被准許說話,不然你在會議中應該安靜。

【評論主題】11.《論語‧為政》「孟懿子問孝,子曰:無違。」孔子之意,與下列何句最為接近:(A)事父母幾諫 (B)有事弟子服其勞(C)父母唯其疾之憂 (D)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

【評論內容】

(A)子曰:「事父母幾諫,見志不從,又敬不違,勞而不怨。」 

  →孔子說:「平時侍奉父母,發現父母的過錯,才剛剛生起,還很細微時,就能立刻察覺,並且勸諫父母改過。假使父母的心志不肯聽從勸諫,仍然怡色柔聲,對父母依舊敬重,等待適當的時機,再繼續勸諫,直到父母改過,否則決不停止放棄。如此憂心勞苦,也不怨恨父母。」 

(B)子夏問孝。子曰:「色難。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

     子夏問孝,孔子說:「和顏悅色很難。有事情,子女都去做;有酒肉,老人隨便吃;這樣就是孝嗎?」

【評論主題】14.羅貫中〈用奇謀孔明借箭〉「遂命將二十隻船,用長鎖相連,徑望北岸進發」,其中「徑望」是指:(A)直向 (B)眺望 (C)任意 (D)接觸

【評論內容】

(1)路、小路。如:「山徑」、「羊腸小徑」。

(2)門路、方法。如:「門徑」。

(3)直接的。如:「徑向」、「徑行辦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