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老師為了瞭解學生對某數學題的概念理解程度,希望能瞭解學生的解題過程表現,且在進行評量時,同時想誘導學生朝向正確解題方向思考。請問老師最好使用下列哪一種評量方法?
(A)動態評量
(B)檔案評量
(C)課程本位評量
(D)學生本位評量

參考答案

答案:A
難度:簡單0.823123
統計:A(954),B(16),C(121),D(68),E(0) #
個人:尚未作答書單:動態評量、特殊教育評量、行為障礙介入策略

用户評論

【用戶】Sunnyday

【年級】高三上

【評論內容】瞭解學生的解題過程表現

【用戶】Chi Chi

【年級】大四下

【評論內容】動態評量是一種雙向互動的評量方向,應用於教育上,尤其是特殊教育。有別於一般的單向評量,動態評量的施測者會在學生遇的困難時提供協助,並視協助的多寡來給分。維谷斯基指出,學生能獨立完成的成就和協助下能完成的成就中間有一段距離,他稱此為可能發展區(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以可能發展區中的事物進行教學,效率最高。瞭解學生的可能發展區,有助於教師安排教學內容,不至於太深或太淺。動態評量即具有測度學生可能發展區的功能,因為當學生只需少許協助即能寫出正確答案,代表題目對應的概念是在學生的可能發展區中;反之,若是學生不需協助即能寫出正確答案,代表已經會了;若是學生在大量協助後仍不會,代表題目對應的概念還離他很遠。除此之外,動態評量能鼓勵學生提問,增進解題的意願,避免太多的挫折感。不過,因為施測者參與,動態評量被批評為一種過度主觀、信度、效度不高的評量。

【用戶】Chi Chi

【年級】大四下

【評論內容】課程本位評量---整合課程、教學和測驗的一種非標準化評量,它是由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以實際課程內容為基礎所編擬的評量。藉由簡單易行的經常性測驗,教師可及時評估學生的學習困難及補救教學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