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主題】33.教學活動中的引起動機,主要是運用什麼教學原則?(A)自動原則 (B)類化原則 (C)準備原則 (D)社會化原則。

【評論內容】1.準備原則:引起動機的方法→桑代克的準備率2.類化原則:根據舊經驗吸收、接受、融化新事物→赫爾巴特3.自動原則:自動與自發→福祿貝爾4.興趣與努力原則:興趣是行為的動機、努力是行為的堅持5.個性適應原則:適應個別差異6.適時指導原則:不憤、不啟、不悱、不發7.社會化原則:共同參與原則8.熟練原則:真正的學習、徹底的學習→莫禮生9.完整學習原則:把握整體的結構,再分析組成的分子10.同時學習原則:克伯屈    主學習:直接達到的教學目的    副學習:與功課有關的思想或概念(如鴉片戰爭一課,同時學到地理和衛生之事)    附學習(輔學習):學習時所養成的理想態度(如實驗課學到科學精神)

【評論主題】25. 依據教保相關人員違法事件調查處理辦法,與調查案件相關之錄影及其他電子影像資料,有關之教保服務機構應保存至少多少年?(A)1 年 (B)2 年 (C)3 年 (D)4 年

【評論內容】第 十七 條  與調查案件相關之錄影及其他電子影像資料,教保服務機構應保存至少三年;有相關之行政爭訟及其他法律救濟程序進行時,教保服務機構除應保存至少三年外,並應保存至該等救濟程序確定後至少六個月。但法律另有規定者,從其規定。

【評論主題】22. 心理學家契克森米哈賴(Mihaly Csikszentmihalyi)將非常專注投入的狀態稱為「心流」(flow),當我們處於心流狀態時,可能會出現四個特徵,下列何者為非?(A)自動運轉:事情

【評論內容】

當人們處於心流狀態,可能會出現四個特徵:

自動運轉:事情做起來順手不需多加思考,身體自動發揮。時間流逝:處於心流狀態中,不會在意時間的流逝,直到回到正常狀態後,才會注意到已經過了多長時間。不覺他物:專注投入事物之中,導致不易察覺像是飢餓、手機震動等感覺與刺激。感到愉悅:在事情完成後,感受到愉悅、滿足、成就感等正向情緒。

【評論主題】33.教學活動中的引起動機,主要是運用什麼教學原則?(A)自動原則 (B)類化原則 (C)準備原則 (D)社會化原則。

【評論內容】1.準備原則:引起動機的方法→桑代克的準備率2.類化原則:根據舊經驗吸收、接受、融化新事物→赫爾巴特3.自動原則:自動與自發→福祿貝爾4.興趣與努力原則:興趣是行為的動機、努力是行為的堅持5.個性適應原則:適應個別差異6.適時指導原則:不憤、不啟、不悱、不發7.社會化原則:共同參與原則8.熟練原則:真正的學習、徹底的學習→莫禮生9.完整學習原則:把握整體的結構,再分析組成的分子10.同時學習原則:克伯屈    主學習:直接達到的教學目的    副學習:與功課有關的思想或概念(如鴉片戰爭一課,同時學到地理和衛生之事)    附學習(輔學習):學習時所養成的理想態度(如實驗課學到科學精神)

【評論主題】25. 依據教保相關人員違法事件調查處理辦法,與調查案件相關之錄影及其他電子影像資料,有關之教保服務機構應保存至少多少年?(A)1 年 (B)2 年 (C)3 年 (D)4 年

【評論內容】第 十七 條  與調查案件相關之錄影及其他電子影像資料,教保服務機構應保存至少三年;有相關之行政爭訟及其他法律救濟程序進行時,教保服務機構除應保存至少三年外,並應保存至該等救濟程序確定後至少六個月。但法律另有規定者,從其規定。

【評論主題】22. 心理學家契克森米哈賴(Mihaly Csikszentmihalyi)將非常專注投入的狀態稱為「心流」(flow),當我們處於心流狀態時,可能會出現四個特徵,下列何者為非?(A)自動運轉:事情

【評論內容】

當人們處於心流狀態,可能會出現四個特徵:

自動運轉:事情做起來順手不需多加思考,身體自動發揮。時間流逝:處於心流狀態中,不會在意時間的流逝,直到回到正常狀態後,才會注意到已經過了多長時間。不覺他物:專注投入事物之中,導致不易察覺像是飢餓、手機震動等感覺與刺激。感到愉悅:在事情完成後,感受到愉悅、滿足、成就感等正向情緒。

【評論主題】26.幼兒教育領域中的「自然教育學派」的重要主張是什麼? (A)讓幼兒自然發展,大人介入就變壞(B)地球正在變熱,推動自然生態課程刻不容緩 (C)體會大自然給人的啟示,教育工作宜及早開始 (D)以自然

【評論內容】「自然教育」主張教育要適應受教育者的身心成長,順隨人的自然發展來進行施教。這項主張起源於十八世紀啟蒙運動中的重要人物盧梭(Jean Jacques Rousseau, 1712~1778);在他著名的教育小說〔愛彌兒〕(Emile,1762)中,開頭便說:「凡是出自於造物自然之手皆是善的,一經人手,就變壞了。」

【評論主題】26.幼兒教育領域中的「自然教育學派」的重要主張是什麼? (A)讓幼兒自然發展,大人介入就變壞(B)地球正在變熱,推動自然生態課程刻不容緩 (C)體會大自然給人的啟示,教育工作宜及早開始 (D)以自然

【評論內容】「自然教育」主張教育要適應受教育者的身心成長,順隨人的自然發展來進行施教。這項主張起源於十八世紀啟蒙運動中的重要人物盧梭(Jean Jacques Rousseau, 1712~1778);在他著名的教育小說〔愛彌兒〕(Emile,1762)中,開頭便說:「凡是出自於造物自然之手皆是善的,一經人手,就變壞了。」

【評論主題】13. 請依句意,將李清照的〈如夢令〉前四句重新理順,排成原詞的順序。甲: 沉醉不知歸路乙: 誤入藕花深處丙: 常記溪亭日暮丁: 興盡晚回舟 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下列選項何者正確?(A)

【評論內容】

如夢令 其一(李清照 . 宋)

常記溪亭日暮,

沈醉不知歸路。

興盡晚回舟,

誤入藉花深處。

爭渡,爭渡,

驚起一灘鷗鷺。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culture/2lgyp8y.html

【評論主題】5.小明和小華一向是好朋友,但是最近卻常常吵架。張老師想深入了解他們吵架的原因,他應該比較適合運用下列何種觀察法?(A) 時間取樣(B) 事件取樣(C) 評定量表(D) 檢核表法

【評論內容】事件取樣法(Event Sampling)是以一個「特殊事件」作為觀察目標,針對事件進行觀察,這種觀察不受時間的限制,對於特別的行為或事件發生時的每一個情境都加以記錄。

【評論主題】8.台南的孫老師計畫進行「台南美食之旅」的主題,下列何者符合教材組織原則?(A) 先強調對台灣不同族群的認識後再提到其美食(B) 先品嚐上學期介紹過的美食,再安排認識新的美食(C) 將美食依照縣市由北

【評論內容】

1.繼續性:重複舊經驗或討論已有的經驗,以利幼兒學習。

2.程序性:以舊經驗為基礎,再加深新經驗,引導新經驗學習。

3.統整性:各教材間互相連貫。

4.相關性:不同領域的課程或科目呈現相關主題。

5.均衡性:各領域之間的均衡,不可以偏重某領域。

【評論主題】88888888

【評論內容】(D) 懸缺課程  指應有而未有的課程。

【評論主題】88888888

【評論內容】蒙特梭利教具設計具有控制錯誤性、活動性與操作性、目的性與間接預備性、吸引性、刺激孤立性、順序性、秩序性與精確性、限量性與完整性。https://terms.naer.edu.tw/detail/1313361/

【評論主題】88888888

【評論內容】課程設計10原則:

(一)練習原則。其意指為達成課程目標,學生必須獲得學習經驗,以便有機會去練習該課程目標的具體學習行為。也就是說,唯有提供學生練習某一行為的機會,該行為的學習才有可能產生。此一課程的選擇原則採自於行為心理學派。桑代克的刺激反應學習論與巴夫洛夫的制約學習論,有助於課程設計人員及教師,安排學生針對明顯的刺激作出自動且固定反應的學習經驗,這是一種必要且重要的學習類型。

 

 

(二)效果原則。其意指為所提供的學習經驗,必須使學生由於實踐該目標的學習行為,而獲得滿足感與成就感。此也可由桑代克的刺激反應學習論與巴夫洛夫的制約學習論來解釋,課程人員要能確信所設計出來的學習內容與教學單元符合教育...

【評論主題】17. 林老師是國小六年級的自然教師,她教導六年級學生如何使用顯微鏡來觀察洋蔥的表皮細胞。六年級學生能使用顯微鏡來觀察洋蔥的表皮細胞,主要是使用哪種知識類型?(A)事實性知識 (B)概念性知識 (C)

【評論內容】

 程序性知識:按一定程序理解操作而獲致結果的知識;如解答數學題、駕駛、操作機器、理化實驗、烹調縫紉

【評論主題】34()有關嬰幼兒身體發展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A)嬰幼兒的體重增加,主要是因為肌肉組織和脂肪增加(B)6個月大的幼兒因為尚未長出牙齒,不需要特別清潔口腔(C)嬰兒期的感覺器官當中較差的是味蕾,無法

【評論內容】b.即使沒有長牙,也要清潔口腔。c.視覺是五感中發展最慢的,剛出生時寶寶只能看到眼前20公分左右的東西,十五天後能看到黑白兩色,慢慢長大以後才能分辨更多顏色與看見東西的構造與深度。d.嬰兒比較喜歡聆聽其他同齡嬰兒發出的聲音。

【評論主題】42 下列有關注意力缺陷過動症(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ADHD)的敘述,何者正確?甲、ADHD 通常在學齡前就會出現症狀,男生女生出現比例

【評論內容】ADHD的男女比例為4:1,而罹患ADHD的女孩中,有92%是注意力不足的亞型。 這個性別上的差異可以用ADHD在男孩及女孩身上出現不同的症狀來解釋。 一般而言,ADHD的女性比較不會有破壞性行為,比較多的是内化行為。

【評論主題】20 下列有關班級經營理論的敘述,何者正確?(A)和諧溝通模式強調應針對學生行為或作品做鑑賞式稱讚,避免針對其人格做評價式稱讚(B)教師效能訓練模式主張以教師為中心,強調應善用理性溝通的方式,讓幼兒了

【評論內容】Haim Ginott理論的主要概念

︰教師應該︰

(1)瞭解和諧溝通的運用是開放的,並與學生對他們自己和情境的感受是和諧一致的。和諧溝通是教師以毫不譏諷的方式,針對情境而非學生個人的人格或品德,傳送關於情境的「理性訊息」。

(2)為學生提升自律,並且相信紀律的本質,就是為紀律找到有效的變通方案。

(3)接納和認可學生的感受以及他們的行為,或者是在提出建議時不針對個人貼標籤,也不作議論、爭辯或藐視的評論。

(4)避免針對學生人格作評價式稱讚(evaluative praise),而應該針對其行為或作品作鑑賞式稱讚(appreciative praise)。

(5)避免傳送你—訊息(you-messages),而用我—訊息(I-massages),描述某一項行為帶給訊息傳送者的感受。

(6)示範學生的良好行為,或是那些有助於班級經營的行為,以邀請而非命令的方式,讓學生合作。

【評論主題】13 李老師在班級經營時希望建立幼兒良好行為,下列敘述何者正確?甲、幼兒主動幫忙清潔桌面收拾掃具,老師給他一個擁抱是一種社會性增強乙、幼兒主動撿拾地上垃圾,老師表揚「可以少當一次班級值日生」是一種建設

【評論內容】乙、幼兒主動撿拾地上垃圾,老師表揚「可以少當一次班級值日生」是一種負增強。丙、幼兒表現良好可在集點卡得到一個蘋果蓋印是一種代幣制度

【評論主題】33. 發展兒童的聲韻覺識能力是學習閱讀的先備技能,聲韻覺識的技巧包括? 甲、聲韻母覺識能力 乙、聲韻調覺識能力丙、結合韻覺識能力丁、語暢覺識能力戊、聲調覺識能力(A) 甲乙丙丁 (B) 甲乙丙戊 (

【評論內容】

所謂的「聲韻覺識」,是指幼兒能夠對聽到語音的內在結構有所覺察,並能進行分析,包括了首音偵測、尾音偵測、聲調辨識、音韻結合等能力。

聲音調覺識能力:指分析口語字音中聲音成分的知識。

聲母覺識能力:聲母部分的覺識。

韻母覺識能力:韻母部分的覺識。

結合韻覺識能力:由介音與韻母拼合而成的就是結合韻。

聲調覺識能力:聲調部分(第一、二、三、四聲)的覺識。

參考資料:http://ntcuir.ntcu.edu.tw/bitstream/987654321/11500/1/31-2.pdf

【評論主題】50. 語言文字導致文化進步,從全世界的閩南語發展史來說,羅馬字母進入漢語文化圈是一件改變東方文化的大事,因此我們應該關注這個議題。其中,以羅馬字母來編寫的字典或辭典,下列諸書,哪一本屬於記載閩南語的

【評論內容】

(A)廈門音新字典:1913年甘為霖,又稱「甘字典」(B)中西字典:1893馬偕(C)華荷廈門音辭典:1882巴達維亞藝術科學協會出版--保留19世紀詞彙(D)西華/西中辭典:17世紀西班牙--華語辭典

【評論主題】42. 以下佗一个 kah 的用字佮其他三个選項無仝?(A)我欲 kah 伊來去看電影。 (B)伊 kah 毋答應,阮只好揣別人。(C)我的腹肚疼 kah 欲死。 (D)伊耍 kah 半暝才轉去。

【評論內容】

(A)我欲佮 伊來去看電影。(B)伊 甲 毋答應,阮只好揣別人。(C)我的腹肚疼 甲 欲死。(D)伊耍甲 半暝才轉去。

【評論主題】34. 以下佗一个選項內底的詞內部結構佮其他三个無仝?(A)細漢 (B)喙焦 (C)頭毛 (D)欶管

【評論內容】

(A)細漢偏正adj+n(C)頭毛偏正n+n(D)欶管偏正adj+n

偏正結構:後詞為主成分,前作修飾。

n+n:花園、樹根

adj+n:鐵路、皮鞋

adv+v:偷笑、滯銷

述賓結構:前詞為v,後詞為該v所影響或支配的對象

v+n:納稅、解毒、煮菜、洗衫、食飯

【評論主題】31. 以下佗一个閩南語詞的內部結構是「主謂結構」?(A)戇直 (B)勥跤 (C)地動 (D)剾洗

【評論內容】

(A)戇直 adj+adj並列結構:詞性通常相同(B)勥跤 (C)地動n+v主謂結構:前詞為主要,後詞用來陳述該事物的內容、狀況、性質。

n+v:如地動、雞啼 n+adj喙焦、天光、頭疼

(D)剾洗v+v並列結構:詞性通常相同

【評論主題】22. 「軟塗深掘」這句俗語的語言結構,和下列諸語何者最為相近?(A)孤鳥單飛 (B)孤鳥入群 (C)惡人心虛 (D)大船深港

【評論內容】

軟塗深掘

adj+n adv+v(A)孤鳥單飛adj+n  adv+v

(B)孤鳥入群adj+n  v+n(C)惡人心虛adj+n  n+adj(D)大船深港adj+n  adj+n

【評論主題】18. 臺北市的兒童不會或拙於臺灣閩南語的比較多,因此,臺語教師除了課堂語言使用臺語教學以外,下列四個教學主張,何者最不可採納?(A)應該堅持臺語的立場,不論年級,鼓勵學生在臺語裡避免夾雜國語來說話。

【評論內容】

(B)不論年級,(不)鼓勵學生在臺語裡夾雜國語來說話。教材和作業裡的說明、指示用語一律使用臺語改用國語,以方便學生理 解。

【評論主題】31. 下列有關皮亞傑(J. Piaget)認知發展理論的相關敘述,何者錯誤?甲、在個體認知發展階段中,個體具備物體永存概念的最早階段是「前運思期」;乙、個體認知世界的認知結構,其基本單位為「基模」(

【評論內容】

甲、在個體認知發展 階段中,個體具備物體永存概念的最早階段是「前運思期」

感覺動作期:發展出物體恆存的概念,了解曾經看過的物體,即使現在看不到、聽不見,仍然是存在的。例如:媽媽不在身邊時,他也了解媽媽一定在別的地方,而不是消失不見了。

丁、「前運思期具體運思期」階段的幼兒,已具備分類與類包含的能力

類包含:分類思維時能區別主類(大類)與次類(主類中所包含的各次類)間之關係的能力。

【評論主題】6.小萍老師在課程進行的過程中,多讓幼兒依照自己的興趣、經驗和需求參與,同時仔細觀察、聆聽幼兒發出之訊息,尊重幼兒的能力與興趣,並於評估條件後增減或延伸課程活動。換言之,班級的課程是由小萍老師與幼兒共

【評論內容】多讓幼兒依照自己的興趣、經驗和需 求參與,同時仔細觀察、聆聽幼兒發出之訊息,尊重幼兒的能力與興 趣,並於評估條件後增減或延伸課程活動。換言之,班級的課程是由 小萍老師與幼兒共同協商、建構的動態過程

【評論主題】25.某天開同學會大家在閒聊,在偏鄉幼兒園服務的陳老師說許多家庭都屬隔代教養,又文化刺激不足,所以我現在每天都要幼兒背一些生字,且每週要看一本繪本;王老師說目前原鄉幼兒對於原鄉文化認同不足,所以我上課

【評論內容】

重建主義傾向社會中心。課程觀點,強調社會價值的重要,重視健全公民的培育和合作團結觀念的陶冶

王老師說 目前原鄉幼兒對於原鄉文化認同不足,所以我上課時會融入族語,另更設計文化課程為重建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