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主題】7. 某智能障礙學生,在學習時經常出現類化的困難,在教學上老師可以採取下列何者來提升其類化能力?(A) 運用多元增強物(B) 提供多感官刺激(C) 安排不同教學情境(D) 進行短期記憶訓練

【評論內容】在同樣的情境教學會導致智障學生難以類化學習經驗,並將其運用在其他情境。例如:在教室模擬點餐、買東西時很順利,但在餐廳或是商店時,因為周遭環境不同、刺激物等條件不同(比如說桌椅擺設、店內的動線、店員的問話方式)使學生難以應用、應對。在不同的情境教學,有助於擴展智障學生的學習經驗,並將學會的能力應用在其他情境中。

【評論主題】7. 某智能障礙學生,在學習時經常出現類化的困難,在教學上老師可以採取下列何者來提升其類化能力?(A) 運用多元增強物(B) 提供多感官刺激(C) 安排不同教學情境(D) 進行短期記憶訓練

【評論內容】在同樣的情境教學會導致智障學生難以類化學習經驗,並將其運用在其他情境。例如:在教室模擬點餐、買東西時很順利,但在餐廳或是商店時,因為周遭環境不同、刺激物等條件不同(比如說桌椅擺設、店內的動線、店員的問話方式)使學生難以應用、應對。在不同的情境教學,有助於擴展智障學生的學習經驗,並將學會的能力應用在其他情境中。

【評論主題】33.李校長提出學校特色發展的願景,並運用各種方法激發同仁的智能,鼓勵同仁提高工作目標的層次,且經常關心同仁的需求。李校長採取的領導模式是下列何者?(A)交易領導 (B)轉型領導 (C)放任式領導 (

【評論內容】

貳、轉型領導的意義

Burns在《領導》(Leadership)一書中,強調轉型領導必須提升領導者與被領導者的動機與目的(motive/purpose)、與資源(resources),並主張轉型領導可以提升領導者與被領導者人性條件與道德願望層次,因此,轉型領導可以同時對領導者與被領導者具有轉型的效果。Seltzer&Bass指出,轉型領導可說是領導者深謀遠慮地改變夢想為事實的能力,領導者將夢想的遠景介紹給組織成員,而且鼓勵組織內外共同努力,以達成目標,追求卓越。

何文榮指出,轉型領導可以說是領導者有遠見,關懷下屬、有勇氣、具有企圖心,並且擁有不畏困難而能深思熟慮地改變夢想為事實的能力,他必須把夢想的遠景介紹給組織,利用適當的權力,並鼓舞組織內外共同採...

【評論主題】24.張老師認為幫助學生了解自我,擁有對自己生命的自主決定權,並且認識到必須為自己的行為負責。張老師的教育理念,比較接近以下哪一位哲學家的思想所反映的教師圖像?(A)沙特(J. Sartre)的「存在

【評論內容】

「認識你自己」,這句話原是刻在德爾菲(Delphi)神壇上的,蘇格拉底把它當做自己的哲學方法,他常在街頭及市場與人聊天,從一些簡單的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語句開始,一直往後追問探索,深入一個字的原義,一步步的迫使對方承認自己的無知。知道了自己的無知之後,才算是真的「認識了自己」,這也才是最高的知識。https://www2.hongai.edu.hk/~lm/socrates.htm

【評論主題】6.有四位學生說出他們對體育課將學習蛙式游泳的看法:甲:蛙式太容易了,我覺得學這個沒什麼用乙:蛙式太難了,雖然我覺得學會蛙式很重要丙:我對蛙式不太有把握,可是學會蛙式卻很重要丁:學會蛙式對我而言輕而易

【評論內容】艾金生認為高成就動機者在第一次的工作選擇時,傾向於選中等難度的工作,而低成就動機者則傾向於選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難的工作。高成就動機者喜歡中等難度的工作,主要是因其比較具有挑戰性,對他較有吸引力。而低成就動機者會選兩極端的工作,是因容易的工作比較不會失敗,可以保持自尊。至於困難的工作,因其難度高,即使失敗了,也不會覺得沒面子。期望價值論是艾金生和麥克理蘭(J.W. Atkinson & D. McClelland)最先提出的。他們認為人類的行為在競爭的情境下會反映出兩種特質:追求成功的動機和逃避失敗的動機。國家教育研究院

【評論主題】2.下列有關動機的描述,何者符合馬斯洛(A. Maslow)的動機理論?(A)認知衝突與認知失衡讓人有學習動機(B)人有避罰及避免失敗的驅力而投入努力(C)要先適度滿足匱乏需求,學生才有成長需求(D)

【評論內容】

驅力減低說亦稱驅力減弱理論。驅力(drive)是一種假設的能量來源,由人類的基本需要組成。當個體內缺乏某種需求或不滿足,所形成之不愉快的緊張狀態累積至一定程度,驅力會導致個體採取相應行動,降低或消除體內的緊張。

1943年美國行為主義學派心理學家霍爾(Hull)提出驅力理論(Drive theory)解釋個體行為動機,主要原理為均衡作用,他主張個體有保持內在狀態平衡不變的傾向,若體內偏離平衡狀態時,個體產生之不舒服的緊張狀態(驅力),引發個體作出利於體內狀態趨於平衡之行為,解除不舒服的緊張狀態,維持身體恆定。教育百科

【評論主題】21. 「大雄之前因為喜歡教數學的賴老師,所以也連帶喜歡數學課。前一陣子賴老師請了長假沒來上課,大雄不再喜歡數學課。最近賴老師又回來上數學課,發現大雄又喜歡數學課了。」大雄前、後兩次對數學課的喜歡反應

【評論內容】

自然恢復:一段時間後,無須出現非制約刺激,就能重新出現制約反應(即使不經再增強也可能發生)              -心理學二版/陳皎眉、行為改變技術/張世慧

賴老師是-UCS非制約刺激

賴老師UCS--大雄覺得快樂UCR

要上數學課了CS-賴老師出現UCS--大雄覺得快樂UCR

上數學課CS--大雄覺得快樂CR(制約反應完成)

----------------------------------------------

消弱:一段時間賴老師沒來,大雄沒得到增強,上數學課快樂的制約反應漸漸減弱

由於賴老師長假後又回來教,因此再次進行制約,小明又喜歡數學課了

【評論主題】4.小平上課時對老師講話不禮貌,老師很生氣地斥責他,並批評他沒有家教。班上其他同學聽了以後,對老師心生反感,很同情小平的境遇。下列何者最能描述此一現象?(A)漣漪效應(ripple effect)(B

【評論內容】

教師獎勵學生良好行為或處罰指責學生偏差的行為時,常會影響鄰近學生的行為,此謂之漣漪效應

美國心理學家康尼(Jacob Kounin,1970)發現老師的管教態度越明確,在其教導下的學生,就會越守規矩,而且此種效果可以擴散到其他同學身上

康尼對漣漪效應加以解釋:教師責罰某一學生後,

對班上其他學生產生的負面影響。如果教師在責罰某一學生時,不但情緒上表示怒,且言詞上也對學生人格加以批評,這樣不但未能糾正該生錯誤的行為,反引起其他學生對他的同情,甚至於因此對教師的做法產生反感。

教育百科 http://pedia.cloud.edu.tw/Entry/Detail/?title=%E6%BC%A3%E6%BC%AA%E6%95%88%E6%87%89

【評論主題】4.小平上課時對老師講話不禮貌,老師很生氣地斥責他,並批評他沒有家教。班上其他同學聽了以後,對老師心生反感,很同情小平的境遇。下列何者最能描述此一現象?(A)漣漪效應(ripple effect)(B

【評論內容】

教師獎勵學生良好行為或處罰指責學生偏差的行為時,常會影響鄰近學生的行為,此謂之漣漪效應

美國心理學家康尼(Jacob Kounin,1970)發現老師的管教態度越明確,在其教導下的學生,就會越守規矩,而且此種效果可以擴散到其他同學身上

康尼對漣漪效應加以解釋:教師責罰某一學生後,

對班上其他學生產生的負面影響。如果教師在責罰某一學生時,不但情緒上表示怒,且言詞上也對學生人格加以批評,這樣不但未能糾正該生錯誤的行為,反引起其他學生對他的同情,甚至於因此對教師的做法產生反感。

教育百科 http://pedia.cloud.edu.tw/Entry/Detail/?title=%E6%BC%A3%E6%BC%AA%E6%95%88%E6%87%89

【評論主題】21. 「大雄之前因為喜歡教數學的賴老師,所以也連帶喜歡數學課。前一陣子賴老師請了長假沒來上課,大雄不再喜歡數學課。最近賴老師又回來上數學課,發現大雄又喜歡數學課了。」大雄前、後兩次對數學課的喜歡反應

【評論內容】

自然恢復:一段時間後,無須出現非制約刺激,就能重新出現制約反應(即使不經再增強也可能發生)              -心理學二版/陳皎眉、行為改變技術/張世慧

賴老師是-UCS非制約刺激

賴老師UCS--大雄覺得快樂UCR

要上數學課了CS-賴老師出現UCS--大雄覺得快樂UCR

上數學課CS--大雄覺得快樂CR(制約反應完成)

----------------------------------------------

消弱:一段時間賴老師沒來,大雄沒得到增強,上數學課快樂的制約反應漸漸減弱

由於賴老師長假後又回來教,因此再次進行制約,小明又喜歡數學課了

【評論主題】50. 有關「正向行為支持」的特徵,下列哪些是錯誤的?1. 視行為問題為個體和環境互動的結果,介入行為問題的重點在消除不適當行為。2.依據行為的形態發展介入計畫。3.當個體的行為問題已改善後,頇漸近地

【評論內容】

1.視行為問題背後有其原因與功能,個體欲取得或逃避內外在刺激所產生

2.依據行為的功能發展介入計畫

4.正向行為支持的內涵在於發展適當行為替代問題行為,增進個體溝通、自控、社會能力,提升生活品質

【評論主題】閱讀下文後,回答39-40題。臺灣致力於教育改革多年,但基層教師對於教改的看法不一,以下是一群教師的 對話:甲:教育越改越亂,「帶得走的能力」根本是口號,中小學教育沒有那麼複雜,把聽、說、讀、寫能力基

【評論內容】

法蘭克福主義:旨在對資產階級的意識形態進行「徹底批判」,主張走一條非無產階級革命的、激進的反資本主義的學術批判道路

新馬克思主義是當代西方一支抗衡當代新自由主義霸權,發展西方參與制民主,反抗資本壓迫的進步力量。馬克思主義者應當審慎地對待“新馬克思主義”左派,在堅持原則的基礎上與之建立反對資本主義的統一戰線,使之成為以工人階級為主體的無產階級世界革命的同盟軍。

http://www.twword.com/wiki/%E6%B3%95%E8%98%AD%E5%85%8B%E7%A6%8F%E5%AD%B8%E6%B4%BE

https://wiki.mbalib.com/zh-tw/%E6%96%B0%E9%A9%AC%E5%85%8B%E6%80%9D%E4%B8%BB%E4%B9%89

【評論主題】23.張老師擔任導師,秉持學生在、自己也一定要在的理念,早上陪學生一起打掃,中午陪學生吃午餐,下午看著學生安全放學後,自己才下班。張老師只想到對學生要出於關懷,如此奉獻自我的想法與作為,比較接近下列何

【評論內容】

工作陶冶說:德國G. M. Kerschensteiner凱欣斯泰納認為教育的目的在實施公民教育,而公民教育乃是工作教育的目的。

諾丁斯的關懷倫理學:以關懷的立場照顧社會中多元而有個別差異的需求,而非只以正義和自由主義的立場給予人人相同的對待

http://education-profession.blogspot.com/2013/04/blog-post.html

【評論主題】4.小平上課時對老師講話不禮貌,老師很生氣地斥責他,並批評他沒有家教。班上其他同學聽了以後,對老師心生反感,很同情小平的境遇。下列何者最能描述此一現象?(A)漣漪效應(ripple effect)(B

【評論內容】

教師獎勵學生良好行為或處罰指責學生偏差的行為時,常會影響鄰近學生的行為,此謂之漣漪效應

美國心理學家康尼(Jacob Kounin,1970)發現老師的管教態度越明確,在其教導下的學生,就會越守規矩,而且此種效果可以擴散到其他同學身上

康尼對漣漪效應加以解釋:教師責罰某一學生後,

對班上其他學生產生的負面影響。如果教師在責罰某一學生時,不但情緒上表示怒,且言詞上也對學生人格加以批評,這樣不但未能糾正該生錯誤的行為,反引起其他學生對他的同情,甚至於因此對教師的做法產生反感。

教育百科 http://pedia.cloud.edu.tw/Entry/Detail/?title=%E6%BC%A3%E6%BC%AA%E6%95%88%E6%87%89

【評論主題】「自鬧鐘響起,到小明起床,一共花了多少時間」,此紀錄方式為:(A)持續時間長度(B)次數(C)延宕時間(D)反應間距。

【評論內容】

持續時間:目標行為從開始到結束,持續多久(比如說與人對話多久)延宕時間:指令下達後,到行為反應發生前的這一段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