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32.32.關於西漢董仲舒的學說主張,下列何者有誤?
(A)《春秋繁露》為其代表作
(B)將先秦儒家「天人合德」改為「天人感應」之說
(C)將人性分為「聖人之性」、「中民之性」以及「斗筲之性」
(D)批判傳統,懷疑儒家經典

參考答案

答案:D
難度:簡單0.730082
統計:A(418),B(704),C(567),D(9026),E(1) #
個人:尚未作答書單:性三品說-難題彙整、漢代鴻都門學、董仲舒的教育難題

用户評論

【用戶】常敗將軍

【年級】大一上

【評論內容】董仲舒獨尊儒術當然不會懷疑儒家!!

【用戶】bgws

【年級】高二下

【評論內容】記法:董仲舒喝著「三品」「繁露」,忽然「感應」到「天人」~

【用戶】無敵教師

【年級】高二上

【評論內容】將先秦儒家「天人合德」改為「天人感應」之說 「天人合一」,既有儒家(以孔孟為代表)的「天人合德(道)」的思想,也有道家(以老子為代表)的「道法自然」的思想。「天人合德」是指人在自然面前,應「與天地合其德」,以達到人與自然的合諧境界。

【用戶】Lisa

【年級】大一上

【評論內容】天人感應學說是中國 漢朝的思想家董仲舒提出的一套神學理論,成為當時君主獲得統治合法性的一個依據,同時也是儒生集團制衡君主的一個思想工具。天人感應之說,起源自《 洪範 》。 《洪範》說:「肅,時寒若」,「乂,時暘若」,意思是說君主施政態度能影響天氣的變化。董仲舒在這個理論基礎提出「天人感應」之說。

【用戶】常敗將軍

【年級】大一上

【評論內容】董仲舒獨尊儒術當.....

【用戶】無敵教師

【年級】高二上

【評論內容】將先秦儒家「天人合德」改為「天人感應」之說 「天人合一」,既有儒家(以孔孟為代表)的「天人合德(道)」的思想,也有道家(以老子為代表)的「道法自然」的思想。「天人合德」是指人在自然面前,應「與天地合其德」,以達到人與自然的合諧境界。

【用戶】Lisa

【年級】大一下

【評論內容】天人感應學說是中國 漢朝的思想家董仲舒提出的一套神學理論,成為當時君主獲得統治合法性的一個依據,同時也是儒生集團制衡君主的一個思想工具。天人感應之說,起源自《 洪範 》。 《洪範》說:「肅,時寒若」,「乂,時暘若」,意思是說君主施政態度能影響天氣的變化。董仲舒在這個理論基礎提出「天人感應」之說。

【用戶】Lu

【年級】大三上

【評論內容】董仲舒漢代孔子著《春秋繁露》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天人感應:君主施政態度能影響天氣的變化提出性三品說,人的本性有善有惡道德教育的重要,教育要從義遠利→康德的道德論,判斷善惡要從動機

【用戶】常敗將軍

【年級】大一上

【評論內容】董仲舒獨尊儒術當.....看完整詳解

【用戶】無敵教師

【年級】高二上

【評論內容】將先秦儒家「天人合德」改為「天人感應」之說 「天人合一」,既有儒家(以孔孟為代表)的「天人合德(道)」的思想,也有道家(以老子為代表)的「道法自然」的思想。「天人合德」是指人在自然面前,應「與天地合其德」,以達到人與自然的合諧境界。

【用戶】Lisa

【年級】大一下

【評論內容】天人感應學說是中國 漢朝的思想家董仲舒提出的一套神學理論,成為當時君主獲得統治合法性的一個依據,同時也是儒生集團制衡君主的一個思想工具。天人感應之說,起源自《 洪範 》。 《洪範》說:「肅,時寒若」,「乂,時暘若」,意思是說君主施政態度能影響天氣的變化。董仲舒在這個理論基礎提出「天人感應」之說。

【用戶】Lu

【年級】大三上

【評論內容】董仲舒漢代孔子著《春秋繁露》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天人感應:君主施政態度能影響天氣的變化提出性三品說,人的本性有善有惡道德教育的重要,教育要從義遠利→康德的道德論,判斷善惡要從動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