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主題】小青的父母在照顧孩子的過程中常有不一致的行為,經常依他們心情的好壞而定,有時對她很好,有時又對她很冷漠,則小青最有可能成為哪一種依附(attachment)類型的孩子?(A) 抗拒型(resistan

【評論內容】

四種。

安全型:照顧者能敏銳的回應嬰兒的要求,配合嬰兒的步調。逃避型:照顧者缺乏耐心,對嬰兒的需要較無反應。矛盾型(衝突型、抵抗型):易誤解嬰兒的要求,無法配合嬰兒步調,由自己的情緒決定照顧的方式,導致照顧行為不一致。解組型:照顧者有使嬰兒受驚嚇或恐嚇嬰兒的行為。

 

 

發展心理學家Ainsworth把孩子與母親的依附關係分為三類:第一種是「安全依附型」,這類嬰兒與母親在一起時,把母親當做「安全堡壘」,敢主動地去探索陌生環境;當母親離開時有哀傷的表情,但當母親回來時則露出欣喜,並尋求與母親身體上的接觸。第二種是「焦慮-抗拒型」,這類孩子常留在母親身邊,很少去探索環境;當母親離開時則有非常苦惱的反應,當母視...

【評論主題】主張政府應致力使不同性別、種族、階級的學生都能入相同類型的學校受教育,是屬於下列何種教育機會均等的概念?(A)A教育投入的均等B教育產出的均等C教育歷程的均等(D)D補償性的均等

【評論內容】政府如致力於使不同背景(如性別、族群、階級)的學生都能學到相同的教育內容,則是屬於下列何種均等的概念? (A) 輸入的均等 (B) 過程的均等 (C) 結果的均等 (D) 消極的均等出於: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98 學年度中等學校教育學程甄選考試試題

【評論主題】[]6. 畫家有南北二宗之分,此說始於那一朝代?(A) 唐 (B) 宋 (C) 元 (D) 明

【評論內容】

國中  美術  科試題答案疑義

題目

徵詢教授意見結果

6.畫家有南北二宗之分,此說始於那一朝代?(A)唐(B)宋(C)元(D)明

更正為A,D皆可

【評論主題】47.圖三,油彩作品《建設》的作者為何?(A)李梅樹(B)李石樵(C)顏水龍(D)廖繼春。(圖三)

【評論內容】

答案物植。

正確答案是B李石樵。

【評論主題】86.德國史維塔斯(Kurt Schwitters,1887~1948)是哪種藝術的啟蒙者?(A)機動藝術 (B)抽象主義 (C)集合藝術 (D)表現主義r

【評論內容】◆大量的舊垃圾德國達達藝術家史維塔斯(Kurt Schwitters, 1887-1948)從每天生活中的垃圾及殘餘物中,創作出精巧的拼貼作品,而作品拼貼出的每一層內容,就是他自己的生活寫照,從他讀的報紙、旅途中的存根或是展演的票根等等。作品「莫爾茲畫32A—櫻桃畫」2包括了:一個舊的酒瓶軟木塞、木屑、金屬、紙和織品以及一張印有櫻桃的卡片,全都被小心地安排在充滿形狀與色彩的抽象圖像中。史維塔斯為他的拼貼技術創了一個專門的術語——「莫爾茲」(Merz)。這個名字是出自他的一件作品。在作品的報紙碎片中,有一個原意是「商業」的德國字「kommerz」,直接擷取後面的四個字母而來的。史維塔斯將莫爾茲發揮到極致,他將整個房間放滿了巨大的3D立體拼貼物,試圖創造一個充斥拼貼的環境。他稱這種構造為「莫爾茲佈」(Merzbau),也就是「莫爾茲建築物」(Merz-buildings)。當他創作作品時,拜訪他的朋友們常會發現他們弄丟一些像鑰匙和鉛筆類的小東西,而稍後又再度發現它們的蹤跡,原來它們全都被放置到藝術家的最新作品中。

【評論主題】41.相互教學法(ReciprocalTeaching)中,教師的角色是(A)教學者(B)傾聽者(C)促進者(D)旁觀者。

【評論內容】

(3) 30. 相互教學法(Reciprocal Teaching)中,教師的角色是 (1)教學者 (2)傾聽者 (3)促進者 (4)旁觀者。

澎湖縣九十三學年度國民小學暨附設幼稚園教師聯合介聘甄選委員會候用、代理教師甄選筆試試卷【國小試題加答案】

【評論主題】22.以常識性知識為研究對象,主要在探討人們日常生活的態度與行為,亦即人們如何瞭解生活世界的意義。請問這是採取哪一種理論觀點來研究教育?(A)結構功能論 (B)符號互動論 (C)後現代主義 (D)俗民

【評論內容】俗民方法論,乃是Harold Garfinkel在一九四○年代所創建,俗民方法論的核心,端在於某些特定的研究裡,而非在於概括的理論或方案陳述,但俗民方法論也擁有一些共有的核心觀念思想。Garfinkel把社會實在界的真實本質視為是社會學的根本現象,也就是一種在日常生活中不斷協調的活動,這活動是其成員所知、使用、且視為是理所當然的方式所達成,故是可說明的,這就是俗民方法論研究的主要方向,而對這個根本現象的反省性,正是實作的行動、實作的環境、社會結構的常識、實作社會學論證奇特的特色。由於俗民方法論主要研究社會成員如何建構日常生活的秩序,其研究調查取材均來自日常生活,故無特別有趣的題材,亦不涉及矯正、治療實作行動和建立標準的研究調查過程。

【評論主題】2. 根據西爾曼(Selman )的社會認知論,當青少年能在人際情境中做客觀、第三者的考量,但仍無法把社會的規範加入人際關係的分析中,這屬於哪一個階段? (A) 主觀觀點階段(subjective p

【評論內容】人際瞭解五階段:

  (一)階段0:自我中心未分化階段<3-6歲

    我家前面有個5歲的小妹妹,她便處於這個階段。她覺得她喜歡的東

西,別人一定喜歡,要求別人要跟她一起玩。

  (二)階段1:主觀觀點階段<5-9歲

    一個可愛的5歲小女孩(同上),老愛問我:「可不可以去玩啦!」我說:

    「不行」,她會覺得我不讓她出去玩,其實我是要她先吃完飯再帶她出

    去玩,可是她聽不懂我是要她先吃完飯,哄半天才把飯吃完。

  (三)階段2:自我深思熟慮階段<7-12歲

    我的表妹今年國小四年級,她會害怕出去玩,沒幫忙看店會被媽媽罵,

    她總是會害怕媽媽會罵她。她也想用功讀書,但是又更想玩...

【評論主題】下列哪一個哲學派別認為「哲學本身不應包含任何陳述,其只是一種活動」(A)存在主義(B)分析哲學(C)實用主義(D)經驗主義

【評論內容】觀念分析學派: 1. 哲學不再是思辨的玄學,而是一種觀念分析,一分證據說一分化,卻實區分觀念與信念;哲學本身不應包括任何陳述,其只是一種活動。 2. 論證所得為知識,經科學證明之結果;設證所得是信念,未經證明而相信。

【評論主題】6.制約刺激先出現,直到非制約刺激出現非制約反應(A)延宕制約(B)痕跡制約(C)同時制約(D)後向制約

【評論內容】

同時制約:兩者同時出現 同時結束

延宕制約:CS在UCS前出現 兩者同時結束

遺跡制約:CS先出現,停止後一段時間再出現UCS

逆向制約:CS出現在UCS之後

效果上延宕最好 同時次之 其他很難形成制約反應

【評論主題】29.教育部掌理地方教育行政機關之設立與變更的單位(A)高等教育司(B)技術及職業教育司(C)中等教育司(D)國民教育司(E)社會教育司----P.35

【評論內容】中等教育司掌理左列事項:  一、關於中學教育事項。  二、關於師範教育事項。  三、關於地方教育機關之設立及變更事項。  四、關於其他中等教育事項。

【評論主題】55.關於指導式探究教學,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學生才是教學活動真正的領導者,教師處於被動角色 (B)當學生的年級愈低時,教師所需提供的指導就愈多 (C)學生需自行探究,教師不鼓勵學生之間相互溝通

【評論內容】

指導式探究—協助學生「學習如何學習」 

教師在學生進行探究之前或在探究之中給予指示和引導,而後再讓學生實際進行探究並自行發現答案所在。教師扮演的引導角色與學生的年齡及心智發展有關:年級愈高,教師的指導愈少。 

 指導式探究的特徵:

 

1.教師的角色是班級活動的領導者(提出問題、促進反應、組織材料和情境) 

2.學生要對各種事件、資料或材料作反應,並根據觀察去建立某種有意義的關係。 

3.學生思考的過程是由特殊的觀察到推論,教師要鼓勵每位學生相互溝通。 

 

 

【評論主題】下列何者非智力測驗發展的趨勢?(A)擴大非語言量表;(B)將社會適應能力也視為智力;(C)訂定出一套更精確的全體適用的常模;(D)將身體運作能力也視為智力。

【評論內容】

我的理解是無法做出一套試用全體的常模,而應該針對不同人種,文化,語言或族群,作適合的常模。

ex:華人沒辦法作美國的智力測驗。

【評論主題】94. 下列何種領導模式認為領導者會灌輸部屬使命感,鼓勵部屬學習及開發創意:(A)魅力領導 (B)轉型領導 (C)團隊領導 (D)代替領導

【評論內容】轉型領導(transformational leadership)是指組織領導人應用其過人的影響力,轉化組織成員的觀念與態度,使其齊心一致,願意為組織的最大利益付出心力,進而促進追求組織的轉型與革新。奇魅領導(charismatic leadership)靠個人魅力而不靠職權或管理技能,就能激勵部屬工作、完成目標,這些魅力來自能給與追隨者美好的遠景、能充分信任追隨者,而且獲得追隨者的信回報。他們能給與追隨者特殊的精神感召。互易領導(transactional leadership),是指組織領導人透過折衝、協商的過程,讓成員需求得以獲得滿足,促使其願意為組織貢獻心力,發揮團隊力量,以達成組織目標的領導風格。

【評論主題】1.下列哪一項是政府最近推動12年國教的基本理念(A)是國民的義務教育;(B)是國民的基本教育;(C)是國民必須接受的強迫教育;(D)是國家必提供的免費教育。

【評論內容】

十二年國教推動的是免試入學,而非強迫入學,照理來說是可以選擇不唸。

但要念一定是可以的,不像過去有可能會沒有學校念的情況。

【評論主題】67. 目前在許多先進國家的中央政府、州政府、市政府等皆立法要求各級學校的各學科教師在進行教學評量時,應定期提供每位學生與家長一份內容詳盡具體的診斷報告,好讓學生與家長充分瞭解學生的學習成果,並且清楚

【評論內容】

「迷思概念是一種學習者自己建構出來的,一種針對自己經驗的合理的解釋,但卻是一種不周全的解釋,學習者可能忽略許多應考慮的因素」。教師必須運用PCK(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學科教學知識)來對學生的迷思概念做導正。

 

如果有考古題和相關資料的話快提出來,免得我們出現迷思概念。

【評論主題】43. 當有人問說「你是哪個班級的學生」?這時,班級具有下列什麼意義?(A)教學場所的意涵(B)學生分群的結果(C)歸屬感的作用(D)競爭的氣氛。

【評論內容】

請以傳統答案為主,不必用自己的思維去解題,這是做考古題的硬道理。

除非各位翻到相關支持的理論,這樣的"以自己的觀點"解題申複都不會過。

【評論主題】66.下列哪一位學者是第一位提出「虛無課程」的人?(A)泰勒(B)艾斯納(C)赫斯特(D)古德拉

【評論內容】

美術教育的DBAE也是艾斯納,評鑑當中的鑑賞評鑑也是他。

艾斯納是美術教育起家的。

【評論主題】93.「效標混淆」現象,最有可能發生在何種效度的考驗上?(A)同時效度(B)表面效度(C)內容效度(D)外在效度

【評論內容】當我們收集效標資料進行效度考驗時,常發現效標資料會受到測驗分數的影響,這就是效標混淆的問題。例如:一位教師知道學生的性向測驗分數很低,他對這位學生效標分數的評定,因受那個測驗分數影響,也給很低;反之,便給很高。這種誤差來源,稱為效標混淆,類似心理學上所稱的月暈效應(halo effect)。為了避免此種誤差,最好的方法是使參與效標評定者,不知道受試者的測驗分數。(黃月霞(民國77)。兒童輔導與諮商。台北:桂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