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10.下列哪一種促進中學生道德發展的做法,最符合柯柏格(L. Kohlberg)的道德發展理論?
(A)帶學生去安養機構當志工
(B)舉辦高中生道德行為海報比賽
(C)讓班上學生討論各種道德兩難
(D)選拔品德模範生,表揚其優良事蹟

參考答案

答案:C
難度:簡單0.898196
統計:A(308),B(52),C(5726),D(289),E(0)

用户評論

【用戶】傅紹瑋

【年級】國二上

【評論內容】道德循規期(Conventional Level of Morality):又稱習俗道德期,九歲以上一直到成人,面對道德兩難的情境時,一般是遵從世俗或社會規範,從事道德推理判斷。小學中年級至青年、成年,個人由了解、認識團體規範,進而接受、支持並實踐規範第三階段:尋求認可導向(好孩子規定),順從傳統要求,負大眾意見, 求別人讚許而表現從眾行為。社會大眾可認的就是對,社會大眾反對的就是錯誤的

【用戶】貓姓友人

【年級】高二上

【評論內容】根據加一原則,國中生應引導發展至下一階段的後習俗道德觀:依據社會規範、符合大眾利益判斷是非。(A)帶學生去安養機構當志工 學生角色被動,較為模糊的答案。(B)舉辦高中生道德行為海報比賽 如:「酒後不開車」海報競賽,偏向遵守法規取向。(C)讓班上學生討論各種道德兩難   如:上教育心理學時,老師帶領討論海先生事件——維護生命尊嚴是最大價值。(D)選拔品德模範生,表揚其優良事蹟  學生角色被動,但也許該模範生偏向尋求認可而表現出好孩子取向。以上為個人看法,有不對的地方歡迎指正。

【用戶】星火

【年級】小四上

【評論內容】柯爾伯格的道德發展論是以道德兩難情境作為評估發展之工具也就是說以道德兩難情境的結果來判斷該受測者所處的「階段」依出題者的意思,不只是「促進中學生道德發展的做法」,連國小生、成人都是一律採用道德兩難情境至於為什麼評估道德發展變成促進道德發展,大概只能說是出題者腦補的解釋吧

【用戶】許滎桀

【年級】小二下

【評論內容】加一原則實施道德教育時,教學內容會著重於,學生現道德階段下一階段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