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主題】9.信仰宗教自由不包括下列何種自由?(A)不信宗教自由(B)宗教活動之自由(C)傳教自由(D)設立國教之自由

【評論內容】

根據釋字490應保持政教分離原則(D...

【評論主題】1. 50 歲之甲與其獨子乙出海捕魚,不幸同時失足落海,其後遍尋不著,從此失去音訊。若甲、乙均有配偶且無其他繼承人,而甲有房屋一棟,乙無任何財產,下列關於該房屋所有權歸屬之敘述, 何者正確? (A)經

【評論內容】

『特別災難』是指出於自然或外在的不可抗力,而對於失蹤人不可避免,

而失足落水純屬個人意外事件,並非特別災難。

【評論主題】25.關於警察在集會遊行等公共活動中所蒐集之資料,應如何處理?(A)原則上於活動結束後,應即銷毀(B)為調查犯罪行為而有保存之必要者,得予以保存(C)為調查違法行為而有保存之必要者,得予以保存(D)保

【評論內容】

警職法第9條

(D)原則上於集會遊行活動結束後應立即銷毀;例外於調查犯罪或其他違法行為,而有保存必要者,至遲應於一年內銷毀之。

(E)無法避免得及於第三人

【評論主題】4. 警察職權行使法有關裝設監視器之規定,下列敘述何者正確?(A) 僅得於公共場所裝設(B) 警察機關為監視器之主管機關(C) 應於公共場所全面裝設(D) 蒐集之資料,原則上至遲應於資料製作完成時起一

【評論內容】

(D)警職法第十條第二項:除因調查犯罪嫌疑或其他違法行為,有保存之必要者外 ,至遲應於資料製作完成拾起一年內銷毀之。

【評論主題】17 依據集會遊行法規定,有關集會遊行申請許可之相關事項,下列敘述何者正確?(A)室內與室外集會、遊行,均應向主管機關申請許可 (B)室外集會、遊行,應由負責人填具申請書,載明必要事項,於一個月前向主

【評論內容】

(C)集遊法第13條第二項,室外集會遊行,不予許可之通知書,應載明理由及不服之救濟程序。

(A)室內採事後追懲制,任意舉行

(B)集遊法第9條於六日前向主管機關申請許可

(D)集遊法第13條所列通知書應載明的事由,並無規定應載明負責人之財產狀況

【評論主題】23.下列有關司法院釋字第 535 號解釋文之敘述,何者正確?(A)警察勤務條例已非單純之組織法,實兼有行為法之性質(B)臨檢實施之手段影響人民行動自由、財產權及隱私權(C)實施臨檢之要件、程序及對違

【評論內容】

(D)

對公共場所 交通工具的臨檢

1.要件:已發生危害或依客觀合理易生危害

2對於私人之場所除了上述要件外,尚應受住宅相同之保障

對人之臨檢

要件:有相當理由足認其行為已構成或即將發生危害者

【評論主題】16 下列關於訴願之參加之敘述,何者正確?(A)與訴願人利害關係相同之人得為參加人(B)訴願參加應得訴願人之同意(C)得為利害關係人之利益參加訴願(D)受理訴願機關不得主動通知訴願人以外之人參加訴願

【評論內容】

訴願法第28條第一項是和訴願人為同一陣線,又稱為普通參加

訴願法第28條第二項則是和訴願人厲害相反,乃敵手,又稱必要參加

【評論主題】6 下列何者完全不屬於憲法第 24 條關於國家賠償之法律?(A)國家賠償法 (B)冤獄賠償法 (C)警械使用條例 (D)土地徵收條例

【評論內容】

土地徵收條例是國家合法之行為,應為補償

國家賠償則是出於國家違法之行為,故為賠償

【評論主題】19.有關警察查訪治安顧慮人口之職權,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須經警察局長書面同意 (B)屬任意性調查措施 (C)查訪期間以刑事判決確定後 3 年內為限 (D)由戶籍地警察機關每 3 個月實施查訪一

【評論內容】

(A)不需要警察局局長書面同意(警職法地15條)

(C)查訪時間以刑執行完畢或假釋出獄後三年內為限(警職法第15條第二項)

(D)每個月至少實施一次(治安顧慮人口查訪辦法第四條)

【評論主題】10.下列何種警察處分屬於訴願審議範圍?(A)損失補償決定 (B)交通違規裁決(C)違反社會秩序維護法之沒入罰 (D)警察人事停職處分

【評論內容】

(A)警察職權行使法第31條第三項:對於警察機關所為損失補償之決定不符者 得依法提起訴願及行政訴訟

【評論主題】18 下列有關公務人員行政中立規範之敘述,何者正確?(A)依公務人員行政中立法之規定,該法未規定或其他法律另有寬鬆規定者,適用其他有關之法律 (B)公務人員行政中立法規範之對象,包括國立臺灣大學校長

【評論內容】

(A)依照公務人員行政中立法第一條第二項,本法未規定或其他法律另有嚴格規定者,適用其他有關之法律。

(B)同法第17條第一款前段,公立學校校長。

(C)(D)同法第五條第一項,公務人員得加入政黨或其他政治團體。但不得兼任政黨或其他政治團體之職務。

【評論主題】4 依警察職權行使法相關規定,下列敘述何者最正確?(A)其所稱警察,係指實質意義之警察 (B)其所稱警察職權,係屬具體性之措施 (C)依本法所發動之類型化職權,均須經警察機關主管長官同意後方得行使之

【評論內容】

(A)本法為狹義之警察

(C)僅有第6條第二項 第11條 第12條須經同意方得實施

(D)依照本法第31條得請求損失補償

【評論主題】21 違反社會秩序行為之處罰,以何時之法有明文規定者為限?(A) 裁處時 (B)行為時 (C)裁判時 (D)有利時

【評論內容】

社維法第二條:以行為時本法有明文規定者為限

【評論主題】7 依警察人員人事條例規定,初任「警佐」警察官之年齡不得超過幾歲?(A)35 歲 (B)40 歲 (C)45 歲 (D)50 歲

【評論內容】

警察人員人事條例第十條:

一.警佐:40歲

二.警正:45歲

三.警監:50歲

【評論主題】6 關於行政執行之義務人對執行命令、執行方法等情事,得於執行程序終結前,向執行機關提出何種救濟主張?(A)聲明異議 (B)要求申復 (C)立即抗告 (D)申請復查

【評論內容】

行政執行法第9條第一項:義務人或利害關係人對執行命令,執行方法,應遵守之程序或其他侵害利益之情事,得於執行程序終結前,向執行機關聲明異議。

【評論主題】2.依「警察人員人事條例」規定,原則上警察人員考試二等考試及格者,取得下列何種任官資格?(A)警佐一階 (B)警正四階(C)警正三階(D)警正二階

【評論內容】

警察人員人事條例第12條第一項第二款:高等考試二級考試或特種考試警察查人員考試二等考試及格者,取得警正三階任官資格

【評論主題】21.下列何者屬警察官規之事項?(A) 警察之服式(B) 警察之編制(C) 警察之官等(D) 警察之職務等階(E) 警察之分局設置

【評論內容】

(C)(D)官規(人事)

(A)為服制

(B)(E)為官制

【評論主題】21 依據警察職權行使法之規定,關於警察對集會遊行或其他公共活動參與者之攝影錄音蒐證,下列敘述何者正確?(A)由現場執法之警察依事實情況決定實施(B)由刑事警察人員徵得刑事偵查大隊長之書面同意後方得實

【評論內容】

依據警職法第9條其發動之標準為:警察依事實足認集會遊行或其他公共活動參與者之行為,對公共安全或秩序有危害之虞時

【評論主題】35.下列有關「警察於公共場所設置監視器」之敘述,何者正確:(A) 對於公共場所,均得協調相關機關裝設監視器(B) 在公共場所設置監視器,須有法律之依據(C) 公共場所設置之監視器,並未影響人民之隱私

【評論內容】

(A)於經常發生或經合理判斷可能發生犯罪案件之公共場所或公眾得出入之所,為維護治安之必要時,得協調相關機關裝設監視器,或以現有之攝影或其他科技工具蒐集資料(警職法第10條第一項)

【評論主題】17.下列對於社會秩序維護法中「無責任能力之人」之敘述,何者正確?(A)心神喪失人有違反本法之行為,得責由其監護人監護(B)未滿十六歲之人,屬之(C)心神喪失人的認定,由警察客觀判斷(D)十二歲之人有

【評論內容】

(A)社維法第8條,對於心神喪失之人有違法本法之行為者,得責由其監護人加以監護

(B)依同條第一項第一款為未滿14歲之人

(C)應該是法院做認定(我猜XD)

(D)依同條第二項應責由其法定力人或相當之人家以管教

【評論主題】11.下列有關警察人員於執行職務時,使用警械致人傷亡,應負損害賠償責任之適用法律敘述,何者正確?(A)警械使用條例第十一條,依照最高法院見解,乃請求國家負損害賠償之特別規定(B)國家賠償法第二條、第五

【評論內容】國家賠償法第六條 :國家損害賠償,本法及民法以外其他法律有特別規定,適用其他法律 

因此警械使用條例第11條為國賠法之特別法

【評論主題】2 下列所稱「警察」,何者係屬學理上所謂廣義或實質之警察概念?(A)警察法第 3 條第 1 項:「警察官制、官規、教育、服制、勤務制度及其他全國性警察法制,由中央立法並執行之,或交由直轄市、縣(市)執

【評論內容】

(C)釋字588號解釋,所謂廣義之警察,指凡基於維護社會秩序或公共利益之目的,實質上對人民施以國家強制性之公權力,以命令或強制,並限制其自由之作用。

例如:行政執行法中有關公法上金錢給付義務之執行人員所為之拘提管收行為。

【評論主題】1 依違反社會秩序維護法案件處理辦法規定,下列何者正確?(A)本法第 26條所稱再有違反本法行為者,係以前後兩次行為均違反本法同一條款之規定而言(B)本法所稱深夜,係指凌晨 0 時至 5 時而言(C)

【評論內容】

(A)“再有”不以違反同一條款為限,“再次”才是

(C)依照違法社會秩序維護法案件處理辦法第11條,本法第72條第三款所稱噪音,係指噪音管制法令規定管制標準以外,不具持續性或不易測量而足以妨害他人生活安寧之聲音。

(D)應以書面通知

【評論主題】四、學者 E. M. Rogers 提出創新擴散理論(Diffusion of Innovation)用以描述一項新的觀念、事物或技術引入社會體系時的演變過程。而此創新應具備相對利益(Relative

【評論內容】

社維法第10條之規定,未滿18歲之人 /心神喪失人/或精神耗弱人,因其法定代理人或監護人疏於關叫或監護,致其有違反本法之行為者,除依前兩條規定處理外,按期違反本法之行為處罰其法定代理人或監護人。但以申誡或罰鍰為限。

【評論主題】6 關於行政執行之義務人對執行命令、執行方法等情事,得於執行程序終結前,向執行機關提出何種救濟主張?(A)聲明異議 (B)要求申復 (C)立即抗告 (D)申請復查

【評論內容】

行政執行法第9條第一項:義務人或利害關係人對執行命令,執行方法,應遵守之程序或其他侵害利益之情事,得於執行程序終結前,向執行機關聲明異議。

【評論主題】2.依「警察人員人事條例」規定,原則上警察人員考試二等考試及格者,取得下列何種任官資格?(A)警佐一階 (B)警正四階(C)警正三階(D)警正二階

【評論內容】

警察人員人事條例第12條第一項第二款:高等考試二級考試或特種考試警察查人員考試二等考試及格者,取得警正三階任官資格

【評論主題】21 依據警察職權行使法之規定,關於警察對集會遊行或其他公共活動參與者之攝影錄音蒐證,下列敘述何者正確?(A)由現場執法之警察依事實情況決定實施(B)由刑事警察人員徵得刑事偵查大隊長之書面同意後方得實

【評論內容】

依據警職法第9條其發動之標準為:警察依事實足認集會遊行或其他公共活動參與者之行為,對公共安全或秩序有危害之虞時

【評論主題】35.下列有關「警察於公共場所設置監視器」之敘述,何者正確:(A) 對於公共場所,均得協調相關機關裝設監視器(B) 在公共場所設置監視器,須有法律之依據(C) 公共場所設置之監視器,並未影響人民之隱私

【評論內容】

(A)於經常發生或經合理判斷可能發生犯罪案件之公共場所或公眾得出入之所,為維護治安之必要時,得協調相關機關裝設監視器,或以現有之攝影或其他科技工具蒐集資料(警職法第10條第一項)

【評論主題】17.下列對於社會秩序維護法中「無責任能力之人」之敘述,何者正確?(A)心神喪失人有違反本法之行為,得責由其監護人監護(B)未滿十六歲之人,屬之(C)心神喪失人的認定,由警察客觀判斷(D)十二歲之人有

【評論內容】

(A)社維法第8條,對於心神喪失之人有違法本法之行為者,得責由其監護人加以監護

(B)依同條第一項第一款為未滿14歲之人

(C)應該是法院做認定(我猜XD)

(D)依同條第二項應責由其法定力人或相當之人家以管教

【評論主題】11.下列有關警察人員於執行職務時,使用警械致人傷亡,應負損害賠償責任之適用法律敘述,何者正確?(A)警械使用條例第十一條,依照最高法院見解,乃請求國家負損害賠償之特別規定(B)國家賠償法第二條、第五

【評論內容】國家賠償法第六條 :國家損害賠償,本法及民法以外其他法律有特別規定,適用其他法律 

因此警械使用條例第11條為國賠法之特別法

【評論主題】2 下列所稱「警察」,何者係屬學理上所謂廣義或實質之警察概念?(A)警察法第 3 條第 1 項:「警察官制、官規、教育、服制、勤務制度及其他全國性警察法制,由中央立法並執行之,或交由直轄市、縣(市)執

【評論內容】

(C)釋字588號解釋,所謂廣義之警察,指凡基於維護社會秩序或公共利益之目的,實質上對人民施以國家強制性之公權力,以命令或強制,並限制其自由之作用。

例如:行政執行法中有關公法上金錢給付義務之執行人員所為之拘提管收行為。

【評論主題】1 依違反社會秩序維護法案件處理辦法規定,下列何者正確?(A)本法第 26條所稱再有違反本法行為者,係以前後兩次行為均違反本法同一條款之規定而言(B)本法所稱深夜,係指凌晨 0 時至 5 時而言(C)

【評論內容】

(A)“再有”不以違反同一條款為限,“再次”才是

(C)依照違法社會秩序維護法案件處理辦法第11條,本法第72條第三款所稱噪音,係指噪音管制法令規定管制標準以外,不具持續性或不易測量而足以妨害他人生活安寧之聲音。

(D)應以書面通知

【評論主題】4. 警察職權行使法有關裝設監視器之規定,下列敘述何者正確?(A) 僅得於公共場所裝設(B) 警察機關為監視器之主管機關(C) 應於公共場所全面裝設(D) 蒐集之資料,原則上至遲應於資料製作完成時起一

【評論內容】

(D)警職法第十條第二項:除因調查犯罪嫌疑或其他違法行為,有保存之必要者外 ,至遲應於資料製作完成拾起一年內銷毀之。

【評論主題】19 下列何者不屬警察職權行使法所明列職權類型之一?(A)查證身分 (B)鑑識身分 (C)蒐集資料 (D)為民服務

【評論內容】查鑑蒐通管,驅直扣管賣,賣毀用置限,入築所出入

【評論主題】6 關於行政執行之義務人對執行命令、執行方法等情事,得於執行程序終結前,向執行機關提出何種救濟主張?(A)聲明異議 (B)要求申復 (C)立即抗告 (D)申請復查

【評論內容】

行政執行法第9條第一項:義務人或利害關係人對執行命令,執行方法,應遵守之程序或其他侵害利益之情事,得於執行程序終結前,向執行機關聲明異議。

【評論主題】19.社會秩序維護法對於違序行為後、裁處前法律有變更者,採取何種原則?(A) 採從輕原則(B) 採從新原則(C) 以從輕為原則,從新為例外 (D) 以從新為原則,從輕為例外

【評論內容】

社維法第三條

前段(從新原則):行為後本法有變更者,適用裁處時之規定

後段但書(從新例外):但裁處前之規定有利於行為人者,是用最有利於行為人之規定

【評論主題】9.信仰宗教自由不包括下列何種自由?(A)不信宗教自由(B)宗教活動之自由(C)傳教自由(D)設立國教之自由

【評論內容】

根據釋字490應保持政教分離原則(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