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某學者新編一份教學性向測驗,擬作為甄選師培生之用。若要建立效標關聯效度, 下列哪一種效標最為理想?
(A)甄選前大學成績
(B)必修教育學分之總成績
(C)最後一學期學校實習成績
(D)教甄錄取後學校服務表現

參考答案

答案:D
難度:適中0.69298
統計:A(308),B(375),C(336),D(2300),E(0)

用户評論

【用戶】hahaqueen2004

【年級】國三下

【評論內容】校標關聯效度分為同時效度和預測效度,題目中提到學者要做一份測驗卷給"甄選師培生",期待可以甄選出未來在職場上可以有好表現的老師,所以要使用預測效度,簡單來說,就是希望這份測驗卷測下來之後,可以測出未來能成為一位好老師可能。 因此要參考目前"教甄錄取後學校服務表現",以此當校標,預測彼此間的關聯,以期能選到優秀的師培生。

【用戶】AdzukiPan

【年級】高二上

【評論內容】(D) 確實最為「理想」,但是怎麼將實際服務的表現標準化、效標化(化為操作型定義)將是實際研究中非常困難的事情。如果問的是「可行」,那麼選(B)或(C)應該是更好的。不過這是教檢,你懂的^^

【用戶】S W T

【年級】國二上

【評論內容】我也認為(D)在操作上很難實現,難怪題目是問"最為理想",因為理想與現實常常是不符的..而且,影響教師在校服務表現的因素,有客觀與主觀之分,客觀是指教師在校的教學成效與功過紀錄,但大部分的教師在功過紀錄上不會有明顯的差別,只有少部分的教師特別優秀。主觀的部分則是學生與同事對該老師的印象,但這兩部分不一定是相關的,這往往與教師的性格有關。舉例來說,某教師在教學上因為其獨特的教學方式與氣質而受到學生愛戴,但或許這種獨特的性格並不受到同事們歡迎。另外,台師大徵選師培生的方式是以班級成績為依據,可見雖然(D)選項最為理想,但並非是最好操作的方法。

【用戶】林宸帆

【年級】高一下

【評論內容】效標關聯效度=標準化參照 =符合條件就好A、B、C 都有『成績』,會跟人比較,偏向常模參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