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7. 下列何者不是B. Weiner歸因理論中個體對成敗歸因的因素?
(A)能力
(B)誘因
(C)工作難度
(D)運氣

參考答案

答案:B
難度:非常簡單0.936437
統計:A(73),B(7381),C(109),D(319),E(0) #
個人:尚未作答書單:習得無助感、歸因論

用户評論

【用戶】葉雨昇

【年級】大一上

【評論內容】溫納提出以驗證三個假設為目的三向度歸因論。個人對自己在某種情境下,所表現的行為存有自求了解的動機。解釋自己行為後果時,個人所做的歸因是複雜而多向度的。個人以後類似行為動機的強弱,將決定於他對以前行為結果所作的歸因解釋。   溫納發現一般人對從事過有關成敗(如考試)的工作之後,多將自己行為結果之所以成功或失敗歸結為以下六個原因: 能力:根據自己評估,個人對該項工作是否勝任。努力:個人反省檢討在工作過程中是否盡力而為。工作難度:憑個人經驗判定該工作的困難程度。運氣:個人自認此次工作成敗是否與運氣有關。身心狀況:工作過程中,個人當時身體及心情狀況是否影響工作成效。

【用戶】劉修如

【年級】高一上

【評論內容】阿~今天是怎樣!!

【用戶】黃靜怡

【年級】大二上

【評論內容】歸因理論(attributiontheory)偉納(weiner) 壹、緣起Fritz Heider(1985)※ 歸因理論是為對於某人為何會表現哪樣的行為提出解釋。 貳、歸因概述 一、歸因分類(一)當事者情境使然 →情境歸因(二)當事者個性使然 →性格歸因 二、歸因對象(一)對自己的行為加以歸因(二)對別人的行為加以歸因 ※ Weiner:聚焦個人行為之後,對於行為結果或失敗的認知解釋。e.g.1(環境歸因):當學生考不好時(行為結果失敗),老師可以想說(認知解釋)是不是好是環境太熱(歸因)。e.g.2(性格歸因):當男朋友對這段愛情沒感覺時(行為結果失敗),女朋友可以想說(認知解釋)是不是男朋友覺得工作太忙大於與女朋友相處(歸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