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4. 小平上課時對老師講話不禮貌,老師很生氣地斥責他,並批評他沒有家教。班上其他同學聽了以後,對老師心生反感,很同情小平的境遇。下列何者最能描述此一現象?
(A)漣漪效應(ripple effect)
(B)團體後效(group contingency)
(C)比馬龍效應(Pygmalion effect)
(D)普墨克原則(Premack principle)

參考答案

答案:A
難度:非常簡單0.940972
統計:A(9469),B(427),C(102),D(65),E(0)

用户評論

【用戶】金榜題名

【年級】高二下

【評論內容】團體後效(group contingency) 就是所謂的同儕連坐法。以團體為對象的行為矯正的方法叫團體後效,當團體行為得到強化時,該團體的成員傾向在以後相同的情境中再度表現該團體行為。

【用戶】大蝦

【年級】國三上

【評論內容】比馬龍效應(Pygmalion Effect)是近代教學研究的重要發現,比馬龍效應意思是指假若老師認定某些學生為資優學生,即使他們並非真正的資優,但是經過老師的提點和鼓勵,最終亦會自自然然地成為資優學生。

【用戶】Yen Ju Cheng

【年級】高二下

【評論內容】普墨克原則(Premack principle)=老祖母法寶個體存在一種增強階層,位於頂端階層的增強行為是個體最有可能從事(喜愛)的活動。找出個體的增強階層,以較高層促動較低階層反應,使學習者獲得全面均衡的發展。

【用戶】LUN

【年級】高三上

【評論內容】(A)漣漪效應(ripple effect)不論是支持性處罰(協助其改過)或威脅性處罰(嚴懲犯過)均會對其他在一旁觀看的學生產生影響。因此,施罰時應當小心,因為施罰者暴怒的態度會引起其他目睹學生的反感。(B)團體後效(group contingency)所謂的同儕連坐法。以團體為對象的行為矯正的方法叫團體後效,當團體行為得到強化時,該團體的成員傾向在以後相同的情境中(C)比馬龍效應(Pygmalion Effect)又稱自我應驗預言、期待效應,教師度學生的期望會影響學生的自我評價,造成學生自覺低等或優秀的感覺(預言),久了就實踐其預言。→期望什麼,就得到什麼。(D) 普力馬克原則Premack Principle/老祖母規則/老祖母法寶-行為主義學派,應用次級增強原理產生新的制約學習。-「做完作業,就可以打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