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主題】13.個案小萍是國小四年級下學期六月結案,專任輔導教師撰寫小萍的輔導資料,需要保留幾年才能 進行銷毀?(A)3 年 (B)5 年 (C)10 年 (D)12 年。

【評論內容】輔導資料之保存年限,應自學生畢業或離校後保存十年,已逾保存年限者,應定期銷毀,並以每年一次為原則;其銷毀方式,得準用機關檔案保存年限及銷毀辦法第十三條規定辦理。

【評論主題】2.小美考試考不好時會自己打自己的手,這是完形治療的抗拒接觸中的哪一個方式?(A)內攝 (introjection) (B)解離(deflection) (C)迴攝(retroflection) (D

【評論內容】

【五種抗拒接觸的方式】

接觸(contact)是成長與改變的必要條件,有效的接觸是指與自然及他人產生互動時,不會因而失去自體感。

抗拒接觸是種避免完全且真實的經驗此刻的防衛方式。在完形治療中,會面臨的五種主要抗拒接觸的方式為:

1. 內攝 introjection

不加思索,且未加消化使之適合自己,就接受他人的信念及標準,使人的精力都花在吞入所遇到的東西。

2. 投射 projection

把部分自我屏除出丟給環境,並且不去感覺這部分的自己,也不為其負起責任,使得我們無法改變。

3. 迴攝 retroflection

把想要對別人做的事轉回給自己,或者把想要別人對我們做的事轉對自己做。使自己與人及環境的互動遭受嚴重的限制。

4. 解離 deflection

人意圖由過度的幽默、抽象的概括、問問題而不表達自己的想法、減少情緒等來避免接觸。以這種不一致的基礎與環境互動,會讓自己產生情緒上的耗竭。

5. 融合 confluence

指自己與環境混淆不清,不太能清楚劃分內在與外在經驗。包括沒有衝突,或相信每個人所經驗的情緒及想法都是一樣的。

【評論主題】72. 下列何種教學策略不是源自於維高斯基(L. Vygotsky)的理論?(A) 應配合學生的學習提供必要的鷹架(B) 給予學生足夠的獎賞與處罰(C) 透過對話與小組學習提升學習成效(D) 讓學習立

【評論內容】

維高斯基(Vygotsky )提出相關的教學策略包括:

鷹架近端發展區交互教學等主要概念。

 

一、維果斯基認知發展理論基本要義

(一)社會文化影響認知發展的要素認知發展是由外化轉為內化,是一種外爍歷程(outside-in process),由外爍轉為內發,由初生時的自然人逐漸成為社會人,因此維果斯基認知發展理論被稱為「社會文化認知發展理論」。

 

(二)語言在認知發展中的功能將兒童自我中心語言,視為其調和思維與行動,從而助益其認知發展的重要因素。

根據維果思基的觀察,當兒童面對類似的困境時,他的自我中心的語言就會加倍的增多。

這現象顯示出兒童藉自我中心語言以幫助其思維。

 

(三)最近發展區/可能發展區、鷹架理論

最近發展區,按維果次...

【評論主題】39. 在一份測驗中,試題難度與鑑別度的關聯之敘述,以下何者正確?(A)試題難度越低,鑑別度越高(B)試題難度越高,鑑別度越高(C)試題難度適中,鑑別度越高(D)試題難度與鑑別度沒有關聯

【評論內容】

難易度Difficulty=(高分組答對率+低分組答對率)÷2  (0≦難易度≦1)

鑑別度Discrimination=高分組答對率-低分組答對率 (-1≦鑑別度≦1 ,鑑別度0.4 以上才是優質的試題)

【評論主題】44.根據蓋聶的八項教學事件而言,第一個事件應是?(A)察覺階段 (B)動機階段(C)保留階段 (D)類化階段

【評論內容】

蓋聶的學習階段說 (屬認知取向教學★,...

【評論主題】38.下列有四道試題,分別進行難度與鑑別度分析,若不考慮基本教材內容的選擇,並以最理想的角度分析選題,請問相較之下下列哪一題最理想?(A) P=.34 D=.44 (B) P=.11 D=.33(C)

【評論內容】

難易度Difficulty=(高分組答對率+低分組答對率)÷2  (0≦難易度≦1)

鑑別度Discrimination=高分組答對率-低分組答對率 (-1≦鑑別度≦1 ,鑑別度0.4 以上才是優質的試題)

【評論主題】20.關於家長諮詢與父母效能訓練的比較描述,何者有誤?(A)父母效能訓練提供較多的知識,較少進行人際互動(B)家長諮詢使父母發掘個人既有能力,讓父母更有能力去解決問題(C)家長諮詢偏重事前預防,父母效

【評論內容】父母效能訓練P.E.Thttps://blog.xuite.net/st868221/twblog/131792679父母效能訓練(Parent Effectiveness Training,簡稱P.E.T.)摘錄自「親職教育」邱書璇、林秀蕙 等人合著  一、P.E.T.的基本理念「父母效能訓練」創始於1960年代,創始人為湯瑪斯.高登博士(Tomas Gordon)。「父母效能訓練」初創時,是用來協助父母們改善不良的親子關係,茲將其內容介紹於下: (一)     改變父母的管教方式,就可以改變親子關係從兒童發展心理學的理論中,可以得知孩子到了兩歲(更早可能是十八個月),會進入人生的第一個反抗期;許多學者更把「青春期」認為是個體的「狂飆期」,好像人的一生中總要經歷幾段「暴風雨時期」。高登博士以其經驗和研...

【評論主題】33. 以下的敘述,哪一項較不符合生涯發展論學者 Super 的主張?(A)生涯探索是持續一生的歷程(B)青少年階段探索自己喜歡甚麼不喜歡甚麼很重要(C)生涯彩虹圖呈現了一個人所重視的生涯價值(D)青

【評論內容】

生涯發展階段與任務

1.成長期:出生-14歲經由對父母、教師等重要他人的認同結果,發展自我概念。

任務:發展自我概念、發展對工作世界的正確態度,並瞭解工作的意義。

2.探索期:15-24歲

經由學校中的各種活動、休閒活動,甚至各種工作經驗中,進行自我檢討、角色試探及職業試探,試圖發現自己的職業方向。任務:職業偏好逐漸具體化、特殊化及追求實現。

3.建立期:24-44歲尋獲適當的職業領域,逐步建立穩定的地位。

任務:統整、穩固並求上進

4.維持期:45歲-64歲逐漸取得相當地位,重點在於如何維持地位、甚少新意並面對新進人員的挑戰。

任務:維持既得的成就和地位

5.衰退期:65歲以後停止原來從事的工作或退休,發展出新的角色並尋求與以前不同的方式來滿足需要。

任務:減速、解脫、退休。

【評論主題】31. 在現實治療法提及行動計畫時,一個好的計畫需考慮的向度,以下何者敘述是正確的?(A)是要周詳完美的 (B)可由諮商員來控制 (C)是立即可行動的 (D)是加入懲罰技術的

【評論內容】

好的計畫特徵 SAMIC3simple =簡單的attainable=可獲得的measurable=可測量的immediate=立即性的involved=投入的controlled by the planner可控制的committed to =承諾continuously done=能持續的

【評論主題】28. 以下對青少年心理疾病的相關描述,以下何者是錯誤的描述?(A)罹患心理疾病不一定會有自殺行為(B)青少年的憂鬱症狀十分典型(C)憂鬱症者若產生自殺行為,往往是在憂鬱症狀開始有改善之後發生的(D)

【評論內容】

與親密朋友的接觸次數越少或被拒絕的次數越多,會使青少年憂鬱更加嚴重

食慾改變也是青少年憂鬱的症候

青少年憂鬱症及自我傷害是相互影響的。

重度的憂鬱症青少年,可能因大腦內部的邊緣系統出了狀況、或多巴胺太過旺盛而出現短暫的幻聽、幻覺或妄想

青少年憂鬱症之症狀

異常的飲食現象 

負向的認知模式 

不正常的睡眠習慣

【評論主題】24. 對學生實施生活輔導、學習輔導及生涯輔導相關措施,此乃屬於?(A)預防性輔導 (B)介入性輔導 (C)處遇性輔導 (D)發展性輔導

【評論內容】

學校應視學生身心狀況及需求,提供發展性輔導、介入性輔導或處遇性輔導之三級輔導

發展性輔導:為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社會適應及適性發展,針對全校學生,訂定學校輔導工作計畫,實施生活輔導、學習輔導及生涯輔導相關措施。

介入性輔導:針對經前款發展性輔導仍無法有效滿足其需求,或適應欠佳、重複發生問題行為,或遭受重大創傷經驗等學生,依其個別化需求訂定輔導方案或計畫,提供諮詢、個別諮商及小團體輔導等措施,並提供評估轉介機制,進行個案管理及輔導。

處遇性輔導:針對經前款介入性輔導仍無法有效協助,或嚴重適應困難、行為偏差,或重大違規行為等學生,配合其特殊需求,結合心理治療、社會工作、家庭輔導、職能治療、法律服務、精神醫療等各類專業服務。

【評論主題】22. 馬西亞(James Marcia)曾以艾瑞克森(Erik Erikson)的心理社會期發展論為根據,將青少年的統合狀態分為四類。其中父母對於孩子過度的干預與保護,代其處理一切,使孩子缺乏自我導

【評論內容】

馬西亞  統合狀態

1.迷失型統合:迷失在人生裡,想都沒想過要尋找方向

2.未定型統合:未決定好人生方向,還在尋找中

3.定向型統合:已決定好人生方向

4.早閉型統合:早早關閉人生方向的選擇權,因被他人決定好了

【評論主題】2.當輔導教師詢問情緒長期低落的個案「你是如何熬過難過的時候?如何支撐 自己走過來?你是怎麼做到的?」這屬於焦點解決技術中的何種問句?(A)例外問句(B)因應式問句(C)奇蹟式問句(D)外在化問句

【評論內容】

奇蹟問句n(miracle question) 

引導當事人假想問題已經獲得解決的未來遠景,以鼓舞當事人能 擁有希望,願意思考可能的改變及可以馬上改變的作法。它能使 當事人能戲劇化地從談論問題轉而開始聚焦思考解決之道,也給 予當事人一個深層的相信與想像:他們的生活是可以改變的。

例外問句n(exception question)

 引導當事人去看到問題不發生、問題比較不嚴重的時刻,這些時 刻是如何發生的,以能開發過去成功的解決方式,使當事人有意 識地注意與參酌到自己過去的成功之法,而讓當事人從注意問題 的嚴重性轉而思考問題可以解決的可能性。

因應問句n(coping question)

詢問當事人一些很小、常視為理所當然的行動力是從何而來,激n發當事人看到自己已在...

【評論主題】33. 以下的敘述,哪一項較不符合生涯發展論學者 Super 的主張?(A)生涯探索是持續一生的歷程(B)青少年階段探索自己喜歡甚麼不喜歡甚麼很重要(C)生涯彩虹圖呈現了一個人所重視的生涯價值(D)青

【評論內容】

生涯發展階段與任務

1.成長期:出生-14歲經由對父母、教師等重要他人的認同結果,發展自我概念。

任務:發展自我概念、發展對工作世界的正確態度,並瞭解工作的意義。

2.探索期:15-24歲

經由學校中的各種活動、休閒活動,甚至各種工作經驗中,進行自我檢討、角色試探及職業試探,試圖發現自己的職業方向。任務:職業偏好逐漸具體化、特殊化及追求實現。

3.建立期:24-44歲尋獲適當的職業領域,逐步建立穩定的地位。

任務:統整、穩固並求上進

4.維持期:45歲-64歲逐漸取得相當地位,重點在於如何維持地位、甚少新意並面對新進人員的挑戰。

任務:維持既得的成就和地位

5.衰退期:65歲以後停止原來從事的工作或退休,發展出新的角色並尋求與以前不同的方式來滿足需要。

任務:減速、解脫、退休。

【評論主題】31. 在現實治療法提及行動計畫時,一個好的計畫需考慮的向度,以下何者敘述是正確的?(A)是要周詳完美的 (B)可由諮商員來控制 (C)是立即可行動的 (D)是加入懲罰技術的

【評論內容】

好的計畫特徵 SAMIC3simple =簡單的attainable=可獲得的measurable=可測量的immediate=立即性的involved=投入的controlled by the planner可控制的committed to =承諾continuously done=能持續的

【評論主題】28. 以下對青少年心理疾病的相關描述,以下何者是錯誤的描述?(A)罹患心理疾病不一定會有自殺行為(B)青少年的憂鬱症狀十分典型(C)憂鬱症者若產生自殺行為,往往是在憂鬱症狀開始有改善之後發生的(D)

【評論內容】

與親密朋友的接觸次數越少或被拒絕的次數越多,會使青少年憂鬱更加嚴重

食慾改變也是青少年憂鬱的症候

青少年憂鬱症及自我傷害是相互影響的。

重度的憂鬱症青少年,可能因大腦內部的邊緣系統出了狀況、或多巴胺太過旺盛而出現短暫的幻聽、幻覺或妄想

青少年憂鬱症之症狀

異常的飲食現象 

負向的認知模式 

不正常的睡眠習慣

【評論主題】24. 對學生實施生活輔導、學習輔導及生涯輔導相關措施,此乃屬於?(A)預防性輔導 (B)介入性輔導 (C)處遇性輔導 (D)發展性輔導

【評論內容】

學校應視學生身心狀況及需求,提供發展性輔導、介入性輔導或處遇性輔導之三級輔導

發展性輔導:為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社會適應及適性發展,針對全校學生,訂定學校輔導工作計畫,實施生活輔導、學習輔導及生涯輔導相關措施。

介入性輔導:針對經前款發展性輔導仍無法有效滿足其需求,或適應欠佳、重複發生問題行為,或遭受重大創傷經驗等學生,依其個別化需求訂定輔導方案或計畫,提供諮詢、個別諮商及小團體輔導等措施,並提供評估轉介機制,進行個案管理及輔導。

處遇性輔導:針對經前款介入性輔導仍無法有效協助,或嚴重適應困難、行為偏差,或重大違規行為等學生,配合其特殊需求,結合心理治療、社會工作、家庭輔導、職能治療、法律服務、精神醫療等各類專業服務。

【評論主題】22. 馬西亞(James Marcia)曾以艾瑞克森(Erik Erikson)的心理社會期發展論為根據,將青少年的統合狀態分為四類。其中父母對於孩子過度的干預與保護,代其處理一切,使孩子缺乏自我導

【評論內容】

馬西亞  統合狀態

1.迷失型統合:迷失在人生裡,想都沒想過要尋找方向

2.未定型統合:未決定好人生方向,還在尋找中

3.定向型統合:已決定好人生方向

4.早閉型統合:早早關閉人生方向的選擇權,因被他人決定好了

【評論主題】14. 下列何種測驗最重視「內容效度」?(A)智力測驗 (B)人格測驗 (C)性向測驗 (D)成就測驗

【評論內容】

成就測驗:測量後天學習後,所獲得的知識與技能。

【評論主題】2.當輔導教師詢問情緒長期低落的個案「你是如何熬過難過的時候?如何支撐 自己走過來?你是怎麼做到的?」這屬於焦點解決技術中的何種問句?(A)例外問句(B)因應式問句(C)奇蹟式問句(D)外在化問句

【評論內容】

奇蹟問句n(miracle question) 

引導當事人假想問題已經獲得解決的未來遠景,以鼓舞當事人能 擁有希望,願意思考可能的改變及可以馬上改變的作法。它能使 當事人能戲劇化地從談論問題轉而開始聚焦思考解決之道,也給 予當事人一個深層的相信與想像:他們的生活是可以改變的。

例外問句n(exception question)

 引導當事人去看到問題不發生、問題比較不嚴重的時刻,這些時 刻是如何發生的,以能開發過去成功的解決方式,使當事人有意 識地注意與參酌到自己過去的成功之法,而讓當事人從注意問題 的嚴重性轉而思考問題可以解決的可能性。

因應問句n(coping question)

詢問當事人一些很小、常視為理所當然的行動力是從何而來,激n發當事人看到自己已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