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24.有關動態評量的敘述,下列何者不適切?
(A)評量與教學緊密結合
(B)採用評量-教學-評量之模式
(C)目的在評估學生目前表現而非潛能
(D)強調評估學習的歷程而非學習結果

參考答案

答案:C
難度:簡單0.771801
統計:A(31),B(272),C(2310),D(380),E(0)

用户評論

【用戶】taro

【年級】高三下

【評論內容】動態評量:目的在評量學生如何產生學習、發生何種變化及學生對教學的反應。在評量過程中,評量者與學生充分互動,以提供各種形式的誘導、協助,促使學生同時進行學習。藉由動態評量中評量者與學生不斷的互動,了解學生的學習潛能、認知歷程,並發現適當的介入策略,同時適合認知課程的學習設計。

【用戶】taro

【年級】高三下

【評論內容】動態評量:目的在評量學生如何產生學習、發生何種變化及學生對教學的反應。在評量過程中,評量者與學生充分互動,以提供各種形式的誘導、協助,促使學生同時進行學習。藉由動態評量中評量者與學生不斷的互動,了解學生的學習潛能、認知歷程,並發現適當的介入策略,同時適合認知課程的學習設計。

【用戶】CC

【年級】

【評論內容】動態評量:1、評量與教學緊密結合,採用評量—教學—評量模式。2、時間的連續性:學習評量應考量時間的連續性,定點定時的評量,不足以做為最後價值判斷的唯一依據。3、成長的連續性:個體的成長必有其歷程,凡當下的反應自有其生長的次序與因果,動態評量重視此一連貫性。4、評量工具的多樣性:不以單一性質的評量工具,作唯一的評量。5、對象的適切性:由於個體特性不一,同一評量工具不可能適合所有個體。動態評量因學生不同,選擇不同的評量方式與工具6、了解學生的學習潛能、認知歷程,並發現適當的介入策略,同時適合認知課程的學習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