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主題】1 The police have tried to bring him to______ , but his slick lawyers always get the case thrown out

【評論內容】常用片語 bring sb to/into justice 依法懲辦(就地正法?)

【評論主題】10總統於立法院解散後發布緊急命令,立法院應如何處理?(A)因立法院已解散,故只能留待新任立法委員選出後加以處理(B)立法院應由立法院院長決定是否追認(C)立法院應於法定期限內自行集會、開議,以決定是

【評論內容】

新任立法委員選舉投票日後發布者,應由新任立法 委員於就職後追認之

簡單來說:

沒新委員→舊委員追認

有新委員→新委員追認

【評論主題】25 警察職權行使法第 17 條規定:「警察對於依本法規定所蒐集資料之利用,…須與蒐集之特定目的相符。」此規定在學說上稱為:(A)目的拘束原則 (B)警察補充原則 (C)目的限縮原則 (D)適當性原則

【評論內容】

目的明確化原則(PurposenSpecification)」及「限制使用原則 (Use Limitation)」兩大原則可稱為目的拘束原則,此為個人資料蒐集或處理的核心要件,即從蒐集開始至利用均應受特定目的之範圍之拘束。

(資料來源:http://linhw.com/article01310072.htm)

【評論主題】38 The makeup of the exposed surface_________ its combustibility.(A)reflects (B)solves (C)ponders (D

【評論內容】

The makeup of the exposed surface determines its combustibility

想了好久才看懂這句話在講什麼(雖然不知道有否理解錯誤,很專業)

→暴露面的組成決定了物品的可燃性

(類似,暴露面積越大,可燃燒的東西就更多,一張張金紙比一疊金紙更好燒)

【評論主題】16.下列何種權利之性質屬於請求權?(A)撤銷權(B)解除權(C)共有物分割請求權(D)損害賠償請求權

【評論內容】

請修改(D)選項:「担」害賠償請求權→「損」害賠償請求權

---

A和B基本上不會選

C的爭點參考裁判字號:40年台上字第779號:「共有人就其應有分登記為他共有人所有後,而仍保留應有分返還請求權者,自為民法第一百二十五條所謂請求權之一種…所謂共有人請求分割共有物之權利為形成權,無消滅時效規定之適用,當以其應有分之所有權存在為其必要條件…」

【評論主題】20.下列關於無行爲能力人之敘述,何者錯誤?(A)應由法定代理人代爲及代受意思表示 (B)未滿七歲之人屬之(C)如爲純獲法律上利益時,其行爲無須得到法定代理人同意即爲有效(D)受監護宣告之人,無行爲能

【評論內容】

無行為能力→代理人代為收受

限制行為能力→例外:純獲法律上利益、日常生活所必需

民法§76:「無行為能力人由法定代理人代為意思表示,並代受意思表示」

民法§77:「限制行為能力人為意思表示及受意思表示,應得法定代理人之允許。但純獲法律上利益,或依其年齡及身份、日常生活所必需者,不在此限。」

【評論主題】20.下列關於無行爲能力人之敘述,何者錯誤?(A)應由法定代理人代爲及代受意思表示 (B)未滿七歲之人屬之(C)如爲純獲法律上利益時,其行爲無須得到法定代理人同意即爲有效(D)受監護宣告之人,無行爲能

【評論內容】

無行為能力→代理人代為收受

限制行為能力→例外:純獲法律上利益、日常生活所必需

民法§76:「無行為能力人由法定代理人代為意思表示,並代受意思表示」

民法§77:「限制行為能力人為意思表示及受意思表示,應得法定代理人之允許。但純獲法律上利益,或依其年齡及身份、日常生活所必需者,不在此限。」

【評論主題】16.下列何種權利之性質屬於請求權?(A)撤銷權(B)解除權(C)共有物分割請求權(D)損害賠償請求權

【評論內容】

請修改(D)選項:「担」害賠償請求權→「損」害賠償請求權

---

A和B基本上不會選

C的爭點參考裁判字號:40年台上字第779號:「共有人就其應有分登記為他共有人所有後,而仍保留應有分返還請求權者,自為民法第一百二十五條所謂請求權之一種…所謂共有人請求分割共有物之權利為形成權,無消滅時效規定之適用,當以其應有分之所有權存在為其必要條件…」

【評論主題】【題組】32 (A) as for(B) due to(C) instead of(D) aside from

【評論內容】

想很久,最後用語感判斷

During flight, it would stretch between 6 and 10 inches from its normal length, 32 the heating of the airframe

飛行中會引擎會伸長六到十吋,___飛機的火力

(A) as for 至於?(B) due to 為了(C) instead of 取代?(D) aside from 除了?

【評論主題】4 It is generally believed that examinations are not the only means of ______ a student's abili

【評論內容】

(A) assuming 假設(B) overseeing 高估(C) propelling ※推進、促進(D) assessing 評量

【評論主題】3 ______ you rather go to the movie with us or stay at home tonight?(A) Could (B) Would (C) Won’t (D

【評論內容】

這種題目都要鎖解答嗎zz

OOO would rather A than B 寧可A也不要B

疑問倒裝→would OOO rather A than B 

【評論主題】1 The police have tried to bring him to______ , but his slick lawyers always get the case thrown out

【評論內容】常用片語 bring sb to/into justice 依法懲辦(就地正法?)

【評論主題】【題組】19 承上題,若地政事務所拒絕甲註銷系爭註記之要求,甲應如何救濟?(A)提起撤銷訴訟 (B)提起課予義務訴訟 (C)提起確認訴訟 (D)提起一般給付訴訟

【評論內容】

行政訴訟法§8:人民與中央或地方機關間,因公法上原因發生財產上之給付或請求作成行政處分以外(eg.事實行為屬之)之其他非財產上之給付,得提起給付訴訟。因公法上契約發生之給付,亦同。

【評論主題】27下列何者為地方自治團體?(A)臺灣省(B)臺北市中正區(C)新北市烏來區(D)臺南市政府

【評論內容】

地方自治團體(國家、直轄市、縣、市、鄉、鎮、原住民自治區)

地方自治團體所屬機關(大方向:部會府署局)

內部機關(大方向:司組科處室)

【評論主題】16依國家賠償法之規定,下列敘述何者正確?(A)公務員於執行職務行使公權力時,因故意不法侵害人民自由或權利者,國家應負損害賠償責任,過失者不在此限(B)公有公共設施因設置或管理有欠缺,致人民生命、身體

【評論內容】

這題真的滿賊的,B、C猶豫很久,覺得陷阱只能藏在B裡了。

但心裡又不禁跑出個疑問,要是在某些狀況下,偏偏就自由被限制(比如設置不良的水池,掉下去爬不出來),那還有沒有得申請~推理上覺得自由確實是比較難的,和大家分享這題心理的篩選過程

【評論主題】10總統於立法院解散後發布緊急命令,立法院應如何處理?(A)因立法院已解散,故只能留待新任立法委員選出後加以處理(B)立法院應由立法院院長決定是否追認(C)立法院應於法定期限內自行集會、開議,以決定是

【評論內容】

新任立法委員選舉投票日後發布者,應由新任立法 委員於就職後追認之

簡單來說:

沒新委員→舊委員追認

有新委員→新委員追認

【評論主題】300.甲殺人後,追訴權時效已完成,但檢察官偵查後仍提起公訴,法院對本案應作成下列何種判決?(A)不受理判決(B)無罪判決(C)免訴判決(D)管轄錯誤判決

【評論內容】

我是這樣記:

免訴判決(已不可能生效之原因)

不受理判決(程序有問題之原因)

在民法上也有類似感覺的對照

判決駁回(已不可能生效之原因)

裁定駁回(程序有問題之原因)

【評論主題】297.甲向臺灣士林地方法院提起民事訴訟,於下列何種情形,臺灣士林地方法院應以裁定駁回甲的起訴?(A)依甲所訴之事實,在法律上顯無理由(B)同一事件已經繫屬於臺灣宜蘭地方法院(C)甲未由律師代理(D)

【評論內容】

我是這樣記

判決駁回=不可能生效的原因(不可能進訴訟體系)

裁定駁回=待補正生效的原因(已受理、可補充...)

【評論主題】287.下列何種組合不具主物與從物之關係?(A)鎖與鑰匙(B)電視機與遙控器(C)書本與書套(D)汽車與輪胎

【評論內容】

從物要件:

1.屬獨立之物,常助主物效力

2.有功能性關聯

3.同屬於一人

4.交易上無特別習慣,若有則非從物,為獨立之物

那...書套?符合123,但4並沒有賣書絕對附書套的習慣呢。

輪胎呢?符合123,而4賣車肯定有輪胎,所以輪胎...為獨立之物!!

【評論主題】285.在行政訴訟中有關原處分之停止執行,下列敘述何者正確?(A)若經提起行政訴訟,應停止原處分或決定之執行(B)於行政訴訟起訴前,受處分人不得聲請停止執行(C)行政法院依職權裁定前,應先徵詢當事人之

【評論內容】

A:116-原處分或決定之執行,除法律另有規定外,不因提起行政訴訟而停止。

B:116-於行政訴訟起訴前,如原處分或決定之執行將發生難於回復之損害,且有急迫情事者,行政法院亦得依受處分人或訴願人之聲請,裁定停止執行。

D:119-關於停止執行或撤銷停止執行之裁定,得為抗告。

【評論主題】217.居住高雄市之甲某日竊取居住同市乙之財物,經乙向高雄地方法院檢察署按鈴申告,案經分發至曾與乙訂有婚約之丙檢察官偵辦後向管轄法院提起公訴,經法官戊、庚、辛審理諭知有罪判刑,經書記官丁製作裁判書送達

【評論內容】

第25條 本章關於推事迴避之規定,於法院書記官及通譯準用之。但不得以曾於下級法院執行書記官或通譯之職務,為迴避之原因。法院書記官及通譯之迴避,由所屬法院院長裁定之。 

【評論主題】214.有關犯罪偵查過程檢察官訊問證人制作之筆錄,下列敘述,何者正確?(A)應命在場律師簽名(B)屬於供述證據(C)非屬傳聞證據(D)仍須補強證據

【評論內容】

傳聞證據:https://www.follaw.tw/f06/8657/

供述證據:http://blog.xuite.net/damonwhk/blog/204877103-%E5%A3%B9%E3%80%81%E8%AD%89%E6%93%9A%E7%9A%84%E6%A6%82%E5%BF%B5

【評論主題】25 警察職權行使法第 17 條規定:「警察對於依本法規定所蒐集資料之利用,…須與蒐集之特定目的相符。」此規定在學說上稱為:(A)目的拘束原則 (B)警察補充原則 (C)目的限縮原則 (D)適當性原則

【評論內容】

目的明確化原則(PurposenSpecification)」及「限制使用原則 (Use Limitation)」兩大原則可稱為目的拘束原則,此為個人資料蒐集或處理的核心要件,即從蒐集開始至利用均應受特定目的之範圍之拘束。

(資料來源:http://linhw.com/article01310072.htm)

【評論主題】16. A 欲殺 B,某日前往 B 宅,當至 B 宅門口被巡邏警網查獲逮捕。請問 A 應成立殺人罪之何階段犯罪?(A)陰謀 (B)預備 (C)未遂 (D)既遂

【評論內容】

覺得題目內容不是很完整。

(主觀)A想殺B,但(客觀)A只是走到B家門口。

A有帶刀帶槍帶繩子?還是A有凶神惡煞的表情?

【評論主題】38 The makeup of the exposed surface_________ its combustibility.(A)reflects (B)solves (C)ponders (D

【評論內容】

The makeup of the exposed surface determines its combustibility

想了好久才看懂這句話在講什麼(雖然不知道有否理解錯誤,很專業)

→暴露面的組成決定了物品的可燃性

(類似,暴露面積越大,可燃燒的東西就更多,一張張金紙比一疊金紙更好燒)

【評論主題】【題組】35 What does the underlined phrase "specific reactions" refer to?(A)roaming instinct(B

【評論內容】

這個段落在講費洛蒙如何影響動物、昆蟲的生活,

而這題所問的「specific reactions」,就字面來看就是特定的反應。

那麼,就算不細看內容,來看選項:

A:蟲子...(關這什麼事)

B:一般攻擊行為(好像有可能)

C:費洛蒙引發的特定行為

D:物種特有的什麼循環(看不懂這個選項,但不影響C)

【評論主題】6 廢棄物清理法第 50 條規定,隨地抛棄紙屑得處新臺幣一千二百元以上六千元以下罰鍰。某地方環保主管機關見街道髒亂一直無法改善,遂通令稽查人員「亂丟垃圾,不問情節輕重,凡經查證屬實者,一律處以法定最高

【評論內容】

依21樓的提問:丟一張紙屑 但有人罰200 有人罰6000 這才是違反平等原則

也可以這樣想:丟一張紙屑,被罰6000;丟一袋垃圾,也被罰6000,頗不公平的呢!

【評論主題】【題組】47 What can we infer about Eugene O’Kelly’s lifestyle before he learned about his cancer?(A) Bus

【評論內容】

題目:在這位EOK發現自己得了癌症前,都過著什麼樣的生活?

A:忙碌

B:輕鬆

C:和平

D:堅持

前面第二行

On May 24, 2005, Eugene visited his doctor with a full calendar and a lifetime of plans on his mind

他去看醫生時,行事曆還有想做的事都滿到爆。

因此,答案A

【評論主題】35.民法上關於侵權行為,是規定在哪一編?(A)總則編 (B)債編 (C)物權編 (D)親屬編

【評論內容】

雖然只要背就知道了,不過我的想法是,債權既為相對權,侵權行為自然會頻繁於該編發生。

【評論主題】60.某甲原任警局課員,距65歲退休尚有六年,其59歲時調整其職務並調薪資支領年功俸410元,二年後上級以其職務具危險性及勞力等特殊性質降低退休年齡之規定,溯及滿60歲之當年退休,計算退休金之月俸額亦

【評論內容】信賴保護原則:人民因信賴特定行政行為所形成之法秩序,而政府安排其生活或處置其財產時,不能因為嗣後行政行為之變更而影響人民之既得權益、使其遭受不可預見之損害。

【評論主題】25.甲、乙爲夫妻關係,二人育有獨子丙。某日兩人駕車出遊,不慎跌落山谷,經人發現後,二人均已 氣絕身亡,無法證明其死亡之先後。甲、乙之財產應如何繼承?(A)甲、乙互爲繼承人,與丙共同繼承他方之遺產(B

【評論內容】

民法§1140:第一千一百三十八條所定第一順序之繼承人,有於繼承開始前死亡或喪失繼承權者,由其直系血親卑親屬代位繼承其應繼分。

【評論主題】21.下列何種行爲不發生中斷消滅時效之效果?(A)委託律師發函請求(B)在報紙上刊登公開信要求債務人履行債務(C)自行以電子郵件寄送予債務人請求履行債務(D)打電話向債務人請求履行債務

【評論內容】

找了些資料後,最後認定只是文字遊戲,要求和請求不一樣。

要求:期望對方作為/不作為,未請求應允

請求:請對方應允作為/不作為

理解錯誤請指正0.0

【評論主題】20.下列關於無行爲能力人之敘述,何者錯誤?(A)應由法定代理人代爲及代受意思表示 (B)未滿七歲之人屬之(C)如爲純獲法律上利益時,其行爲無須得到法定代理人同意即爲有效(D)受監護宣告之人,無行爲能

【評論內容】

無行為能力→代理人代為收受

限制行為能力→例外:純獲法律上利益、日常生活所必需

民法§76:「無行為能力人由法定代理人代為意思表示,並代受意思表示」

民法§77:「限制行為能力人為意思表示及受意思表示,應得法定代理人之允許。但純獲法律上利益,或依其年齡及身份、日常生活所必需者,不在此限。」

【評論主題】16.下列何種權利之性質屬於請求權?(A)撤銷權(B)解除權(C)共有物分割請求權(D)損害賠償請求權

【評論內容】

請修改(D)選項:「担」害賠償請求權→「損」害賠償請求權

---

A和B基本上不會選

C的爭點參考裁判字號:40年台上字第779號:「共有人就其應有分登記為他共有人所有後,而仍保留應有分返還請求權者,自為民法第一百二十五條所謂請求權之一種…所謂共有人請求分割共有物之權利為形成權,無消滅時效規定之適用,當以其應有分之所有權存在為其必要條件…」

【評論主題】三、請就不同尺度,從社區、都市及區域,訂定在氣候變遷下發展的韌性(resilience)指標。並說明韌性在都市物理環境與人際網絡上自我維持(self-sustain)、自我組織(self-organi

【評論內容】

本條該處何罪,依其職權而定:

濫權處罰,以有處罰權之人為準(原則就是法官)

凌虐人犯,以有押送權之人為準(原則就是警察)

違法行刑,法官

普通傷害,法條競合,該當凌虐人犯罪

【評論主題】四、當漁業調查發現單位努力漁獲量(CPUE)減低,代表何意義?應如何因應?(20 分)

【評論內容】

刑法§168 (偽證罪):→抽象危險犯(危害審判之危險)

於執行審判職務之公署審判時或於檢察官偵查時,證人、鑑定人、通譯於案情有重要關係之事項,供前或供後具結,而為虛偽陳述者,處七年以下有期徒。

刑事訴訟法§186(不得具結):

證人應命具結。但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不得令其具結:一、未滿十六歲者。二、因精神障礙,不解具結意義及效果者。

選項(A)(參30年非字第24號判例)    →若在法律上不得令其具結之人,而誤命其具結者,即不發生具結之效力

選項(B)(參69年台上字第2427號判例)

    →偽證,係指證人對於所知實情故意虛偽之陳述而言

選項(C)(D)(參69年台上字第2427號判例)

    →指所陳述與案件之真正事實相悖而足以陷偵查或審判於錯誤之危險者而言

【評論主題】【題組】5、承上題,入侵者最後的遭遇是什麼?(須完整敘述) (1分)答:

【評論內容】

個人覺得A選項太過迂迴了...

實際上C選項應該也是正確的(只是法條沒明文這樣說)

刑法分則裡也有自首規定如:

第 154 條(參與犯罪結社罪)...犯前項之罪而自首者,減輕或免除其刑。

原則上相較於§62,§154應該是特別規定,而依其規定才是。

【評論主題】14 下列何者不是裁罰性之不利處分?(A)因交通違規所實施之道路交通安全講習(B)因逃漏稅所實施之限制納稅義務人出境處分(C)因未成年子女擔任賭博場所侍應而公布父母姓名(D)因違反社會秩序所實施之拘留

【評論內容】

稅捐稽徵法第24條所為限制出境之行政處分,係屬保全措施,不具裁罰性,亦非屬裁罰性之不利處分,並不屬行政罰法規定之處罰種類:「其他種類行政罰」-限制或禁止行為之處分,故無行政罰法各條之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