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19. 台灣曾於 2013 發生所謂毒澱粉使用於食品之事件,此毒澱粉是指下列何者化學物質?
(A)N-亞硝二甲胺
(B)二甲基甲醯胺
(C)異氰酸甲酯
(D)順丁烯二酸酐

參考答案

答案:D
難度:簡單0.658
書單:沒有書單,新增

用户評論

【用戶】蝦皮:警察法規白話解題

【年級】國三上

【評論內容】毒澱粉事件大事記2月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接獲檢舉,有澱粉業者將工業用黏著劑「順丁烯二酸酣」添加入澱粉製品。此化製澱粉不在衛生署管制的食品添加物名單內,無法進行相關產品的檢驗,直到3月15日衛生署才建立食品含順丁烯二酸檢驗方法,開始進行市售澱粉製品檢驗。5月13日經三個月調查,衛生署公布違法使用順丁烯二酸廠商,利用毒澱粉製成粉圓、粄條、黑輪等食品大量流入市面,查驗後發現包括珍珠粉圓、肉圓、魚丸、豆花、黑輪、板條、米粉等,皆驗出順丁烯二酸,引發食品安全危機。衛生署下令各縣市衛生局擴大稽查澱粉類製品,隨後公佈涉順丁烯二酸酐澱粉之業者名單(更新至2013年10月24日)5月26日食藥局發現,多數涉違法添加化製澱粉的原料生產廠商集中在台南地區,而相關技術來自中學退休教師王東清,他每次收取50萬到100萬元教導業者調和化製澱粉,讓製作出的修飾澱粉能做出口感有彈性的產品。5月27日衛生署公告6月1日起,所有澱粉類原料供應商必須提供安全之具結證明,給販賣含澱粉原料產品之業者,包括板條、肉圓、黑輪、粉圓、豆花、粉粿、芋圓及地瓜圓類等。5月31日《食品衛生管理法》修正草案於立法院三讀通過。6月5日新加坡、馬來西亞及韓國3個國家對台灣出口產品採取進口管制。經濟部針對違法廠商出口的澱粉類食品啟動出口管制至8月31日止。6月20日食藥署公佈停止澱粉類產品強制張貼產品原料安全具結證明規定。7月23日衛生署改制衛生福利部。11月6日毒澱粉事件,監察院糾正衛福部及經濟部。11月22日立法院三讀通過《毒性化學物質管理法》修正案。我國正式納入化學物質源頭登錄制度。11月30日衛福部召開2013全國食品安全會議。12月3日衛福部訂定「食品業者登錄辦法」。食品添加物製造、輸入及販售業者,是首波公告應依法進行登錄之食品業者。食品添加物登入管理資訊系統12月17日台南茂利澱粉工廠,再度遭查獲450公噸的毒澱粉。毒澱粉危機未解。順丁烯二酸是什麼?影響哪些食品?順丁烯二酸酐(Maleic anhydride)又名馬來酸酐或去水蘋果酸酐,常簡稱順酐,該物質被應用於工業用途之黏著劑、樹脂原料、殺蟲劑之穩定劑、及潤滑油之保存劑等,遇水會轉變順丁烯二酸。歐盟與美國允許食物中有順丁烯二酸,但並非容許直接添加,而是針對容器的溶出值,不能把順丁烯二酸直接加在食物中。──〈「順丁烯二酸酐化製澱粉」Q&A〉在2013年毒澱粉風暴中,不肖業者將未經核准的順丁烯二酸酣直接加入澱粉,做成化製澱粉,讓相關產品有彈性口感且成本低廉,影響所及包括民眾平時所吃的粉圓、芋圓類、板條、魚肉煉製品類(關東煮、黑輪)、肉圓、豆花、粉粿、粉條、肉羹、年糕、米粉及水晶餃等,以及地瓜粉、蕃薯粉、酥炸粉、黑輪粉、清粉、澄粉、粗粉、蚵仔煎粉、在來米粉等澱粉類產品。──〈衛生機關追查順丁烯二酸酐及所製化製澱粉相關產品結果〉https://e-info.org.tw/node/97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