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主題】38.完形治療受到哪些觀念的影響?(A)語意學(B)動機論(C)場地論(D)盔甲理論

【評論內容】

挪威籍精神科醫師 Dr. Wilhelm Reich 於1933 年出版《性格分析》( Character Analysis ),以佛洛伊德的心理機制「壓抑」及「防衛」兩種現象,發展出「身體盔甲」( Body armor ) 的理論。所謂「身體盔甲」是一個人為了自我保護,過度的使用心理防衛機制,時間久了,心理就形成了一層如盔甲般堅硬的防護罩,而這個「盔甲」也是妨礙一個人自我探索及成長的最大阻力,生理現象反應心理狀態。

【評論主題】10.下列何者不是富蘭克(V.Frankl)的主張(A)追求意義的目的是在追求超越個人存在及生命的最終意義(B)缺乏人生意義可能產生由存在的空虛引發的挫折(C)人的意志自由為有限的,受到生物及社會情境

【評論內容】所謂的集體精神官能症(Collective neuroses),指出現代人的朝生暮死的心態、宿命自棄的觀念、從眾或狂熱的偏激現象,其實是由於人對自由與責任的恐懼與逃避,「自由加上責任,會使人成為靈性的存有」(freedom and responsibility together make a man a spiritual being)。 (李天慈 輔仁大學心理復健學系副教授兼系主任)

【評論主題】56.學校接獲校園性侵害或性騷擾事件時,得成立調查小組,小組成員以多少人為原則?(A)1-3人(B)3-5人(C)5-7人(D)5-21人

【評論內容】

校園性侵害或性騷擾防治準則 第15條

學校或主管機關之性別平等教育委員會處理校園性侵害或性騷擾事件時,得成立調查小組調查之。

調查小組以三人或五人為原則,其成員之組成,依本法第三十條第三項之規定。

【評論主題】55.學校接獲校園性侵害或性騷擾事件時,應於幾個工作天內將該事件交由性別平等委員會處理?(A)二十天內(B)十五天內(C)十天內(D)三天內

【評論內容】

校園性侵害或性騷擾防治準則 第13條

學校接獲校園性侵害或性騷擾事件時,以學生事務處或訓導處為收件單位,除有本法第二十九條第二項所定事由外,應於三個工作日內將該事件交由所設之性別平等教育委員會調查處理。

學生事務處或訓導處於收件後,應指派專人處理相關行政事宜,學校相關單位並應配合協助。

【評論主題】12.家庭治療的使用(A)必須家庭成員都參加(B)只對學生一個人的會談也可用(C)至少有家長願意與學生共同出席方可用

【評論內容】

家庭治療是以家人為單位及對象的一種團體治療型態,是一種治療人類問題的工作取向。

資料來源:齊家治國平天下--家庭治療 劉碧玉 社工師(92年3月) http://www.kmu.edu.tw/~kmcj/data/9203/18.htm 

如果是這樣,答案應該是A?

【評論主題】7.有憂鬱症的青少年與成人比較不同的症狀(A)容易生氣、與人衝突(B)有自我傷害意念或企圖(C)低度活動

【評論內容】

青少年憂鬱的表現有些部份是與成人不同的,除了情緒低落、興趣喪失、無望感、失眠等等一般典型的症狀以外,青少年憂鬱時可能出現的症狀比較常是煩躁不安而不是情趣低落或哭泣,另外大部分兒童與青少年不會直接表達憂鬱;憂鬱可能以不同的型式來展現如課業成績變差、社交退縮、避開同儕及人群、攻擊行為增加、好打鬥、好爭辯、依賴酒精、濫用藥物及拒絕上學等等,但是青少年憂鬱時的心智遲鈍倒是不常見。  (http://ppt.cc/zX5n)

【評論主題】40.以下哪一種精神疾病不屬於焦慮性疾患(anxiety disorder)?(A)恐慌症(B)強迫症(C)躁症(D)重大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評論內容】

在DSM-Ⅳ中則將焦慮性疾患主要細分為:畏懼症、恐慌性疾患與懼曠症、廣泛性焦慮疾患、強迫性疾患、急性壓力疾患、創傷後壓力疾患。

 (資料來源:http://www.psy.kmu.edu.tw/~emmanuel/pink/book/anxiety.htm)

【評論主題】38.以下何者為國民中學實施技藝教育的主要目的?(A)培養職業興趣(B)探索生涯性向(C)充實學校生活(D)協助就業升學

【評論內容】

可參考:技藝教育改革方案問與答  http://ppt.cc/KePN

【評論主題】37. 依性侵害犯罪防治法之規定,教育人員於何種條件下,需將與職務有關之性侵害犯罪情事通報予縣(市)主管機關?(A)確認事實發生後(B)提報學校性別平等教育委員會,並經決議後(C)發現疑似情事後(D)

【評論內容】醫事人員、社工人員、教育人員、保育人員、警察人員、勞政人員,於執行職務知有疑似性侵害犯罪情事者,應立即向當地直轄市、縣 (市) 主管機關通報,至遲不得超過二十四小時。通報之方式及內容,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前項通報內容、通報人之姓名、住居所及其他足資識別其身分之資訊,除法律另有規定外,應予保密。

【評論主題】33.女性主義諮商認為以下哪一個技術可以拉近治療者與當事人的關係,使彼此的關係較為平等?(A)權力分析(B)自我肯定訓練(C)性別角色分析(D)自我揭露

【評論內容】

傳統諮商師被視為是男性以及權利的,所以女性主義諮商師認為傳統諮商無法與案主建立平等關係,所以在諮商架構的形成上,也必須下點功夫,才能達到女性特質中的平等,所以在此流派(這裡指女性主義),諮商師可以以自我揭露建立平等,並且詳細說明諮商歷程,自己對於性別的觀念,甚至推薦女性主義的相關書籍給案主閱讀,提昇他們的知識水平,可以與諮商師平等對談。

【評論主題】12.根據教育部規定之學生憂鬱及自殺(傷)防治處理機制流程,以下說明何者不正確? (A)規劃並執行學生篩檢方案、強化教師之辨識能力及基本輔導概念由輔導處負責。 (B)建置校內外諮商輔導專業團隊由校長室

【評論內容】

落實一級預防之各項措施:

1.依「三級預防架構」律定相關處理措施:一級-全體教職員(學務單位)、二級-校內諮商輔導專業人員(輔導單位)、三級-建置校內外諮商輔導專業團隊(校長室)。規劃並執行學生篩檢方案、強化教師之辨識能力及基本輔導概念(輔導單位);設置校內/外通報窗口、擬定校內查察策略及通報流程(含保密/保護機制)、(學務單位)。

 

2.擬定並執行教育/宣導措施:以融入式教學方式落實學生情緒教育及生命教育於各學科(含綜合領域)之課程中(教務單位);宣導校內相關資源訊息,並提供師生緊急聯繫電話/管道資訊(學務單位);相關心理衛生之預防推廣活動之辦理(輔導單位)。

 

3.強化校園危機處理機制:將學生憂鬱及自殺(傷)事件納入既有危機處理流程中。(校長室)。

【評論主題】8.下列敘述何者是不恰當的?(A) 傾聽是一種能有效解決問題的技術。(B) 高層次同理心在諮商前期不宜冒昧使用。(C) 即刻治療式的生涯輔導係以解決學生在職業適應方面所遭遇的困難問題為主。(D) 生涯

【評論內容】

生涯規劃主要有兩種策略,包括即刻性治療式與長期發展式。

即刻治療式的指導

此輔導方式以問題為主大部分係針對職業選擇或適應困難而發。

阿博斯特與米勒將構成職業問題的原因區分為五種:

1.缺乏了解自己的資料

2.缺乏了解環境的資料

3.個人內在的衝突

4.個人和他人間之衝突

5.缺乏技能

長期發展式的輔導

此輔導策略不以問題為主,乃在協助當事人獲取有助其職業發展的知識、態度與技能,注重長期發展,故須針對不同階段不同需要的目標而設計輔導過程。

【評論主題】4.個案研究常用的方法中,下列何種方法所蒐集的資料,較具主觀色彩? (A) 調查法(B) 訪視法 (C) 晤談法 (D) 觀察法

【評論內容】

我也覺得這題很怪,但後來想想,應該是題目出得不好。

他問「所蒐集的資料」指的應該是來自受訪者本人,也就是受訪者自己覺得怎樣,他就怎麼填寫調查問券,所以從研究者的角度來看,調查法的資料較為主觀。

【評論主題】3. 個體的「歇斯底里」症候,在適應欠佳行為分類上是屬於: (A) 內向性行為問題(B) 偏差習癖 (C) 焦慮症候群 (D) 精神病症候。

【評論內容】

焦慮症候群:

(1)遭遇困難時,表現坐立不安、發抖、表情緊張;

(2)由焦慮引發消化系統與循環系統的機能障礙,如嘔吐、肚痛、頭昏、心胸不適、全身無力等;(3)由焦慮引起強迫性思考、強迫性動作;

(4)遭遇困難時,表現「歇斯底里」,即身体器官忽然產生感覺或運動機能的障礙,如手足麻痺、目不能視、耳不能聽、口不能言、身体痙攣、或忽然如產生雙重人格般。

【評論主題】60. 生涯幻遊技術的實施大致可分為五個階段,以下何者為正確的實施步驟?(A)放鬆->引導->幻遊->討論->歸返(B)引導->放鬆->幻遊->歸返->

【評論內容】

一、引導:在這個階段,一方面要讓受試者瞭解幻想技術的梗概,另一方面是讓諮商師試探此法是否適用於現在的對象。

二、放鬆:放鬆的目的,是讓受輔者的身心狀態在諮商員的引導下,進入一種安適、平靜、放鬆的境界,才能讓心像遨翔乎杳冥之上。

三、幻遊:分成靜默式與交談式兩種。靜默式幻遊是緊跟著放鬆而來,此時受輔者或團體成員是在一種身心鬆弛的狀態,隨著諮商員清緩低柔的語調,引導受輔者進入冥想的情境。交談式幻遊則類似於諮商情境中的對談,實施之前如果受輔者的思緒、心情都相當平穩,可以不必進行放鬆練習。

四、歸返:讓當事人重新回到此時此地的現場。

五、討論:由諮商員提供一個支持性的氣氛,讓參與者將幻遊中的經驗及印象詳細的披瀝出來。

(金樹人,民86)( http://ppt.cc/xHYC )

【評論主題】18. 根據美國心理學家舒伯所提出人的生涯發展階段,以下哪一個時期是個體興趣、能力發展的啟蒙階段? (A)成長期 (B)探索期 (C)建立期 (D)維持期。

【評論內容】

成長階段(growth,出生--14 歲)

主要任務是經由家庭學校重要人物的認同,發展出自我的概念。此階段的重點為身體與心理的成長,透過經驗了解周遭環境的工作世界,並以此作為試探選擇的依據。

(1) 幻想(fantasy,4-14 歲):需求佔決定性因素,角色扮演很重要。

(2) 興趣(interest,11-12 歲):喜歡是抱負與從事活動的主因。

(3) 能力(capacity,13-14 歲):能力佔的比重較大,亦會考慮工作要求的條件。

【評論主題】2. 下列何種人格特質是不能直接觀察,只能根據行為去推測的特質? (A)潛源特質 (B)表面特質 (C)流體特質 (D)晶體特質

【評論內容】

潛源特質是心理學家卡泰爾(Catell)所創,人格特質蘊藏於潛意識之內,別人看不到自己也不自知,須藉表面特質為媒介來加以深究的。潛源特質是形成人格結構的基本因素。

【評論主題】19. 總是將決定的主權交給命運的決定者是屬於直覺式的人。(A)是 (B)否

【評論內容】

決策風格的類型

無知宿命型--屬於『船到橋頭自然直』型,被動消極。事前不作規劃,遇到問題時也不仔細分析,事情的成敗全都交給命運去決定。

衝動直覺型--主動但不積極,遇到問題時,不考慮用什麼方法可以解決,也少對未來做蒐集資料與分析,處理方式依照當下的感覺率性而行。缺點:自己的直覺不一定正確

順從依賴型--屬於被動消極型。在面對問題時,通常把社會標準或一般人的期望都做自己決策的基準,會多方蒐集意見。但因不練習自己解決,因此也從不學會負責任。缺點:他人的意見不一定正確

猶豫拖延型--不喜歡直接面對問題,大致會明白自己的選擇方案,但因會顧慮太多,以致於無法明確做出決定,或做了決定後又易更改。有時甚會有藉故拖延...

【評論主題】表示某一測驗真實分數與觀察分數間關係程度的相關數值 為下列何者?:(A)信度指數 (B)信度係數 (C)效度係數 (D)效度指數

【評論內容】

根據【郭生玉。心理與教育測驗。精華,P68。】。

信度主要關心的是個人實得分數與真實分數的符合程度,這兩者之間的相關稱為信度指數,但是事實上,我們不可能獲得這相關(即信度指數),所以我們會用評分者方法、內部一致性方法、複本方法等來估計信度,此相關即稱為信度係數。信度指數等於信度係數的平方根,亦即信度指數平方等於信度係數(即決定係數),信度係數可以直接用來解釋測驗分數的總變異量中有多少變異比率,是由於真實特質的變異所造成!

(ptt HONGS)

答案應為A 信度指數

【評論主題】國內學者認為目前強調的體驗學習,易形常「快樂學習,安樂死」的偏頗現象,主要是有感於:(A) 學生學習不積極 (B) 教師角色太被動(C) 行政支援不力 (D) 知識效能未發揮

【評論內容】

[SOL] 在中小學教學革新的現場,「快樂學習」、「親身體驗」成為教學改革的最高指令。課程設計流於花俏的競逐,課程統整流於教材的拼湊。全民麻醉於大賣場式的課程設計,嘉年華會的歡樂氣氛之中;師生沉溺於五光十色的感官刺激,沉醉於媒體報導的表面成就。在這種節慶式的、遊戲性的「快樂」學習中,市場邏輯已滲透到教育的論理;「反智主義」在學校中蔓延,「知識淺化」的危機已悄然呈現。(歐用生,民91)

(ptt geniitwo大)

【評論主題】根據羅杰斯[學生中心模式]的教學概念,下列哪一項不是一個合宜的教學評鑑方式或理念?(A)教學評鑑的目的在提供資料讓教師了解學生,對學生進行問題診斷(B)成績是由學生共同討論決定的(C)記分方式採及格與

【評論內容】既以學生為中心,故其教學評鑑之目的在於讓學生瞭解本身的瞭解本身的問題,進而主動去學習,而非供給教師(因為學習的主體為學生)(ptt HONGS)

【評論主題】下列哪一個青少年偏差行為理論主張「青少年的偏差行為是因其社會連帶薄弱所引起的」?: (A)次級文化理論 (B)機會理論 (C)社會控制理論 (D)標籤論

【評論內容】

社會控制理論是犯罪學上一個很重要的理論。

社會控制理論認為人和社會的連結力量不夠,即社會控制力量太弱,是導致偏差犯罪行為的主因。此理論主張人性是追求利益和立即快樂,而犯罪行為通常可帶來利益或立即快樂,所以犯罪是自然而不需解釋的,反而服從社會規範的行為需要解釋。

(http://highrisk.ncue.edu.tw/fight.htm)

【評論主題】95. 下列何者屬於典型表現測驗?(A)托尼非語文智力測驗 (B)中學多元性向測驗 (C)邊緣型人格特質測驗 (D)威廉斯創造力測驗

【評論內容】托尼非語言「智力測驗」→它不是最大表現測驗嗎???

【評論主題】79.下列哪一種行為不會感染愛滋病?(A)不固定的性伴侶(B)共用牙刷(C)共用馬桶(D)共用針頭靜脈注射

【評論內容】

愛滋病毒存在於人體的那些地方?

愛滋病毒存在於人體的體液中,如唾液、血液、精液、陰道分泌液、眼淚、乳液、脊髓液羊膜水、汗液、尿液等等,目前只有精液、血液、陰道分泌液,被證實會傳染愛滋病。所以跟帶有愛滋病毒的人進行體液交換就有可能被感染,而母親是愛滋病人或帶原者也有可能使新生兒受到感染。另一般禮貌性接吻、握手等平常的接觸如學校公共場所及居家生活等接觸並沒有得到愛滋病的危險

(一)性交:

與愛滋病患或帶原者,發卡口交、肛交、陰交等方式的性行為,均可能感染愛滋病毒,危險性最高的是從事肛交、以及擁有過多性伴侶的同性戀或雙性戀,特別是男性之間被感染約佔65%以上,異性之間性接觸之感染近年來亦有增多的趨勢,這可能...

【評論主題】75.各縣市的中小學性別平等教育工作之推動,下列敘述何者是正確的?(A)責由各校自行辦理(B)由教育部中部辦公室統籌,再委託學校辦理(C)指定中心資源學校規劃辦理(D)設立獎勵辦法,鼓勵各校申辦

【評論內容】高中職由教育部中部辦公室統籌,逐年委託學校規劃分區執行相關活動;中小學方面則以各地方政府為單位,於國中和國小各設置一所資源中心學校,各資源中心學校之任務為規劃年度計畫方案、舉辦各項研習培訓人才、建置資源網絡及辦理各相關活動。(教育部 性別平等教育白皮書)

【評論主題】71. 「功能論者」認為犯罪現象行程的因素中,下列哪一項描述最不正確?(A)社會化機制不佳導致低階層比高階層容易犯罪(B)犯罪行為本身不具備社會功能(C)犯罪行為是社會化的結果(D)因工業化或科層化的

【評論內容】

對社會而言,犯罪對「未來社會」是有用的。

第一,我們可以先從「犯罪是社會多樣性的指標」這一點來討論。如果一個社會很少發生犯罪,在某種意義下應該是高度同質性的社會,社會成員的意識和行動都有高度一致性。這個社會固然犯罪很少,然而適應環境變化的能力也較弱(亦:與生物多樣性高較能適應環境變遷同理),因為這個社會從未準備面對迥異於現行規範的新觀念和新行為。相對的,如果一個社會經常發生犯罪,也就是經常有人偏離規範的社會,雖然裡頭窩居了很多諸如罪犯之類的偏差分子(負面意義的偏差者),但換個角度看,等於也是存在很多預告新觀念和新行為的人(正面意義的偏差者)。這種容許價值觀多樣性的社會,反而比較能適應外在環境的...

【評論主題】67. 一位高二女生被發現極端消瘦,月經也停止,更有不當扭曲自我身體意象,低自尊、憂鬱又有高焦慮,她最可能被診斷為飲食疾患的哪一項?(A)心因性厭食症 (B)心因性暴食症 (C)心因性催吐症 (D)心

【評論內容】

心因性厭食症的診斷標準包含以下四項:A.拒絕維持其年齡和身高所應有的最低正常體重水準B.即使已經體重過輕,仍強烈害怕體重增加或變胖C.對自己的體重、身才有不適當的認識,且體重與身材對其自我 評價有不適當的影響,或否認目前過低體 重的嚴重性D.初經已開始的女性發生無月經症(連續三次月經週期無月經)

【評論主題】64. Krumboltz將社會學習論應用於生涯諮商中,他所主張個人對自我的看法及評估,稱之為(A)世界觀之推論 (B)自我調節觀察 (C)鏡中自我推論 (D)自我觀察推論

【評論內容】

根據Krumboltz(1979)生涯信念的基模,有2:

1.自我觀察的推論:係指與個人特質有關的基模,多屬事件記憶,由過去的生活經驗所形成。如:「我是一個擅長推理的人」。

2.世界觀的推論:根據自我觀察的推論,相信自己可以在未來的工作世界可能發展的一種基模。如:「我是一個擅長推理的人,所以我有可能是一個成功的律師或法官」。

【評論主題】48.以下何者不是約會暴力:(A)言語羞辱(B)經濟剝削(C)強制拘禁(D)以上皆是

【評論內容】

約會暴力是指有拍拖或戀愛關係但不同住的兩個人,由一方向另一方施加暴力。這些暴力行為包括性、精神或肉體方面的虐待。雖然這些情況在男性身上也會發生,但至今發生在女性身上的情況則較為普遍。

性接觸:包括非自願的性行為或性接觸;或被迫參與低劣可恥的性行為。

肉體虐待:包括拳打腳踢、掌摑、手推、扼喉、嘴咬、燒傷、扯發、禁閉、用物件擊打或武器襲擊對方等行為。

精神虐待:包括威逼、恐嚇、侮辱、取笑、叫罵、施壓、破壞對方財物、限制對方行動,使與親友隔離或其他極端嫉妒的行為。

( 華人家庭專業輔導中心 http://www.chinesefamilyso.com/violence/dateviolence_chi.html)

【評論主題】10.團體動力學中歸納出五大變項,下列那一項為團體的中介變項:(A)成員特性(B)統合運作(C)團體情境(D)團體發展

【評論內容】

團體動力的內涵

一、成員特性:團體的輸入變項

二、團體情境:團體的輸入變項

三、統合運作過程:團體運作的變項

四、成員的改變:團體的輸出變項

五、團體的發展:團體的輸出變項

(團體動力於學校之應用與實務 陳淑絹  http://ppt.cc/VcFm_

【評論主題】1. 為因應「普通高級中學課程綱要」實施後之師資需求,依高級中等學校師資職前教育專門課程「生涯規劃」科目及學分對照表中「適合培育之相關學系(所)」規定,有關心理、諮商或輔導、教育、社會工作學系、所(含

【評論內容】教育部97年度暑期補助各師資培育大學辦理高級中等學校生涯規劃教師在職進修學分班,說明如下:一、為因應「普通高級中學課程綱要」實施後之師資需求,依高級中等學校師資職前教育專門課程「生涯規劃」科目及學分對照表中「適合培育之相關學系(所)」規定,有關心理、諮商或輔導、教育、社會工作學系、所(含輔系)畢業,並持有中等學校輔導教師證書之現職高級中等學校輔導教師,得於加修4學分(「生涯與職業資訊分析與應用」2學分及「生涯規劃課程設計與實施」2學分)課程後取得「生涯規劃」教師加科登記。(http://www.edunet.taipei.gov.tw/public/ReadNews.asp?newsid=23500)

【評論主題】小威在學校是一個被拒絕兒童 無論是上課分組或課餘活動時 都會受到孤立 請問小威最可能具有下列何種特性?(A)個性內向(B)具攻擊性(C)沉默寡言(D)口語障礙

【評論內容】

受歡迎與被拒絕兒童社交技巧、 生活適應之比較研究 李雅芬http://ppt.cc/G4ew

【評論主題】8. 根據黃龍杰心理師提及校園危機輔導的步驟,下列何者正確?(A)開宗明義→壓力反應→機會教育→還原現場→行動計畫→重新出發。(B)開宗明義→機會教育→壓力反應→還原現場→行動計畫→重新出發。(C)開

【評論內容】

黃龍杰 校園危機輔導步驟 (安心座談/減壓團體 debriefing)

1.正式討論

2.任務告一段落,或特別的壓力發生後幾天內

3.同伴間表達並分擔感受

4.藉以了解彼此對創傷經驗的共同反應

5.討論有利於適應的應對辦法

5-1.開宗明義:介紹團體宗旨和進行流程

5-2.還原現場:輪流敘說意外事件始末

5-3.壓力反應:回溯身心所受的衝擊和症狀

5-4.機會教育:歸納成員的身心行為反應

5-5.行動計畫:分享因應壓力的方法

5-6.重新出發:回顧危機處理中的成長

5-6-1.篩選轉介:邀請(需要者)參加後續藥物或心理治療

【評論主題】7. CO 在與學生晤談時,發現學生透露疑似被性侵的可能時,應該怎麼處理最恰當?(A)因為目前只是疑似而非確定情況,為避免誤會,應該與學生再約晤談,待確認情況後,再行通報。(B)縱然情況未明,但也應在

【評論內容】醫事人員、社工人員、教育人員、保育人員、警察人員、勞政人員,於執行職務知有疑似性侵害犯罪情事者,應立即向當地直轄市、縣 (市) 主管機關通報,至遲不得超過二十四小時。通報之方式及內容,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前項通報內容、通報人之姓名、住居所及其他足資識別其身分之資訊,除法律另有規定外,應予保密。

【評論主題】

【評論內容】

請問,永恆主義的教育方法中提到,學校應該安排人為的環境,使學生能熟悉文化遺產。

為什麼這一題不是何選A 呢?

【評論主題】25.依據心理師法的規定,諮商記錄至少應保存幾年?(A) 一年(B) 三年 (C) 五年 (D) 十年

【評論內容】

心理師法   第25條

心理治療所或心理諮商所對於執行業務之紀錄及醫師開具之診斷、照會或醫囑,應妥為保管,並至少保存十年。

【評論主題】8.甲乙兩位男同學感情相當要好,經常在一起互動,丙同學故意當全班的面說甲乙兩位同學在搞斷臂山、是同性戀並到處宣傳,丙同學的行為已構成性騷擾。(A)是 (B)否

【評論內容】

性別平等教育法  * 第2條

本法用詞定義如下:

一、性別平等教育:指以教育方式消除性別歧視,促進性別地位之實質平等。

二、學校:指公私立各級學校。

三、性侵害:指性侵害犯罪防治法所稱性侵害犯罪之行為。

四、性騷擾:指符合下列情形之一,且未達性侵害之程度者:

 (一) 以明示或暗示之方式,從事不受歡迎且具有性意味或性別歧視之言詞或行為,致影響他人之人格尊嚴、學習、或工作之機會或表現者。

 (二) 以性或性別有關之行為,作為自己或他人獲得、喪失或減損其學習或工作有關權益之條件者。

五、校園性侵害或性騷擾事件:指性侵害或性騷擾事件之一方為學校校長、教師、職員、工友或學生,他方為學生者。

【評論主題】5.發生校園性侵害或性騷擾事件時,如受害人是學生,提出申訴時校內的受理單位是輔導處。(A)是 (B)否

【評論內容】

校園性侵害或性騷擾防治準則 第13條

學校接獲校園性侵害或性騷擾事件時,以學生事務處或訓導處為收件單位。

【評論主題】教育心理學家Mayer(1981)發現,下列哪種方法無法有效的區別?: (A)語意知識(semantic knowledge) (B)程序性知識(procedural knowledge): (C)內

【評論內容】

認知心理學家發現,下列的方法可有效區別各種不同的知識:(Mayer 1981)

語意知識:是指一個人對世界的事實知識,包括蓋聶所謂的語文知識。例如:能回答「哪裡是加州的首府?」「正方形有幾個邊?」等問題。

程序性知識:意謂個體在特殊情境下所使用的算則,或一系列的步驟,包括蓋聶所謂的心智技能。例如:要解決234234/13這個問題就必須使用到長除的程序。其他例如:能將諸如幾何圖形的不同物體加以分類,或能使用”加s”的法則將一個字變成複數的形式。

策略性知識:指的是如何去學習、記憶以及解決問題的一般性方法,包括在使用策略時對進步狀況的自我監控;蓋聶稱這類知識為認知策略。例如:有能力去設計和監控如何寫一篇散文的計畫,或是決定使用什麼技巧去記憶一系列的定義等。【林清山 譯 教育心理學—認知取向 遠流 P10-11】

(http://ppt.cc/pKwl)

【評論主題】69.課程的概念有很多種,下列哪一種為能力本位教育提供理論的依據?(A) 課程即目標(B)課程即經驗 (C)課程即有計劃的學習機會(D) 課程即科目或教材。

【評論內容】

所謂能力本位教育,係美國一九六七年興起的一種教育改革,傳統教育有所謂「知識本位」與「經驗本位」教育哲學的衝突,而能力本位教育就是調和這種衝突的形成,換句話說,教育之目的係以培養學生使具備「有用的能力」為目標,而非傳統的「知識記憶」;也不是讓學生無計畫地嘗試錯誤而獲得「經驗」,因此學生要獲得的「能力」必須經過嚴謹而科學化的「能力分析」(Competency analysis)過程而形成。

(大葉大學通識教育課程改革之理念與實施—以「能力本位」建立的新制課程 謝朝鐘 宋秀娟 蕭揚基 黃迎春http://www.dyu.edu.tw/~cd9000/html/publication/files/JoGE01/1.pdf)

【評論主題】15.依據「國民教育法」第七條之規定,我國國民教育之本質為(A)道德教育與生活教育(B)基本教育與生活教育(C)基礎教育與終身教育(D)生活教育與民族精神教育。

【評論內容】國民小學及國民中學之課程,應以民族精神教育及國民生活教育為中心,學生身心健全發展為目標,並注重其連貫性。

【評論主題】臺北市語文教育主要政策是(A)一主軸兩並軌(B)漢語拼音(C)兒童學英語(D)遠距教學。

【評論內容】一主軸--推行國語;兩並軌--尊重母語、重視外語  (台北市教育白皮書 http://ppt.cc/Gz_A)

【評論主題】小琪的父母以打零工維持家計,教育程度不高。由於父母經常早出晚歸,也無法隨時督促小琪的功課。因此小琪的家庭將缺乏何種資本?(1)人力資本(2)文化資本(3)經濟資本(4)社會資本 :(A)123(B)1

【評論內容】

本題主要是問「小琪的家庭」,小琪的父母以打零工維持家計(缺乏經濟資本),教育程度不高(缺乏文化資本);由於父母經常早出晚歸,也無法隨時督促小琪的功課(缺乏社會資本)。人力資本定義為個體所擁有的技術與能力,而這些可以有利於個體以新途徑來產生行動。小琪父母在打零工,但卻很難說小琪父母係不具有人力資本,只是多寡與性質問題。(學術著作:姜添輝。資本社會中的社會流動與學校體系。高等,P285)

(ptt HONGS大)

【評論主題】43教師在課程上的自主,是一種「被認可的專業主義」,其自主範圍是有限的。這種觀點比較接近下列那一個理論?(A)功能論(B)衝突論(C)象徵互動論(D)和諧論

【評論內容】在課程社會學中,衝突論認為教師自課程上的自主,是受到統治階層的認可才成立,所以被稱為「被認可的專業主義」。

【評論主題】31何謂「雙重編碼理論」(dualencodingtheory)?(A)是指同時使用視覺和語文編碼來學習訊息效果佳(B)是指同時使用符碼和聲碼來學習訊息效果佳(C)是指一再反覆背誦文字效果佳(D)是指

【評論內容】

由派渥(Paivio)所提出, 主張知識表徵具有兩種編碼形態:

類比式編碼(analogue code)→圖形(視覺)  符號式編碼(symbolic code) →文字語文)

【評論主題】191984年至1987年間,成立臨時教育審議會,從事教育改革研議的國家是:(A)德國(B)日本(C)法國(D)美國

【評論內容】

日本國民認為,由於社會變遷、家庭結構改變、學校教育功能萎縮,日本的教育已出現危機訊號。尤其希望日本要在教育上超越其他國家,以期在未來二十一世紀的國際舞台上,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因此,於1984年8月成立「臨時教育審議會」。經過三年的研議,在日本全國各地,舉辦十四場聽證會,公開發表四次審議經過概要;積極與國民對話,以廣大的國民共識作基礎,提出多方面的改革建言,作為日本今後長程教育改革的起步。

【評論主題】8麥克里蘭(DavidCMcClelland)所提出人的需求之類別中,不包括下列何者在內?(A)成就需求(needforachievement)(B)權力需求(needforpower)(C)親和需求

【評論內容】

三需求理論:

成就需求-追求卓越的趨力,或追求成就感、尋求成功的慾望。

權力需求-促使別人順從自己意念的慾望,或控制、發揮影響他人力量的需求。

親合需求-尋求與別人建立友善且親近的人際關係之慾望。

【評論主題】42.下列何者是質性研究者評估質性研究品質的重要規準?(A)內在效度 (B)外在效度 (C)客觀性 (D)信實度

【評論內容】相較於量化研究中,講求信度、內在效度、外在效度與客觀性為研究品質的規準。質性研究必須講求研究的信實度,信實度乃研究能夠成立的重要依據。

【評論主題】31.下列有關學習評量的敘述,何者不正確?(A)瞭解學習困難屬於診斷性評量(B)確定起點行為屬於安置性評量(C)評定學生成績等級屬於總結性評量(D)檢查學生進步情形屬於形成性評量

【評論內容】

確認是否具備學習所必要的基本技能和起點行為→預備性評量

確認已經精熟多少預訂教學的內容→安置性評量

【評論主題】我國九年一貫課程與道德教育的關係比較接近哪一種道德教學取向的主張?(A)慎思的發展  (B)價值中立  (C)價值傳遞  (D)跨越課程的價值

【評論內容】

九年一貫課程強調德育的融入教學模式,可說是類似「跨越課程的價值」(values across the curriculum)之取向。本模式認為教育是多元化且全人化的,道德教育不能僅限於某一特別的科目,而是所有教師都參與其中的形態(李奉儒譯,1994:34)。特別是本模式假定有些課程如語文、歷史、社會科等都包含道德層面,也必須由各科教師來施行,像是生物課程可以辯論墮胎的問題,社會課程則可用來討論法律、人權等。

 

資料來源:品格教育融入九年一貫課程:一些概念的釐清與可行的作法 李奉儒

【評論主題】依據Pintrich and Wittrock (2001)觀點,後設認知知識(Metacognitive Knowledge)不包括下列何種細類?(A)策略知識(Strategic knowledg

【評論內容】

策略知識(strategic knowledges):指用於學習、思考和問題解決的策略知識,可跨領域應用;例如:複誦、記憶術、概念圖等認知策略。

 

認知任務知識(包括脈絡和情境的知識)(knowledge about cognitive tasks, including appropriate contextual and condictional knowledge):指學生了解可以運用後設認知的知識,意即「何時」與「為何」能適當運用策略的知識;例如:知道看地圖比純背文字更易記憶方位,知道How,When,Why的運用。

 

自我知識(self knowledge):可分四部分,包括對自己認知與學習能力優缺點的知識、偏好的策略,個人動機、信念、興趣、目標的察覺等。

【評論主題】依據伯頓(J. K. Burton)和梅里爾(P. F. Merrill)將與教育有關的需要分類,「部分學生認為學習公共關係是他們的需要」是屬於何種類別?: (A)感知的需要(felt need) (

【評論內容】

伯頓和梅里爾將與教育有關的需要分為六類:

標準的需要:個體或集體在某方面的現狀與既定的標準比較而揭示出的差距。

感知的需要:是個人認為的需要,是個體必須改進自己的行為或某個對象的行為的需要與渴望。它表達了一種現在行為或技能水平與所渴望的行為技能水平之間的差距。

表達的需要:是個體或集體已認識到的”需要”,為滿足該需要而表達出来。

比較的需要:同類個體或集體通過比較而顯示出來的差距。

預期的需要:預測未來社會或工作站崗位對學習者可能的要求。

緊急事故的需要:是指通過分析潛在的、很少發生但會引起重大後果的問题,引出培訓的需求。

【評論主題】下列那一個治療理論認為治療關係是幫助個案解決問題最重要的管道?(A)人際歷程(B)完形治療(C)溝通分析(D)現實治療。

【評論內容】

《人際歷程心理治療》內容簡介:

人之相處是一門大學問,人之困擾皆源於與人之關係適應不良。本書強調諮商關係是個案改變的基礎,引導助人者建立涵容支持的環境,提供個案矯正性情感經驗,允許個案體驗深層感受,同時回應新的人際模式,將矯正性情感經驗類化到日常生活,解決舊的衝突,協助個案接納自己,走出困擾,完成夢想。

(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233350& )

 

【評論主題】根據精熟學習的觀點,所謂「性向」是指下列何者?(A)創造力 (B)學習速度 (C)學習成就 (D)能力

【評論內容】精熟學習的觀點認為,每個學生都能學習,只是在學習所需要的時間上有個別差異,有的學的快有的學的慢。所以只要給予足夠的時間,學生應該都能精通學習課程。

【評論主題】62.下列何者是美、加等國近年來針對學校校園暴力與犯罪事件,主張採取強制禁止與立即處罰的一項政策?(A) 零容忍政策(B) 校園霸凌政策(C) 中途學校政策(D) 品質管制政策

【評論內容】

『從教育的角度來看,學生犯錯學校應該提供改過向善的機會,但在校園暴力風聲鶴唳的美、加等國,零容忍的政策應是解決校園風暴的一種手段,也是過渡時期的階段性措施,目的在建立校園的自我防衛機制,使校園暴力和犯罪事件無從發生,但是如何化解學生暴戾之氣,應該才是根本解決之道』 

From:教育研究月刊 2005.02

【評論主題】教育部於九十八年度推動的「台灣有品運動」,主要包含下列哪四項計畫的推展來完成人人有品的目標:甲.品德教育、乙.環境永續、丙.創新教學、丁.藝術扎根、戊.終身閱讀(A) 甲乙丙丁 (B) 甲乙丁戊 (C

【評論內容】

台灣有品運動以品德、品質、品味作為建立教育核心價值之基礎,融入「品德教育計畫」、「終身閱讀計畫」、「藝術向下扎根計畫」及「環境永續計畫」。

資料來源:教育部電子報 http://epaper.edu.tw/e9617_epaper/topical.aspx?topical_sn=339

【評論主題】依據《兒童及少年福利法》的分類,下列何者「非」屬兒童及少年福利機構的類別?(A)托育機構(B)社工服務機構(C)早期療育機構 (D)安置及教養機構。

【評論內容】

兒童及少年福利法

 第五十條

兒童及少年福利機構分類如下: 

一、托育機構。 

二、早期療育機構。 

三、安置及教養機構。 

四、心理輔導或家庭諮詢機構。  

五、其他兒童及少年福利機構。

【評論主題】美國磁力學校(magnetic school)的特色不包括哪一項?(A) 採多元文化課程內容(B) 運用自願入學和學區入學兩種方式(C) 學生評量兼重學業成就、進步情形和努力程度(D) 用特殊的升學輔

【評論內容】

磁力學校的教學理念則包括下列各項: 

(一)磁力學校以合作學習的教學活動設計,來進行不同種族學生的座位安排,並且鼓勵採取小團體討論的方式進行教學。

(二)利用課外活動和特別的計畫,讓學生分享不同的技能學習,課程中通常採取多元文化的課程內容。 

(三)教學過程強調相互尊重和欣賞,在學校社區中發展積極的多元種族關係,培養相互信任的學習氣氛。

(四)學生的評量兼重學業成就、進步情形和努力程度。成績的評定係採用評語方式,以降低學生彼此間的競爭情形,並且避免讓學生有失敗的感覺。並主張學生和自己前次的成績比較,進而設定下一階段的學習目標。 

(五)有關基本技能的學習方面,磁力學校會配合不同種族、年齡和不同成就水學...

【評論主題】7.柏拉圖(Plato)提出哲學王(Philosopher-king)的思想,其中「意性」的代表為何?(A)軍警(勇氣之德) (B)農工商(節制之德) (C)一般生產階級(理性之德) (D)哲學王(睿

【評論內容】

心性三分法:

 理性/頭/金/治者/智德

 意性/胸/銀/軍人/勇德

 情性/腹/銅/生產者/節制之德

【評論主題】1.依照台北縣中途輟學學生通報作業,學生未請假未到校上課達三日以上者,將由輔導組通報強迫入學委員會。 (A)是 (B)否

【評論內容】

找到了~台北縣的通報流程:http://bsd.wkjh.tpc.edu.tw/~pub25/law/law11.htm

第一類中輟是生教組長要去會千註冊組,但不確定是誰作註冊通報的動作~

他寫「請註冊通報」,所以應該是註冊組吧~

第二、三類就是 A Mong Wu分享的,由註冊組通報

找資料的過程發現,有些縣市不太相同,第一類是由生教組通報~

但大部分的是註冊組!!

 

【評論主題】30.阿德勒(A.dler)認為一般兒童行為底下均有其欲達到的目的,並依社會興趣的高低與其活動量可分為哪些類型?(A)控制型、取悅型、舒適型、卓越型(B)本我型、自我型、超我型(C)古典型、操作型、個

【評論內容】

控制型- 社會興趣低、活動量高。內外控制, 不擇手段以達目的

取悅型- 社會興趣高、活動量低。 討好而依賴

舒適型- 社會興趣及活動量皆低。自卑無力而疏離

卓越型- 社會興趣及活動量皆高。自信而追求表現

【評論主題】主張教育即生長,教育即生活,教育是經驗不斷改造與重組的是下列哪一位教育思想家?(A)杜威(J. Dewey) (B)凱欣斯太納(G. Kerchensteiner)(C)赫斯特(P. Hirst) (

【評論內容】B 德國凱欣斯太納(G.M.Kerchensteiner):提倡公民訓練說,主張教育之目的,在造就適合國家級時代需要的有用公民。

【評論主題】依據「性侵害犯罪防治法」及「家庭暴力防治法」規定,學校每學年應安排幾小時以上之性侵害及家庭暴力防治課程?(A)性侵害防治課程每學年至少應四小時以上,家庭暴力防治課程應安排,但無時數規定(B)家庭防治暴

【評論內容】

性侵害犯罪防治法 第七條

各級中小學每學年應至少有四小時以上之性侵害防治教育課程。

 

家庭暴力防治法  第六十條

各級中小學每學年應有四小時以上之家庭暴力防治課程,但得於總時數不變下,彈性安排於各學年實施。

 

家庭教育法  第十二條

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每學年應在正式課程外實施四小時以上家庭教育課程及活動,並應會同家長會辦理親職教育。

 

性別平等教育法  第十七條

國民中小學除應將性別平等教育融入課程外,每學期應實施性別平等教育相關課程或活動至少四小時。

【評論主題】13、直接教學法受限於以下哪一個過程?(A) 需要延伸的推理或提問 (B) 較不以教師為中心(C) 學習單元的材料易被記憶 (D) 很少有一個唯一的最好的答案。

【評論內容】

直接教學法: 適用於教導學生記憶知識事實,學習動作技能,以及簡單的讀、寫、算等基本能力的學習,所以其容易受限學習單元的材料易被記憶,學生學習成效佳。但可能只是因為強記,而非真正理解~

資料來源 ptt-studyteacher板 HONGS大

【評論主題】10.提出POSDCORB的行政程序學者是:(A)費堯(H.Fayol)(B)古立克(L.Gulick)(C)泰勒(F.W.Taylor)(D)梅由(E.Mayo)

【評論內容】

Gulick提出的「POSDCoRB」指的是行政管理過程的七個程序,包括計劃(Planning)、組織(Organizing)、用人(Staffing)、指引(Directing)、協調(Coordination)、報告(Reporting)及預算(Budgeting)的過程。

資料來源:教育概論 p532(舊版) 陳嘉陽

【評論主題】某研究的研究架構為『教學方法-學習歷程-學業成績』,『學習歷程』屬於何種變項?(A)中介變項 (B)自變項(C)依變相 (D)調節變項

【評論內容】

「如焦慮,學習,動機,敵意,挫折,自尊等心理歷程,即稱為中介變項」→ 所以中介變項不是比較適合嗎???  還是我誤解了??

【評論主題】13.根據Maccoby & Jacklin(1974)發現男女有實徵性性別差異的以下何者正確 (A)青春期後女性語文能力平均高於男性ˉ(B)以人生全期而言,男性視覺空間能力及數理推理測驗中的空間知知

【評論內容】

Maccoby和Jacklin(1974)對1500餘項性別差異實徵研究進行統合分析,出版《性別差異心理學》(The psychology of sex difference)一書,指出男女差異主要在語言能力、數學能力、視覺空間能力和攻擊性四範疇,女性的語言能力優於男性。

我只找到這個,想請問其他選項如何修改?

【評論主題】教育部目前試辦中小學教師專業評鑑,評鑑內容不包括下列哪一項?(A)學校行政與實務(B)研究發展與進修(C)敬業精神與態度(D)班級經營與輔導

【評論內容】教育部推動「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評鑑計畫」其評鑑內容包括:課程設計與教學;班級經營與輔導;研究發展與進修及敬業精神與態度等,其規準由學校參照主管教育行政機關訂定之「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參考規準」自行訂定之。

【評論主題】16.為了時時維持個人的自尊,有一種將壞的特質排除於自身之外而將之加諸於他人的潛意識傾向為以下何 (A)reaction formationˉ(B)repressionˉ(C)regressionˉ(

【評論內容】

(A) reaction formationˉ反向作用

(B) repression  壓抑作用

(C) regression  退化作用

(D) projection  投射作用

【評論主題】31.學校依據「性侵害犯罪防治法」及「家庭暴力防治法」規定,每學年應安排幾小時以上之性侵害及家庭暴力防治課程?(A)性侵害防治課程每學年至少應四小時以上,家庭暴力防治課程應安排,但無時數規定。(B)家

【評論內容】

是的!:) 我找到的條文內容如下:

 

性侵害犯罪防治法  第七條

各級中小學每學年應至少有四小時以上之性侵害防治教育課程。

 

家庭暴力防治法 第六十條

各級中小學每學年應有四小時以上之家庭暴力防治課程,但得於總時數不變下,彈性安排於各學年實施。

【評論主題】15.請問以下何者『不』是綜合活動領域的能力指標 (A) 探索自我的興趣、性向、價值觀及人格特質 (B) 探討環境的改變與破壞可能帶來的危險,討論如何保護或改善環境 (C) 體會生命的起源與發展過程,

【評論內容】

(B) 4-3-2探討環境的改變與破壞可能帶來的危險,討論如何保護或改善環境(C) 1-4-1 體會生命的起源與發展過程,並分享個人的經驗與感受(D) 4-4-1 分析(覺察)人與自然的關係,並能對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做有系統的觀察與探究,發現及解決問題

默默覺得(A)比(B)、(D)更像是能力指標 X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