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主題】24.若欲達到「設法降低學校周遭噪音」的學習目標,下列何者較為適用?(A)問題解決教學 (B)概念獲得教學(C)角色扮演教學 (D)理性探究教學

【評論內容】

問題解決(problem solving)教學,是一種目標導向、有系統的教學活動,透過「問題的理解和解決的過程」引導學習者學習。就像我們每天會面對許多問題:到陌生的地區學著查找地圖,報稅時節學著填寫稅務表格,科學家也是先發現問題現象,為解決問題進行資料蒐集與探討,經過不斷實驗後得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Mckeachie(2006)提供五個問題解決教學的參考方向:

(一) 引起動機。

(二) 提供有關問題解決的知識和理論。

(三) 給予學生練習機會。

(四) 練習時要給予回饋。

(五) 有機會討論自己的解題策略。

【評論主題】3.在心理輔導過程中,小凱會不自覺地將他過去對媽媽的感受,轉向輔導者。這是屬於下列何種現象?(A)反向作用(B)移情作用(C)抗拒作用(D)壓抑作用

【評論內容】

反向作用:人們心中有一些衝動與慾望,但自知這些衝動慾望是不能見容於社會的,所以反而表現出相反的行為出來,為的就是要壓抑這些衝動與慾望。換句話說,個人有些隱藏在潛意識中的欲念不願顯露,除了壓抑之外,在行為上採取與欲念相反的方向來表示。反向作用很常見,但人們通常不自知。

舉例1:小明吸大拇指卻怕被媽媽罵。此後,他就把手放到背後,並宣稱自己沒吸大拇指。為什麼要把手放到背後呢?因為他擔心一旦大拇指放到嘴邊,忍不住又吸了,所以反而刻意將手放到背後。

舉例2:小明越是想將某職位占為己有,就越是不敢提及該職位。

舉例3:小明心底下對某人憎恨,因礙於身份或道德觀念,報復之心不便顯露,反而改以超乎尋常的友善態度對待之。

舉例4:小明越是仇恨某人,反而對他更加友善(因為擔心真實想法萬一曝光,可能惹來更多麻煩)

【評論主題】12.「人類與生俱來就有的語言習得裝置(Language acquisition device, LAD),可以發展語言技能,具體展現通用文法」,這段論述是下列哪位學者的主張?(A)皮亞傑(J. Pi

【評論內容】

定義

語言獲得裝置(LAD)是杭士基提出的語言裝置理論,來說明其語言天賦的觀點。他認為人類的認知結構中,存有一種與生俱來的語言習得裝置,使人們不需要經過刻意教導,就能輕易獲得語言。

功能

語言習得裝置的功能,就像研究能視、耳能聽一樣,在兒童發育到某一程度,開始幫兒童分析周遭語言,快速學習語言規則。語言習得裝置是具有彈性的,它能使用於各種語言結構,是人類所共有的。它包括一切基本的語言訊息和一組分析程式,而且隨著兒童和周遭的語言環境活動,而歸納、修正該環境中的語言規則來。

語言裝置理論

杭士基提出的一種語言理論,強調天賦和先天性,低估了環境和後天教育作用,忽略語言的社會性,有唯心主義傾向。

①語言是利用規則去理解...

【評論主題】24.若欲達到「設法降低學校周遭噪音」的學習目標,下列何者較為適用?(A)問題解決教學 (B)概念獲得教學(C)角色扮演教學 (D)理性探究教學

【評論內容】

問題解決(problem solving)教學,是一種目標導向、有系統的教學活動,透過「問題的理解和解決的過程」引導學習者學習。就像我們每天會面對許多問題:到陌生的地區學著查找地圖,報稅時節學著填寫稅務表格,科學家也是先發現問題現象,為解決問題進行資料蒐集與探討,經過不斷實驗後得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Mckeachie(2006)提供五個問題解決教學的參考方向:

(一) 引起動機。

(二) 提供有關問題解決的知識和理論。

(三) 給予學生練習機會。

(四) 練習時要給予回饋。

(五) 有機會討論自己的解題策略。

【評論主題】12.「人類與生俱來就有的語言習得裝置(Language acquisition device, LAD),可以發展語言技能,具體展現通用文法」,這段論述是下列哪位學者的主張?(A)皮亞傑(J. Pi

【評論內容】

定義

語言獲得裝置(LAD)是杭士基提出的語言裝置理論,來說明其語言天賦的觀點。他認為人類的認知結構中,存有一種與生俱來的語言習得裝置,使人們不需要經過刻意教導,就能輕易獲得語言。

功能

語言習得裝置的功能,就像研究能視、耳能聽一樣,在兒童發育到某一程度,開始幫兒童分析周遭語言,快速學習語言規則。語言習得裝置是具有彈性的,它能使用於各種語言結構,是人類所共有的。它包括一切基本的語言訊息和一組分析程式,而且隨著兒童和周遭的語言環境活動,而歸納、修正該環境中的語言規則來。

語言裝置理論

杭士基提出的一種語言理論,強調天賦和先天性,低估了環境和後天教育作用,忽略語言的社會性,有唯心主義傾向。

①語言是利用規則去理解...

【評論主題】3.在心理輔導過程中,小凱會不自覺地將他過去對媽媽的感受,轉向輔導者。這是屬於下列何種現象?(A)反向作用(B)移情作用(C)抗拒作用(D)壓抑作用

【評論內容】

反向作用:人們心中有一些衝動與慾望,但自知這些衝動慾望是不能見容於社會的,所以反而表現出相反的行為出來,為的就是要壓抑這些衝動與慾望。換句話說,個人有些隱藏在潛意識中的欲念不願顯露,除了壓抑之外,在行為上採取與欲念相反的方向來表示。反向作用很常見,但人們通常不自知。

舉例1:小明吸大拇指卻怕被媽媽罵。此後,他就把手放到背後,並宣稱自己沒吸大拇指。為什麼要把手放到背後呢?因為他擔心一旦大拇指放到嘴邊,忍不住又吸了,所以反而刻意將手放到背後。

舉例2:小明越是想將某職位占為己有,就越是不敢提及該職位。

舉例3:小明心底下對某人憎恨,因礙於身份或道德觀念,報復之心不便顯露,反而改以超乎尋常的友善態度對待之。

舉例4:小明越是仇恨某人,反而對他更加友善(因為擔心真實想法萬一曝光,可能惹來更多麻煩)

【評論主題】29-30 為題組閱讀下文後,回答 29-30 題。十歲的小方收下自己不喜歡的生日禮物後,即使並不開心,仍微笑著向對方道謝。【題組】29.這表示小方已具備下列何種能力的發展?(A)互惠關係 (B)延宕

【評論內容】

情緒調節是個體根據內外環境的要求,在對情緒進行監控和評估的基礎上,採用一定的行為策略對情緒進行影響和控制的過程,是個體為保持內外適應的機能反應。

 情緒調節的類型

 內部調節和外部調節

  從情緒調節過程的來源分類,情緒調節包括內部調節和外部調節。前者是個體通過自身內部活動對自身情緒進行的調節(如通過改變認知來改變情緒);外部情緒調節是通過外部因素(如自然界、社會環境、文化或人際關係)對情緒進行的調節。

 

【評論主題】

【評論內容】

(A)杜威-實驗主義、進步主義

     提倡做中學

(B)洛克-經驗主義

     人性如白紙,不具有先天觀念,只有認知能力,如反省和記憶能力。

(C)康德-批評主義

    1.道德教育在使兒童服從規律,服從規律是出自於意志的自律,而非盲目行                 動。

    2.訓練意志,啟發內在的理性,使兒童能夠自願為善。

【評論主題】

【評論內容】

記憶的測量:1.回憶法 2.再認法 3.再學習法

(A)再認法:最常用:選擇題考試/蒐集證據 

(B)再學習法(節省法):費力少用

  節省百分數:[(初練習次數)-(再學習練習次數)/(初學次練習數)]x100%

(C)回憶法:又稱復現法,測量短期記憶,又分為自由回憶法和依序回憶法

【評論主題】

【評論內容】

微觀社會學研究著重於學校內部班級社會體系中人與人之間的互動關係,包括師生關係、學校文化、教學活動歷程及教室語言分析等。有時稱為教室社會學(或教學社會學)

引自陳嘉陽p.189

【評論主題】6.當我們將「教育」詮釋為「引出」、「啟發」時,最可能是受到下列何種哲學觀念的影響?(A)強調人天生是一塊白板的經驗論 (B)強調人有先天觀念的理性論(C)強調擺脫權力宰制的批判論 (D)強調棄絕任何

【評論內容】

教育的隱喻

接生的隱喻:教育即接生,教育的過程與產婆為產婦接生或助產無異。

1. 兒童、學生具有天生的觀念或原則,教師若適時加以問問題,將這些觀念接生(引出)即可。

2. 強調由內而外的接生,引出發展,而非由外而內的注入、訓練、灌輸。

例如:蘇格拉底的產婆法。

*理性主義:希臘三哲-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斯多德...

【評論主題】

【評論內容】

序位效應serial-position effect:指在多個項目連續出現的情境下,各項目因其在序列中的位置不同,而影響到學習後的記憶。

①初始效應primary effect:表示最初學習的材料容易記憶。

②時近效應recency effect:表示最後(時間最近)學習的材料也容易記憶。

*中間最容易忘記

【評論主題】1.下列哪一位社會學者曾將社會比擬為有機體,為了適應環境而經歷了由簡單到複雜的演化過程?(A)馬克思(K. Marx) (B)孔德(A. Comte) (C)韋伯(M. Weber) (D)斯賓賽(H

【評論內容】

斯賓賽

和孔德一樣將科學視為獲得知識唯一理性途徑,把達爾文進化論觀點應用於社會各層面,探討親族、宗教、政府等社會制度之演化。

有機比擬論

斯賓賽借用進化論觀點來分析人類社會,指出人類社會透過自然的過程淘汰弱者和不適應者,使社會進步。認為社會和生物有機體下列相似:

1.將社會比擬成一個有機體

2.為了適應環境由簡單到複雜的演化過程

3.優劣淘汰的進步(適者生存)

【評論主題】19. 下列文句「 」內的詞語,使用正確的是哪一選項?(A)大丈夫當建功樹名,出將入相,「列鼎而食」(B)二人同窗十年,情投意合,誠可謂「一日之雅」(C)睽違教範,倏忽三載,遙想先生「音容宛在」,時在

【評論內容】

(A)列鼎而食

ㄌㄧㄝˋㄉㄧㄥˇㄦˊㄕˊ 比喻聲譽崇高,享有尊榮的地位。明.湯顯袓《邯鄲記.第二九齣》:「你說大丈夫當建功樹名,出將入相,列鼎而食,選聲而聽,使宗族茂盛而家用肥饒。」

【評論主題】【題組】⑷全戶(合併計稅合併申報)各項特別扣除額合計之總額為若干?(6 分)

【評論內容】

到了民國八十一年(1992)的國會改選,立法委員中有人提案要求中小學教科書全面開放,且重新檢討國立編譯館的定位。由於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也建議全面開放私人編寫教科書,教育部於是宣布中小學教科書將逐年採用「審定制」。而這一波的教科書鬆綁政策為:由民國八十五年(1996)起民間出版社可以參與編寫國小主要科目教科書;民國八十八年(1999)起可以編寫高中國文、公民、歷史、地理、三民主義及軍訓科;民國九十年(2001)起可以編寫國中聯考科目。其中,國立編譯館也在民國九十一學年(2002)起全面退出教科書編輯市場,「統編本」教科書正式成為一歷史名詞。

【評論主題】19. 下列文句「 」內的詞語,使用正確的是哪一選項?(A)大丈夫當建功樹名,出將入相,「列鼎而食」(B)二人同窗十年,情投意合,誠可謂「一日之雅」(C)睽違教範,倏忽三載,遙想先生「音容宛在」,時在

【評論內容】

(A)列鼎而食

ㄌㄧㄝˋㄉㄧㄥˇㄦˊㄕˊ 比喻聲譽崇高,享有尊榮的地位。明.湯顯袓《邯鄲記.第二九齣》:「你說大丈夫當建功樹名,出將入相,列鼎而食,選聲而聽,使宗族茂盛而家用肥饒。」

【評論主題】【題組】⑷全戶(合併計稅合併申報)各項特別扣除額合計之總額為若干?(6 分)

【評論內容】

到了民國八十一年(1992)的國會改選,立法委員中有人提案要求中小學教科書全面開放,且重新檢討國立編譯館的定位。由於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也建議全面開放私人編寫教科書,教育部於是宣布中小學教科書將逐年採用「審定制」。而這一波的教科書鬆綁政策為:由民國八十五年(1996)起民間出版社可以參與編寫國小主要科目教科書;民國八十八年(1999)起可以編寫高中國文、公民、歷史、地理、三民主義及軍訓科;民國九十年(2001)起可以編寫國中聯考科目。其中,國立編譯館也在民國九十一學年(2002)起全面退出教科書編輯市場,「統編本」教科書正式成為一歷史名詞。

【評論主題】

【評論內容】

         後現代主義

特徵:複雜、混沌、有限

主張:去主流文化、邊際論述、科際整合

信念:去中心化、多元性、差異性、不確定性、斷裂性、對集權論述的不信任

【評論主題】

【評論內容】

一、教師專業自主展現在4C上

(一)Critical teaching (具有批判教學的能力與態度)

(二)Communication (具有善於溝通的心胸和能力)

(三)Commitment (具有樂於參與的奉獻精神 )

(四)Cooperation (善於和家長、行政人員和政策合作)

二、教師專業的內涵

(一)專業知能

1.任教學科專門知識(能教):是指教學的主修學科或稱教師的專門領域,主要目的在培養教師能教的能力。

2.教育專業知識(會教):是普通教育與實際教學間的橋樑,主要目的在培養教師會教的能力。課程包括:教育概論、教育哲學、教育史、教育心理學、教育社會學…等。

3.教學方法的專業知識與技能(實務):主要是指教師教學計畫與組織、班級經營、教學方法與技巧、師生溝通等能力。

(二)專業自主

教師在...

【評論主題】

【評論內容】

人力資本:指與經濟生產活動有關的專業技能或知識。

教育投資觀:薛爾滋Schultz(1963)是最先提出人力資本論者。

(1) 基本論點:接受教育不僅是一種消費,也是一種投資。個人在教育上的投資越大,教育程度越高,此即專業知識技能越強,對生產的貢獻越大。人力資本論假定教育對社會經濟發展與個人所得有增進作用,因而引發教育政策決定者與社會大眾對於教育事務進行投資,強調教育不只是一種「消費」,更是一種「投資」。

(2) 在《教育的經濟價值》指出教育機構主要有五項功能,均與經濟成長息息相關:

① 研究的功能,科學研究的結果及知識有助於改善生產技術。

② 發掘與培育學生潛能。

③ 增加學生適應能力以面對隨著經濟成長而不斷變化的工作機會。

④...

【評論主題】21.二十世紀初,教育哲學興起一種新的思維,認為教育哲學的任務主要在釐清語言所表達的意義,澄清思想上的混淆不清。這是屬於下列哪一種哲學取向?(A)文化學派 (B)建構主義 (C)批判理論 (D)觀念分

【評論內容】

觀念分析學派又稱語言分析哲學

教育語言的釐清:許多教育語言大多是情緒性的表達,少有認知意義。如「我們不是教課本,是教兒童」「沒有教不會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語言分析就是要釐清教育用語,界定各種教育論述的定義與邏輯,使教育學者能做精密的思考與判斷,並對教育上各種口號、隱喻加以嚴謹解析、論證,以釐清其確切意義。

*關鍵字:釐清教育語言的含混、釐清問題、小心求證。

【評論主題】

【評論內容】

科際課程:進行跨學科統整,探討一中心主題。

方式:先選擇一個主題,師生以腦力激盪的方式列出與主題有關的延伸,將這些延伸歸類到某些學科之下,教師再引導問題提示主題課程之學習重點、範圍,再進行教學設計。

【評論主題】9.美國學者柯林斯(R. Collins)認為現代教育的擴張並非是因為社會發展的需求,而是因為優勢團體企圖維持其後代在職業及社會結構的優勢地位。因而他認為班級社會體系的功能,較接近下列何者?(A)監護

【評論內容】

新韋伯主義:柯林斯 Collins

1. 教育除提供大家讀寫能力之外,對經濟發展幾乎沒有貢獻,駁斥功能論的這個觀點。他認為教育資格或學歷已變成文化控制的工具,學校教育未必如功能論者提供特殊職業技能訓練,反而職業技能多半由工作場所習得。

2. 提出文化市場的觀念,認為教育的資格正被用來「限制角逐社會和經濟有利地位之候選人的供給量」,並且將這些地位專門賣給「教育證書的持有者」。指出教育的畢業證書正被職業團體用來限制接近較佳報酬和更具聲望工作的機會,獲利更多的職業因此正被持有適當文憑的人所獨佔。

持有文憑=取得學歷資格

【評論主題】

【評論內容】

學生次級文化:

(1) 特徵:

① 具有反抗成人文化的傾向。

② 構成潛在課程的主要內容。

③ 隨著成員改變而變動。

④ 受校園外影響很大。

*關鍵字:但學生不但不理會,反而私下揶揄老師。---反抗

【評論主題】

【評論內容】

         後現代主義

特徵:複雜、混沌、有限

主張:去主流文化、邊際論述、科際整合

信念:去中心化、多元性、差異性、不確定性、斷裂性、對集權論述的不信任

【評論主題】21.二十世紀初,教育哲學興起一種新的思維,認為教育哲學的任務主要在釐清語言所表達的意義,澄清思想上的混淆不清。這是屬於下列哪一種哲學取向?(A)文化學派 (B)建構主義 (C)批判理論 (D)觀念分

【評論內容】

觀念分析學派又稱語言分析哲學

教育語言的釐清:許多教育語言大多是情緒性的表達,少有認知意義。如「我們不是教課本,是教兒童」「沒有教不會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語言分析就是要釐清教育用語,界定各種教育論述的定義與邏輯,使教育學者能做精密的思考與判斷,並對教育上各種口號、隱喻加以嚴謹解析、論證,以釐清其確切意義。

*關鍵字:釐清教育語言的含混、釐清問題、小心求證。

【評論主題】

【評論內容】

一、教師專業自主展現在4C上

(一)Critical teaching (具有批判教學的能力與態度)

(二)Communication (具有善於溝通的心胸和能力)

(三)Commitment (具有樂於參與的奉獻精神 )

(四)Cooperation (善於和家長、行政人員和政策合作)

二、教師專業的內涵

(一)專業知能

1.任教學科專門知識(能教):是指教學的主修學科或稱教師的專門領域,主要目的在培養教師能教的能力。

2.教育專業知識(會教):是普通教育與實際教學間的橋樑,主要目的在培養教師會教的能力。課程包括:教育概論、教育哲學、教育史、教育心理學、教育社會學…等。

3.教學方法的專業知識與技能(實務):主要是指教師教學計畫與組織、班級經營、教學方法與技巧、師生溝通等能力。

(二)專業自主

教師在...

【評論主題】

【評論內容】

學生次級文化:

(1) 特徵:

① 具有反抗成人文化的傾向。

② 構成潛在課程的主要內容。

③ 隨著成員改變而變動。

④ 受校園外影響很大。

*關鍵字:但學生不但不理會,反而私下揶揄老師。---反抗

【評論主題】9.美國學者柯林斯(R. Collins)認為現代教育的擴張並非是因為社會發展的需求,而是因為優勢團體企圖維持其後代在職業及社會結構的優勢地位。因而他認為班級社會體系的功能,較接近下列何者?(A)監護

【評論內容】

新韋伯主義:柯林斯 Collins

提出文化市場的觀念,認為教育的資格正被用來「限制角逐社會和經濟有利地位之候選人的供給量」,並且將這些地位專門賣給「教育證書的持有者」。指出教育的畢業證書正被職業團體用來限制接近較佳報酬和更具聲望工作的機會,獲利更多的職業因此正被持有適當文憑的人所獨佔。

*持有文憑=取得學歷資格

引自陳嘉陽p.210

【評論主題】34. 下列有關賴和的說明,何者正確?(A)本名賴河,筆名懶雲,人稱和仔先(B)身為律師的賴和,一面為人民發聲,一面寫作批判社會(C)於新文學有開創之功,但因染病而死,故被稱為「倒在血泊裡的耕者」(D

【評論內容】

(A)賴和,台灣新文學的奠基人,被譽為台灣新文學之父。面對日本高壓的殖民統治,賴和以筆做刀槍,揭露和控訴日本侵略者給台灣人民造成的深重災難,熱情歌頌台灣人民的反抗精神。

賴和,原名賴河,字懶雲,人稱和仔仙,1894年出生于台灣彰化的一個百姓之家。賴和小時候不願前往日本學校念書,而在當地的“小逸堂”接受黃倬其先生的漢文教育,受益頗深。後不得已,入學校學日文,但不願剪掉象征中國人的辮子。(正解)

(A)身為律師的賴和,一面為人民發聲,一面寫作批判社會

賴和行醫一生

(C)被稱為「倒在血泊裡的耕者」-鍾理和

(D)除漢文外,亦用日語寫作,希望使日本人聽見臺灣人的心聲

賴和生活在人民中間,對台灣人民的苦難有深刻的了解,對台灣人民與...

【評論主題】21. 下列文句中何者旨在強調學習的功效?(A)蘭槐之根是芷,其漸之以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B)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盼和明而行無過矣(C)無冥冥之志者,無昭昭之明;無惛惛之事者,無赫赫之功(D)其

【評論內容】

(A)蘭槐之根是芷,其漸之以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 :

 君子居住要選擇好的環境,交友要選擇有道德的人,才能夠防微杜漸保其中庸正直。(意義近於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

 

(B)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盼和明而行無過矣

君子廣泛地學習,而且每天多次對自己檢查反省,那麼他就會聰明機智,而行為就不會有過错了。

 

(C)無冥冥之志者,無昭昭之明;無惛(ㄏㄨㄣ)惛(ㄏㄨㄣ)之事者,無赫(ㄏㄜˋ)赫(ㄏㄜˋ)之功

沒有專一的心志,就不會有明徹通達的智慧;不能專注的學習,就不會有明白顯豁的功績。

意謂能專默精誠者,方可建立彪炳之功。

 

(D)其義則始乎為士,終乎為聖人

目標從做士人開始,到成為聖人為止。真誠力行久了就能深造有得...

【評論主題】16. 與朱熹「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意義相近的選項是:(A)蒹葭蒼蒼,白露為霜 (B)流水不腐,戶樞不蠹(C)未雨綢繆,安貧樂道 (D)居處有法,動作有禮

【評論內容】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只有思想永遠活躍,以開明寬闊的胸襟,接受種種不同的思想、鮮活的知識,廣泛包容,方能才思不斷,新水長流。這兩句詩已凝縮為常用成語「源頭活水」,用以比喻事物發展的源泉和動力。

思想是人生充滿活力的象徵,是歷史前進車輪的動力。思想只有在那不斷探索與追求中才能收穫,也只有在那不斷積累與沉澱中才能迸發。

【流水不腐,戶樞(ㄕㄨ)不蠹(ㄉㄨˋ)】

釋義 

流動的水不會腐敗,常轉動的門軸不會被蛀蝕。比喻事物常活動則不易被侵蝕破壞。如:「適度運動可保持身體健康,正所謂『流水不腐,戶樞不蠹』。」《呂氏春秋.季春紀.季春》:「因智而明之,流水不腐,戶樞不蠹,動也。」

【評論主題】14. 張潮《幽夢影》有言:「當為花中之萱草,毋為鳥中之杜鵑」,原因何在?(A)花草可有人澆灌愛護,不似鳥類要自己覓食。(B)似花草札根於土,有腳踏實地的安全感。(C)喻人不該太出鋒頭。(D)萱草別名

【評論內容】

當為花中之萱草,毋為鳥中之杜鵑: 意思就是做人要做如萱草一樣的忘憂,而不能像杜鵑啼血一樣的常悲。 萱草又稱金針菜、忘憂草,據說食之可忘憂;杜鵑鳥叫聲淒厲,給人帶來煩憂。意味應做一個為人解憂之人,勿做增加別人煩憂的人。 [評析] 人有許多生存的痛苦和無奈,憂愁總是人們難以消除的生活陰影。特別是在封建專制時代,人們或以政治高壓有履冰之危,或以人情澆薄、世態險惡而生恐憂之心。憂愁之多,令人有如重負在身,心方交瘁。而解脫苦境,從憂慮之中走出,為人們神往心馳。萱草,又名忘憂,傳說能解人憂愁,於是,種植此花,成了罹憂者的想寄托;而吟詠此花,成了詩人企圖排解憂愁的一種手段。 

【評論主題】13. 蘇東坡《赤壁賦》以「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比喻:(A)追求生命永恆的希望 (B)人生短暫而渺小(C)世間希望都不可能實現 (D)心情舒暢

【評論內容】

 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一個人生在世上,就像蜉蝣那樣短暫即逝

【評論主題】12. 何謂「握髮吐哺」?(A) 形容母親養育子女的辛勞 (B) 形容求才若渴(C) 形容女子一生的責任 (D) 形容蠻夷之邦的生活

【評論內容】

字詞   【吐哺握髮】

注音   ㄊㄨˇ ㄅㄨˇ ㄨㄛˋ ㄈㄚˇ

釋義   比喻求賢殷切。參見「握髮吐哺」條。

宋.陸游〈謝費樞密啟〉:「雖吐哺握髮之勞,曾靡遺於一士,然引坐解顏之遇,顧豈在於他人。」

由來:

周公惟恐失去天下賢人,洗一次頭時,曾多回握著尚未梳理的頭髮;吃一頓飯時,亦數次吐出口中食物,迫不及待的去接待賢士。典出《韓詩外傳》卷三。比喻求賢心切。唐.陸贄〈興元論解羌公輔狀〉:「陛下握髮吐哺之日,宵衣旰食之辰,士無賢愚,咸宜錄用。」《宋書.卷五九.張暢傳》:「周公握髮吐哺,二王何獨貴選?」也作「吐哺捉髮」、「吐哺握髮」、「一沐三握髮,一飯三吐哺」、「握髮吐餐」。

補充教甄考題:

「...

【評論主題】11. 「妾髮初覆額,折花門前劇,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是形容哪一種交情?(A)莫逆之交 (B)忘年之交 (C)金蘭之交 (D)總角之交

【評論內容】

妾髮初覆額,折花門前劇。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同居長干里,兩小無嫌猜。【我的頭髮剛剛只能蓋住額頭的時候,就常常折著花枝,在門前遊戲。而你騎著竹馬跑過來,繞著井欄,手裡把弄著青梅,咱倆同住在長干里,大家都還是天真的小娃兒,用不著避嫌與猜忌。】

(A)莫逆之交:用以指心意相同,彼此了無疑忌的交情。莫逆,同心相契。

(B)忘年之交:指不拘年歲行輩而結交為有。

(C)金蘭之交:稱結拜為異姓兄弟姊妹為朋友。

(D)總角之交:指從小就認識相交往的朋友。總角,古代未成年的孩童,把頭髮紮成髻型如兩角,後借指幼年。

(幼兒騎竹馬嬉戲的情景)

【評論主題】10. 于謙於十七歲寫出的〈石灰吟〉:「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閒。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想表現何種思想?(A)坦蕩胸懷,崇高節操 (B)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C)萬事隨緣,唾面自乾

【評論內容】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閒。

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譯文:(石頭)只有經過多次撞擊才能從山上開採出來。它把烈火焚燒看成平平常常的事,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懼怕,甘願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間。

(A)坦蕩胸懷,崇高節操

【評論主題】7. 傳統喪禮中的披麻戴孝是源自《禮記》,依血缘關係親疏不同,服喪的服制也有所不同,據此把親屬分為五等,稱為(A) 五倫 (B) 五常 (C)五服 (D)五德

【評論內容】

(A)五倫:夫婦、父子、兄弟、君臣、朋友。

(B)五常:仁、義、禮、智、信

(C)五服:古人在居喪期間所穿著的五等喪服,依與死者關係親疏,分為:斬衰、齊衰、大功、小功、緦麻。

(D)五德(陰陽家):中國方術的一種宇宙觀點,即「金、木、水、火、土」。

【評論主題】25.下列有關測驗(test)、測量(measurement)、評量(assessment)、評鑑(evaluation)的敘述,何者最為正確?(A)測驗以客觀計分為主,評量以主觀計分為主(B)測驗、

【評論內容】

(C)正確。測量用在自然科學上是指用尺、秤、錶等去度量事物的長度、面積、重量、密度、時間、速度等,這些又稱為「直接測量」。至於教育及心理學領域上所測量的心理能力,則是以抽樣方式選出一套能引起受試者行為反應的心理作業(行為樣本),並依其反應的質與量(指測量結果)去推論其心理能量(知識、能力或人格特質),所以是屬於「間接測量」

(D)測驗、測量並無分特定領域

【評論主題】15.近來多元成家修正草案引發社會爭論,楊老師於上課時播放正反兩方論辯的影片, 並要求學生從贊成與反對者的立場思考同性婚姻的議題。此屬於下列哪一種多元文化課程設計的模式?(A)附加模式 (B)貢獻模式

【評論內容】

貢獻模式與添加模式只是在既有傳統的課程架搆上介紹或附帶增加一些有關的內容,但仍以主流文化的觀點來設計課程                                           

轉化模式則是改造整個學校課程結構,將多元文化內容融入整體課程與活動之中                                                       

社會行動模式則是進一步從文化認知邁向價值觀念的情意學習,進而採取行動,致力於消弭種族、文化的偏見及刻板印象。

【評論主題】10. 由學者專家預先調查社會生活與需求,分析出個人生活必備的能力後,制定課程目標及單元目標,教師再依據單元目標,設計適當的教學活動和教材,並依單元目標評鑑。此種課程發展觀點,較符合哪一種教育的譬喻?

【評論內容】

本題所說明的是巴比特的活動分析法

因此答案選擇教育即生產

 

目標模式---課程即生產

 

教育即生產,課程是使原料轉化為成品的工具

 

關鍵字:預先、分析、制定目標

 

教育即生產:巴比特活動分析法/目標模式/預先調查社會、分析、制定目標、設計教學活動

 

例子:老師先分析社會中的現象,再進行目標制定以及設計教學活動

課程即科目:教科書、教學指引

例子:老師的教學都以教科書的內容為主

課程即目標:泰勒能力本位教育/教育目標、學科目標、行為目標、表現目標

例子:家長問老師作文課會安排什麼課程?老師回會提升學生的閱讀與書寫能力

課程即計畫:強調課程設計程序均需要有系統的規劃與執行

例子:老師運用文字的方式呈現課程教學計畫

課程即經驗...

【評論主題】9.有關「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內涵的敘述,下列何者有誤?(A)各領域教學改為固定節數,以減少學校節數分配的爭議(B)仍重視重要議題,並建議融入各領域或科目的課程設計(C)教師可以自由選擇領

【評論內容】

國小以領域教學為主

八大領域:語文、數學、社會、自然、健體、藝術、科技、綜合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

(1)將國小、國中彈性學習時間改為彈性學習課程

(2)針對國小、國中、高中階段的課程,以整體連貫的方式系統研訂

(3)以「核心素養」做為連貫統整各教育階段及各類課程發展的主軸

(4)整合國小、國中、高中課程領域名稱,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評論主題】25. 兒童諮商技巧可分為催化性、挑戰性及行動取向的技巧,下列何者為常用的催化性技巧?(A) 專注(attending) (B) 自我揭露(self-disclosure)(C) 建立契約(contr

【評論內容】(一) 催化性技巧:藉由諮商師口語及非口語的方式,表達對個案的尊重、接納與關注, 再藉由澄清及引導等技巧,一方面幫助諮商師對個案有更完整了解, 另一方面協助個案對自己困擾的問題找到焦點。1. 專注 (attending)

【評論主題】21.小典是個疑心重的人,看到別人竊竊私語,就以為別人都在講自己的壞話。根據貝克(A. Beck)的理論,小典的認知扭曲現象屬於下列何者?(A)個人化(personalization)(B)抽象化(a

【評論內容】

個人化:將外在事件在無根據的情況下連結到自己身上。

任意推斷:是沒有充足證據就下定論 → 但沒有強調與自身連結

本題關鍵在於 與自身連結 → 所以是個人化

【評論主題】13. 小安在玩躲迷藏的遊戲時,跑到每個人都可以看得到他的角落蹲下並用手遮住自己的眼睛。小安的行為表現比較符合皮亞傑(J. Piaget)哪一個階段的描述?(A)前運思期 (B)形式運思期 (C)感覺

【評論內容】

前運思期的知覺集中傾向(Centering):當面對問題情境時,只憑知覺所及, 集中注意於事物的單一向度。

【評論主題】12. 為了激起學生學習英文的動機,林老師經常提醒學生學好英文可以改變自己的命運,只要改變自己對英文學習的看法,就能改變對自己英文學習能力的負面信念。從班度拉(A. Bandura)的自我效能論觀之,

【評論內容】

班度拉(Albert Bandura)提出以下四種資訊來源培養自我效能:

1.過去成就與表/增加個體對成功的體驗(Performance Accomplishments)/:

自我效能感作為個體對自己與環境發生相互作用的效能的主觀判斷,不是憑空做出的,而是以個體多次親身經歷某一同類工作而獲得的直接經驗為依據的。

2.替代的經驗/增加替代性經驗(Vicarious Experience):

替代性經驗指個體通過觀察能力水平相當者的活動,獲得的對自己能力的一種間接評估。

3.言語上的勸說/語言說服(Verbal Persuasion):

指通過他人的指導、建議、解釋及鼓勵等來改變人們的自我效能感。

4.情緒上的激擾/培養和調節情緒和生理狀態(Emotional Arousal):

對生理反應的知覺會影響人的情緒,從而影響人的認知。

【評論主題】7.有許多人把教育想像為完成某一特定人生目標的方案而已;但有些哲學家卻對此看法深不以為然,認為教育的目標就是生長(growth),生長就是它自身的目的,不應該另外找一個目的來限制生長。持這種看法最可能

【評論內容】

杜威強調教育的歷程重於教育的目的

名言:

(1) 「哲學是教育的普遍原理、教育是哲學的實驗室」。

(2) 「教育即生長」「教育即生活」。

(3)「學校是社會的雛形」

【評論主題】

【評論內容】

教育的規準

 (1) 合價值性:教育活動要有意義、合理、可欲,必須符合道德規範才能達到教育最終目的。

舉例:以善先人謂之教→教育是在發展個性、陶冶群性

(2) 合認知性:教育的認知活動必須以「知識」為教授目的,而不是把「信念」誤認為知識,另一方面要顧及學生的認知發展結構與知識結構的內容,才能達到真正有效的教育。

舉例:學校課程內容會安排「地理」「化學」而不安排「風水」「煉丹術」在於前者屬系統的知識科學,而後者為非

(3) 合自願性:教學活動要尊重學習者的自由意志,要讓學習者願意學習,樂於學習,而不是在威脅、強制、灌輸之下學習

舉例: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

【評論主題】4.請問下列哪一項政策是採取「對於弱勢者給予優惠待遇」(unequal treatment for unequal),以實踐教育機會均等的目的?(A)小班教學精神 (B)九年一貫課程 (C)教育優先區

【評論內容】

教育優先區採取<對於弱勢者給予優惠待遇以實踐教育機會均等之精神。

教育機會均等意義:每一個人均有相同機會接受最基本的教育(國民教育、義務教育)、人人有相同機會接受符合其能力的教育(人才教育、分化教育),因此國民教育不但是消極的取消入學限制,更應積極從事積極性補償。

關鍵字:積極的差別待遇

【評論主題】

【評論內容】

盧梭的自然主義

(1)  以兒童為教育中心。

(2)  重視兒童的個性及身心活動。

*將教育由成人本位轉化為兒童本位,因此被喻為教育史上的哥白尼

【評論主題】6.當我們將「教育」詮釋為「引出」、「啟發」時,最可能是受到下列何種哲學觀念的影響?(A)強調人天生是一塊白板的經驗論 (B)強調人有先天觀念的理性論(C)強調擺脫權力宰制的批判論 (D)強調棄絕任何

【評論內容】

教育的隱喻

接生的隱喻:教育即接生,教育的過程與產婆為產婦接生或助產無異。

1. 兒童、學生具有天生的觀念或原則,教師若適時加以問問題,將這些觀念接生(引出)即可。

2. 強調由內而外的接生,引出發展,而非由外而內的注入、訓練、灌輸。

例如:蘇格拉底的產婆法。

*理性主義:希臘三哲-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斯多德...

【評論主題】

【評論內容】

溫納的成敗歸因論

主張努力為內在、不穩定、可控制因素

       能力為內在、穩定、不可控制因素

*口訣:公(工作難度)教(教師偏見)能(能力)穩定,努力可控制

【評論主題】

【評論內容】

序位效應serial-position effect:指在多個項目連續出現的情境下,各項目因其在序列中的位置不同,而影響到學習後的記憶。

①初始效應primary effect:表示最初學習的材料容易記憶。

②時近效應recency effect:表示最後(時間最近)學習的材料也容易記憶。

*中間最容易忘記

【評論主題】1.下列哪一位社會學者曾將社會比擬為有機體,為了適應環境而經歷了由簡單到複雜的演化過程?(A)馬克思(K. Marx) (B)孔德(A. Comte) (C)韋伯(M. Weber) (D)斯賓賽(H

【評論內容】

斯賓賽

和孔德一樣將科學視為獲得知識唯一理性途徑,把達爾文進化論觀點應用於社會各層面,探討親族、宗教、政府等社會制度之演化。

有機比擬論

斯賓賽借用進化論觀點來分析人類社會,指出人類社會透過自然的過程淘汰弱者和不適應者,使社會進步。認為社會和生物有機體下列相似:

1.將社會比擬成一個有機體

2.為了適應環境由簡單到複雜的演化過程

3.優劣淘汰的進步(適者生存)

【評論主題】《29-30為題組》閱讀下文後,回答29-30題。​小祥的學習成效遠遠落後班上其他同學,於是朱老師想瞭解小祥是否有智能發展上的障礙,遂檢視小祥過去在標準化智力測驗的資料,發現小祥的智商為99,測量標準

【評論內容】

類似題目練習

小玲接受數學標準化成就測驗後獲得的分數為 82 分,已知此份測驗的測量標準誤為 5,小玲的真實分數為 77~87分的可能性有多少? (A)68% (B)78% (C)93% (D)95.7% 

教甄◆教育專業科目-國小- 104 年

答案:A

82-5X1=77

82+5X2=87

68%信賴區間:一個標準差範圍

【評論主題】19.下列成語典故,何者與曹氏父子無關? (A)倩人捉刀 (B)煮豆燃萁 (C)才高八斗 (D)吐哺握髮

【評論內容】

字詞 【吐哺握髮】

注音 ㄊㄨˇ ㄅㄨˇ ㄨㄛˋ ㄈㄚˇ

釋義 比喻求賢殷切。參見「握髮吐哺」條。

宋.陸游〈謝費樞密啟〉:「雖吐哺握髮之勞,曾靡遺於一士,然引坐解顏之遇,顧豈在於他人。」

由來:

周公惟恐失去天下賢人,洗一次頭時,曾多回握著尚未梳理的頭髮;吃一頓飯時,亦數次吐出口中食物,迫不及待的去接待賢士。典出《韓詩外傳》卷三。比喻求賢心切。唐.陸贄〈興元論解羌公輔狀〉:「陛下握髮吐哺之日,宵衣旰食之辰,士無賢愚,咸宜錄用。」《宋書.卷五九.張暢傳》:「周公握髮吐哺,二王何獨貴選?」也作「吐哺捉髮」、「吐哺握髮」、「一沐三握髮,一飯三吐哺」、「握髮吐餐」。

 

補充教甄考...

【評論主題】19. 下列文句「 」內的詞語,使用正確的是哪一選項?(A)大丈夫當建功樹名,出將入相,「列鼎而食」(B)二人同窗十年,情投意合,誠可謂「一日之雅」(C)睽違教範,倏忽三載,遙想先生「音容宛在」,時在

【評論內容】

(A)列鼎而食

ㄌㄧㄝˋㄉㄧㄥˇㄦˊㄕˊ 比喻聲譽崇高,享有尊榮的地位。明.湯顯袓《邯鄲記.第二九齣》:「你說大丈夫當建功樹名,出將入相,列鼎而食,選聲而聽,使宗族茂盛而家用肥饒。」

【評論主題】24.若欲達到「設法降低學校周遭噪音」的學習目標,下列何者較為適用?(A)問題解決教學 (B)概念獲得教學(C)角色扮演教學 (D)理性探究教學

【評論內容】

問題解決(problem solving)教學,是一種目標導向、有系統的教學活動,透過「問題的理解和解決的過程」引導學習者學習。就像我們每天會面對許多問題:到陌生的地區學著查找地圖,報稅時節學著填寫稅務表格,科學家也是先發現問題現象,為解決問題進行資料蒐集與探討,經過不斷實驗後得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Mckeachie(2006)提供五個問題解決教學的參考方向:

(一) 引起動機。

(二) 提供有關問題解決的知識和理論。

(三) 給予學生練習機會。

(四) 練習時要給予回饋。

(五) 有機會討論自己的解題策略。

【評論主題】12.「人類與生俱來就有的語言習得裝置(Language acquisition device, LAD),可以發展語言技能,具體展現通用文法」,這段論述是下列哪位學者的主張?(A)皮亞傑(J. Pi

【評論內容】

定義

語言獲得裝置(LAD)是杭士基提出的語言裝置理論,來說明其語言天賦的觀點。他認為人類的認知結構中,存有一種與生俱來的語言習得裝置,使人們不需要經過刻意教導,就能輕易獲得語言。

功能

語言習得裝置的功能,就像研究能視、耳能聽一樣,在兒童發育到某一程度,開始幫兒童分析周遭語言,快速學習語言規則。語言習得裝置是具有彈性的,它能使用於各種語言結構,是人類所共有的。它包括一切基本的語言訊息和一組分析程式,而且隨著兒童和周遭的語言環境活動,而歸納、修正該環境中的語言規則來。

語言裝置理論

杭士基提出的一種語言理論,強調天賦和先天性,低估了環境和後天教育作用,忽略語言的社會性,有唯心主義傾向。

①語言是利用規則去理解...

【評論主題】3.在心理輔導過程中,小凱會不自覺地將他過去對媽媽的感受,轉向輔導者。這是屬於下列何種現象?(A)反向作用(B)移情作用(C)抗拒作用(D)壓抑作用

【評論內容】

反向作用:人們心中有一些衝動與慾望,但自知這些衝動慾望是不能見容於社會的,所以反而表現出相反的行為出來,為的就是要壓抑這些衝動與慾望。換句話說,個人有些隱藏在潛意識中的欲念不願顯露,除了壓抑之外,在行為上採取與欲念相反的方向來表示。反向作用很常見,但人們通常不自知。

舉例1:小明吸大拇指卻怕被媽媽罵。此後,他就把手放到背後,並宣稱自己沒吸大拇指。為什麼要把手放到背後呢?因為他擔心一旦大拇指放到嘴邊,忍不住又吸了,所以反而刻意將手放到背後。

舉例2:小明越是想將某職位占為己有,就越是不敢提及該職位。

舉例3:小明心底下對某人憎恨,因礙於身份或道德觀念,報復之心不便顯露,反而改以超乎尋常的友善態度對待之。

舉例4:小明越是仇恨某人,反而對他更加友善(因為擔心真實想法萬一曝光,可能惹來更多麻煩)

【評論主題】23.教師進行班級輔導時,下列哪項技巧能讓學生在問答過程中自由完整地表達意見?(A)解釋技巧(B)澄清技巧(C)摘要技巧(D)建議技巧

【評論內容】

(一)澄清(clarification):對當事人的言談與思考不夠清楚明確之處,諮商員以彈性的語氣,將其所說的或想說的零碎資料連貫起來,或將其模糊而表達不清的想法與感覺說出來。換句話說,即導師針對學生的情緒,如同照鏡子一般,如果導師所反映的與學生情緒不符,可由學生接著的敍述或表情了解。反映的重點在學生的情緒層面,內容正確即可。

1.在諮商過程中,針對當事人有表達不清楚或暖味不清的地方,輔導員可請其提出比較明確的說明,或說出自己的理解,並請當事人核對是否正確。

2.藉由團體領導者與成員之間的問答過程,使成員自由完整的表達意見,並對個人情況進一步的探索。

舉例:導師問:「似乎最近發生了許多事,讓你覺得很煩?」

倘若回饋錯誤,學生...

【評論主題】1.統整課程設計時可以使用各種不同的主題。徐老師以「循環」為主題,探索人體的循環系統、社會經濟中的景氣循環及自然環境中的水循環等。這種主題屬於下列何者?(A)文學主題 (B)議題主題(C)概念主題 (

【評論內容】

統整課程模式包含:

超學科課程

定義:

確立一個中心主題,分析數個概念,再依概念設計相關活動,不考慮學科界限。社會與經驗統整的課程。

(1)  問題中心的學習:師生共同決定一個有興趣的問題,分組探討這問題的相關概念、解決方式。如「作一份由高雄到台北的自助旅行計畫」。

(2)  故事中心課程:以一個故事讓學生利用各種途徑對問題進行探索,讓新經驗與固是脈絡交互作用、探索發現,最後提出自己的心得。如讓學生共同欣賞「蟲蟲危機」影片,學生可能提出許多關於人權的問題。

【評論主題】5.歐陽脩〈生查子〉:「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下列哪一個選項非本闋詞的作法?(A)先喜後悲 (B)先總後分 (C)一今一昔

【評論內容】

先總後分:

即先提出一個事實,然後再加以補充說明。先總提,後分述也屬此類。 舉例1:他在唱歌,唱得真好。 舉例2:我們班​​有二十個學生,其中男學生十五名,女學生五名。 

【評論主題】47.以下有關性別基模理論(GenderSchemaTheory)的敘述,何者不正確?(A)它結合了皮亞傑(J.Piaget)認知發展論與艾瑞克森(E.Erikson)的心理社會發展論(B)強調環境和

【評論內容】

性別基模理論─班姆

1.採用Piaget的理念,認為嬰兒期後來到性別認定階段,性別的概念就變成了兒童的認知基模。為社會學習論、精神分析論、Kohlberg性別發展論之整合性理論。

2.兒童的性別行為,是經過兒童主觀及社會文化兩方面對性別的解釋,進而形成個人的基模,再表現出來的。強調文化因素重要性,傳統觀念也會影響兒童性別基模的形成。文化刻板印象更強化了個體性別角色的刻板印象。

3.性別基模從幼兒時期即開始形成,性別基模隨年齡增長而擴大,將週遭的人按其性別特徵分類處理外,對所有人事物中帶有性別差異特徵者,依其性別而有不同處理。

4.提出四種性別角色型態:(1)中性化、(2)男性化、(3)女性化、(4)未分化

【評論主題】43.團體諮商中,諮商師對某些行為、感受、思考提供可能的說明,以鼓勵當事人作更深層次的自我探索,這是哪一種諮商技術?(A)同理(B)解釋(C)澄清(D)聯結

【評論內容】

(一)解釋(interpretation):

定義

指助人者把個案陳述或承認的內容,在避免過度分析和標籤化個案狀況的前提下,提供一個新的架構,讓個案用新的角度看待自己的問題;換句話說就是以某些理論為依據,試著去分析、描述當事人的思想、感覺和行為,協助他從一些新的角度去了解事情的意義,進而發覺問題的癥結。

解釋有以下四種類型:

1. 讓看起來獨立的陳述或事件之間有所關聯

2. 點出個案行為、想法及感覺的主題或形態

3. 讓防衛、抗拒及移情明朗化

4. 提供新的架構,讓個案瞭解自己的行為、想法、感覺及問題。

舉例:「就因為不喜歡過去的自己,所以想把現在的自己塑造成完全不一樣的典型。」

(二)澄清(clarification):對...

【評論主題】51.將各種不同動機、情緒、能力、自我觀念等特徵的學生編在同一班中教學稱為:(A)異質分班(B)學科能力分班(C)能力分班(D)同質分班。

【評論內容】

目前各校之能力分組,大致可分為「同質編組」與「異質編組」等兩種類型。

1.同質編組/同質編班:依智力或成績等標準,將能力相近的學生編入同一班級,使全班各個學生的能力差距,減至最低,維持一定程度的同質性,以方便教學。

舉例:成績好的學生,編為前段班,循級而上,以完成高等教育為目標;成績差的學生,則編成後段班,協助就業,以接受職業訓練為目標。

因此,同質編組就是一般人所慣稱的「能力分班」,或「分軌教學」。通常升學預備教育,或具有菁英功績主義色彩的教育制度,會實施這種能力分組,讓不同能力或程度的學生互不干擾地殊途發展。

2.異質編組/異質編班:將能力不齊的學生編入同一班級,每一個班級裡,有程度很好的學生,也有程度不佳的學生。由於每班的學生,都是異質性頗高的組合,全校或全年級各班之間,遂呈現相當水準的同質性,而無前、後段班的差別。通常共同基礎教育,或具有社會平權主義傾向的教育制度,會實施類似的「常態編班」,讓每一個班級就像社會的縮影一般,各式人等都有,大家共聚一堂,排除等級意識及標籤,互助合作,共同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