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45.林老師是高中球隊教練,他發現隊員中有多位原住民同學只喜歡打球,但對學習缺乏興趣與信心。他遂邀請多位在部落長大卻能完成升學夢想的學長來隊分享奮鬥的故事;並請學校老師與牧師引導家長共同為孩子設定合理的標準,逐步提供成功經驗。經過兩年的努力,這些學生不但脫離低成就或中輟的困境,並增強族裔認同。請問林老師的作為比較符合下列哪一項理論?
(A)行為改變理論
(B)集體自我效能理論
(C)合作學習理論
(D)自我調整學習理論。

參考答案

答案:B
難度:簡單0.821616
統計:A(184),B(2197),C(70),D(223),E(0)

用户評論

【用戶】2017感謝阿

【年級】高三下

【評論內容】班杜拉將集體效能感界定為“團體對組織和實施產生一定水平的成就所需行為過程的聯合能力的共同信念”。集體效能信念主要集中在團體操作性能力上,但不是操作性能力本身,而是對操作性能力的判斷或評價。集體效能不是個體屬性的總和,而是個體相互作用的動態過程所創造的一種突現的屬性。集體效能感也不是一種整個(monolithic) 團體的屬性。個體在同一社會體系中的角色和職位不同,他們在怎樣看待團體的效能上可能有些不同。一般地說,個體效能形成的四個信息來源,即掌握性經驗、替代性經驗、社會說服、生理和情緒狀態,對集體效能的形成具有同樣的意義。不過集體效能的形成也有一些特有的影響因素:團體構成如何、團體成員能力和知識搭配得如何、團體...

【用戶】2017感謝阿

【年級】高三下

【評論內容】所以是因為有人分享奮鬥故事,所以選B嗎?不然有設定合理標準,我想選A@@

【用戶】貝貝✨

【年級】高三下

【評論內容】不只吧~他也增強了族群認同基本上看到很多人+認同就會聯想到集體效能你也查資料了,這題就是在考集體效能的概念

【用戶】得修萬歲

【年級】高三下

【評論內容】集體效能(Collective Efficacy)是指團體成員對團體能力的判斷或對完成即將到來的工作的集體能力的評價線上測驗: /itemtag-%E9%9B%86%E9%AB%94%E6%95%88%E8%83%BD-54544.htm#ixzz4YSLM7pg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