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主題】38.就人事行政而言,激勵要起作用必須有四項條件的配合,缺一不可。請問下列那一個條件是錯誤的?(A)被激勵者要有完成激勵者所期待工作的能力(B)激勵的工具與措施要有效(C)激勵者心理的認知與評價(D)

【評論內容】四個條件

(一)被激勵者必須要有能力去完成激勵者所期待的工作,如無能力去完成預期的工作或任務,則再好的激勵物,即使想要也要不到,只好放棄努力。

(二)激勵者必須提供各種形式的報酬,做為誘發努力意願的工具或措施。

(三)被激勵者心理認知與評價,激勵者要先讓被激勵者知道有什麼獎賞,以及達到什麼要求就能得到該獎賞,同時,要讓他覺得這些激勵物對他之重要,如此才能產生激勵效果。

(四)激勵者的考評及獎賞行動,在執行時需具有即時性、公平性及妥當性。

【評論主題】22 直轄市區域議員總額最多不得超過幾人?(A)四十二人 (B)五十二人 (C)六十二人 (D)七十二人

【評論內容】地方制度法第33條直轄市議員總額: (一)區域議員名額:直轄市人口扣除原住民人口.....看完整詳解

【評論主題】38.就人事行政而言,激勵要起作用必須有四項條件的配合,缺一不可。請問下列那一個條件是錯誤的?(A)被激勵者要有完成激勵者所期待工作的能力(B)激勵的工具與措施要有效(C)激勵者心理的認知與評價(D)

【評論內容】四個條件

(一)被激勵者必須要有能力去完成激勵者所期待的工作,如無能力去完成預期的工作或任務,則再好的激勵物,即使想要也要不到,只好放棄努力。

(二)激勵者必須提供各種形式的報酬,做為誘發努力意願的工具或措施。

(三)被激勵者心理認知與評價,激勵者要先讓被激勵者知道有什麼獎賞,以及達到什麼要求就能得到該獎賞,同時,要讓他覺得這些激勵物對他之重要,如此才能產生激勵效果。

(四)激勵者的考評及獎賞行動,在執行時需具有即時性、公平性及妥當性。

【評論主題】38.就人事行政而言,激勵要起作用必須有四項條件的配合,缺一不可。請問下列那一個條件是錯誤的?(A)被激勵者要有完成激勵者所期待工作的能力(B)激勵的工具與措施要有效(C)激勵者心理的認知與評價(D)

【評論內容】四個條件

(一)被激勵者必須要有能力去完成激勵者所期待的工作,如無能力去完成預期的工作或任務,則再好的激勵物,即使想要也要不到,只好放棄努力。

(二)激勵者必須提供各種形式的報酬,做為誘發努力意願的工具或措施。

(三)被激勵者心理認知與評價,激勵者要先讓被激勵者知道有什麼獎賞,以及達到什麼要求就能得到該獎賞,同時,要讓他覺得這些激勵物對他之重要,如此才能產生激勵效果。

(四)激勵者的考評及獎賞行動,在執行時需具有即時性、公平性及妥當性。

【評論主題】22 直轄市區域議員總額最多不得超過幾人?(A)四十二人 (B)五十二人 (C)六十二人 (D)七十二人

【評論內容】地方制度法第33條直轄市議員總額: (一)區域議員名額:直轄市人口扣除原住民人口.....看完整詳解

【評論主題】13 以下那個國家的國會屬於一院制?(A)紐西蘭(B)日本(C)法國(D)德國

【評論內容】

(A)紐西蘭→一院制(眾議院)

(B)日本→兩院制(眾議院、參議院)

(C)法國→兩院制(上議院,也就是參議院、下議院,也就是國民議會)

(D)德國→兩院制(聯邦議院、聯邦參議院)※以色列→一院制(國會)

【評論主題】11 下列那位學者提出「寡頭鐵律」?(A)米契爾斯(Robert Michels) (B)蓋布萊斯(John Galbraith)(C)韋伯(Max Weber) (D)夏坎斯基(Ira Sharka

【評論內容】(A)米契爾斯(Robert Michels)→寡頭鐵律 (B)蓋布萊斯(John Galbraith)→社會平衡(social balan.....看完整詳解

【評論主題】領導功能有很多種,一般而言下列那一項不是領導的重要功能之一?(A)協調  (B)制裁  (C)團結  (D)激勵

【評論內容】領導的功能為協調、團結、激勵、計劃、授.....

【評論主題】47 新公共行政理論對行政人員角色的看法,不包括下列何者?(A)社會公平的促進者 (B)代表性官僚 (C)非單一性的行政人 (D)人民的公僕

【評論內容】

巴頓(Barton)現今新公共行政主張行政人員需具備的五種角色:

1.社會公平促進者

2.機關變遷催生者

3.代表性行政人

4.倡議性行政人

5.非統一性行政人(nono-consolidating bureaucrat):即非單一性行政人,指行政人員要同時扮演多重角色,或經常轉換角色。

【評論主題】12 下列對於第三波民主化的描述,何者正確?(A)在這個階段中,世界性的經濟蕭條,導致德國、日本、義大利等國的民主政體被法西斯政權所取代 (B)在這個階段中,第三世界殖民地紛紛獨立成民主政體

【評論內容】

依亨廷頓在《第三波——20世紀後期民主化浪潮》書中觀點,世界上大致歷經了三波民主化浪潮:

第一次民主化長波:1828年-1926年(起源於美國革命和法國革命)

第二次民主化短波:1943年-1962年(始於第二次世界大戰)

第三波民主化:1974-(始於1974年葡萄牙康乃馨革命)

【評論主題】

【評論內容】行政程序法第96條第1項第6款規定,行政處分以書面為之者,應記載「表明其行政處分之意旨及不服該處分之救濟方法、期間及其受理機關」,即係教示制度。

【評論主題】34 關於行政訴訟之上訴審程序,下列敘述何者正確?(A)於上訴審程序,不得為訴之變更、追加或提起反訴(B)提起上訴,應於高等行政法院判決送達後 30 日之不變期間內為之(C)最高行政法院審查

【評論內容】【行政訴訟上訴注意事項】

一、上訴應向原判決之地方法院行政訴訟庭或高等行政法院提出上訴狀為之。二、上訴期間:(一)提起上訴,應在第一審判決送達後之20日內為之。(二)上訴有無逾越上訴期間,以行政法院收受上訴狀之時間為準。

【評論主題】6 依據行政罰法之規定,輔導教育係屬下列何項種類之處罰?(A)限制或禁止行為之處分 (B)剝奪或消滅資格、權利之處分(C)警告性處分 (D)影響名譽之處分

【評論內容】

行政罰法  第2條

本法所稱其他種類行政罰,指下列裁罰性之不利處分:

一、限制或禁止行為之處分:限制或停止營業、吊扣證照、命令停工或停止使用、禁止行駛、禁止出入港口、機場或特定場所、禁止製造、販賣、輸出入、禁止申請或其他限制或禁止為一定行為之處分。

二、剝奪或消滅資格、權利之處分:命令歇業、命令解散、撤銷或廢止許可或登記、吊銷證照、強制拆除或其他剝奪或消滅一定資格或權利之處分。

三、影響名譽之處分:公布姓名或名稱、公布照片或其他相類似之處分。

四、警告性處分:警告、告誡、記點、記次、講習、輔導教育或其他相類似之處分

【評論主題】

【評論內容】

中央法規標準法  第3條

各機關發布之命令,得依其性質,稱規程、規則、細則、辦法、綱要、標準或準則。

【評論主題】33 下列何者非屬合法授益處分得予以廢止之法定要件或情形?(A)法規准許廢止 (B)原處分保留廢止權(C)對處分相對人以外第三人構成危害 (D)附負擔之授益處分,受益人未履行負擔

【評論內容】

行政程序法第123條:

授予利益之合法行政處分,有下列各款情形之一者,得由原處分機關依職權為全部或一部之廢止:

一、法規准許廢止者。

二、原處分機關保留行政處分之廢止權者。

三、附負擔之行政處分,受益人未履行該負擔者。

四、行政處分所依據之法規或事實事後發生變更,致不廢止該處分對公益將有危害者。

五、其他為防止或除去對公益之重大危害者。

【評論主題】1 警械使用條例第 6 條規定:「警察人員應基於急迫需要,合理使用槍械,不得逾越必要程度」,下列敘述何者錯誤?(A)此一規定乃是比例原則之具體規定(B)由於「急迫需要」乃涉及不確定法律概念之

【評論內容】

(B)由於「急迫需要」乃涉及不確定法律概念之認定,應先由所屬上級機關或長官對於個案進行認定 

→應由警察人員對於個案進行認定

※如果警察查緝通緝犯時,通緝犯開槍拒捕,警察還要等到所屬上級機關或長官進行認定是否屬於「急迫需要」,然後才能開槍還擊的話,那等到所屬上級機關或長官認定屬於「急迫需要」,允許現場的警察開槍還擊時,恐怕在場的警察早就已經殉職了吧~~

【評論主題】32 行政機關因業務上之需要,依法規將其權限之一部分,委由不相隸屬之行政機關行使,稱之為:(A)權限委任 (B)權限委託 (C)權限委辦 (D)權限委請

【評論內容】

【委辦】 地方制度法第2條第3款 委辦事項:指地方自治團體依法律、上級法規或規章規定,在上級政府指揮監督下,執行上級政府交付辦理之非屬該團體事務,而負其行政執行責任之事項。 【委任】 行政程式法第15條第1項 行政機關得依法規將其權限之一部分,委任所屬下級機關執行之。 【委託】 行政程式法第15條第2項 行政機關因業務上之需要,得依法規將其權限之一部分,委託不相隸屬之行政機關執行之。 行政程式法第16條 行政機關得依法規將其權限之一部分,委託民間團體或個人辦理。

【評論主題】31 下列何者非屬行政程序法第 103 條所列,得不給予陳述意見機會之情形?(A)大量作成同種類之行政處分 (B)行政處分所根據之事實,事證明確(C)限制權利之內容及程度顯屬輕微 (D)行政

【評論內容】

第 103 條

有下列各款情形之一者,行政機關得不給予陳述意見之機會︰

一、大量作成同種類之處分。

二、情況急迫,如予陳述意見之機會,顯然違背公益者。

三、受法定期間之限制,如予陳述意見之機會,顯然不能遵行者。

四、行政強制執行時所採取之各種處置。

五、行政處分所根據之事實,客觀上明白足以確認者。

六、限制自由或權利之內容及程度,顯屬輕微,而無事先聽取相對人意見之必要者。

七、相對人於提起訴願前依法律應向行政機關聲請再審查、異議、復查、重審或其他先行程序者。

八、為避免處分相對人隱匿、移轉財產或潛逃出境,依法律所為保全或限制出境之處分。

【評論主題】43 中央統籌分配款係中央自某些國稅及地方稅抽成取得,以下各稅中何者未提供作為統籌分配款之用?(A)所得稅 (B)關稅 (C)營業稅 (D)土地增值稅

【評論內容】

中央統籌分配稅款分配辦法 第3條

 

中央統籌分配稅款(以下簡稱本稅款)之來源如下:   一、本法第八條第二項規定之下列款項:   (一)所得稅總收入百分之十。   (二)營業稅總收入減除依法提撥之統一發票給獎獎金後之百分之四十。   (三)貨物稅總收入百分之十。   二、本法第十二條第二項規定之土地增值稅在縣(市)徵起收入之百分之二十。但不包括準用直轄市之縣轄內徵起土地增值稅收入之百分之二十。   三、其他收入。

【評論主題】37 下列何者為地方自治團體民意代表解除其職權或職務之事由?(A)犯貪污罪,經檢察官起訴者 (B)戶籍遷出各該行政區域 3 個月以上者 (C)犯組織犯罪防制條例之罪,經判處有期徒刑以上之刑確定者 (D

【評論內容】

地方制度法  第79條

直轄市議員、直轄市長、縣(市)議員、縣(市)長、鄉(鎮、市)民代表、鄉(鎮、市)長及村(里)長有下列情事之一,直轄市議員、直轄市長由行政院分別解除其職權或職務;縣(市)議員、縣(市)長由內政部分別解除其職權或職務;鄉(鎮、市)民代表、鄉(鎮、市)長由縣政府分別解除其職權或職務,並通知各該直轄市議會、縣(市)議會、鄉(鎮、市)民代表會;村(里)長由鄉(鎮、市、區)公所解除其職務。應補選者,並依法補選:

 

一、經法院判決當選無效確定,或經法院判決選舉無效確定,致影響其當選資格者。

二、犯內亂、外患或貪污罪,經判刑確定者。

三、犯組織犯罪防制條例之罪,經判處有期徒刑以上之刑確...

【評論主題】15 我國縣(市)長選舉如同額選舉結果未能達到當選票數時,依法下列何者正確?(A)視同缺額 (B)定期補選 (C)由得票數最高兩位候選人進行第二輪選舉 (D)應自投票之日起 3 個月內完成重行選舉投票

【評論內容】

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  第70條

候選人數未超過或不足各該選舉區應選出之名額時,以所得票數達下列規定以上者,始為當選。但村(里)長選舉不在此限:

一、區域立法委員、直轄市長、縣(市)長、鄉(鎮、市)長、原住民區長選舉,為各該選舉區選舉人總數百分之二十。

二、原住民立法委員、直轄市議員、縣(市)議員、鄉(鎮、市)民代表、原住民區民代表選舉,為各該選舉區應選出之名額除該選舉區選舉人總數所得商數百分之十。

前項選舉結果未能當選或當選不足應選出之名額時,區域立法委員、直轄市長、縣(市)長、鄉(鎮、市)長、原住民區長,應自投票之日起三個月內完成重行選舉投票;原住民立法委員、直轄市議員、縣(市)議員、鄉(鎮、市)民代表、原住民區民代表視同缺額。同一選舉區內缺額達二分之一時,應自事實發生之日起三個月內完成補選投票。

【評論主題】15 我國縣(市)長選舉如同額選舉結果未能達到當選票數時,依法下列何者正確?(A)視同缺額 (B)定期補選 (C)由得票數最高兩位候選人進行第二輪選舉 (D)應自投票之日起 3 個月內完成重行選舉投票

【評論內容】

候選人數未超過或不足各該選舉區應選出之名額時,以所得票數達下列規定以上者,始為當選。但村(里)長選舉不在此限:

一、區域立法委員、直轄市長、縣(市)長、鄉(鎮、市)長、原住民區長選舉,為各該選舉區選舉人總數百分之二十。

二、原住民立法委員、直轄市議員、縣(市)議員、鄉(鎮、市)民代表、原住民區民代表選舉,為各該選舉區應選出之名額除該選舉區選舉人總數所得商數百分之十。

前項選舉結果未能當選或當選不足應選出之名額時,區域立法委員、直轄市長、縣(市)長、鄉(鎮、市)長、原住民區長,應自投票之日起三個月內完成重行選舉投票;原住民立法委員、直轄市議員、縣(市)議員、鄉(鎮、市)民代表、原住民區民代表視同缺額。同一選舉區內缺額達二分之一時,應自事實發生之日起三個月內完成補選投票。

【評論主題】22 下列有關設置地方自治團體人口數標準的敘述,何者正確?(A)準用直轄市之縣,人口數須達二百五十萬人以上 (B)得設直轄市者,人口數須達一百五十萬人以上(C)得設市者,人口數須達五十萬人以上 (D)

【評論內容】

下列有關設置地方自治團體人口數標準的敘述,何者正確? 

(A)準用直轄市之縣,人口數須達二百五十萬人以上 

→ 二百萬

 (B)得設直轄市者,人口數須達一百五十萬人以上 

→ 一百二十五萬

(C)得設市者,人口數須達五十萬人以上 

→ 正確,五十萬人以上未滿一百二十五萬人

(D)得設縣轄市者,人口數須達二十萬人以上

→ 十萬人以上未滿五十萬人

【評論主題】14 下列有關我國地方議員、代表之補選的敘述,何者錯誤?(A)地方議員、代表辭職、去職或死亡,其缺額達總名額十分之三以上(B)地方議員、代表辭職、去職或死亡,同一選舉區缺額達二分之一以上(C)地方議員

【評論內容】

地方制度法第81條:

直轄市議員、縣 (市) 議員、鄉 (鎮、市) 民代表辭職、去職或死亡,其缺額達總名額十分之三以上或同一選舉區缺額達二分之一以上時,均應補選。但其所遺任期不足二年,且缺額未達總名額二分之一時,不再補選。前項補選之直轄市議員、縣 (市) 議員、鄉 (鎮、市) 民代表,以補足所遺任期為限。

【評論主題】8 有關省、直轄市、縣(市)、鄉(鎮、市)、區及村(里)名稱的變更,須依地方制度法規定辦理,下列敘述何者正確?(A)省:由省政府報內政部核定(B)直轄市:由直轄市政府提請內政部核定(C)縣(市):縣(

【評論內容】

地方制度法第6條:

省、直轄市、縣(市)、鄉(鎮、市)、區及村(里)名稱,依原有之名稱。

前項名稱之變更,依下列規定辦理之:

一、省:由內政部報行政院核定。

二、直轄市:由直轄市政府提請直轄市議會通過,報行政院核定。

三、縣(市):由縣(市)政府提請縣(市)議會通過,由內政部轉報行政院核定。

四、鄉(鎮、市)及村(里):由鄉(鎮、市)公所提請鄉(鎮、市)民代表會通過,報縣政府核定。

五、直轄市、市之區、里:由各該市政府提請市議會通過後辦理。

鄉(鎮)符合第四條第四項規定,改制為縣轄市者,準用前項之規定。

【評論主題】2 下列何者為政治學行為主義的主要特徵?(A)國家為主要研究重點 (B)主張研究的價值中立 (C)強調歷史的重要性 (D)強調對倫理的研究

【評論內容】

行為主義政治學研究方法:

1.嚴格釐清事實陳述與主觀價值,將觀察焦點落實在個人行為模式,重心在事實陳述,主觀價值與偏見不應帶入研究。人類行為有其一致性,透過經驗驗證能夠予以發現和肯定,政治學應只討論實然問題,而不討論應然問題。

2.採取科學研究方法,針對事實做客觀觀察,有系統瞭解現象與問題,嚴謹蒐集與分析資料,追求感官經驗現象的規則與關聯,建立系統化知識理論,以解釋、預測政治行為與制度運作方式。此時期政治系統論正夯。

3.大量運用量化的研究技術,使用問卷、抽樣、調查、訪談、參與觀察等方式,採取因素分析、迴歸分析與理性模型等統計學分析法。

4.重視科際整合,納入社會學、經濟學、心理學等行為主義成果,分析政治現象,累積科學知識,建構可驗證理論。

【評論主題】19 地方文化產業強調「三生一體」,其中所謂「三生」是指:(A)生命、生活、生產(B) 生產、生活、生態(C) 生命、生態、生產(D) 生物、生活、生命

【評論內容】

「三生一體」是指「生產」、「生活」、「生態」形成一個缺一不可的共同體。

【評論主題】13 下列那一項並非「臣屬型政治文化」(subject political culture)的特徵?(A)被動方式參與政治 (B)無意組織團體來影響政府決策(C)不認為自身是該社會的公民 (D)低度政

【評論內容】

  Almond 與Verba將政治文化分為三大類型:

1.參與型政治文化(participant political culture)

(1) 人民對於政治體系、輸入面、輸出面及自我的政治能力,皆有清楚的概念,這種政治文化存在高度發展的民主國家。

(2) 歐美民主先進國家皆屬這種政治文化。

2.臣屬型政治文化(subject political culture)

(1) 人民對於政治體系及輸出面有明確的概念,將自己視為政治體系的一員,並將對國家體系的忠誠擺在第一位;但對於對於政治的輸入面則相當生疏,而且不認為自己有能力影響政府決策。

(2) 如君主專制時代的政治文化。

3.偏狹型政治文化(parochial political culture):

(1) 人民對於政治體系、輸入面、輸出面及自...

【評論主題】11 縣(市)議會對於縣(市)政府所移送之覆議案,於會期內應於送達多少日內作成決議?(A) 10 日 (B) 15 日 (C) 20 日 (D) 1 個月

【評論內容】

直轄市議會、縣 (市) 議會、鄉 (鎮、市) 民代表會對於直轄市政府、縣 (市) 政府、鄉 (鎮、市) 公所移送之覆議案,應於送達十五日內作成決議。如為休會期間,應於七日內召集臨時會,並於開議三日內作成決議。

【評論主題】7 相對於自利個人主義,社群主義強調互助的公共治理精神,下列何者不是社群主義的精神之一?(A)命運共同體 (B)歸屬感 (C)利他精神 (D)一律平等

【評論內容】《社群主義(communitarianism)》.「社群主義」是自我或個人經由社群而構成的一種信念。此種信念基於共同的血緣、地緣、親族或態度等,且強調經驗、感情和氣質的群體概念。.社群主義蘊含利他精神的公民意識之公共治理.近代「社群主義」試圖恢復社會中的道德力量。.社群主義蘊含利他精神的公民意識之公共治理。.社群意識的公民特質 →自主性  →利他精神(友愛)  →判斷能力

【評論主題】24 請問規費法中所稱規費主管機關,在中央為:(A)財政部 (B)行政院主計總處 (C)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 (D)審計部

【評論內容】

第三條  本法所稱規費主管機關:在中央為財政部;在直轄市為直轄市政府;在縣〈市〉為 縣〈市〉政府;在鄉〈鎮、市〉為鄉〈鎮、市〉公所。 

【評論主題】2.依人事管理條例規定,下列何者並非我國各級人事管理機構之法定名稱?(A)人事局 (B)人事處 (C)人事室 (D)人事管理員

【評論內容】

人事管理條例

第 二 條

  總統府、五院、各部、會、處、局、署,各省(市)政府,設人事處或人事室。  

第 三 條

  總統府所屬各機關;各部、會、處、局、署所屬各機關;各省(市)政府廳、處、局;各縣(市)政府;各鄉(鎮、市、區)公所等,設人事室或置人事管理員。

【評論主題】11 直轄市政府應於會計年度開始前的幾個月,將直轄市總預算案送達市議會?(A)1 個月(B)2 個月(C)3 個月(D)4 個月

【評論內容】地方制度法第40條:直轄市總預算案,直轄市政府應於會計年度開始三個月前送達直轄市議會;縣 (市) 、鄉 (鎮、市) 總預算案,縣 (市) 政府、鄉 (鎮、市) 公所應於會計年度開始二個月前送達縣 (市) 議會、鄉 (鎮、市) 民代表會。

【評論主題】35 上級機關將特定事項委由所屬下級機關辦理,稱為:(A)委辦 (B)委託 (C)委任 (D)囑託

【評論內容】【委辦】地方制度法第2條第3款委辦事項:指地方自治團體依法律、上級法規或規章規定,在上級政府指揮監督下,執行上級政府交付辦理之非屬該團體事務,而負其行政執行責任之事項。【委任】行政程序法第15條第1項行政機關得依法規將其權限之一部分,委任所屬下級機關執行之。【委託】行政程序法第15條第2項行政機關因業務上之需要,得依法規將其權限之一部分,委託不相隸屬之行政機關執行之。行政程序法第16條行政機關得依法規將其權限之一部分,委託民間團體或個人辦理

【評論主題】21 依地方制度法的規定,鄉(鎮、市)有平地原住民人口多少人以上者,在其鄉(鎮、市)民代表總額內,應有平地原住民選出之鄉(鎮、市)民代表名額?(A)1000 人(B)1500 人(C)2000 人(D

【評論內容】地方制度法第33條:直轄市有平地原住民人口在二千人以上者,應有平地原住民選出之議員名額;有山地原住民人口在二千人以上或改制前有山地鄉者,應有山地原住民選出之議員名額。縣(市)有平地原住民人口在一千五百人以上者,於前目總額內應有平地原住民選出之縣(市)議員名額。有山地鄉者,於前目總額內應有山地原住民選出之縣議員名額。鄉(鎮、市)有平地原住民人口在一千五百人以上者,於前目總額內應有平地原住民選出之鄉(鎮、市)民代表名額。

【評論主題】13 關於覆議案的處理,地方立法機關因議員、代表出席達多少而維持原議決,則該地方行政機關應即接受決議?(A)三分之一(B)二分之一(C)三分之二(D)四分之三

【評論內容】中央:立法院覆議案如贊成維持原決議者,超過全體立法委員1/2,即維持原決議,行政院長應即接受該決議。

【評論主題】41 依地方制度法之規定,直轄市、縣(市)、鄉(鎮、市)對於代行處理之處分,如認為有違法時,該如何請求救濟?(A)由立法院議決之(B)由內政部會同中央各該主管機關解決之(C)逕向司法院大法官聲請解釋憲

【評論內容】地方制度法76條直轄市、縣 (市) 、鄉 (鎮、市) 對於代行處理之處分,如認為有違法時,依行政救濟程序辦理之。

【評論主題】1依地方制度法規定,縣(市)議會之延長會期不得超過幾曰?(A)5日(B) 7日(C)10日(D)14曰

【評論內容】

 

直轄市縣 (市)鄉 (鎮、市)延長會期天數

不得超過十日

不得超過五日

不得超過五日

備註

不得作為質詢之用

臨時會天數

不得超過十日

不得超過五日

不得超過三日

次數

每十二個月不得多於八次

每十二個月不得多於六次

每十二個月不得多於五次

【評論主題】2 有學者指出,有些公民為了避免在重要的公共議題上產生孤立的情況,往往受到環境中自己主觀認定的主流意見或衰微意見的影響,此理論稱為:(A)議題設定(agenda-setting)理論 (B)沉默螺旋(

【評論內容】

(A)議題設定(agenda-setting)理論

→議題設定指大眾傳播媒介通過報導內容的方向及數量,對一個議題進行強調。在媒體上被強調的議題,與受眾心目中所認知的重要議題,有顯著的關聯,而媒介在這個過程中有重要影響。

 

(B)沉默螺旋(spiralof silence)理論

→如果人們覺得自己的觀點是公眾中的少數派,他們將不願意傳播自己的看法;而如果他們覺得自己的看法與多數人一致,他們會勇敢的說出來。而且媒體通常會關注多數派的觀點,輕視少數派的觀點。於是少數派的聲音越來越小,多數派的聲音越來越大,形成一種螺旋式上升的模式。

 

(C)政治行銷(political marketing)理論

→政治行銷是政黨與候選人分析政治環境變化,決定競選活...

【評論主題】34 公法上金錢給付義務逾期不履行者,移送下列何項機關執行之?(A)行政執行分署 (B)地方法院執行處 (C)財政部 (D)內政部

【評論內容】

各地方法院所設立的民事執行處,主要是為了滿足私法上之請求權,例如私人借款、租金要不回來,透過法院裁判認定確實,債務人(欠款人)還是不還,債權人就要送到當地法院民事執行處聲請強制執行債務人的財產。故地方法院設立之民事執行處的目的,是在實現私人債權。簡單的區分:債務人欠一般私人的錢,債權人強制執行債務人的財產,應送民事執行處,如果欠國家公法上的金錢債權,要強制執行義務人的財產則應送到各地的行政執行署各分署。

【評論主題】47 下列何者不屬於司法院公務員懲戒委員會所可能施予的懲戒處分?(A)撤職 (B)休職 (C)記過 (D)警告

【評論內容】

懲戒處分之種類有:一、免除職務。 二、撤職。 三、剝奪、減少退休(職、伍)金。 四、休職。 五、降級。 六、減俸。 七、罰款。 八、記過。 九、申誡。政務人員則因身份特殊,故第四款、第五款及第八款之處分於政務人員不適用之。

懲處之種類則有:免職、記大過、記過、申誡四種。政務官則均無適用。

【評論主題】13 機關組織愈大、領導階層權力愈大、成員權力愈小,是下列何種組織病象?(A)帕金森定律(Parkinson’s Law) (B)寡頭鐵律(Iron Law of Oligarchy)(C)墨菲定律(

【評論內容】

(A)帕金森定律(Parkinson’s Law) 

在行政管理中,行政機構會像金字塔一樣不斷增多,行政人員會不斷膨脹,每個人都很忙,但組織效率越來越低下。這條定律又被稱為「金字塔上升」現象。

(B)寡頭鐵律(Iron Law of Oligarchy)

1.組織不論多民主,最後決定都只在少數幾個人手中。

2.組織越大,權力核心離群眾越遠。

3.領導人產生方法越不民主。

4.領導人越來越執著權力。

5.領導階層生活方式布爾喬亞化,和一般民眾脫鉤。

6.領導階層思想行為保守化。

(C)墨菲定律(Murphy’s Law) 

「凡是可能出錯的事必定會出錯」,指的是任何一個事件,只要具有大於零的機率,就不能夠確定它不會發生。

(D)麥爾斯定律(Miles’ Law)

1.職位決定立場。

2.權責不相...

【評論主題】38.就人事行政而言,激勵要起作用必須有四項條件的配合,缺一不可。請問下列那一個條件是錯誤的?(A)被激勵者要有完成激勵者所期待工作的能力(B)激勵的工具與措施要有效(C)激勵者心理的認知與評價(D)

【評論內容】四個條件

(一)被激勵者必須要有能力去完成激勵者所期待的工作,如無能力去完成預期的工作或任務,則再好的激勵物,即使想要也要不到,只好放棄努力。

(二)激勵者必須提供各種形式的報酬,做為誘發努力意願的工具或措施。

(三)被激勵者心理認知與評價,激勵者要先讓被激勵者知道有什麼獎賞,以及達到什麼要求就能得到該獎賞,同時,要讓他覺得這些激勵物對他之重要,如此才能產生激勵效果。

(四)激勵者的考評及獎賞行動,在執行時需具有即時性、公平性及妥當性。

【評論主題】22 直轄市區域議員總額最多不得超過幾人?(A)四十二人 (B)五十二人 (C)六十二人 (D)七十二人

【評論內容】地方制度法第33條直轄市議員總額:(一)區域議員名額:直轄市人口扣除原住民人口在二百萬人以下者,不得超過五十五人;超過二百萬人者,不得超過六十二人

【評論主題】13 以下那個國家的國會屬於一院制?(A)紐西蘭(B)日本(C)法國(D)德國

【評論內容】

(A)紐西蘭→一院制(眾議院)

(B)日本→兩院制(眾議院、參議院)

(C)法國→兩院制(上議院,也就是參議院、下議院,也就是國民議會)

(D)德國→兩院制(聯邦議院、聯邦參議院)※以色列→一院制(國會)

【評論主題】11 下列那位學者提出「寡頭鐵律」?(A)米契爾斯(Robert Michels) (B)蓋布萊斯(John Galbraith)(C)韋伯(Max Weber) (D)夏坎斯基(Ira Sharka

【評論內容】

(A)米契爾斯(RobertMichels)→寡頭鐵律

(B)蓋布萊斯(John Galbraith)→社會平衡(social balance)

(C)韋伯(Max Weber)→理想型官僚及科層體制

(D)夏坎斯基(Ira Sharkansky)→政府的重要活動即為公共政策

【評論主題】領導功能有很多種,一般而言下列那一項不是領導的重要功能之一?(A)協調  (B)制裁  (C)團結  (D)激勵

【評論內容】領導的功能為協調、團結、激勵、計劃、授權、指導、溝通、考核、公共關係等九項。

【評論主題】三、默寫測驗:20﹪(一格一分,錯一字扣一分;每格最多扣一分。)(ㄧ).初極狹,(1 );復行數十步,(2 )。(3 ),(4 )。有(5 )、美池、(6 )、竹之屬,(7 ),(8 )。其中往來種作

【評論內容】

可是空大的《政府危機管理》內說

芬克(Fink)認為危機有階段性的發展,依次可區分為、潛伏期、爆發期、延續期、解決期可是題目又說是美國聯邦危機管理總署的定義?總覺得不對勁!美國聯邦危機管理總署的區分不是分成舒緩、準備、回應、復原四個階段嗎?幾時又跟芬克的說法混在一起了???每次讀到這一題,心中總是覺得怪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