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26. 有關態度的改變,認為個體對態度對象的認知與行為若失去協調,則會形成矛盾、緊張、不愉快,因此必須尋求去除失調的方法,以去除緊張,因而產生態度的改變,提倡認知失調理論的學者是誰?
(A)海德(F. Heider)
(B)奧斯古(C. E. Osgood)
(C)費斯汀格(L. Festinger)
(D)奧波(G. W. Allport)

參考答案

答案:C
難度:適中0.624256
統計:A(1205),B(523),C(3459),D(354),E(0) #
個人:尚未作答書單:公路的服務水準

用户評論

【用戶】倪柏彥

【年級】小六下

【評論內容】費斯(face)顏面神經失調

【用戶】Leslie Ou

【年級】高二上

【評論內容】看完故事覺得很好懂(+1)心理實驗都好有趣!

【用戶】張瑞娟

【年級】大一上

【評論內容】1.奧波特(Allport)所主張的人格特質理論不包括何者?(A)中心特質 (B)次要特質 (C)關鍵特質 (D)首要特質 編輯私有筆記及自訂標籤教檢(教師檢定)◆教育原理與制度- 99 年 -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九十九年度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及幼稚園教師資格模擬試題#27222當學生自己知道逃學是種不對的行為,但該生卻常常逃學,此種情境乃是范士廷(L. Festinger)所謂的何種行為?(A)制約 (B)自發恢復 (C)不自主行為 (D)認知失調線上測驗: /tfulltext-線上測驗: /itemtag-Allport-5220.htm#ixzz5AxgYOzRa3奧斯古德的貢獻Osgood貢獻有以下幾點:  1.語義分化法  語義分化(Semantic Differential)法,又稱語...

【用戶】107桃園正式老師❤️函庭

【年級】國二上

【評論內容】海德Heider歸因理論歸因:社會心理學研究人知覺時,解釋行為(包括別人與自己的行為)發生原因的一種理論,歸因分成下列兩種:情境歸因/外向歸因(situational attribution):解釋人的行為原因性格歸因/內向歸因 (disppositional attribution):解釋當事人性格(心理)一般人在解釋別人的行為時,傾向於採性格歸因,而對自己行為做解釋時,則傾向採情境歸因.奧斯古Osgood語意分析技術(語意區別測驗)測量時使用兩個相對的形容詞所構成的量尺,要求受試者對某一個主題概念加以評定 目的在於測量與比較「概念」(如:人或抽象;如:教育)的意義分析主要包含三種因素:評價...

【用戶】倪柏彥

【年級】小六下

【評論內容】費斯(face.....看完整詳解

【用戶】Leslie Ou

【年級】高二上

【評論內容】看完故事覺得很好懂(+1)心理實驗都好有趣!

【用戶】107桃園正式老師❤️函庭

【年級】國二上

【評論內容】海德Heider歸因理論歸因:社會心理學研究人知覺時,解釋行為(包括別人與自己的行為)發生原因的一種理論,歸因分成下列兩種:情境歸因/外向歸因(situational attribution):解釋人的行為原因性格歸因/內向歸因 (disppositional attribution):解釋當事人性格(心理)一般人在解釋別人的行為時,傾向於採性格歸因,而對自己行為做解釋時,則傾向採情境歸因.奧斯古Osgood語意分析技術(語意區別測驗)測量時使用兩個相對的形容詞所構成的量尺,要求受試者對某一個主題概念加以評定 目的在於測量與比較「概念」(如:人或抽象;如:教育)的意義分析主要包含三種因素:評價...

【用戶】Leslie Ou

【年級】高二上

【評論內容】看完故事覺得很好懂(+1)心理實驗都好有趣!

【用戶】張瑞娟

【年級】大一上

【評論內容】1.奧波特(Allport)所主張...

【用戶】107桃園正式老師❤️函庭

【年級】國二上

【評論內容】海德Heider歸因理論歸因:社會心理學研究人知覺時,解釋行為(包括別人與自己的行為)發生原因的一種理論,歸因分成下列兩種:情境歸因/外向歸因(situational attribution):解釋人的行為原因性格歸因/內向歸因 (disppositional attribution):解釋當事人性格(心理)一般人在解釋別人的行為時,傾向於採性格歸因,而對自己行為做解釋時,則傾向採情境歸因.奧斯古Osgood語意分析技術(語意區別測驗)測量時使用兩個相對的形容詞所構成的量尺,要求受試者對某一個主題概念加以評定 目的在於測量與比較「概念」(如:人或抽象;如:教育)的意義分析主要包含三種因素: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