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23.張老師擔任導師,秉持學生在、自己也一定要在的理念,早上陪學生一起打掃,中午陪學生吃午餐,下午看著學生安全放學後,自己才下班。張老師只想到對學生要出於關懷,如此奉獻自我的想法與作為,比較接近下列何者?
(A)洛克(J. Locke)的關懷倫理學
(B)福祿貝爾(F. Froebel)的工作陶冶說
(C)裴斯塔洛齊(J. Pestalozzi)的教育愛
(D)盧梭(J. -J. Rousseau)的自然教育說

參考答案

答案:C
難度:簡單0.84216
統計:A(530),B(53),C(3260),D(28),E(0) #
個人:尚未作答書單:盧梭

用户評論

【用戶】Yu-Heng Liao

【年級】高二上

【評論內容】(A)關懷倫理說→諾丁斯人心如白紙→洛克(B)工作陶冶說→凱欣斯泰納(G. M.Kerschensteiner) 主張從勞動作業中,培養成為公民的能力。             開展說:強調藉由適當的教育方式,以內在外在化,發揮幼兒內在潛能→福祿貝爾

【用戶】宋少君

【年級】高二下

【評論內容】(A)洛克(J. Locke)的關懷倫理學 -由諾丁斯提出(B)福祿貝爾(F. Froebel)的工作陶冶說 -由凱欣斯泰納提出(C)裴斯塔洛齊(J. Pestalozzi)的教育愛 -教育愛(品德的直觀:使兒童直接感受師長之愛)(D)盧梭(J. -J. Rousseau)的自然教育說 -題目並未提到關於自然的敘述

【用戶】sunnyqing

【年級】國一下

【評論內容】*教育愛1.裴斯塔洛齊:把愛指向價值層次低的學生(貧苦、障礙兒童)。2.斯普朗格:精神施予之愛,教師全心全意付出,愛學生的潛能、學生學習進步過程,使學生從低價值變成高價值。

【用戶】jessica870110

【年級】小一上

【評論內容】工作陶冶說:德國G. M. Kerschensteiner凱欣斯泰納認為教育的目的在實施公民教育,而公民教育乃是工作教育的目的。諾丁斯的關懷倫理學:以關懷的立場照顧社會中多元而有個別差異的需求,而非只以正義和自由主義的立場給予人人相同的對待http://education-profession.blogspot.com/2013/04/blog-pos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