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主題】漣漪效應誰提的??(A)庫寧(B)楊格(C)赫威斯特(D)皮亞傑

【評論內容】

*漣漪效應:教師獎勵學生良好行為或處罰指責學生偏差的行為時,常會影響鄰近學生的行為,此謂之漣漪效應(ripple effect)。*美國心理學家庫寧(Jacob Kounin,1970)發現老師的管教態度越明確,在其教導下的學生,就會越守規矩,而且此種效果可以擴散到其他同學身上。而老師的憤怒和威嚇並無法改變情況,只會造成學生的不安、焦慮與迷惑。且他發現漣漪效應在開學的第一天最顯著,並隨著時間而漸漸消失。

資料來源:教育wiki

【評論主題】提倡「方位學習(符號學習)」理論:白老鼠在迷津中,經到處遊走之後,已學到整個迷津的認知圖(Cognitive map)提倡「潛在學習論」(A)Illich(B)Thondike(C)Willis(D)

【評論內容】

美國心理學家托爾曼(Edward C. Tolman)提倡符號學習論,其基本理論是,當白老鼠在迷津中,經到處游走之後,學到整個迷津的認知地圖(Cognitive Map),所以老鼠在迷津中的行為是目的導向的,而不是作制約學習論者所說的反應導向的。

【評論主題】提出教育四種概念(複合性、爭議性、多樣態的歷程、工作-成效)以及教育四種隱喻(接生、塑造、雕刻、生長)(A)蘇格拉底 (B)Thondike(C)Peters(D)Scheffler

【評論內容】謝富樂(Scheffler) *提出教育本質四大概念 複合概念(A Complex Concept) 爭議性概念(A Contested Concept) 多樣態概念(A Polymorphous Concept) 工作─成效概念(A Task-achievement Co.....看完整詳解

【評論主題】41.下列有關教育思想家的主張之敘述,何者正確?(A)盧梭(J.-J.Rousseau)強調教育的目的在於批判意識的發展(B)弗雷勒(P.Freire)認為教育的主要目的在於傳遞人類的精神文明(C)布

【評論內容】盧梭(J.-J. Rousseau)-主張自然主義的教育學說,代表作《愛彌兒》。 弗雷勒(P. Freire)-巴西著名成人教育學者,批判教學論,代表作為《受壓迫者教育學》。布萊彌德(T. Brameld)-重建主義,教.....看完整詳解

【評論主題】行為目標的敘寫,要能成為教學評量的依據,下列有關行為目標的敘寫方式,何者有誤?(A)行為目標的敘寫必須是學習的結果,而非學習的活動 (B)行為目標的敘寫必須是教師導向,而非學生導向 (C)行為目標的敘

【評論內容】1.行為目標的敘寫必須是學習的結果,而非學習的活動。 2.行為目標的敘寫必須是學生導向,而非.....看完整詳解

【評論主題】41.涂爾幹 (E.Durhhain) 認為教育的目的為何?(A)使個人社會化(B)發揮個人潛能(C)使個人自我實現(D)教育無目的

【評論內容】

◎涂爾幹(E.Durkheim)認為任何社會皆有其社會需求(societal needs),教育制度的功能即在滿足社會需求。他認為教育的目的是在「激起並發展兒童生理的、智力的和道德的品質,以適應整體政治社會和個人將來所處特殊環境的需求」,也認為教育不僅使個人「社會化」,且同時完成「個性化」。

◎帕森士((T.Parson)是美國哈佛大學著名學者,提出社會行為(social action)當作社會學的分析單位。依照帕森士的分析,任何社會體系都具有四種作用:(1)模式的維持(pattern-maintenance);(2)體系的統整(intergration);(3)目標的達成(goal-attainment);(4)調適的作用(adaptation)。另外,在〈班級為一種社會體系-美國社會中的功能〉一文中,帕森士詳盡分析美國...

【評論主題】41.涂爾幹 (E.Durhhain) 認為教育的目的為何?(A)使個人社會化(B)發揮個人潛能(C)使個人自我實現(D)教育無目的

【評論內容】

◎涂爾幹(E.Durkheim)認為任何社會皆有其社會需求(societal needs),教育制度的功能即在滿足社會需求。他認為教育的目的是在「激起並發展兒童生理的、智力的和道德的品質,以適應整體政治社會和個人將來所處特殊環境的需求」,也認為教育不僅使個人「社會化」,且同時完成「個性化」。

◎帕森士((T.Parson)是美國哈佛大學著名學者,提出社會行為(social action)當作社會學的分析單位。依照帕森士的分析,任何社會體系都具有四種作用:(1)模式的維持(pattern-maintenance);(2)體系的統整(intergration);(3)目標的達成(goal-attainment);(4)調適的作用(adaptation)。另外,在〈班級為一種社會體系-美國社會中的功能〉一文中,帕森士詳盡分析美國...

【評論主題】65. 統計圖表中,可呈現趨勢且有順序的為何種圖形?(A) 百分圖 (B)長條圖 (C)圓形圖 (D)折線圖

【評論內容】

折線圖有時間的連續性,可以看出上升、下降的趨勢。

【評論主題】64. 憤怒鳥在上美術課時,利用三角形(△),正方形(□),圓形(○),畫了一張在正方形的右上角蓋住了圓的 1/4,且在正方形的左下方有一個三角形疊在它上面,請你從下面選項中,找出他畫的圖:(A)  

【評論內容】

1.正方形的右上角蓋住了圓的 1/4--圓在右上角,且1/4圓被遮住,代表圓在下層,正方形在上層。

2.正方形的左下方有一個三角形疊在它上面--三角形在左下方,且三角形疊在上面表示在上層,正方形在下層。

【評論主題】55. 有一簍橘子不足 400 個,今 5 個一數餘 3 個,6 個一數餘 4 個,8 個一數不足 2 個,則此簍橘子最多有多少個?(A)358 個(B)360 個(C)362 個(D)364 個

【評論內容】

5 個一數餘 3 個=不足 2 個

6 個一數餘 4 個=不足 2 個

8 個一數不足 2 個

[5,6,8]=120

400/120=3

120*3=360

不足2--360-2=358

【評論主題】49. 統計圖表中,可呈現趨勢且有順序的為何種圖形?(A) 百分圖(B)長條圖(C)圓形圖(D)折線圖

【評論內容】

折線圖有時間連續性,且可以看出上升、下降的趨勢。

【評論主題】

【評論內容】*循環小數化分數,分母小數點後有幾位循環就寫幾個9,有幾位不循環就寫幾個0;分子將循環小數全部寫上去,減去不循環的數字。9/9+(9-0)/90+(9-0)/900=1+1/10+1/100=1.11

【評論主題】提倡「方位學習(符號學習)」理論:白老鼠在迷津中,經到處遊走之後,已學到整個迷津的認知圖(Cognitive map)提倡「潛在學習論」(A)Illich(B)Thondike(C)Willis(D)

【評論內容】

美國心理學家托爾曼(Edward C. Tolman)提倡符號學習論,其基本理論是,當白老鼠在迷津中,經到處游走之後,學到整個迷津的認知地圖(Cognitive Map),所以老鼠在迷津中的行為是目的導向的,而不是作制約學習論者所說的反應導向的。

【評論主題】

【評論內容】*循環小數化分數,分母小數點後有幾位循環就寫幾個9,有幾位不循環就寫幾個0;分子將循環小數全部寫上去,減去不循環的數字。9/9+(9-0)/90+(9-0)/900=1+1/10+1/100=1.11

【評論主題】提倡「方位學習(符號學習)」理論:白老鼠在迷津中,經到處遊走之後,已學到整個迷津的認知圖(Cognitive map)提倡「潛在學習論」(A)Illich(B)Thondike(C)Willis(D)

【評論內容】

美國心理學家托爾曼(Edward C. Tolman)提倡符號學習論,其基本理論是,當白老鼠在迷津中,經到處游走之後,學到整個迷津的認知地圖(Cognitive Map),所以老鼠在迷津中的行為是目的導向的,而不是作制約學習論者所說的反應導向的。

【評論主題】【題組】16賄「 賂 」

【評論內容】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就學生學習表現加以觀察.紀錄或測量,使學生瞭解自己的學習情形 ,並幫助教師自己了解自己的教學成效

【評論主題】65. 統計圖表中,可呈現趨勢且有順序的為何種圖形?(A) 百分圖 (B)長條圖 (C)圓形圖 (D)折線圖

【評論內容】

折線圖有時間的連續性,可以看出上升、下降的趨勢。

【評論主題】64. 憤怒鳥在上美術課時,利用三角形(△),正方形(□),圓形(○),畫了一張在正方形的右上角蓋住了圓的 1/4,且在正方形的左下方有一個三角形疊在它上面,請你從下面選項中,找出他畫的圖:(A)  

【評論內容】

1.正方形的右上角蓋住了圓的 1/4--圓在右上角,且1/4圓被遮住,代表圓在下層,正方形在上層。

2.正方形的左下方有一個三角形疊在它上面--三角形在左下方,且三角形疊在上面表示在上層,正方形在下層。

【評論主題】63. 2、6、8、10 四個數字中的中位數為何?(A)5 (B)6 (C)7 (D)8

【評論內容】

(4+1)/2=2.5

第2個數字是6

第3個數字是8

(6+8)/2=7

【評論主題】49.有兩題關於「角的大小比較」試題如下:  問哪些題適合用來評量學童「角的保留概念」?(A) 只有第一題,因為可以評量邊的長短是否影響學童對角的大小判斷(B) 只有第二題,因為乙角是由甲角旋轉出來的

【評論內容】

保留概念可利用旋轉、位移做觀察。

第一題是屬於迷思概念,兩個直角的比較,學生會因為邊的長度不同而認為角度不同,大多認為邊比較長,角度就比較大。

【評論主題】50.甲校和乙校的六年級學童,考同一份數學試卷的結果;其百分數圓形圖如下:  某生看到以後,就說「乙校學生考等級一的『人數』比甲校多」。有關該生的說法,下列敘述何者正確?(A) 因為等級一的 27%

【評論內容】

(A) 因為等級一的 27% < 30%,所以該生的說法正確 (等級一的人數要看甲校和乙校的人數,才能兩校做比較

(B) 因為等級一的百分比和人數成正比,所以該生的說法正確 (等級一的人數要看甲校和乙校的人數,才能兩校做比較)

(C) 因為甲校和乙校的六年級學生人數不一樣,所以該生的說法一定不正確 (甲校和乙校的人數不確定,也有可能一樣,如果一樣就成立,所以說法是不一定正確)

(D) 因為要由甲校和乙校的六年級學生人數來決定,所以該生的說法不一定正確(YES!!)

【評論主題】46.當高年級學童已認識一些立體形體後,教師提供學童兩個立體形體,如圖一、圖二: 有四位學童的說法如下:甲、圖一有五個頂點,所以它是五角錐乙、圖一的四個側面都不是正三角形,所以它不是正角錐丙、圖二的側

【評論內容】

甲、圖一有五個頂點,所以它是五角錐(四角錐)

乙、圖一的四個側面都不是正三角形,所以它不是正角錐(角錐的底面為正多邊形即為正角錐)

丙、圖二的側面不是正方形,所以它不是角柱(側面為長方形即可)

丁、圖二的底面是兩個相等的三角形,所以它是三角柱

【評論主題】15.如圖,△ABC中, =5,下列敘述何者錯誤?(A)△ABC與△ADE的面積比是4 : 1(B)△ABD與△ADC的面積比是16 : 36(C)△ABC與△ADC的面積比是5 : 3(D)△ABE

【評論內容】

因為高相同,面積比觀察底的比即可。

(A)△ABC與△ADE的面積比是(4+4+5) : 1=10:1 (B)△ABD與△ADC的面積比是4: (1+5)=4:6=2:3(C)△ABC與△ADC的面積比是(4+1+5):(1+5)=10:6=5:3(D)△ABE與△ABC的面積比是(4+1):(4+1+5)=5:10=1:2

【評論主題】7.觀察右表中圖形的交點總數,若要排列出31個長方 形,會有多少個交點?(A)63 (B) 95 (C) 135 (D) 151

【評論內容】

n=長方形個數

交點總數=2+3n

n=31

交點總數=2+3*31=2+93=95

【評論主題】1.曱 ,如果乙是甲的5倍,請問甲÷4÷乙=? (A)2(B)0.2 (C)0. 05 (D)2059

【評論內容】

甲÷4÷乙=甲÷乙÷4

因為乙是甲的五倍

甲÷乙÷4=1/5 ÷4 =1/20=0.05

【評論主題】17.在社會學習領域教學中,下列何種作法最能體現「閱讀理解策略融入領域教學」的精神?(A)每週安排一節課,到圖書室自由選讀(B)配合教育部規劃,推動「晨讀15分鐘」(C)設置「班級圖書角」,運用彈性學

【評論內容】

有效的閱讀理解策略:詞彙教學• 預測• 故事結構• 答問與提問• 推論• 摘要• 理解監控 

資料來源:http://blog.hhjh.tp.edu.tw/gallery/30/30-5154.pdf

【評論主題】14.教師對學生的期望,會影響學生的自我評價值,形成他自認「我不如人」或「我較他人優異」的預言,此種心理現象稱為自我應驗預言(Self-fulfilling rophecy)。又稱為何?(A)墨菲定律

【評論內容】比馬龍效應(Pygmalion Effect)比馬龍效應(Pygmalion Effect),或稱羅森塔爾效應(RobertRosenthal Effect)、期待效應,意思是指假若老師認定某些學生為「資優學生」,即使他們其實並非真正的資優,但是經過老師的提點和鼓勵,最終亦會自自然然地成為資優學生典故古希臘時代,有一位技藝絶倫的雕刻師,名叫比馬龍(Pygmalion)。有一天,他的朋友送給他一支潔白如玉的象牙;比馬龍拿到這支象牙後,就開始構思如何利用這支象牙,雕刻出滿意的作品;最後,他決定要利用這支象牙雕出一位冰清玉潔、美如天仙的少女。比馬龍用他那巧奪天工的雕刻技術,精雕細琢,終於創造出一個栩栩如生的少女雕像,仿如一位麗質天生的少女,比馬龍給這個少女雕像...

【評論主題】7.下列哪一項教育措施較屬於「積極性差別待遇」(positive discrimination)理念的策略?(A)常態編班(B)教育優先區(C)全面免學費(D)教師專業發展評鑑

【評論內容】

1967年英國卜勞頓報告書(The Plowden Report)的公布,改變了民眾對【教育均等】一詞的界定,因為引進了積極性差別待遇(positive discrimination)的觀念,至此階段,【教育均等】的意涵已由原來入學機會及接受共同教育機會的均等,擴大至使來自社經地位不利的學生,有得到補償文化經驗不足的機會。

積極性差別待遇係指個體處於不利的情況,政府應該積極地介入,給予特別優厚的待遇,透過一套完善的補償計畫或策略,以減少文化不利(culturally disadvantaged)與文化剝奪(culturally deprivation),造成弱勢者與一般者程度上的差異。因此,教育資源的分配,要能考慮到對象的特殊條件而給予不同的投入。

綜合言之,人因為後天環境與先天能力的不同,而...

【評論主題】6.就教育的意涵而言,下列哪一項不符合教育的規準?(A)合自願性(B)合統一性(C)合價值性(D)合認知性

【評論內容】

觀念分析學派英國教育哲學家 R. S. Peters 在他《倫理學與教育》一書中認為教育規準有三,為合價值性、合認知性、合自願性,是一種真善美的規準。

【評論主題】55. 有一簍橘子不足 400 個,今 5 個一數餘 3 個,6 個一數餘 4 個,8 個一數不足 2 個,則此簍橘子最多有多少個?(A)358 個(B)360 個(C)362 個(D)364 個

【評論內容】

5 個一數餘 3 個=不足 2 個

6 個一數餘 4 個=不足 2 個

8 個一數不足 2 個

[5,6,8]=120

400/120=3

120*3=360

不足2--360-2=358

【評論主題】49. 統計圖表中,可呈現趨勢且有順序的為何種圖形?(A) 百分圖(B)長條圖(C)圓形圖(D)折線圖

【評論內容】

折線圖有時間連續性,且可以看出上升、下降的趨勢。

【評論主題】47. 憤怒鳥在上美術課時,利用三角形(△),正方形(□),圓形(○),畫了一張在正方形的右上角蓋住了圓的 1/4,且在正方形的左下方有一個三角形疊在它上面,請你從下面選項中,找出他畫的圖:(A) (

【評論內容】

畫 了一張在正方形的右上角蓋住了圓的 1/4--推斷圓在右上方,且1/4圓被遮住,因此圓在下層,正方形在上層。

在正方形的左下方有一 個三角形疊在它上面--推斷三角形在左下方,疊在上面表示三角形在上層,正方形在下層。

【評論主題】45. 2、6、8、10 四個數字中的中位數為何?(A)5(B)6(C)7(D)8

【評論內容】

(4+1)/2=2.5

第二個數6

第三個數8

(6+8)/2=7

【評論主題】44. 小威拿五張周長 4 公分的正方形排成下列圖形,請問該圖形周長幾公分? (A)5(B)12(C)20(D)10

【評論內容】

可將周長的線段往上推,往右推,拼成3*3的正方形周長,因此周長為3*4=12公分

【評論主題】

【評論內容】

梨子 320 個、蘋果 240 個、橘子 200 個三種水果數量的最大公因數就是最多的盒數

(320,240,200)=40

梨子 320 個分裝40盒,320/40=8

蘋果 240 個分裝40盒,240/40=6

橘子 200 個分裝40盒,200/40=5

8+6+5=19

【評論主題】

【評論內容】

(A)OD 直線 (B)DC 直線 (C)CB 直線 (D)BA 直線。

右上左下的線,斜率為正

左上右下的線,斜率為負

A、B、D是負的,C是正的,所以A、B、D較小

越陡,絕對值越大

最陡是B DC直線,所以最小選B DC直線

【評論主題】

【評論內容】

【名稱】:主文譎諫

【釋義】:主文:用譬喻來規勸;譎諫:委婉諷刺。通過詩歌的形式,用譬喻的手法進行諷諫。

【出處】:《毛詩序》:“主文而譎諫,言之者無罪,聞之者足以戒。”

參考資料https://tw.18dao.net/%E6%88%90%E8%AA%9E%E8%A9%9E%E5%85%B8/%E4%B8%BB%E6%96%87%E8%AD%8E%E8%AB%AB

【評論主題】

【評論內容】

【名稱】:休休有容

【釋義】:形容君子寬容而有氣量。

【出處】:《書·秦誓》:“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

參考資料https://tw.18dao.net/%E6%88%90%E8%AA%9E%E8%A9%9E%E5%85%B8/%E4%BC%91%E4%BC%91%E6%9C%89%E5%AE%B9

【評論主題】58. 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云:「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其中「初聞涕淚滿衣裳」是指什麼的

【評論內容】

語譯

我在劍門山的南邊,

忽然聽到官軍收復薊北的消息,

剛聽到這個消息,

我激動得熱淚盈眶,

把衣服都沾濕了。

回頭看看老妻和孩子們,

他們臉上的愁容也一掃而空了。

啊!太高興了,

我無法定下心來看書,

算了,就把書籍收拾好,

真是令人快樂得快發瘋了。

在這美好的日子裡,

真應該高興的唱唱歌,

好好喝它幾杯酒,

還要趁著明媚的春光,

大夥兒結伴回故鄉。

快快動身吧!

只要從巴峽穿過巫峽,

出了襄陽,便可以向著洛陽前進。

參考資料http://210.243.16.2/100plan/ches-poetry/poem505.htm

【評論主題】

【評論內容】

【名稱】:乞漿得酒

【釋義】:討杯水喝,卻得到了酒。比喻得到的超過所要求的。

【出處】:宋·李石《續博物志》卷一:“太歲在酉,乞漿得酒。”

參考資料https://tw.18dao.net/%E6%88%90%E8%AA%9E%E8%A9%9E%E5%85%B8/%E4%B9%9E%E6%BC%BF%E5%BE%97%E9%85%92

【評論主題】53. 《南史‧陸澄傳》:「澄當世稱為碩學,讀《易》三年不解文義,欲撰《宋書》竟不成。王儉戲之曰: 陸公,書廚也。」後世遂以「兩腳書櫥」喻指:(A)讀書記誦甚多且善於應用的人 (B)讀書記誦甚多但不善

【評論內容】

【名稱】:兩腳書櫥

【拼音】:liǎng jiǎo shū chú

【釋義】:指讀書很多但不善於應用的人。

【出處】:《南史·陸澄傳》:“澄當世稱為碩學,讀《易》三年不解文義,欲撰《宋書》竟不成。王儉戲之曰:‘陸公,書廚也。’”

參考資料https://tw.18dao.net/%E6%88%90%E8%AA%9E%E8%A9%9E%E5%85%B8/%E5%85%A9%E8%85%B3%E6%9B%B8%E6%AB%A5

【評論主題】

【評論內容】

【名稱】:焚膏繼晷

【釋義】:膏:油脂,指燈燭;繼:繼續,接替;晷:日光。點上油燈,接續日光。形容勤奮地工作或讀書。

【出處】:唐·韓愈《進學解》:“焚膏油以繼晷,恒兀兀以窮年。”

參考資料https://tw.18dao.net/%E6%88%90%E8%AA%9E%E8%A9%9E%E5%85%B8/%E7%84%9A%E8%86%8F%E7%B9%BC%E6%99%B7

【評論主題】49. 《說文解字》:「鼫,五技鼠也。能飛不能過屋,能緣不能窮木,能游不能渡谷,能穴不能掩身,能走不能先人,此之謂五技。」後世遂以「五技鼠」喻指:(A)博學多聞的人 (B)多才多藝的人(C)多重人格的

【評論內容】

1.即鼫鼠。

2.詩文中常用以比喻技能多而不精者。《荀子·勸學》、《禮記·勸學》以及東漢《勸學篇》中都提到了一種小動物,叫做「五技鼠」。這種鼠名字怪怪的,何以稱之為「五技鼠」,因為它身懷五技:飛、爬、游、跑、掘。按理說,一隻小鼠身懷五技,實在是難能可貴,但情況恰好相反,《勸學篇》中說:「五技者,能飛不能上屋,能緣不能窮木,能泅不能渡瀆,能走不能絕人,能藏不能覆身是也。」也就是說,五技鼠能夠飛,但飛不上屋頂;能夠攀爬,但爬不上樹梢;能夠游泳,但游不過溝渠;能夠奔跑,但速度不能超過人;能夠掘洞,但大小不足以藏身。如此看來,這種「五技鼠」雖然看似本領很多,其實沒有一樣拿得出手,實在是讓人不敢恭維。

參考資料http://www.twword.com/wiki/%E4%BA%94%E6%8A%80%E9%BC%A0

【評論主題】

【評論內容】

(A)參差  ㄘ雙聲

(B)蒼茫  ㄤ疊韻

(C)綿延  ㄢ疊韻

(D)葡萄  皆無

【評論主題】36.( )在國小面積單位的課程中,下列哪一個面積單位的換算關係是錯誤的?(A) 1 公頃=100 公畝(B)1 平方公里=100 公頃(C)1 公畝=1000 平方公尺(D)1 平方公里=10000

【評論內容】

平方公尺、公畝、公頃、平方公里的正方形面積邊長關係為10倍,面積關係為100倍。

1平方公尺1*1=1

1公畝10*10=100平方公尺

1公頃100*100=10000平方公尺

1平方公里1000*1000=1000000平方公尺

【評論主題】37.老師發給全班每一個學生 2 根 8 公分的竹籤、及 2 根 10 公分的竹籤。要學生用這 4 根竹籤排成一個平行四邊形。下面有甲、乙、丙、丁、戊五個關於全班學生排成的平行四邊形的敘述,哪些是正確

【評論內容】甲 如果排很斜的平行四邊形,則高會較短。丙 平行四邊形面積=底×高,因為高不同,面積當然就不同。

【評論主題】27.當圓的直徑變成原來的5倍時,圓周長會變成原來的多少倍?(A)不變 (B)5倍 (C)10倍 (D)25倍

【評論內容】圓周長=直徑×圓周率圓周長×5=直徑×5×圓周率

【評論主題】9. 【雞兔同籠】老師正在進行「院子裡的雞和羊一共有 10 隻,牠們一共有 32隻腳。算算看,雞和羊各有幾隻呢?」活動,請問下列哪位學生的作法「不合理」?(A)小佳:32÷2=16 16-10=6(隻

【評論內容】

B 是全部假設為雞,腳太少,再將雞換成羊。

C 是全部假設為羊,角太多,再將羊換成雞。

D 是假設各半,再做微調。

【評論主題】【題組】13. 【因數的應用】 =?(A) 12 (B) 0 (C) -10(D) -7

【評論內容】

161=23*7

115=23*5

49=7*7

35=5*7

69*(18*5-+7*7)/(5*7*23)-21*(4*5-3*7)/(5*7*7)

=3*139/35-3*(-1)/35

=3*140/35

=12

【評論主題】【題組】12. 【因數的應用】有 6 個數:4、10、14、55、77、121。若要將它們分為兩組,每一組三個數,且每組的乘積相同,則下列哪一個數字與 77 同一組?(A) 4 (B) 10 (C)

【評論內容】

4、10、14都是2的倍數

10和55都是5的倍數

55、77和121都是11的倍數

14和77都是7的倍數

一組10、14、121

一組4、55、77

【評論主題】第二部分:普通數學【題組】11. 【等量公理】有一呈平衡狀態的等臂天平,其中左邊的秤盤上有相同的圓柱3 個、相同的圓錐 3 個;右邊的秤盤有相同的正方體 3 個、與左邊秤盤相同的圓錐 6 個。已知小實

【評論內容】

等量公理是等號的左右一起做相同的事(加減乘除皆可)

小實 先一起扣掉3個圓錐、再一起除以3

小中 先一起除以3,再一起扣掉1個圓錐

【評論主題】5. 【對稱圖形的迷思】學生最常「誤以為」哪個圖形也是線對稱圖形?(A)平行四邊形(B)直角三角形(C)長方形(D)箏形。

【評論內容】平行四邊形雖然對角相等、對邊相等,但對摺後無法疊合。

【評論主題】4. 【異分母比大小】下列有幾個分數大小比較的問題,「還未學過通分」的學生能解決哪些問題?   (A)甲乙丁(B)乙丁戊(C)乙丙丁(D)乙丙丁戊

【評論內容】

乙 同分子,可比較分母(看單位量1/4和1/9的多寡)

丙 分子和分母都差1,所以和1做比較(一個差1/4,一個差1/7)

丁 比較單位分數

戊 用參考值1/2做比較(一個超過一半,一個剛好一半)

【評論主題】18.教師們討論數學教材時,針對5元硬幣的個數和總金額間的表格,如下: 教師們可以根據這個表格的數據,呈現哪一種圖示,提供學童討論最為適切?(A) 長條圖(B) 折線圖(C) 圓形圖(D) 函數關係圖

【評論內容】這是小六比與比值的單元內容,主要是要告訴學生成正比的觀念,並觀察成正比的圖形為左下到右上通過原點的直線。

【評論主題】14.有一直徑8的圓,將該圓平分成八個扇形後,再重新排列,如下圖: 問此圖形的周長最接近下列哪一個整數?(A) 25(B) 33(C) 51(D) 66

【評論內容】

上下扇形的弧加起來為圓周長,左右長度皆為半徑,左右長度的和為直徑8。

8*3.14+8=25.12+8=33.12

【評論主題】13.設 x、y、z 代表由1、2、3、4、5、6、7、8等八個數字中選出的三個相異數字, 使得 為最小值時,其 y+z 之值為何?(A) 5(B) 9(C) 15(D) 57

【評論內容】

除以分數,等於乘以它的倒數,整理完式子,答案為z/y

z/y要最小,所以z選最小的數字,y選最大的數字

z+y=1+8=9

【評論主題】11.某單位針對國內大學生打工原因,調查結果以百分比表示如下: 依據這些資料,下列敘述何者最為適切?(A) 用來繪製折線圖(B) 用來繪製直方圖(C) 用長條圖顯示打工原因的人數(D) 用圓形圖顯示打

【評論內容】小學六年級數學教材單元圓形圖,由圓形百分圖切入,接著進入圓形圖,學習計算百分率,並利用百分率算出各項目的扇形角度,最後進行繪製圓形圖。

【評論主題】6.若 a 與 a+2 為方程式 x2+2x+k=0 的解,則 a 之值為何?(A) -4(B) -2(C) 0(D) 2

【評論內容】

(x-a)[x-(a+2)]=x^2-ax-(a+2)x+a(a+2)

-(2a+2)=2

2a+2=-2

2a=-4

a=-2

【評論主題】3.將三張相同的正方形色紙(大小如甲圖),分別用剪刀以垂直或水平方向剪出乙、丙、丁三個圖: 問剪出的圖形中何者的周長最長?(A) 乙圖(B) 丙圖(C) 丁圖(D) 都一樣長

【評論內容】

乙圖、丙圖的橫線往上下推、縱線往左右推,發現與甲圖的周長一樣。

丁圖的縱線往左推,發現多了兩條橫線長。

【評論主題】問題 1:甲有 120 元,甲的錢是乙的3/5倍,問乙有多少元?問題 2:甲有 120 元,乙的錢是甲的3/5倍,問乙有多少元?問題 3:全班有 25 人,女生是全班的2/5,女生有多少人?問題 4:

【評論內容】

問題 1:甲有 120 元,甲的錢是乙的3/5倍,問乙有多少元?

120=乙 * 3/5

問題 2:甲有 120 元,乙的錢是甲的3/5倍,問乙有多少元?

乙=120 * 3/5 

◎問題2可以直接計算出答案,問題1還有下一步驟,問題 1 比問題 2 困難。

問題 3:全班有 25 人,女生是全班的2/5,女生有多少人?

女生=25 * 2/5

問題 4:女生有 10 人,是全班的2/5,全班有多少人? 

10= 全班 * 2/5

◎問題3可以直接計算出答案,問題4還有下一步驟,問題 3 比問題 4 簡單。

【評論主題】問題 1:甲有 13 元,甲比乙多 8 元,問乙有多少元?問題 2:甲有 13 元,乙比甲多 8 元,問乙有多少元?問題 3:甲原有一些錢,乙給甲 8 元後甲就有 13 元,問甲原有多少元?問題 4:

【評論內容】

問題 1:甲有 13 元,甲比乙多 8 元,問乙有多少元?13-8=5

問題 2:甲有 13 元,乙比甲多 8 元,問乙有多少元?13+8=21

有的學生會有迷思概念,認為多就是要用加法,當解並非如此時,則對學生來說較困難,因此問題1比問題2難。

問題 3:甲原有一些錢,乙給甲 8 元後甲就有 13 元,問甲原有多少元?13-8=5

問題 4:甲有 8 元,乙給甲一些錢後甲就有 13 元,問乙給甲多少元?13-8=5

學生的迷思概念,給錢應該是金額加上去,卻使用減法,對學生而言較困難,問題4是結果量,減去起始量,問改變量,相較之下問題3比問題4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