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主題】在鄭用鑑〈慎齋記〉一文中,其言:「話與容止二者,威儀之大端,話言之出,茍不慎焉,能無玷而生尤耶?」 以下何者有誤?(A)「話與容止」指說話與儀態舉止 (B)「威儀」是指莊重而令人尊敬的儀態(C)「無玷

【評論內容】本文選自 《靜遠堂文鈔 》,屬於雜記類古文,主要是申明謹慎行事的道理,這包含談吐和儀態舉止的修持。作者在文中表示,人如果不能夠謹慎小心,做事不拘細節,或逾越分際,或狂妄放肆,都會讓自己的行為產生缺失,而招來禍害。事實上,這樣的情況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發生。例如考試答題,如果不能謹慎專注,經常會因粗心而犯錯,如果面對的是重要考試,就可能影響一生的際遇。又如求職找工作,如果不注重談吐和儀態,隨意為之,給人輕佻浮華之感,那也不易成功。總之,在任何時候扮演任何角色,做任何事情,都應該謹慎思考、仔細因應,以沉穩莊重的心情來面對,才能把握每一處細節,避免缺失的產生。

【評論主題】在鄭用鑑〈慎齋記〉一文中,其言:「話與容止二者,威儀之大端,話言之出,茍不慎焉,能無玷而生尤耶?」 以下何者有誤?(A)「話與容止」指說話與儀態舉止 (B)「威儀」是指莊重而令人尊敬的儀態(C)「無玷

【評論內容】本文選自 《靜遠堂文鈔 》,屬於雜記類古文,主要是申明謹慎行事的道理,這包含談吐和儀態舉止的修持。作者在文中表示,人如果不能夠謹慎小心,做事不拘細節,或逾越分際,或狂妄放肆,都會讓自己的行為產生缺失,而招來禍害。事實上,這樣的情況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發生。例如考試答題,如果不能謹慎專注,經常會因粗心而犯錯,如果面對的是重要考試,就可能影響一生的際遇。又如求職找工作,如果不注重談吐和儀態,隨意為之,給人輕佻浮華之感,那也不易成功。總之,在任何時候扮演任何角色,做任何事情,都應該謹慎思考、仔細因應,以沉穩莊重的心情來面對,才能把握每一處細節,避免缺失的產生。

【評論主題】在鄭用鑑〈慎齋記〉一文中,其言:「話與容止二者,威儀之大端,話言之出,茍不慎焉,能無玷而生尤耶?」 以下何者有誤?(A)「話與容止」指說話與儀態舉止 (B)「威儀」是指莊重而令人尊敬的儀態(C)「無玷

【評論內容】本文選自 《靜遠堂文鈔 》,屬於雜記類古文,主要是申明謹慎行事的道理,這包含談吐和儀態舉止的修持。作者在文中表示,人如果不能夠謹慎小心,做事不拘細節,或逾越分際,或狂妄放肆,都會讓自己的行為產生缺失,而招來禍害。事實上,這樣的情況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發生。例如考試答題,如果不能謹慎專注,經常會因粗心而犯錯,如果面對的是重要考試,就可能影響一生的際遇。又如求職找工作,如果不注重談吐和儀態,隨意為之,給人輕佻浮華之感,那也不易成功。總之,在任何時候扮演任何角色,做任何事情,都應該謹慎思考、仔細因應,以沉穩莊重的心情來面對,才能把握每一處細節,避免缺失的產生。

【評論主題】在鄭用鑑〈慎齋記〉一文中,其言:「話與容止二者,威儀之大端,話言之出,茍不慎焉,能無玷而生尤耶?」 以下何者有誤?(A)「話與容止」指說話與儀態舉止 (B)「威儀」是指莊重而令人尊敬的儀態(C)「無玷

【評論內容】本文選自 《靜遠堂文鈔 》,屬於雜記類古文,主要是申明謹慎行事的道理,這包含談吐和儀態舉止的修持。作者在文中表示,人如果不能夠謹慎小心,做事不拘細節,或逾越分際,或狂妄放肆,都會讓自己的行為產生缺失,而招來禍害。事實上,這樣的情況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發生。例如考試答題,如果不能謹慎專注,經常會因粗心而犯錯,如果面對的是重要考試,就可能影響一生的際遇。又如求職找工作,如果不注重談吐和儀態,隨意為之,給人輕佻浮華之感,那也不易成功。總之,在任何時候扮演任何角色,做任何事情,都應該謹慎思考、仔細因應,以沉穩莊重的心情來面對,才能把握每一處細節,避免缺失的產生。

【評論主題】在鄭用鑑〈慎齋記〉一文中,其言:「話與容止二者,威儀之大端,話言之出,茍不慎焉,能無玷而生尤耶?」 以下何者有誤?(A)「話與容止」指說話與儀態舉止 (B)「威儀」是指莊重而令人尊敬的儀態(C)「無玷

【評論內容】本文選自 《靜遠堂文鈔 》,屬於雜記類古文,主要是申明謹慎行事的道理,這包含談吐和儀態舉止的修持。作者在文中表示,人如果不能夠謹慎小心,做事不拘細節,或逾越分際,或狂妄放肆,都會讓自己的行為產生缺失,而招來禍害。事實上,這樣的情況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發生。例如考試答題,如果不能謹慎專注,經常會因粗心而犯錯,如果面對的是重要考試,就可能影響一生的際遇。又如求職找工作,如果不注重談吐和儀態,隨意為之,給人輕佻浮華之感,那也不易成功。總之,在任何時候扮演任何角色,做任何事情,都應該謹慎思考、仔細因應,以沉穩莊重的心情來面對,才能把握每一處細節,避免缺失的產生。

【評論主題】朝夕之「燕衎」,正確讀音為:(A)ㄧㄢ ㄏㄢˊ(B)ㄧㄢ ㄎㄢ (C)ㄧㄢ ㄎㄢˇ (D)ㄧㄢˋ ㄎㄢˋ

【評論內容】燕衎|ㄢˋ ㄎㄢˋ:後用以比喻宴飲作樂。 語本詩經˙小雅˙南有嘉魚:「君子有酒,嘉賓式燕以衎。」毛亨˙傳:「衎,樂也。」 

【評論主題】楚辭常以動物喻小人或賢人,以下何者正確?(A)貪枉兮黨比,貞良兮煢獨。鵠竄兮枳棘,鵜集兮帷幄—「鵠」、「鵜」暗指賢人 《楚辭‧九思‧憫上》(B)玉與石其同匱兮,貫魚眼與珠璣。駑駿雜而不分兮,服罷牛而驂

【評論內容】

(A)翻譯:貪贓枉法的人結成黨羽,忠貞賢良之輩反而孤獨。鵠鳥竄伏在枳棘之上,鵜鴃卻棲集在惟幄之中。「鵠」指賢人,「鵜」指小人。

(B)「駑」「牛」指愚者;「駿」、「驥」指賢者。翻譯:玉與石同置一個匣中,把魚目與珠璣同穿上一根繩索。駑馬良駿相雜不分,疲牛、騏驥並駕齊驅。

(C)「鳳」指賢者。翻譯:列子之所以隱身而不仕,是世上沒有人能寄託他的大志。眾鳥飛翔皆有行列,鳳凰孤獨的翱翔而無處可棲止。

(D)葛虆虆於桂樹兮,鴟鴞集於木蘭。偓促談於廊廟兮,律魁放乎山閒。 →「鴟鴞」暗指小人〈注:偓促,拘愚闇蔽之人。律魁,大法賢智之士

【評論主題】下列關於題辭的說明,何者正確?(A)音節變化的關鍵,在於第一、第四字 (B)匾額及橫書者,正文由左而右,題於右下方(C)如有款識,由上而下,橫列書寫 (D)正文的字必須大於題款的字

【評論內容】

題辭常識與運用

一  般  性  說  明

※ 題辭,就是書題的文辭,多用於婚喪慶弔。舉凡日常生活中的頌揚、祝福、期勉、警戒或哀悼,都可用題辭來表達一方的情意。

※ 題辭,常書題於幛軸或匾額上。

※ 幛軸,以布帛題上四字的文辭作為慶弔之用。有喜壽幛和輓幛兩種:

1.喜壽幛是用紅色或帶花的綢緞,綴以金字,表達祝賀之意。

2.輓幛是用藍或白的綢緞,綴以銀字,表達弔唁之意。

※ 匾額,是以長木板橫題四字的文辭,用來表達祝賀之意,常見古蹟、堂廟,或用於店鋪開業新居落成或頌揚德業等方面。

※ 應用題辭表達慶弔之意,除了取材適當,辭意雅正外,一般要遵守『平開...

【評論主題】下列有關「開會儀式」的敘述,何者有誤?(A)又稱「開會秩序」,即開會儀節進行的次序 (B)多半用於紀念會、慶典活動等場合,以大幅紅紙書寫、張貼 (C)目的是引導大會的進行,著重於儀式的推演 (D)會中

【評論內容】參考屏東縣議會議事規則 議員臨時提案或臨時動議須有議員四人以上之附署或附議,且以具有急迫事項為限,於下列期間提出:一、報告事項後,討論提案前。二、依議事日程,議畢各案後,宣告散會前。

【評論主題】下列何者與台南府城無重大關係(A)王拓(金水嬸)(B)許南英(窺原留草)(C)許丙丁(小風神)(D)葉石濤(紅鞋子)

【評論內容】王拓本名王紘久,1944年出生於台灣北部基隆市的八斗子漁村,由於父親早逝,家境清寒,從小學開始,他就利用課餘時間在街頭賣冰棒,撿破爛幫助母親維持生計。青少年時代,他曾經在台電公司當過臨時工,也曾經在基隆碼頭當過苦力,儘管生活艱辛,王拓的學業卻一直名列前矛。高中畢業後,他考取公費的國立師範大學,然後又半工半讀完成了政治大學中文研究所的碩士學業,同時留在學校任教。才華加上努力,三十出頭的王拓在文學界和學術界都擁有美好未來。可是,熱心改革,關心社會的王拓,卻把國家民族的前途看得比自己的前途更重要,他為了要解決漁民、礦工、農民、工人等等問題,在1978年前後挺身參與了政治、社會改造活動,並因而在1979年的高雄美...

【評論主題】32.「官知止而神欲行」意謂(A)不當官使心神能放任自在(B)感官專注而精神愉悅 (C)停止使用感覺器官,靠精神活動來進行(D)耳目口鼻之欲應知所節制,使精神的活動得以發揮。

【評論內容】

庖丁釋刀對曰:“臣之所好者道也,進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時,所見無非牛者。三年之後,未嘗見全牛也。方今之時,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視,官知止而神欲行。《庖丁解牛 莊子》   

譯文:庖丁放下刀子回答說:“臣下所探究的是事物的規律,這已經超過了對於宰牛技術的追求。當初我剛開始宰牛的時候,(對於牛體的結構還不瞭解),看見的只是整頭的牛。三年之後,(見到的是牛的內部肌理筋骨),再也看不見整頭的牛了。現在宰牛的時候,臣下只是用精神去接觸牛的身體就可以了,而不必用眼睛去看,就像感覺器官停止活動了而全憑精神意願在活動。

【評論主題】8.表示解牛聲音之美的句子是 (A)砉然嚮然 (B)合於桑林之舞 (C)奏刀騞然 (D)中經首之會 。

【評論內容】

砉然響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經首之會。

<以誇張筆法描述解牛過程,動作合於桑林之舞(節奏),聲響合於經首之會(旋律)。可知其技藝之精熟高妙

→狀聲詞:砉然<騞然(更大聲)。

•砉然:用以形容破裂聲、折斷聲(如:其杵砉然有聲)、開啟聲(如:屋門砉然已闢)、高呼聲(如:砉然一叫)等。

→響然:聲音響亮的樣子。

v桑林舞是商湯時用以祈雨的舞曲,依左傳 襄公十年的記載,其舞姿、聲音比較威武、恐怖,但有章有法。我們看庖丁解牛的動作姿勢威武而有章法,進刀的聲音俐落而有節奏,這不正與桑林樂舞十分相似嗎?

v經首(咸池)相傳是在仲春(二月)播種時演奏,它的主題是補穀養生,又據莊子 天運所載,咸池樂曲開始「驚之以雷霆」,接著是「順之以天理」、「應之以自德」,剛柔並濟,波瀾起伏,而庖丁解牛的整體聲勢、風格,正與咸池若合符節,完全順應「養生之宗主」。

【評論主題】3.所謂借重古聖先哲明人之語的表達方式是(A)巵言(B)方言(C)寓言(D)重言。

【評論內容】【寓言十九,重言十七,卮言日出,和以天倪】寓言 篇寄寓的言論十句有九句讓人相信引用前輩聖哲的言論十句有七句讓人相信隨心表達、無有成見的言論天天變化更新,跟自然的區分相吻合。所謂「寓言」,寓就是寄,意在此而言寄於彼,藉由虛擬的人、事、物來暗示自己的意思,也就是「藉外論之」。 所謂「重言」,陸復明「莊子音義」說:「為人所重者之言。」俗話說「人微言輕」,沒有身份地位的人說的話,人家當然不相信,只好假借往聖先賢,先輩宿學之口,替自己說話。 所謂「卮言」,卮是裝酒的容器, 「 卮言」 就是因任物理本然,不主觀立論之言。在莊子書中,寓言佔了十分之九,重言佔了十分之七,因此寓言和重言有大部份是重疊的。

【評論主題】關於宋明理學,下列何者非是?(A)理學的開山祖是周敦頤,著有《太極圖說》與《通書》(B)《通書》以《大學》《中庸》為基礎,提出「誠」作為《易經》的道體與修養的工夫(C)張載所開之宗派,人稱「關學」(D

【評論內容】通書是北宋學者周敦頤(1017年-1073年)的代表著作之一。該書又名《易通》,為易學著作,全書共40章,全文共計2601字。 十分簡約,但論及的問題卻廣泛深刻。它不對《周易》進行逐卦逐句的解說,祇是選擇引用了《周易》中若干經文,進行闡釋,用以表述自己的觀點。《易通》也是對《太極圖說》的具體補充,二者相輔相成,共同展現了周敦頤思想的脈絡。

【評論主題】下列文句,何者喻義不同?(A)〈蓼莪〉:「南山律律,飄風弗弗。民莫不榖,我獨不卒。」《韓詩外傳選》:「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皆言不及養親的哀痛。(B)〈勸學〉:「強自取柱,柔自取束。」《論

【評論內容】《邵公諫厲王弭謗》——《國語》 厲王虐,國人謗王。邵公告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衛巫,使監謗者。以告,則殺之。國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王喜,告邵公曰:「吾能弭謗矣,乃不敢言。」邵公曰:「是障之也。防民之口,甚於防川。川壅而潰,傷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為川者,決之使導;為民者,宣之使言。故天子聽政,使公卿至於列士獻詩,瞽獻典,史獻書,師箴,瞍賦,朦誦,百工諫,庶人傳語,近臣盡規,親戚補察,瞽、史教誨,耆、艾修之,而後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民之有口也,猶土之有山川也,財用於是乎出;猶其有原隰衍沃也,衣食於是乎生。口之宣言也,善敗於是乎興。行善而備敗,所以阜財用衣食者也。夫民慮之於心,而宣之...

【評論主題】孔子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來比喻以下何意(A)培養仁德必事賢友人 (B)求仁的方法在推己及人 (C)仁道不遠,為仁由己 (D)孝弟為行仁的根本。

【評論內容】子貢問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1)。居是(2)邦也,事(3)其大夫之賢者,友其士之仁者。」 (《論語·衛靈公第十五》)【註釋】(1)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工匠想要把工作做好,一定要先使工具精良。(2)是:這。(3)事:侍奉。【釋義】:要做好工作,先要使工具鋒利。比喻要做好一件事,準備工作非常重要。【語譯】 子貢問怎樣實行仁德。孔子說:「工匠想要把工作做好,一定要先使工具精良。住在這個國家,就侍奉好該國那些賢能的大夫,和該國那些有仁心的士交朋友。」

【評論主題】20.《莊子˙養生主》澤雉一節旨在說明(A)自由的可貴 (B)食物的重要 (C)飲水的需求 (D)精神的旺盛

【評論內容】

澤雉十步一啄,百步一飲,不蘄蓄乎樊中。神雖王,不善也。

(一)除累以適性

澤雉十步一啄,百步一飲,狀似無奈而辛苦。實則,十步一啄而不知啄,百步一飲而不覺飲,只是順性之自然。一啄一飲、十步百步者狀似天刑,然則既無必啄必飲之執,則啄而不啄,飲而無飲,一切自然,如是如是,而無所求於樊中之養也。澤雉身處山林而飲食堪虞,卻因飲啄自在且得以順適其性,而不求服養於樊籠中,追求精神的真正滿足,比物質的滿足更為重要。

「樊籠內之飲食無憂」喻「養形」,以「澤雉十步一啄,百步一飲」喻「適性」,澤雉若被畜於樊中,則無飲啄之憂而形得以存養,然其形雖養而志無以伸,即不識鳥之性,以養人之法養之,此乃違反澤雉之本性,因而無...

【評論主題】6.屈原〈橘頌〉:「嗟爾幼志,有以異兮。獨立不遷,豈不可喜兮。深固難徙,廓其無求兮。蘇世獨立,橫而不流兮」,「蘇世獨立,橫而不流」二句,與下列何者涵義最接近?(A)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B)滄浪

【評論內容】嗟爾幼志,有以異兮。 獨立不遷,豈不可喜兮? 深固難徙,廓其無求兮。 蘇世獨立,橫而不流兮。 閉心自慎,終不失過兮。 秉德無私,參天地兮。 ▓譯文:啊!你幼年時的志氣,就與眾不同。你獨立不移的品格,豈不是很值得欣喜?你根深蒂固不可變易的素質,寬廣開闊淡泊而無所欲求。你獨自清醒,特立在汙濁的世界裡,橫渡逆流而不隨俗。你清心寡欲思考謹慎,始終不會有失誤過錯。你秉持著美德而無偏私,參配天地。▓解析:「嗟爾幼志,有以異兮。」嗟,歎詞。爾,指橘樹。我歎美你從小的志氣,就跟一般人不同。這兩句以下,著重提示橘樹的內心世界,是詩人自抒懷抱。 「獨立不遷。豈不可喜兮。」你的特點是獨立在南方的土地上,堅定不移,豈不是很...

【評論主題】24.(養生主):「每至於族」、「族庖」兩族字:(A)音同義同 (B)音同義不同 (C)音不同義同 (D)音義皆不同

【評論內容】雖然,每至於族(ㄗㄨˊ),吾見其難為,怵然為戒 

雖然如此,可是每當碰上筋骨交錯的地方,我一見那裡難以下刀,就十分警懼而小心翼翼,目光集中,動作放慢。

族(ㄗㄨˊ)庖月更刀,折也。 

一般廚師每月換一把刀,是因為他常用刀砍斷骨頭啊。

目前一字多音「族」只有ㄗㄨˊ的音

【評論主題】20.《莊子˙養生主》澤雉一節旨在說明(A)自由的可貴 (B)食物的重要 (C)飲水的需求 (D)精神的旺盛

【評論內容】澤雉十步一啄,百步一飲,不蘄蓄乎樊中。神雖王,不善也。 (一)除累以適性澤雉十步一啄,百步一飲,狀似無奈而辛苦。實則,十步一啄而不知啄,百步一飲而不覺飲,只是順性之自然。一啄一飲、十步百步者狀似天刑,然則既無必啄必飲之執,則啄而不啄,飲而無飲,一切自然,如是如是,而無所求於樊中之養也。澤雉身處山林而飲食堪虞,卻因飲啄自在且得以順適其性,而不求服養於樊籠中,追求精神的真正滿足,比物質的滿足更為重要。「樊籠內之飲食無憂」喻「養形」,以「澤雉十步一啄,百步一飲」喻「適性」,澤雉若被畜於樊中,則無飲啄之憂而形得以存養,然其形雖養而志無以伸,即不識鳥之性,以養人之法養之,此乃違反澤雉之本性,因而無以全生保身終養天年,故「養形」就是人心之一累,養形不足以全生,「適性」才得養生之要,「適性」是隨順自然本性,而心無所累使精神獲得充分的自由。「樊籠」喻「人心之累」,「澤雉入於樊中」,喻「人心為物外所累所限制」,而失其精神自由,此「人心之累於外」可指人之%E

【評論主題】101.(巫山高):「我欲東歸,害梁不為?」,「害梁不為」意謂:(97.1)(A)禾梁為何長不好 (B)水為何流的這麼快 (C)為何不架橋 (D)為何不造槳揖

【評論內容】

漢樂府·《巫山高》

          巫山高,高以大;          淮水深,難以逝。          我欲東歸,害梁不為?          我集無高曳,水何湯湯回回。          臨水遠望,泣下沾衣。          遠道之人心思歸,謂之何!從“難以逝”一句發揮,集中寫水。從“我欲東歸”一句,知道詩人的家鄉在淮水下游,他要歸家,必得走水路。在他產生“欲東歸”的想法的同時,殘酷的現實便像特寫鏡頭一般推到他眼前,他不禁驚叫:“害梁不為?”原來這淮水沒有橋梁!他被當頭澆下一盆冷水。然而,詩人心中尚存一星希望之火,就又想:我何不乘船歸去?可是,船呢?“我集無高曳,水何湯湯回回”二句含...

【評論主題】64.姱而「不醜」,「不醜」意為:(A)不是醜人 (B)長相美麗 (C)不是同類 (D)出類拔萃

【評論內容】▓原文后皇嘉樹,橘來服兮。 受命不遷,生南國兮。 深固難徙,更一志兮。 綠葉素榮,紛其可喜兮。 曾枝剡棘,圓果摶兮。 青黃雜糅,文章爛兮。 精色內白,類任道兮。 紛緼宜修,姱而不醜兮。 ▓譯文:天地間孕育一種嘉美的果樹,生來就適應當地水土。你秉受天生堅強不移的意志,生在南國楚地。你根深蒂固,難以遷徙,更表現出意志的專一。翠綠的葉子,素白的花朵,一片繁盛的氣息,令人欣喜。層層疊疊的樹枝,銳利的棘刺,長滿著團圓的果實。青黃色的果實交錯,你的紋采、色澤燦爛絢麗。精明鮮美的外色,潔白的內皮,好像可以託負重責的有德君子。茂密的枝葉,妥善得宜的修飾,你美好而沒有瑕疵。

【評論主題】58.〈橘頌〉「文章爛兮」,字面上是形容:(A)橘皮 (B)文章 (C)學問 (D)容貌

【評論內容】屈原〈橘頌〉翻譯▓原文后皇嘉樹,橘來服兮。 受命不遷,生南國兮。 深固難徙,更一志兮。 綠葉素榮,紛其可喜兮。 曾枝剡棘,圓果摶兮。 青黃雜糅,文章爛兮。 精色內白,類任道兮。 紛緼宜修,姱而不醜兮。 ▓譯文:天地間孕育一種嘉美的果樹,生來就適應當地水土。你秉受天生堅強不移的意志,生在南國楚地。你根深蒂固,難以遷徙,更表現出意志的專一。翠綠的葉子,素白的花朵,一片繁盛的氣息,令人欣喜。層層疊疊的樹枝,銳利的棘刺,長滿著團圓的果實。青黃色的果實交錯,你的紋采、色澤燦爛絢麗。精明鮮美的外色,潔白的內皮,好像可以託負重責的有德君子。茂密的枝葉,妥善得宜的修飾,你美好而沒有瑕疵。▓原文嗟爾幼志,有以異兮。 獨...

【評論主題】51.樂府古詩〈巫山高〉描寫:(A)遊子欲歸不得的苦況 (B)士人仕途不順的心境(C)旅者旅遊遇險的窘狀 (D)古代修建工程的艱辛 (97.1)

【評論內容】巫山高,高以大;淮水深,深以逝。我欲東歸,害梁不為?我集無高曳,水何湯湯回回。臨水遠望,泣下霑衣。遠道之人心思歸,謂之何!!

巫山這座山很高,既高又雄偉;

淮水這條河水很深,深的難以渡過。

我想要往東邊回到家鄉,

為什麼這條河流沒有橋樑讓人通過?

我也沒有渡過這條河流的船和船槳,

淮河裡面的河水是如此盛大的迂迴奔流不息。

我站在河水岸邊往家的方向遠遠望去,

留下的淚水沾到胸前的衣服。

在遠方的人心中是如此想要回到故鄉,

還有什麼好說的啊!!

【評論主題】19.樂府古詩〈巫山高〉:「我集無高曳」的「集」字,意謂:(A)收集 (B)瞄準 (C)渡河 (D)集中

【評論內容】

漢樂府·《巫山高》

          巫山高,高以大;          淮水深,難以逝。          我欲東歸,害梁不為?          我集無高曳,水何湯湯回回。          臨水遠望,泣下沾衣。          遠道之人心思歸,謂之何!

【註釋】: 以:且(依聞一多說)。  逝:過。  害:通何。梁:橋。為:施,設。  集:通“濟”,渡過。高曳:即篙栧,篙楫。栧通枻,楫。

【賞析】:《巫山高》是漢鼓吹鐃歌十八曲歌辭之一。這是遊子懷鄉的詩。懷鄉而欲歸不得,阻山隔水,於是感極下涕。《樂府解題》說:“古詞言,江淮水深,無梁可渡,臨水遠望,思歸而已。”大致概括了本篇的詩意。

  詩中有...

【評論主題】9.氣勢萬鈞:

【評論內容】煮字療飢: 是古代讀書人對生計難保的自嘲或揶揄,也指靠文字工作為生

【評論主題】一、如下圖所示為一由二極體、電阻與開關構成的電路。假設兩個二極體導通時跨壓為0.7 V,導通電阻極小。【題組】 ⑴若開關 SW 開路,求電流 i 與電壓 vo。(10 分)

【評論內容】

 

中國第一部綜合性圖書分類目錄 ,漢代官府藏書目錄。西漢成帝河平三年(前26)劉向等人校勘政府藏書,為每種書編撰敘錄一篇,後將各書敘錄匯輯成《別錄》一書 。劉向之子劉歆在《別錄》的基礎上編成《七略》。全書分為七大類:輯略、六藝略、諸子略、詩賦略、兵書略、數術略和方技略。輯略是寫在六略之前的一篇概括性的學術簡史。所以《七略》實際上分為六大類。《七略》對其後的圖書分類學、目錄學的發展影響深遠。原書唐末佚失,東漢班固以《七略》為藍本編成《漢書·藝文志》,從中可知《七略》的概貌。清代姚振宗等人有輯本。

【評論主題】【題組】6.一絲一「ㄏㄠˊ」:

【評論內容】等距尺度(interval scale)或區間尺度

【評論主題】【題組】8.窈窕:

【評論內容】讀書是淨土,閉門是深山,但開門七件事的柴米油鹽醬醋茶也都得張羅,兩個世界在空間中的瞬時並置,進出之間,恍如隔世。(張小虹身體褶學)

【評論主題】【題組】(3)(8%)

【評論內容】【原文】黃岡之地多竹,大者如椽,竹工破之,刳去其節,用代陶瓦。比屋皆然,以其價廉而工省也。【譯文】黃岡地方盛產竹子,大的粗如椽子,竹匠剖開它,削去竹節,用來代替陶瓦,家家房屋都是這樣,因為竹瓦價格便宜而且又省工。此為因果複句,先果後因。

【評論主題】四、港灣(Harbor)依建造時所施加防護措施的程度、用途、位置等準則,可各分為哪幾類? 一個良好的港灣應具備哪些條件?

【評論內容】這樣只能說明(E)選項也有錯誤(D)選項的判斷也是擬人化如此答案就會出現兩個了!

【評論主題】下列引號中的詞語,何者沒有「茂密」之意(A)離離「蔚蔚」(B)「郁郁」青青(C)「鬱乎」蒼蒼(D)「采采」卷耳

【評論內容】采采:採了又採。/ 卷耳:又名蒼耳,菊科一年生草本植物,果實呈棗核形,上有鉤刺,名“蒼耳子”,可做藥用。嫩苗可食。/http://art.pch.scu.edu.tw/sh_jing_guo_feng_xuan_du/juan_er.pdf

【評論主題】【題組】 ⑵引進外來種捕食者(exotic predator)將有何生態風險?(4 分)

【評論內容】蘇軾帶領家人在東坡開墾荒地,播種大麥,第二年,就收獲了二千多斤。我們知道,現在大麥的主要用途一是作飼料,二是釀啤酒,但在當時這卻成為蘇軾一家人的口糧。大麥飯有個特點,口感滑滑的、粘粘的,挺筋道,有嚼頭兒,吃起來嘖嘖有聲。幾個兒子邊吃邊說:“父親,這個大麥飯吃起來像是在咬跳蚤啊!”不過大麥飯吃多了不好消化,而且酸不溜丟的。蘇軾於是改革大麥飯,將黃色的大麥與紅豆摻在一起,口味獨特,蘇夫人笑著說:“這是真正的二紅飯!”(蘇軾《二紅飯》)

【評論主題】16. It takes time and money to arrange t_______n to such a remote place.

【評論內容】《歸田錄》序:"歸田錄者,錄以備閒居之覽也。"是一部筆記小說。國中課文《賣油翁》選自《歐陽文忠公文集·歸田錄》

【評論主題】【題組】11. We must strive for the pre___ of our natural resources to prevent energy crisis from taking

【評論內容】

(B)竹簡=春秋戰國時代

春秋戰國時代,知識日漸普及,著書立說,大行其道,為應需要,簡書和帛書乃相繼產生。「簡」是用竹或木製成狹長的條片,書寫時,由上而下,一片一片接續下來,然後再依順序由右而左的排列,並以繩索加以編連,這樣一部著作,便能連貫而完整。

(C)卷軸

(D)線裝冊葉

圖書裝潢型制約有:卷軸、冊葉、經摺裝、蝴蝶裝、包背裝、線裝等多種演進過程。

由此推估陶淵明時代應該是捲軸

【評論主題】【題組】8. It suddenly becomes fa___ for politicians to talk about nuclear power issue, which pervades m

【評論內容】(一)、「簽」係指依案情需要提出具體處理意見或解決問題之方案簽請核示。簽應依「主旨」、 「說明」、「擬辦」3段式辦理。案情簡單之「簽」,可使用便箋,不分段,以條列式簽擬。 (二)、「先簽後稿」指案情內容複雜,必須先行簽准後再辦稿之案件。例如:1、制定、訂定、修正、廢止法令案件。2、有關政策性或重大興革案件。3、牽涉較廣,會商未獲結論案件。4、擬提決策會議討論案件。5、重要人事案件。6、其他性質重要必須先行簽請核定案件。...

【評論主題】【題組】4. Keep your office looking tidy all the time, p ly your desk. Your supervisor cares about all t

【評論內容】

1. 重音分成普通重音和特強重音。

a. 普通重音: 人們講話時不可能每個字的輕重強弱都相同,多音節的詞語,如果中間不停頓,各個字的輕重,大致有個規則:通常是最後一個字最重,第一個其次,中間的最輕。

b. 特強重音:有些重音,表現在某一個詞彙裡頭或一句話裡,隨內容的需要而更變的,叫特強重音。如,「黃宗羲」這個名字,怕有人讀不清楚,「王」、「黃」不分,便特別加重姓氏的重音。特別重音運用的不同,也可以用來改變句子的意義。如,

“我”可以給你錢。( 別人不給你錢, “我”可以給。)

  我 “可”以給你錢。(等籌足了頭寸, “可”以給錢。)

 我可以給 “你”錢。(對 “你”特別,其他人不給。)

  我可以給你 “錢”。(了不起賠錢,不要緊的。)

【評論主題】4. 有 4 艘不同的渡船,每船最多可載 5 人﹐求 7 人安全渡河的方法有多少種﹖ ____

【評論內容】非常的機車,國中選文段落只到 (B)剎那間在我迷眩了的視覺中,這草田變成了……,不說也罷,說來你們也是不信的!後面的(A)選項不見了,若考題沒考還真的不知道有這一段!

【評論主題】2. 在下圖的棋盤街道中,從 A 到 D 走捷徑,求不經灰色區域有多少種方法﹖ _________________

【評論內容】http://www.tiec.tp.edu.tw/lt/gallery/2152/2152-66458.pdf可直接點到最後一頁看文章結構表

【評論主題】⑵請畫出錐度的符號。(3 分)

【評論內容】2005年除了是安徒生200周年誕辰紀念,各地都有系列慶典。

【評論主題】【題組】 ⑵ Pectinase

【評論內容】http://stroke-order.learningweb.moe.edu.tw/characterQueryResult.do?word=%E8%82%85

【評論主題】六、坍度試驗為混凝土工作度之測定方法之一,請畫出坍度試驗後之四種坍度種類,並分別說明各坍度種類之混凝土工作度是否良好。(20 分)

【評論內容】‎(A)草,比喻離別之情 (B)柏,比喻事物長壽 (C)蕙蘭花,自喻 (D)松柏,被夷為平地,指人也不能存活。

【評論主題】【題組】 ⑵寫出三種顯示電子有自旋(和自旋磁矩)的實驗事實。

【評論內容】

科舉制度源于隋代,興盛于唐代,它是唐朝選拔官吏的極重要的手段。因之,作為科舉應試的方法,在唐代也就有了比較空前完善的發展。表現為形式多種多樣,內容側重點也各不相同,一般來說主要有帖經、墨義、口試、策問、詩賦五種。  “帖經”就是將書本上的某行貼上幾字,要求應試者將貼住的字填寫出來,類似現在的填空題。  “墨義”相當於現在的簡答題,是一種簡單的對經義的回答。考生只要熟讀經文和各類注釋文字就能回答,它一般有兩種形式,如果考生用筆來回答問題,就稱之為“墨義”,若以口來回答就稱為“口義”。  “帖經”、“墨義”由於簡便易行,一般在應試時常常要問三五十條,更甚者問至一百條之多方可通過。  “策問”是比帖...

【評論主題】【題組】 ⑵試申論對某甲刑事管轄權應如何歸屬。

【評論內容】道德經65章「古之善為道者,非以明民,將以愚之,民之難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國,國之賊;不以智治國,國之福。知此兩者,亦稽式。常知稽式,是謂玄德,玄德深矣,遠矣,與物反矣,然後乃至大順。」

【評論主題】【題組】 ⑶反應器屏蔽設計必須將那些輻射源列入考量?

【評論內容】

段落大意:

(一)第一段(無能):以馮諼無能、無好,卻「彈鋏三歎」的「貪不知足」,及左右「笑之」而後「惡之」的態度轉變,凸顯孟嘗君的雅量及好客。(抑筆)

(二)第二段(似能):馮諼自薦收債於薛,「責畢收,以何市而反?」是下文張本。

(三)第三段(有能):馮諼焚券市義使孟嘗君不悅,與後孟嘗君就國於薛,恍然明白市義功效,君臣衝突得以化解。並以三窟之就,正面直寫馮諼的政治智謀。馮諼初試其才,矯命燒券,替孟嘗君市義(揚筆)→第一窟:「義」抽象難見,故詳細敘述。馮諼借梁國之力,使孟嘗君復齊相位→第二窟:「借外力復相位」,實際感受,故敘述不如「市義」詳細。

(四)第四段(實能):馮諼向孟嘗君報告「三窟」業...

【評論主題】三、開發單位進行健康風險評估前,應先依環境影響評估公開說明會作業要點規定之程序,召開何種說明會?開發單位應於說明會舉行十日前,將會議資訊公布於主管機關指定網站,並至少公布至說明會舉行翌日;且其應依那些

【評論內容】閱讀測驗本文(一)你利用花,花也利用你 我們為何給人送花?贈人以花可表達撫慰之情或柔情蜜意,也可用於恭喜慶賀或請求寬恕。我們天生就知道送花有一種強大的心理效應,然而在接受鮮花的心理效應方面還沒有進行過多少科學研究,儘管花卉已經形成了一個規模可觀的國際產業。 進化心理學的研究表明,花卉能夠激發我們積極的情感和其他深層心理變化,在這一點上人類與其他任何物種幾乎都不一樣;更讓人好奇的是,花卉可能利用了它對人類的這種獨特影響來不斷進化。進化生物學認為,植物往往為了吸引眾多不同物種而進化,從而使其不斷傳播開來。但是這種理論提出,植物——人類共同進化的根據是花兒帶來的感情獎賞。 拉特格拉斯大學的一個心理學家...

【評論主題】二、Traduzca los siguientes textos al español.【題組】 ⑴「 臺 灣 發 展 經 驗 」 的 成 就 當 中 , 部 分 原 因 是 國 際 社 會 援 助

【評論內容】

解析:「我的妻子是樹」、「我的妻子是架很好的紡織機」,所以「樹」是「紡織機」,「松鼠的梭」是「松鼠如梭」之意,「紡著縹緲的雲」是指松鼠在樹間穿梭紡出縹緲的雲。

【評論主題】【題組】 ⑵生物地層單位常與時間地層單位「斜交」(不等時),原因何在?(5 分)

【評論內容】(A)吳牛 喘 月:比喻人遇事過分懼怕,而失去了判斷的能力。(B) 蜀 犬吠日:少見多怪。(C)稔惡不悛:作惡多端而不知悔改。(D)刑期無刑:指刑罰的目的,在於教育人遵守法律,從而達到不用刑的境地。

【評論主題】二、WGS84(World Geodetic System 1984)是為 GPS 使用而建立的坐標系統,大地基準面(datum)假設為一個橢球體(ellipsoid),請問何謂橢球體?而這個橢球體的

【評論內容】

n 嵇康《釋私論》:「夫稱君子者,心無措乎是非,而行不違乎道者也。」所謂是非的標準大多來自名教,無所措乎是非,自然會超越名教。所以「心無措乎是非」是「越名教而任自然」所以可能的根據。

n  意義:心無所措乎是非,不執著將特定的標準或立場絕對化,因此強調「越名教而任自然」。

 

n  〈聲無哀樂論〉:嵇康認為哀樂是內在的情感,音聲是外在的存在,兩者關係密切,但彼此的性質不同,不可混淆。

n  意義:傳統上都視音樂為教化工具,要以合理的音樂來感動人心、淨化情感。《禮記‧樂記》:「治世之音安以樂」、「亂世之音怨以怒」、「亡國之音哀以思」。但嵇康反對司馬氏以名教作為幌子而行專制獨斷之實,故極力將儒家對事物...

【評論主題】一、電子商務:【題組】⑴網路行銷在電子商務的關係?(15 分)

【評論內容】補充綆短汲深:用短繩子吊取深井中的水。語本荀子˙榮辱:「短綆不可以汲深井之泉,知不幾者,可與及聖人之言。」後比喻才力不能勝任。

【評論主題】五、智慧資本是企業與政府組織的寶貴資產,為了創造與保存這項資產,可以透過組織管理與資訊科技的輔助而達成。【題組】⑴請說明組織在知識創造過程所扮演的角色與作為,並請舉例說明。(10 分)

【評論內容】經濟自期,抗懷千古(鄭燮〈寄弟墨書〉)經濟,經世濟民;自期,自我期許;經濟自期,自我期許要經世濟民,使用了倒裝句法。

【評論主題】八、判斷下列各 IP 位址是否正確(或合法),即「可以指定給某單一主機作為其唯一的IP 位址使用,並能被網際網路上的路由器所認可」。若是正確的,請說明它是屬於那一類(class)?若是不正確的,請說明

【評論內容】我查到的作者是       宋‧晏殊 《寓意》

油壁香車不再逢,峽雲無跡任西東。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風。 幾日寂寥傷酒後,一番蕭瑟禁煙中。 魚書欲寄何由達,水遠山長處處同。

 

【翻 譯】乘坐油壁香車的意中人,再也見不到了。

分手後,你就像巫峽的彩雲一樣,不知去向。

回憶我們相見的時候,梨花院裡的月色溶溶如水,池塘邊的柳絮,隨著柔和的春風飛舞。

分別以後,我曾幾次在無限的思念和寂寞中,喝傷了酒,借酒消愁,酒醒后更是孤獨寂寞,如今到了寒食節,更感冷落蕭條。

我想給你寫信,又不知向哪裡投寄,水遠山長,處處相阻相隔。

 

晏殊的一首七言律詩《寓意》,是一首描寫男女相愛,以及離別后無限思念,借酒消愁...

【評論主題】四、何謂國民所得?(4 分)我國何時依聯合國 1993 年版之 SNA(System of NationalAccounts)編布國民所得統計?(2 分)又該新編版與 1968 年版之 SNA 在處理

【評論內容】(A)「直可驚天地,泣鬼神」之「直」,正也。《黃花岡七十二烈士事略》序(B)「深入不毛」之「不毛」,指草木不生,荒涼的地方。 (C)「語焉不詳」:說得不夠詳盡。「焉」,此也。(D)「波瀾不驚」之「不驚」,為風平浪靜。

【評論主題】三、如圖⑶所示,v1(t)=10 sin(10t)V,求 v2(t)。(20 分)

【評論內容】

類別

用語

適用範圍

備考

起首語

(正文開頭慣用之發語詞)

查、關於、謹查

通用。

「查」應儘量少用。

制(訂)定、修正、廢止

公布法令用。

 

特任、特派、任命、派、茲派、茲聘、僱

任用人員用。

 

稱謂語

(彼此禮貌上之代稱詞)

有隸屬關係之下級機關對上級機關用之,如「鈞部、鈞府」

直接稱謂時用之。 書寫「鈞」、「大」、「貴」、「鈞長」、「鈞座」時,均應空一格示敬。

無隸屬關係之較低級機關對較高級機關用之,如「大部」、「大院」。

...

【評論主題】三、設有甲與乙兩塊長方體磁性鐵心,其中截面積甲為乙的 6 倍、長度乙為甲的 3 倍、相對導磁係數乙為甲的 2 倍,試比較甲、乙兩者的磁阻大小。(15 分)

【評論內容】皮弁:用鹿皮製成的帽子。尊貴者才能戴用。 祭菜: 用作祭品的芹藻之類。夏楚 :古代學校中施行體罰的器具。

【評論主題】下列「」中的詞語解釋,何者正確?(A)人謀不「臧」:美善(B)舉「案」齊眉:書桌(C)韜光養「晦」:明亮(D)老「驥」伏櫪:劣馬

【評論內容】舉案齊眉. 【釋義】:送飯時把託盤肖得跟眉毛一樣高。後形容夫妻互相尊敬。

【評論主題】在鄭用鑑〈慎齋記〉一文中,其言:「話與容止二者,威儀之大端,話言之出,茍不慎焉,能無玷而生尤耶?」 以下何者有誤?(A)「話與容止」指說話與儀態舉止 (B)「威儀」是指莊重而令人尊敬的儀態(C)「無玷

【評論內容】本文選自 《靜遠堂文鈔 》,屬於雜記類古文,主要是申明謹慎行事的道理,這包含談吐和儀態舉止的修持。作者在文中表示,人如果不能夠謹慎小心,做事不拘細節,或逾越分際,或狂妄放肆,都會讓自己的行為產生缺失,而招來禍害。事實上,這樣的情況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發生。例如考試答題,如果不能謹慎專注,經常會因粗心而犯錯,如果面對的是重要考試,就可能影響一生的際遇。又如求職找工作,如果不注重談吐和儀態,隨意為之,給人輕佻浮華之感,那也不易成功。總之,在任何時候扮演任何角色,做任何事情,都應該謹慎思考、仔細因應,以沉穩莊重的心情來面對,才能把握每一處細節,避免缺失的產生。

【評論主題】15.有關中國圖書形制的敘述,何者不正確:(A)中國的書籍可從「簡冊」開始(B)中國人用印章的習慣,影響雕版印刷術的發明(C)中國的圖書稱一面為一葉,是源於模仿印度貝葉經的形式而來(D)明朝末年西洋的

【評論內容】西洋印刷影響時代:西洋印刷術之發明,原係受中國之影響,然因科學之進步,印刷方法日新月異,印製裝訂快捷,轉而影響中國。中國最早使用西法鉛鑄活字印書始於清同治年間,光緒初年又傳來石印法。入民國後,西洋各種新式印刷術如珂?版、影寫版、照相銅鋅版及各種平凹版相繼傳入,逐漸取代中國舊有之雕版及活版,而圖書之裝訂亦改為現代通行之平裝與精裝。

【評論主題】70.《論語.學而》:「為人謀而不忠乎?」句中「為」的字義,與下列何者相同?(A)為國者,無使「為」積威之所劫哉(蘇洵(六國論)) (B)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陶潛(桃花源記))(C)自余「

【評論內容】1、「為」人謀而不忠乎?:ㄨㄟˋ, 替、給。  【翻譯】替別人(人家)做事,有沒有不盡心力?2、為國者,無使「為」積威之所劫哉:ㄨㄟˊ, 被。 

※為國者:主持國政的人。為,音ㄨㄟˊ,主持。

【翻譯】治理國家的人不要使自己被(別的國家)積蓄而成的威勢所脅迫啊!3、不足「為」外人道也:ㄨㄟˋ, 對、向。

 【出處】晉˙陶淵明˙桃花源記:「此中人語云, 不足為外人道也。」4、我固「為」子孫創業也:ㄨㄟˊ,  替、給。 【翻譯】我原本是為子孫創業啊(固:,本來、原來...

【評論主題】56. 蘇軾之〈超然臺記〉一文全篇以何字為綱領,闡明「遊於物之外」,歸結於「超然」之意。(A) 酒 (B) 菊 (C) 樂 (D) 隱

【評論內容】予弟子由適在濟南,聞而賦之,且名其臺曰超然,以見予之無所往而不樂者,蓋遊於物之外也。

【評論主題】36. 中國古代藏書機構設立雖早,但圖書分門別類,編為圖書目錄,一直到何朝才正式出現?(A) 晉代 (B) 三國 (C) 唐代 (D) 漢代

【評論內容】西漢 劉向著有《別錄》 西漢劉向、劉歆父子編著《七略》 ,是中國「目錄學」的濫觴。

【評論主題】37. 下列文句「 」內的成語,何者使用正確?(A)A我們不過提起了辦公室遭竊的事情,他就「逢人說項」,顯現出急躁不安的樣子(B)B蘇軾與蘇轍兩兄弟的才情「薰蕕同器」,實力相當,但表現出來的風格卻大不

【評論內容】鶠ㄧㄢˇ:鳳凰的別稱。

“夫藩籬之鶠,豈能與之料天地之高哉?”,

“夫尺澤之鯢,豈能與之量江海之大哉?”。宋玉《對楚王問》

【評論主題】16.下列各組詞語劃線之字讀音相同的是: (A)熨貼/熨斗。 (B)拗口/拗花。 (C)親家/懸罄。(D)簸米/播種。

【評論內容】(A)熨貼ㄩˋ ㄊ|ㄝ/熨斗ㄩㄣˋ ㄉㄡˇ 

【評論主題】惠施的名辯思想是由何者出發的?(A)離堅白(B)合堅白(C)合同異(D)離同異

【評論內容】惠施的「合同異」之說,墨者認為這其中的「同」字必須分別為「重、體、合、類」四種,而「類同」為真的命題,不能據以推論出「體同」的命題也為真。惠施的謬誤,是出自於文字的歧義。公孫龍的「堅白石」之說,墨者以現實世界的堅白石為據,認為堅、白同時存在於石中,不會互相排斥,反對公孫龍的論點。公孫龍的「 離堅白」強調著事情的差異性,一塊堅硬的白色石頭,眼看著是一塊白石,手裏摸著是一塊硬石,離而分之,謂之不同。 惠施的 「合同異 」是強調事物的統一性, 公孫龍的「 離堅白 」 是強調事特的差異性。

【評論主題】21.下列詞組,何者不屬於「主謂式」。(A) 水落石出(B) 笑容平淡(C) 鳴金擊鼓(D) 山高水長

【評論內容】華語的複合詞 http://chcs-opencourse.org/chcs/full_content/A21/pdf/03.pdf

【評論主題】「大惑者終身不解,大愚者終身不靈。」一語,出於 (A)《論語‧學而》 (B)《莊子‧天地》 (C)《莊子‧秋水》 (D)《韓非子‧五蠹》。

【評論內容】莊子說:大迷惑的人,終身不解悟;大愚昧的人,終身不自知「大惑」本指非常糊塗、迷惑的人。在所引典源《莊子.天地》中提到,世界上有很多善於逢迎諂媚的人,卻不自認為在逢迎諂媚,如果有人指責他們在逢迎諂媚,他們反而會非常生氣;而與這些人一起同聲附和,卻不認為自己跟他們一樣是在阿諛奉承,這樣的人真是愚笨極了。 莊子認為︰「知其惑者,非大惑也。大惑者,終身不解。」意思就是說,一個人如果能夠知道自己這樣做是愚昧的,那他還不算是個非常糊塗、迷惑的人,因為一個非常糊塗、迷惑的人,終其一生都無法理解這是愚笨的行為。後來「大惑不解」這個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指對事物感到非常疑惑,無法了解。

【評論主題】40.《孫子兵法‧軍形篇》:「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故能為勝敗之政。」此處之「道」乃指:(A)官道 (B)詭道(C)戦道 (D)政道

【評論內容】軍形(軍事戰略或戰略) 是故勝兵先勝而後求戰,敗兵先戰而後求勝。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故能為勝敗之政。所以,打勝仗的軍隊總是在具備了必勝的條件之後才交戰,而打敗仗的部隊總是先交戰,在戰爭中企圖僥倖取勝。善於用兵的人,潛心研究致勝之道,修明政治,堅持致勝的法制,所以能主宰勝敗。

【評論主題】課文名稱「黑與白」包括了多種的意義。請問下列何者不屬之? (A)是海上的白天與黑夜 (B)是虎鯨背腹的顏色 (C)是虎鯨爽直不做作的個性 (D)是人間是非的隱喻。

【評論內容】.黑與白→〝反覆點題的篇章修辭法〞全文始終扣住「黑與白」, 「黑與白」成了貫串全文的意象與情感線索~ 年輕時----「心中的黑與白是模糊不清的」 成為討海人後----「希望海洋給他一個黑白分明的答案」 尋鯨出海前----「海浪是舉棋不定,黑白不明」、「雲絮卻是漩渦狀的黑白分明」 出海後----「黑藍潮水在近岸海面劃出一條黑白分明的交界線」 、「這將會是黑白分明的一天」本文特色◎發現大型鯨時----「那黑白分明的肚腹,如針尖點在心頭」 、 「越來越近的虎鯨竟撲朔迷離成黑白模糊的夢境」 ◎虎鯨離去後----「 那黑白分明不會褪色的溫潤感覺,如一塊璞玉埋入心底」 、 「工作船漆成黑白二色」 、 「漸漸喜歡上黑白分明的衣服」 、 「銘印在心...

【評論主題】課文名稱「黑與白」包括了多種的意義。請問下列何者不屬之? (A)是海上的白天與黑夜 (B)是虎鯨背腹的顏色 (C)是虎鯨爽直不做作的個性 (D)是人間是非的隱喻。

【評論內容】廖鴻基作品(四) --- 黑與白-虎鯨http://tw.myblog.yahoo.com/5530216-5530216/article?mid=222&prev=224&l=f&fid=12

【評論主題】12、下列有關六朝小說與唐人小說的敘述,何者為錯誤?(A)皆為文言小說(B)六朝小說多屬志怪體,唐人小說多屬傳奇體(C)六朝小說多傳錄舛訛,唐人小說則作意好奇(D)六朝小說以神怪類為大宗,唐人小說以豪

【評論內容】(D)六朝小說以筆記小說為大宗 唐人小說大致可分為志怪、警世、愛情、歷史、豪俠等不同內容性質 多保存於宋李昉《太平廣記》中,已有完整結構 也是很多神怪類..有些則是奇人異士(ex.聶隱娘..紅線傳) 唐人小說大多為長篇..是宋代話本的起源之一

【評論主題】下列有關經籍撰著者之敘述何者未盡正確:(A)周易本義—漢 鄭玄(B)詩經集傳—宋 朱熹(C)春秋左傳注—晉 杜預(D)古文尚書疏證—清 閻若璩(E)禮記正義—唐 孔穎達。

【評論內容】《五經正義》,原名《五經義疏》,專指《周易》、《尚書》、《毛詩》、《禮記》、《春秋》五部儒家經書(通稱五經)的註解之疏義。由唐太宗詔令孔穎達主持,由諸儒共參議,貞觀十六年撰成,續有修正,直到唐高宗永徽四年才頒布。初名「義贊」,詔改稱「正義」。

【評論主題】10. (甲)萬古丹心盟日月 \\ 千年義氣表春秋 (乙)未劈曹顱千古恨 \\ 曾醫關臂一軍驚 (丙)天意欲興劉 \\ 到此英雄難用武 \\ 人心猶慕項,至今父老尚稱王 (丁)由仁居義,傳堯舜、禹湯、

【評論內容】

【試題解析】

(甲)據說關羽喜讀《春秋》,甚且到了『一目了然』的地步。

(乙)出自〈王文濡題江蘇揚州華佗廟〉聯,「未劈曹顱」是說「曹操有頭痛的病症,聽說華佗醫術高超,便請他來為自己醫病。華佗對曹操說必須將他的腦袋切開醫治,生性多疑的曹操以為華佗是要來殺害他的,一怒之下就下令殺死華佗」。「曾醫關臂」是說「關羽手臂為箭所傷,後來傷口雖然癒合,但每到陰雨天,還是常覺得骨頭疼痛。華佗認為那枝箭頭上有毒,毒已入骨。只有剖開手臂,刮去骨上的毒藥,才能根除後患。關羽便伸出左臂,讓華佗剖割」。

(丙)出自〈江蘇無錫項王廟〉聯,「劉」是指「劉邦」,「項」指「項羽」。

(丁)出自〈乾隆題山東鄒縣孟廟〉聯,「由仁居義」、「知言養氣」、「惻隱、羞惡、恭敬、是非之心」皆為孟子的學說主張。

 

【評論主題】阿房宮賦「盤盤焉,囷囷焉,蜂房水渦,矗不知幾千萬落。」「囷囷」意指: (A) 光禿貌 (B) 曲折貌 (C) 迴旋貌 (D) 直聳貌

【評論內容】《阿房宮賦》,“盤盤焉,囷囷(音:君)焉,蜂房水渦,矗不知其幾千萬落。

【評論主題】中庸哀公問政章「尊其位,重其祿,同其好惡,所以勸『 』也。」句中『 』當是: (A) 百姓 (B) 士 (C) 大臣 (D) 親親

【評論內容】

凡為天下國家有九經:曰修身也、尊賢也、親親也、敬大臣也、體群臣也、子庶民也、來百工也、柔遠人也、懷諸侯也。

  修身,則道立;尊賢,則不惑;親親,則諸父昆弟不怨;敬大臣,則不眩;體群臣,則士之報禮重;子庶民,則百姓勸;來百工,則財用足;柔遠人,則四方歸之;懷諸侯,則天下畏之。

 

  齊明盛服,非禮不動,所以修身也;去讒遠色,賤貨而貴德,所以勸賢也;尊其位,重其祿,同其好惡,所以勸親親也;官盛任使,所以勸大臣也;忠信重祿,所以勸士也;時使薄斂,所以勸百姓也;日省月試,既稟稱事,所以勸百工也;送往迎來,嘉善而矜不能,所以柔遠人也,繼絕世,舉廢國,治亂持危,朝聘以時,厚往而薄來,所以懷諸侯也。

 

凡為天下國家有九經,所以行之者一也。

【評論主題】( )34.以下各組字的讀音,何者古聲紐同部?(A)薑(居良切)將(即良切)(B)羌(去羊切)鏘(七羊切)(C)張(陟陽切)章(諸良切)(D)長(直良切)唐(徒郎切)

【評論內容】

1.「聲紐」指聲韻學的「聲母」之舊稱。

2.「切」指兩字之音的合讀。取前一字的聲(聲母),以及取後一字的韻(韻母),所發出的讀音。

3.僅舉(A)例:(居良切)→ㄐ + ㄤ→薑

  (即良切)→ㄐ + ㄤ→將

4.其實,(B)也可能是同部耶。

二選 一 的題目@@

【評論主題】小過卦:「震上艮下,上動下止」其乃指: (A) 馴牛馬以致遠之象 (B) 舟楫之象 (C) 杵臼舂米之象 (D) 平息干戈之象

【評論內容】

刳木為舟,剡木為楫,舟楫之利,以濟不通,致遠以利天下,蓋取諸渙,服牛乘馬,引重致遠,以利天下,蓋取諸「隨」;重門擊柝,以待暴客,蓋取諸「豫」;斷木為杵,掘地為臼,臼杵之利,萬民以濟,蓋取諸「小過」。

【重要解釋】

 1.刳:部其中使空。

 2.剡:使之銳利。

 3.濟不通:橫渡水也。

 4.渙:卦名。其卦巽上坎下,木入水而動,舟楫之象也。

 5.隨:卦名。其卦兌上震下,澤中有雷,柔以致動,馴牛馬以致遠之象。

 6.虣:音暴,強侵也。

 7.豫:卦名。其卦震上坤下,門闕眾多,重門之象。

 8.小過:卦名。其卦震上艮下,上動下止,杵臼之象。

【翻譯】

  他們又教導人民挖空樹幹,製造船隻,削銳木條,製成槳楫,以船...

【評論主題】荀子天論「天職既立,天功既成,行具而神生,好惡喜怒哀樂戚焉,夫是之謂□□」句中空格為: (A) 天宮 (B) 天君 (C) 天情 (D) 天政

【評論內容】

天職既立,天功既成,形具而神生,好惡喜怒哀樂臧焉,夫是之謂天情。

耳目鼻口形能各有接而不相能也,夫是之謂天官。

心居中虛,以治五官,夫是之謂天君。

財非其類以養其類,夫是之謂天養。

順其類者謂之福,逆其類者謂之禍,夫是之謂天政。

暗其天君,亂其天官,棄其天養,逆其天政,背其天情,以喪天功,夫是之謂大凶。

聖人清其天君,正其天官,備其天養,順其天政,養其天情,以全其天功。

如是,則知其所為,知其所不為矣;則天地官而萬物役矣。

其行曲治,其養曲適,其生不傷,夫是之謂知天。

【評論主題】司馬遷史記所言「善因禍而為福,轉敗而為功。貴輕重,慎權衡」的政治家是: (A) 王安石 (B) 管仲 (C) 晏嬰 (D) 賈誼

【評論內容】管仲既任政相齊,以區區之齊,在海濱,通貨積財,富國強兵,與俗同好惡,故其稱曰:「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上服度(君王遵行法制),則六親固。四維不張,國乃滅亡。下令如流水之原(源),令順民心。」故論卑而易行。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其為政也,善因禍而為福,轉敗而為功。貴輕重,慎權衡。

【評論主題】20.《老子》強調柔弱的思想,下列何者不是表達這樣的思想?(A) 物壯則老 (B) 知雄守雌 (C) 上善若水 (D) 無為而無不為

【評論內容】

(A) 物壯則老

壯:壯實,強壯;老:老死。事物壯盛到了極點就會衰朽。指一切事物盛極必衰的自然規律。

 (B) 知雄守雌

雄:雄強;雌:雌伏,不倔強。棄剛守柔。比喻與人無爭。

(C) 上善若水

語出《老子》:“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意思是說,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樣,澤被萬物而不爭名利。

 (D) 無為而無不為

出自老子道德經第第三十七章[2]與四十八章[3]:

老子所說的「無為」並非指實際行為上的無所作為,而是在精神層次上,保持一個人天然的本性,遵循自然法則的規律,不對宇宙間一切的人事物,加以干預。 而「無不為」,則是指,將這種要保持「無為」的心態或企圖,也一併去除,達到一種完全客觀的「無為」。 但...

【評論主題】唐初整理五經而有「五經正義」,請問何者不屬於其「五經正義」?(A)《詩經正義》(B)《儀禮正義》(C)《左傳正義》(D)《尚書正義》。

【評論內容】《周易正義》10卷,根據魏王弼、晉韓康伯二人的注。《尚書正義》20卷,根據西漢孔安國(實際上為偽託)的傳。《毛詩正義》70卷,根據西漢毛公的傳、東漢鄭玄的箋。《禮記正義》63卷,根據西漢戴聖的小戴禮記、東漢鄭玄的注。《春秋正義》60卷,又稱《春秋左傳正義》,根據左氏傳、西晉杜預的經傳集解。

【評論主題】35.「人生而靜,天之性也;感於物而動,性之頌也。物至「知(甲)」「知(乙)」,然後好惡形焉。好惡無節於內,「知(丙)」誘於外,不能反己,天理滅矣。..是故強者脅弱,眾者暴寡,「知(丁)」者詐愚,勇者

【評論內容】人生而靜.天之性也.感於物而動.性之欲也.物至知知.然後好惡形焉.好惡無節於內.知誘於外.不能反躬.天理滅矣.夫物之感人無窮.而人之好惡無節.則是物至而人化物也.人化物也者.滅天理而窮人欲者也.於是有悖逆詐偽之心.有淫作亂之事.是故強者脅弱.眾者暴寡.知者詐愚.勇者苦怯.疾病不養.老幼孤獨不得其所.此大亂之道也.《禮記‧ 樂記 》(甲)(乙)知知:前知與智同。全句的意思如《集解》所說:“事至,能以智知之。” (丙) 知:指由於外物至而產生的感覺。(丁) 知:同智。譯文  人生來好靜,是人的天性;感知外物以後發生情感的變動,是天姓的外部表現。外物來到身邊後被心智感知,然後形成好惡(ㄨˋ)之情。...

【評論主題】34. 下列人物的藝文成就,何者敘述不正確?(A) 王獻之 / 書法藝術 (B) 余光中 / 小說創作 (C) 徐霞客 / 旅遊文學 (D) 席慕蓉 / 新詩創作。

【評論內容】國寶級的文學大師余光中,不僅右手寫詩,左手寫散文,還伸出可疑的第三隻手翻譯,第四隻手評論,第五隻手編輯……,因而有「璀璨的五采筆」的美譽。

【評論主題】20.下列語詞何者為疊韻?(A)佳節(B)九江(C)夯漢(D)軒冕

【評論內容】夯漢:幹粗活的男子。儒林外史˙第一回:「只見遠遠的一個夯漢,挑了一擔食盒來。」

【評論主題】9.我國的四史中,祇記載帝紀十篇、列傳八十篇的史書,是指(A)史記(B)漢書 (C)後漢書 (D)三國志。

【評論內容】《後漢書》是一部記載東漢歷史的紀傳體史書。書中分十紀、八十列傳和八志(司馬彪續作)。紀和列傳的作者是南朝劉宋時的范曄。北宋真宗時,有人把晉朝司馬彪的《續漢書》八志三十卷與之合刊,成為今天的《後漢書》。

【評論主題】20‧「乃當抗峰岷、峨,偕嶺衡、疑。」「偕嶺衡、疑」意謂(A)比衡疑諸峰更高(B)與衡疑諸峰同高(C)與衡疑諸峰相平行(D)與衡疑諸峰遙相對立。

【評論內容】

其下十餘里,有大巫山,非惟三峽所無,乃當抗峰岷峨,偕岭衡疑,其翼附群山,并概青雲,更就霄漢辨其優劣耳。神孟涂所處。

〈譯〉新崩灘的下游十余里有大巫山,不衹是整個三峽地區没有這麽高的山,而是應當跟岷山、峨嵋山相抗衡,與衡山、九疑山相并列。大巫山遮護、統領周圍的群山,高入云端,甚至還要直冲霄漢一争高低啊。

【評論主題】7‧「其間遠望,勢交嶺表。」意謂(A)山峰重疊高起(B)雲霧遮蓋山頭(C)峽谷峻而且狹(D)形容巫山高與青雲齊平。

【評論內容】「其間遠望,勢交嶺表」:從峽中遠遠望去,山勢似乎在嶺外相交

【評論主題】在時代的變遷中,生活形態也被迫大幅改變,但是<牛>一文堅持不變的是:(A)要當憨牛(B)臨難不可逃(C)要作好人(D)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

【評論內容】原來題目就沒有附上文章楊茯小說〈牛〉一文的文末「星星無聲地說著:『要做好人,做好人才會快樂。』

【評論主題】31.成語:「匏瓜徒懸」意指:(A)懸壺濟世(B)獨立不群(C)不為時世所用(D)傾囊相助別人

【評論內容】「懼匏瓜之徒懸兮,畏井渫之莫食。」---王粲〈登樓賦〉反面見義,自述已脩正其身,卻擔憂未能事君:以反正反筆法,曲折表達政治未明,然己仍懇切希望能有所作為,只擔心不見用。比喻懷才不遇。

【評論主題】4、「風馬牛不相及」,「風」字的意思為:(A)空穴來風(B)發情相誘(C)馬耳東風(D)風雲際會

【評論內容】

據「左傳」僖公四年記載︰「四年春,齊侯以諸侯之師侵蔡,蔡潰,遂伐楚。楚子使與師言曰︰「君處北海,寡人處南海,唯是風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涉吾地,何故?」

這段話的意思是說︰魯僖公四年的春天(西元前656年),齊桓公召集八國聯軍(齊、魯、宋、陳、衛、鄭、許、曹等八國聯軍)進攻蔡國,蔡國潰敗後,接著又進攻楚國,楚成王派「屈完」為使者,對齊桓公說:「你們居住在大老遠的北方,我們楚國在遙遠的南方,相距遙遠,就像是發情的馬和牛是不會互相交配一樣,沒想到你們竟然進入我們楚國的領地,這是為什麼?

什麼?有沒有翻譯錯啊???「發情」「交配」!!!真讓人「三條線」,這跟「風」有啥關係啊?來!來!來!告訴各位,「風」在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