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21.一個過去曾經被小狗驚嚇,因此對小狗產生害怕的兒童,經過將小狗與正向愉快的刺激連結之輔導歷程後,兒童不再怕小狗了。這種以正向連結取代負向連結的程序稱為什麼?
(A)型塑(shaping)
(B)消除(extinction)
(C)反向制約(counterconditioning)
(D)古典制約(classical conditioning)

參考答案

答案:C
難度:適中0.632691
統計:A(395),B(952),C(3383),D(617),E(0)

用户評論

【用戶】劉真汝

【年級】高一上

【評論內容】(C)其實就是『反制約』,可以從華生的實驗中找到以下是實驗內容(不好意思有點長,要耐心閱讀喔!這樣才知道前因後果)在華生的一個很有名的實驗中,他讓一個九個月大,名叫艾伯特的嬰兒,透過制約學習,害怕一隻白鼠 (Watson & Rayner, 1920)。艾伯特是個健康、情緒又穩定的嬰兒,原本並不害怕白鼠;但是華生讓白鼠出現時,伴隨著巨響,是艾伯特受到驚嚇哭泣。幾次之後,艾伯特看到白鼠就有害怕的反應,即使沒有巨響。=這個實驗很成功地證實了華生的假設,人的很多情緒反應是透過古典制約學習而來的。-----------------------------------------重點來了!!------------------------------------------------華生的實驗不當地讓一個...

【用戶】Sabrina Wan

【年級】高二上

【評論內容】反制約(對於想要改變的制約採取反行道而行來破除、轉換)

【用戶】周芷渝

【年級】高一上

【評論內容】104年兒發27-28為題組 閱讀下文後,回答27-28題。 小明有發言焦慮的問題,黃老師依據「反制約」(counterconditioning)的方法,嘗試系統性地協助他降低焦慮。【題組】28.黃老師所運用的方法係依據下列何種學習原理? (A)社會制約 (B)替代制約 (C)古典制約 (D)操作制約 

【用戶】敬傑先生

【年級】國三下

【評論內容】這樣聽起來,反向制約其實也有點類似普利馬克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