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提出人性是從「動物狀態」提升到「社會狀態」,最後抵達「道德狀態」的幼教思想家是下列何者?
(A)福祿貝爾
(B)裴斯塔洛齊
(C)蒙特梭利
(D)盧梭

參考答案

答案:B
難度:適中0.557486
統計:A(559),B(2696),C(100),D(798),E(0) #
個人:尚未作答書單:裴斯泰洛齊、幼兒教育思潮

用户評論

【用戶】Tingting Huan

【年級】高三下

【評論內容】裴氏認為人的天性具有朝向進步發展的可能, 即是由「動物狀態」開始提升到「社會狀態」最後抵達「道德狀態」。裴氏亦認為人以此三重方式存在於世界上:人的本能使人成為大自然的產物,社會狀態使人成為社會的產物,人的良心則使人成為自己的產物。因此,裴氏認為人自身具有三種不同的屬性,包括:動物性、社會性和道德性。當人在不考慮社會關係的情況下,世界引起人的感官欲望的注意時,人是處於動物狀態之中;倘若考慮社會關係的情況下,人就處在社會狀態之中;但是,如果人僅僅只有考慮達成自我的內在完美性時,便處於道德狀態之中了。所以,人是包括外顯生理與內在蘊涵的能力, 即是人本身具有生理、知能和道德三方面的發展潛能, 自然促...

【用戶】Regine Hsu

【年級】國二上

【評論內容】品德的直觀:動物狀態(兒童)   社會狀態(青少)   道德狀態(壯年)

【用戶】謝謝阿!

【年級】高三下

【評論內容】斐斯塔洛齊:頭→智

【用戶】Tingting Huan

【年級】高三下

【評論內容】裴氏認為人的天性具有朝向進步發展的可能, 即是由「動物狀態」開始提升到「社會狀態」最後抵達「道德狀態」。裴氏亦認為人以此三重方式存在於世界上:人的本能使人成為大自然的產物,社會狀態使人成為社會的產物,人的良心則使人成為自己的產物。因此,裴氏認為人自身具有三種不同的屬性,包括:動物性、社會性和道德性。當人在不考慮社會關係的情況下,世界引起人的感官欲望的注意時,人是處於動物狀態之中;倘若考慮社會關係的情況下,人就處在社會狀態之中;但是,如果人僅僅只有考慮達成自我的內在完美性時,便處於道德狀態之中了。 所以,人是包括外顯生理與內在蘊涵的能力, 即是人本身具有生理、知能和道德三方面的發展潛能, 自然促使.....看完整詳解

【用戶】Regine Hsu

【年級】國三下

【評論內容】品德的直觀:動物狀態(兒童)   社會狀態(青少)   道德狀態(壯年)

【用戶】謝謝阿!

【年級】高三下

【評論內容】斐斯塔洛齊:頭→智

【用戶】Tingting Huan

【年級】高三下

【評論內容】裴氏認為人的天性具有朝向進步發展的可能, 即是由「動物狀態」開始提升到「社會狀態」最後抵達「道德狀態」。裴氏亦認為人以此三重方式存在於世界上:人的本能使人成為大自然的產物,社會狀態使人成為社會的產物,人的良心則使人成為自己的產物。因此,裴氏認為人自身具有三種不同的屬性,包括:動物性、社會性和道德性。當人在不考慮社會關係的情況下,世界引起人的感官欲望的注意時,人是處於動物狀態之中;倘若考慮社會關係的情況下,人就處在社會狀態之中;但是,如果人僅僅只有考慮達成自我的內在完美性時,便處於道德狀態之中了。 所以,人是包括外顯生理與內在蘊涵的能力, 即是人本身具有生理、知能和道德三方面的發展潛能, 自然促使.....看完整詳解

【用戶】Regine Hsu

【年級】國三下

【評論內容】品德的直觀:動物狀態(兒童)   社會狀態(青少)   道德狀態(壯年)

【用戶】西瓜

【年級】大三上

【評論內容】提出人性是從「動物狀態」(自然人)提升到「社會狀態」(社會人),最後抵達「道德狀態」(道德人)的幼教思想家是下列何者?(A)福祿貝爾(B)裴斯塔洛齊(C)蒙特梭利(D)盧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