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2. 學習者會自我監控,矯正個人口語的準確度,或調整為適合所處環境及交流對象之用語,此學習策略為下列哪一個選項?
(A)認知策略
(B)後設認知策略
(C)溝通策略
(D)社會情意策略

參考答案

答案:B
難度:計算中-1
書單:沒有書單,新增

用户評論

【用戶】蔚藝莚

【年級】高二下

【評論內容】Oxford(1990)根據過去專家學者對語言策略的研究及分類,將語言學習策略分為直接性及間接性兩大類:直接性語言學習策略,是指與學習本身以及目標語有直接相關的策略,可再細分為三類:記憶策略、認知策略及補償策略。間接性語言學習策略是指幫助與管理語言學習的策略,亦可細分為三類:後設認知策略、情意策略及社交策略。A個體在解決問題時,運用既有的知識經驗,以達到目的的一切心智活動統稱為「認知策略」。此詞的運用始於一九五六年布魯納(J.S. Bruner)等人,用以說明個體控制自身的學習、記憶及思考行為的能力。一般而言,認知策略的研究可分「學習與記憶的策略」及「問題解決的策略」兩部分。B後設認知策略是一種系統的訓練計畫或方法。學生要獲得有效的學習,便必須了解所要學習的材料、自己的能力及特質、使用有效的方法和技巧、適當的使用時間和使用的原因及使用效果。後設認知策略便是依這些條件和知識而做的計畫。  採用後設認知策略時,一方面要提供學生有關後設認知的知識,一方面要訓練學生知道如何調整學習歷程,增加學習效果。  著名的後設認知策略研究包括傅來福(J.H. Flavell)、布朗(A.L. Brown)、司騰柏格(R.J. Sternberg)等人的研究。以下逐一說明:1.傅來福的研究指出:後設認知策略強調訓練學生自我覺知和對自我學習歷程的檢討,包括下列四個條件:  (1)訓練學生獲得各種學習方法的行動;  (2)訓練學生了解學習目標;  (3)促進學生學習後的體驗和感受的訓練;  (4)幫助學生了解知識儲存的方法和使用。2.布朗認為有效的後設認知策略包括三種:  (1)基模知識訓練:提供學生基本認知結構訓練,例如教學生使用記憶術、作筆記、畫重點、自我發問,以建立知識基礎,有助於對文章理解。  (2)學習技巧知識訓練:提供學生目標導向的學習方法和知識,以幫助學生增進學習效果。例如,但守樓(D.F. Dansereau)的計謀(MURDER)訓練計畫即為一種後設認知策略。以大學生為例,有心情、了解、回憶、吸收、擴展、和檢查錯誤等六個步驟。巴隆(F. Baron, 1981)也提出一套後設認知策略,即分析目標、計畫策略、實行策略、檢查策略、及修改策略等五個程序,以提高學生計畫能力,使其能夠進行有效的解決問題歷程。  (3)自我調整訓練:提醒學生隨時使用後設認知知識去監控自己的學習歷程,以便採取補救策略,調整自己的學習及認知。3.司騰柏格認為後設認知策略應包括一般思考歷程及學習歷程的訓練及解決問題的訓練計畫。一般的後設認知策略應提供學生如何應用、如何使用或組織知識的自我監控訓練。其訓練步驟可分為確認問題性質、選擇問題方式、選擇解題步驟、選擇心理表徵、時間及資源分配應用,及解題監控等六項。C溝通策略迂迴的說法這是指使用不同的單詞或短語來表達學習者的意圖。例如,如果學習者不知道“祖父”這個詞,則可以將其改寫為“我父親的父親”。語義迴避學習者可以通過使用替代詞來避免有問題的詞。例如,將不規則動詞 make 替換為規則動詞 Ask。 “ask”有規律性,所以很容易正確使用。創造詞這是指為學習者不認識的單詞創建新單詞和短語。例如,學習者可能將藝術畫廊稱為“圖片場所”。語言切學習者可以將母語單詞插入句子中,並希望對話者能夠理解它們。 向對話者詢問正確的詞語或其他幫助的策略是一種溝通策略。非語言策略這可能指使用手勢和啞劇等策略來增強或取代口頭交流。迴避迴避有多種形式,被視為一種溝通策略。第二語言學習者可能會避免談論他們缺乏第二語言所需的詞彙和其他語言技能的話題。語言學習者也可能開始嘗試談論某個話題,但在句子中間放棄了努力,意識到他們缺乏完成信息所需的語言資源。D情意策略(affective strategies):幫助學習者掌握學習情緒、態度、動機和價值觀。情意策略的使用可讓學習者控制自我的情緒或態度,讓心理處於有利於目標語言學習的狀態。情意策略包括降低緊張焦慮、給自己鼓勵和自我情緒的瞭解及掌控。例如,學習者在面對目標語的學習時,會用深呼吸或是聽音樂來減緩緊張的情緒;在完成困難的學習任務或是通過考試時,給自己一些獎勵。

【用戶】蔚藝莚

【年級】高二下

【評論內容】Oxford(1990)根據過去專家學者對語言策略的研究及分類,將語言學習策略分為直接性及間接性兩大類:直接性語言學習策略,是指與學習本身以及目標語有直接相關的策略,可再細分為三類:記憶策略、認知策略及補償策略。間接性語言學習策略是指幫助與管理語言學習的策略,亦可細分為三類:後設認知策略、情意策略及社交策略。A個體在解決問題時,運用既有的知識經驗,以達到目的的一切心智活動統稱為「認知策略」。此詞的運用始於一九五六年布魯納(J.S. Bruner)等人,用以說明個體控制自身的學習、記憶及思考行為的能力。一般而言,認知策略的研究可分「學習與記憶的策略」及「問題解決的策略」兩部分。B後設認知策略是一種系統的訓練計畫或方法。學生要獲得有效的學習,便必須了解所要學習的材料、自己的能力及特質、使用有效的方法和技巧、適當的使用時間和使用的原因及使用效果。後設認知策略便是依這些條件和知識而做的計畫。  採用後設認知策略時,一方面要提供學生有關後設認知的知識,一方面要訓練學生知道如何調整學習歷程,增加學習效果。  著名的後設認知策略研究包括傅來福(J.H. Flavell)、布朗(A.L. Brown)、司騰柏格(R.J. Sternberg)等人的研究。以下逐一說明:1.傅來福的研究指出:後設認知策略強調訓練學生自我覺知和對自我學習歷程的檢討,包括下列四個條件:  (1)訓練學生獲得各種學習方法的行動;  (2)訓練學生了解學習目標;  (3)促進學生學習後的體驗和感受的訓練;  (4)幫助學生了解知識儲存的方法和使用。2.布朗認為有效的後設認知策略包括三種:  (1)基模知識訓練:提供學生基本認知結構訓練,例如教學生使用記憶術、作筆記、畫重點、自我發問,以建立知識基礎,有助於對文章理解。  (2)學習技巧知識訓練:提供學生目標導向的學習方法和知識,以幫助學生增進學習效果。例如,但守樓(D.F. Dansereau)的計謀(MURDER)訓練計畫即為一種後設認知策略。以大學生為例,有心情、了解、回憶、吸收、擴展、和檢查錯誤等六個步驟。巴隆(F. Baron, 1981)也提出一套後設認知策略,即分析目標、計畫策略、實行策略、檢查策略、及修改策略等五個程序,以提高學生計畫能力,使其能夠進行有效的解決問題歷程。  (3)自我調整訓練:提醒學生隨時使用後設認知知識去監控自己的學習歷程,以便採取補救策略,調整自己的學習及認知。3.司騰柏格認為後設認知策略應包括一般思考歷程及學習歷程的訓練及解決問題的訓練計畫。一般的後設認知策略應提供學生如何應用、如何使用或組織知識的自我監控訓練。其訓練步驟可分為確認問題性質、選擇問題方式、選擇解題步驟、選擇心理表徵、時間及資源分配應用,及解題監控等六項。C溝通策略迂迴的說法這是指使用不同的單詞或短語來表達學習者的意圖。例如,如果學習者不知道“祖父”這個詞,則可以將其改寫為“我父親的父親”。語義迴避學習者可以通過使用替代詞來避免有問題的詞。例如,將不規則動詞 make 替換為規則動詞 Ask。 “ask”有規律性,所以很容易正確使用。創造詞這是指為學習者不認識的單詞創建新單詞和短語。例如,學習者可能將藝術畫廊稱為“圖片場所”。語言切學習者可以將母語單詞插入句子中,並希望對話者能夠理解它們。 向對話者詢問正確的詞語或其他幫助的策略是一種溝通策略。非語言策略這可能指使用手勢和啞劇等策略來增強或取代口頭交流。迴避迴避有多種形式,被視為一種溝通策略。第二語言學習者可能會避免談論他們缺乏第二語言所需的詞彙和其他語言技能的話題。語言學習者也可能開始嘗試談論某個話題,但在句子中間放棄了努力,意識到他們缺乏完成信息所需的語言資源。D情意策略(affective strategies):幫助學習者掌握學習情緒、態度、動機和價值觀。情意策略的使用可讓學習者控制自我的情緒或態度,讓心理處於有利於目標語言學習的狀態。情意策略包括降低緊張焦慮、給自己鼓勵和自我情緒的瞭解及掌控。例如,學習者在面對目標語的學習時,會用深呼吸或是聽音樂來減緩緊張的情緒;在完成困難的學習任務或是通過考試時,給自己一些獎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