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主題】17.就創造力優異與一般智能優異的關係而言,下列敘述何者較不適切?(A)智商愈高者,其創造力也愈高(B)智力測驗並非創造力優異學生鑑定的必要工具(C)創造力測驗並非一般智能優異學生鑑定的必要工具(D)

【評論內容】

智力和創造力的關係密切,可以將創造力看成智力的一種特殊形勢。在一定範圍內,智力的分數和創造力之間成正相關,但智力分數超出某一水平(大約120)後,智力分數和創造力分數就不再相關了。在不同的領域,智力和創造力的關係有所不同,即使只從測驗得分看,智力和創造力之間也並非簡單的線性函數關係。 

創造力與智力的關係:推孟、吉爾福特、托蘭斯等人分別做過大規模的研究得出如下結果:⑴低智力者難以有創造性。 ⑵創造力高的人智商多在100-130之間;⑶智力高的人未必都有高創造力。 

所得結論:智力是創造力的必要條件,但不是充分條件。 

至於創造力與能力之間的關係沒有相關專業的表述,我們大多數認為創造力是能力的一個表現方面。

※一般智能資賦優異─個別智力測驗評量結果在平均數正2個標準差或百分等級97以上

※創造能力資賦優異─創造能力測驗或創造性特質量表得分在平均數正2個標準差或百分等級97以上,並經由專家學者、指導教師或家長觀察推薦,及檢附創造才能特質與表現卓越或傑出等之具體資料

【評論主題】15.某生經特殊教育學生鑑定及就學輔導會鑑定為伴隨自閉症(非亞斯伯格症)的資賦優異學生,該生較不可能具備下列哪一項特質?(A)事實資訊或文字資料的記憶表現傑出(B)具有優異的口語表達與閱讀理解能力(C

【評論內容】

自閉症學生身心特質

(1)人際關係欠缺:不理人,對人沒反應或看到陌生人不害怕,對親人和對陌生人沒差別。

(2)語言障礙:語言發展遲緩不易理解用詞所代表的概念或發音不清楚,音調太高或太低。常見有自言自語、唸廣告詞或連續劇主題曲,有語言但無法與人交談,不會回答問題只會仿說,錯用代名詞(例:我要喝水說成你要喝水),對交字、語言理解有困難。

 (3)無法與人目光接觸:眼光常飄忽不定,不注意看人,無法用眼神來傳達訊息,也無法用表情、手勢來通。

(4)固執行為:部份自閉症者偏食,只固定吃某些東西, 固定的方法玩玩具,固定的身體剌激行為,例: 旋轉、爬高、擺手、拍手等;用腳尖走路,走固定的路線,玩具擺固定的位置;固定的起居時間表,不易...

【評論主題】12.老師依據以下步驟進行學生的評量,這是使用下列哪一種評量方式?步驟一:將問題呈現在學生面前步驟二:學生解題步驟三:評量者分析學生可能的思考問題步驟四:評量者逐步引導學生解答問題步驟五:計分(A)檔

【評論內容】

(A)檔案評量:教師與學生一同系統性地收集學生的作品,用以描述學生在學科領域內的努力及成就情形。步 驟1.師生一同討論、決定檔案內容及格式2.學生隨時放入新作品或抽換舊作品3.師生一同檢視檔案內的作品4.學生自評,同學間彼此分享檔案內容5.定期評量

(B)動態評量:在教學前、中、後,以因應及調整評量情境的方式,對學習者的認知能力進行持續性的評量,強調評量學生如何產生學習及學習如何發生變化的心理歷程,是一種評量與教學的過程

(C)生態評量:針對個體與其所處環境中各項因素進行評量的過程步 驟1.確認學生所處的各項環境2.針對每項特定環境設立任務評量表3.針對某一特定的環境進行各種可能活動的分析4.進行所需技能的工作分析與差異分析5.設計教學內容6.教學

(D)功能性評量:蒐集行為資料並分析及行為功能的過程,經由有效蒐集資料與分析,增進行為支持或介入的效果

【評論主題】9.有關智能障礙學生的學業輔導,下列何者較適切?(A)運用多感官的教學,增進學習效果(B)將完整的學習材料,一次呈現給學生學習(C)同時呈現不同概念,讓學生進行辨別學習(D)利用啟發式教學法幫助學生建

【評論內容】

針對智能障礙學生所提供之專業服務內容

(一)教學與輔導

1.實施早期教育

2.鼓勵家長的合作與參與

3.提供最少限制的學習環境

4.善用教學方法(如:學習情境結構化、系統化教學、個別化教學、提供主動學習的機會、注意教學活動的變化、運用過度學習原則、提供適當的回饋、放慢學習步調、提供成功經驗)

(二)學業輔導

1.基本學科能力(簡化或結構化課程內容、採用功能性課程、採用多感官經驗的學習方式、系統化教材與課程、避免多重概念的呈現、給予多元刺激、重複練習的機會)

2.語言與溝通(使智能障礙學生會以語言作為溝通工具、利用家庭及社區兩個情境,發展與訓練語言溝通能力)

(三)生活輔導

1.培養社會技能,協助其發展社會能力

2.注意智能障礙學生對技能與概念類化的困難,多給予不同的練習機會

【評論主題】8.針對聽覺障礙學童的特徵描述,下列何者較不正確?(A)對抽象主題的理解較有困難(B)比聽覺正常學童較容易展現內向性格(C)仰賴視覺線索接受訊息,因此較不易疲倦(D)較可能會有字序顛倒、措辭不當等書寫

【評論內容】

聽覺障礙學習特徵

(一) 聽障生主要依賴視覺觀察並學習。

(二) 聽從口頭說明或提示有困難。

(三) 聽障生是依靠「聽」與「讀唇」來了解別人說話內容。

(四) 發音異常,影響其清晰度。

(五) 聽取聲音時,可能會有上身傾向說話者或將一側耳湊向說話者的情形。

(六) 和別人溝通時,最易發生「聽錯」說話內容或「答非所問」之情形。

(七) 依其程度,對周圍環境的噪音或一些信號聲音,常是沒有反應,或是看見別人的反應時,才跟著反應。

(八) 在書寫和口語表達所運用的詞彙、句型,可能比較貧乏、簡單 。

(九) 無法融入團體討論,常選擇保持沉默。(內向性格)

(十) 常常因為不好意思造成別人的麻煩,而忽略了訊息的確認。

【評論主題】7.依據我國現行特殊教育法規,下列何者最可能被鑑定為身心障礙?(A)在未戴眼鏡的狀況下視力值為 0.2 的兒童(B)疾病或意外導致暫時性肢體功能限制的兒童(C)經純音聽力檢查後,其優耳之語音聽閾為 1

【評論內容】

(A)視覺障礙鑑定基準:視力經最佳矯正後,優眼視力未達0.3或視野在20度以內

(B)先天性肢體功能障礙、疾病或意外導致永久性肢體功能障礙

(C)聽障鑑定基準:優耳之500赫、1000赫、2000赫聽閾平均值,六歲以下達21分貝以上者;七歲以上達25分貝以上

(D)嗓音異常(語言障礙):說話之音質、音調、音量或共鳴與個人之性別或年齡不相稱等現象

故選項D之兒童最可能鑑定為身心障礙

【評論主題】4.小美常常用鼻子湊近老師的頭髮,若老師拒絕讓她靠近,她就會吸手指。針對小美的行為,下列哪一種設計比較符合行為功能介入方案的原則?(A)轉移小美的注意力與進行暫時隔離(B)當出現此項行為問題時就訓練小

【評論內容】

BIP(行為介入計畫)在 IEP 之發展過程中必須透過 IEP 團隊決定與執行下列要項:

一、界定目標行為

二、問題行為之功能性評量:確定問題行為的功能與原因,此時必須以功能性行為評量為依據。功能性行為評量是指藉由直接或間接的資料收集過程,瞭解個案目標行為和環境間交互作用的影響。FBA(功能性行為評量)包含四個基本假設,即(1)行為問題有其特定功能;(2)行為問題有溝通意涵;(3) 問題行為不是憑空發生,它的發生與前置 事件及行為後果有關;(4)一個問題行為可能有多重目的

三、導出正向行為:一旦問題行為的功能決定之後,就要列出替代行為,針對替代行為擬出其前事、行為、後果之策略,並擬出相關負責者與所需之支援。教導替代行為的方法包含─直...

【評論主題】27.國小高年級學生國語科成就測驗,若能嚴格依據九年一貫課程之能力指標及國小高年級課程綱要編訂試題,則這個測驗具備何種效度?(A)內容效度(B)同時效度(C)預測效度(D)建構效度

【評論內容】

效度是指一個測量工具是否能真正測量出所欲測量事物的特質或功能的程度;換句話說,效度的判別是把測量結果用來解釋測量主題的程度。

1.表面效度(Face Validity):指測量工具經由受試者或研究者主觀覺得與研究主題相關(也就是一看到測量工具,就知道研究者想測量什麼,所以是最沒有效力的一種)。例如我們設計一份「案主對機構服務的滿意度」問卷,案主或你的同事一看到問卷內容就知道大概是在做滿意度調查。

2. 內容效度(Content Validity):指某測驗之題目內容是否周延、具代表性、適切性、並確實包含所欲測量主題的內涵;通常為了讓問卷具有內容效度,我們會盡量去詢問專家的意見或參考文獻。例如我們在設計憂鬱症量表,我們可以根據DSM-IV將憂...

【評論主題】11.小美在說話時經常將「謝謝」說成「葉葉」,請問這是指哪一種型式的構音異常?(A)省略音(B)添加音(C)替代音(D)歪曲音

【評論內容】

★省略音:聲符或韻符被省略,例如:謝謝→ㄧㄝˋ ㄧㄝˋ。

★替代音:以另一種語音代替標準語音,或用類似聲帶振動的聲音取代標準語音(即聲符或韻符被另一個聲符或韻符取代),例如:公公→咚咚,以ㄉ代替ㄍ。

★添加音:在正確的語音上有添加現象,例如:ㄧㄚ ㄗ→ㄌ一ㄚ ㄗ。

★歪曲音:語音歪曲變化,接近正確發音,但不同於標準音,聽起來不完全正確,無法拼出,是語音系統中不存在的音。

★聲調錯誤:國語的四聲運用錯誤,例如:天使→ㄊㄧㄢˇ ㄕ。

★含糊不清:如唇顎裂、聽覺障礙、腦性麻痺等,兒童的咬字不清晰,但無確定的錯誤類型。

【評論主題】8.下列哪位學者的長期追蹤研究指出資優者具有高於常人的意志力和情緒穩定性?(A)阮汝理(J. Renzulli) (B)葛拉格(J. Gallagher)(C)推孟(L. Terman) (D)加德納

【評論內容】

★阮汝禮(Renzulli)─資優三環定義:1.具備中等以上之能力(above average ability)。 2.具有專注執著的特性(task commitment)。 3.富有創造思考的能力(creativity)。

★葛拉格(J. Gallagher) ─認為資優課程設計機制:1.加速制:為課程的充實,如增加課外補充資料、進行額外的專題研究、或加深教材的難度。2.充實制:為學制上保留較大的彈性,使資優生可以縮短修業年限、提早入學,或預修上一階段的課程。

★推孟(L. Terman) ─於1921年,推孟和其同事開始進行對1528名(男856名,女672名,平均年齡約為12歲),依據斯比測驗(Standford-Binet test)上的智商分數,界定所謂的資賦優異即是那些在智力常態分配上居於最頂端--約為1%的人,針對...

【評論主題】4.想要了解小如在打掃時的技巧以及打掃時的細心度,最適合用下列哪一種評量方法?(A)動態評量(B)實作評量(C)功能性評量(D)課程本位評量

【評論內容】

動態評量:在教學前、中、後,以因應及調整評量情境的方式,對學習者的認知能力進行持續性的評量,強調評量學生如何產生學習及學習如何發生變化的心理歷程,是一種評量與教學的過程

實作評量:介於評量所學知識的紙筆測驗和將學結果應用於未來真實情境的實際活動之間的評量方式(吳裕益,民88)。(1)能讓學生在真實或虛擬情境中表現其知識或技能;(2)較能要求學生證明其較高層次之思考與問題解決能力;(3)不僅重視最後結果或作品的呈現,亦強調獲致最後結果所經歷的過程;(4)學生需要統整其所學的知識與技能,並以整體的方式來表現;(5)較能從各種不同的角度反應學生的個別差異 (鄒慧英,民86)。

功能性評量:蒐集行為資料並分析及行為功能的過程,...

【評論主題】9.下列關於負增強與懲罰的比較之敘述,何者正確?(A)兩者皆不能塑造合乎社會規範的行為(B)負增強乃是取消正增強,懲罰則是移開嫌惡刺激(C)負增強用來減少反應次數,懲罰則是增加反應次數(D)負增強是在

【評論內容】

項目

          喜歡

討厭/嫌惡刺激

給予

  正增強

(使標的行為增加)

   處罰

(使標的行為減少)

移除

 剝奪、反應代價

(使標的行為減少)

    負增強

(使標的行為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