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三字經》中那一段文意與「以古為鑑」意旨相近?
(A)蘇老泉,二十七,始發憤,讀書籍
(B)若梁灝,八十二,對大廷,魁多士
(C)讀史者,考實錄。通古今,若親目
(D)揚名聲,顯父母。光於前,裕於後

參考答案

答案:C
難度:非常簡單0.959004
統計:A(119),B(124),C(7743),D(88),E(0) #
個人:尚未作答書單:《三字經》中那一段文意與「以古為鑑」意旨相近?

用户評論

【用戶】hosanfeng

【年級】大二上

【評論內容】讀史者、考實錄、通古今、若親目

【用戶】貼貼樂 ( ̄︶ ̄)↗

【年級】大一下

【評論內容】【以古為鑑】27「善言古者合之於今,能述遠者考之於近。故說事者上陳五帝之功,而思之於身,下列桀、紂之敗,而戒之於己。」(新語-述事)根據本文,下列何者最貼近其為文之旨? (A)能言善道 (B)戒之在得 (C)善惡有報 (D)以古鑑今初等/五等/佐級◆國文- 101 年 - 101年 初等考試 國文 其他類科 26-50#7466答案:D難度:簡單【題組】41 根據本文敘述,下列選項何者正確? (A)「徵寢疾」是說魏徵在寢室中睡覺時突然重病發作 (B)「上與太子同至其第」句中「其」為發語詞,無義 (C)「可知興替」是說可以明白歷代興盛和衰亡的道理 (D)「朕亡一鑑矣」是指皇上在魏徵家丟失了一面鏡子初等/五等/佐級◆國文- 102 年 - 102年 地方五等 國文 (其他...

【用戶】HCC

【年級】大三下

【評論內容】A.蘇老泉、二十七、始發憤、讀書籍:宋朝的文學家蘇洵,號老泉,二十七歲時忽然覺悟,開始發憤讀書。B.若梁灝、八十二、對大廷、魁多士:五代時,後宋的梁灝,八十二歲還能考中進士,而且在朝廷的殿試中對答如流,脫穎而出成為狀元。C.讀史者、考實錄、通古今、若親目:研讀歷史的人,必須要考察記載歷史事實的資料,有一分證據,說一分話,有十分證據,說十分話。如此才能真正通曉古往今來的歷史,就如同親眼目睹一樣。*唐太宗: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D.揚名聲、顯父母、光於前、裕於後:這樣不但可以得到好名聲,使父母覺得光榮、欣慰,更能光宗耀祖,對後代子孫是一種啟發,一種典範,一種真正的庇蔭。

【用戶】hosanfeng

【年級】大二上

【評論內容】讀史者、考實錄、通古今、若親目 研讀歷史的人,必須要考察記載歷史事實的資料,有一分證據 ,說一分話,有十分證據,說十分話.....看完整詳解

【用戶】Lin Tzu Hung

【年級】大一下

【評論內容】(A)宋朝的文學家蘇洵,號老泉,二十七歲...

【用戶】APPLE

【年級】研二上

【評論內容】A.蘇老泉、二十七、始發憤、讀書籍:宋朝的文學家蘇洵,號老泉,二十七歲時忽然覺悟,開始發憤讀書。B.若梁灝、八十二、對大廷、魁多士:五代時,後宋的梁灝,八十二歲還能考中進士,而且在朝廷的殿試中對答如流,脫穎而出成為狀元。C.讀史者、考實錄、通古今、若親目:研讀歷史的人,必須要考察記載歷史事實的資料,有一分證據,說一分話,有十分證據,說十分話。如此才能真正通曉古往今來的歷史,就如同親眼目睹一樣。*唐太宗: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D.揚名聲、顯父母、光於前、裕於後:這樣不但可以得到好名聲,使父母覺得光榮、欣慰,更能光宗耀祖,對後代子孫是一種啟發,一種典範,一種真正的庇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