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13.提出B=f(p.e)(亦即行為源於個體與其環境的互動)的學者是
(A)勒溫Lewin
(B)斯肯納Skinner
(C)容格Jung
(D)佛洛依德Freud

參考答案

答案:A
難度:非常簡單0.903984
書單:心理防衛機轉、李溫提出的理論介紹、衝突理論

用户評論

【用戶】馬自達

【年級】小六上

【評論內容】場地論(Field Theory) Lewin:要了解青少年行為須考慮個人與環境之交互作用 B=f ( LSP ) B- 行為 LSP(Life space 生活空間) B=f(P,E) LSP 包括:物理環境、需求、慾望、意圖、目標、對未來的看法及各種情緒 P個人因素(性格、年齡、智力、才華…) E環境因素(家庭、朋友、鄰居、社區…) 隨著成熟與經驗的累積、生活空間就分化成不同的區域,但每個人需要去組織各個區域,並使他們顯示出意義。 青少年改變快速,且非連續性,他們一時無法統整,而使生活空間扭曲,青少年因而成為處於成人與兒童間的「邊際人」,無法享受成人社會的特徵,且又得放棄兒童期所擁有的東西,因而產生衝突與壓力。 成人應提供青少年充足的空間,尤其讓他們有充分的...

【用戶】李政庭

【年級】高二下

【評論內容】容格在解夢方面有傑出成就。夢反映潛意識,是心理學家非常重視的。據他估計,自己一共大約解過80,000個夢。榮格的學說與弗洛伊德最大的分別,是他的理論得到較廣泛的考察證據。相對於弗洛伊德認為夢是一種被壓抑的願望的隱晦表達,榮格更強調夢具有一種補償作用。夢不是偽裝和欺騙,而是一部用特殊語言寫成的書。在夢的分析上,榮格強調不應該僅局限於單獨的夢,而是關注夢的系列,著重分析與個人有重要影響的「大夢」。同時,榮格對夢的一些神秘現象也產生了興趣。榮格按時間順序把夢分成指向過去的夢(即通常的對過去生活進行回應的夢)、同時不同地的夢(即夢見的一件事正好在現實的某一角落同時發生)和指向未來的夢(即預言的夢)。對於後兩...

【用戶】Ziv

【年級】國一下

【評論內容】結論:B=f(PE) 有很多心理學家提出,勒溫、班杜拉都有,證明如下:38.主張人在不同的情境當中會有不同的行為表現,因此只有瞭解當時的整個情境才能預測人的行為,故提出 B=f(PE)的公式來預測人的行為表現,提出此一主張的心理學家是誰? (A)魏德邁(M. Wertheimer)(B)考夫卡(K. Koffka)(C)柯勒(W. Köhler)(D)勒溫(K. Lewin)。 教育心理學- 101 年 - 臺南市101學年度市立國民小學正式教師(含代理教師)聯合甄選-教育專業科目#8690答案是D  代表 B=f(PE)的公式 為瞭解釋說明人類行為,心理學家提出了各種理論。班杜拉對其中的環境決定論和個人決定論提出了批判,並提出了自己的交互決定論,即強調在社會學習過程中行為、認知和環...

【用戶】jamiejamie

【年級】

【評論內容】1. Skinner: B=f(E)2. Bandura: B=f(P,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