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2. ※閱讀下文,並回答下列問題。      史遷卓識,不以成敗論高低,他為項羽寫「本紀」,並置於〈高祖本紀〉之前。筆力扛鼎、悲歌慷慨,是《史記》中最出色的文章。〈高祖本紀〉引神鬼之說頗多,不怕死的韓信也直指劉邦「陛下殆天授,非人力也」!但〈項羽本紀〉從頭到尾,沒有異兆、沒有祥瑞,沒有白蛇、赤蛇……只有一個「人」!他身長八尺,高視闊步,縱橫馳騁,從登場到結束,舞臺上下左右的聚光燈全打在他一人身上,他是主角中的主角,沒有任何配角能搶他的戲,分他的光!只見他「喑噁叱吒,千人皆廢」;烏騅絕塵,一日千里;斬將搴旗,目無餘子;咸陽一炬,宮殿成灰!也見他為天下百姓早息戰禍,單挑劉邦,嚇倒樓蘭;鴻門宴上,渾忘敵我,不理范增舉玦的暗示,不管項莊舞劍的意圖,只知盛讚吃生豕肩樊噲的勇力!戰場上殺人無算,卻偏為部下士卒的疾病,「涕泣分食飲」,平時待人接物更是「恭敬慈愛,言語嘔嘔」;平生不聽人言,卻會為外黃一個十三歲小兒的勸說,就饒了一城性命…………     最後,到了烏江。烏江亭長有條小船,在當時不啻是救命的方舟。項羽可以渡,可以不渡,這是生與死的抉擇。……果然,項王說:「天之亡我,我何渡為!」這是石破天驚的獅子吼,是對造化所吐不平之氣,也是悲劇英雄必然的抉擇!他拒絕了生,選擇了死。他要打明知打不贏的仗,絕不逃避。他可以被人愛、被人恨,卻絕不受人憐!……八千子弟,橫屍戰場,無一孑遺,無辜百姓,因楚漢二人之爭,流離失所,暴骸骨於中野,項羽都深愧於心。劉邦是沒有心的,也許原來有心,但早已被重重硬殼包裹得不留一絲縫隙。所以,為得天下,他可以不要父親,不要子女,至於功臣功狗,當然更不足論!項羽任情潑灑的是年輕人一往不悔的青春之力,劉邦斤斤算計的則是中年人成敗得失的機心。項羽和劉邦相爭,怎麼會贏?然而,悲劇英雄自身都蘊有自毀的因子,別人殺不死他,能致他於死地的只有自己!所以,項王雖然已「身被十餘創」,仍然沒有人敢殺他,他自刎而死。最後的遺言是:把人頭送給追兵中的「故人」,成全他去領那千兩黃金、萬戶侯的賞格。這真是勘破生死的瀟灑!他失去江山,卻贏回了自己。項羽縱然死有餘憾,但缺憾也已還諸天地!(節錄自方瑜〈項羽──超級巨星〉) 
【題組】( 1 )「鴻門宴上,渾忘敵我,不理范增舉玦的暗示,不管項莊舞劍的意圖,只知盛讚吃生豕肩樊噲的勇力!」根據上述,可以看出項羽什麼樣的性格?
(A)運籌帷幄,有謀略且不露聲色
(B)直爽率真,能欣賞樊噲的豪壯
(C)擇善固執,具備慈愛仁德之心
(D)果敢決斷,為了稱王不顧一切

參考答案

答案:B
難度:計算中-1
書單:沒有書單,新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