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實驗主義的代表,認為凡有生命的個體均能向上生長,故提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長的論點,以行動哲學啟示教育,是經驗不斷重組與改造的歷程。
(A)杜威Dewey
(B)康德Kant
(C)拿托普Ntorp
(D)羅素Russell

參考答案

答案:A
難度:非常簡單0.990059
統計:A(10955),B(88),C(2),D(20),E(0) #
個人:尚未作答書單:邏輯實證論-教育綜合考題、教育的隱喻、Tuckman團體五階段

用户評論

【用戶】鄭雅萍

【年級】國三下

【評論內容】康德的「沒有內涵的思想是空的,沒有概念的直觀是盲目的」內涵康德很重視道德教育, 在其所著的〈教育學〉一書中實踐教育部分就是屬於道德教育, 他以為這種教育是教人如何作人, 即人格教育, 其目的在於教導人使其知道如何立己, 如何在社會上為人處事, 發展自己的個性。實踐教育的最終目的在以“格準”的自律法則來達成品格的陶冶。

【用戶】謝謝阿讓我上岸!

【年級】高二下

【評論內容】教育即生活=杜威

【用戶】b222sally

【年級】大一上

【評論內容】◎社會本位主義:教育是延續社會文化及促進社會進步的工具

【用戶】鄭雅萍

【年級】國三下

【評論內容】康德的「沒有內涵的思想是空的,沒有概念的直觀是盲目的」內涵康德很重視道德教育, 在其所著的〈教育學〉一書中實踐教育部分就是屬於道德教育, 他以為這種教育是教人.....看完整詳解

【用戶】謝謝阿讓我上岸!

【年級】高二下

【評論內容】教育即生活=杜威

【用戶】b222sally

【年級】大二下

【評論內容】◎社會本位主義:教育是延續社會文化及促進社會進步的工具

【用戶】b222sally

【年級】大二下

【評論內容】◎社會本位主義:教育是延續社會文化及促進社會進步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