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主題】32.小明上數學時,因為和老師產生衝突,以致於學生變得不喜歡數學課。這種現象可用下列何種原理解釋?(A)漣漪效應(B)替代學習(C)操作制約(D)古典制約

【評論內容】"上數學課"就想到"和老師發生的衝突",就像"聽到鈴聲"就想到"有食物可以吃"。

【評論主題】24.小美是國小三年級的身心障礙學生,經常出現攻擊其他同學的行為。張老師處理此項行為的方式是只要小美出現正向行為時,就給她一張貼紙;出現攻擊行為時,就收回一張貼紙。張老師是應用下列哪一種策略?(A)負

【評論內容】區辨學習應該是指 增強正向行為  以忽略來減少問題行為但是這題裏面 小美表現出教師不希望的行為時,同時還有將增強物拿走反應代價(陳嘉陽P425)

【評論主題】17.小華識字量很少,閱讀有顯著困難,但口語和推理的能力都和一般學生差不多。下列哪一項是較不適合小華使用的學習輔具?(A)有聲書(B)錄放音機(C)電子溝通儀器(D)文書處理軟體

【評論內容】是因為閱讀困難以及識字量少 所以需要文書處理軟體(可以增加注音、放大字體、重點用不同顏色標註等等)

【評論主題】12. 下列何種學習需要將不同能力的學生混合在一起學習? (A)認知學習(B)社交技巧學習 (C)直接教學 (D)小組學習

【評論內容】ˇ大概是因為小組學習有"同質性小組"也有"異質性小組"存在

【評論主題】下列哪一項敘述與美國特殊教育法(1986)第一次修訂內容無關?(A)身心障礙兒童教育法案之修訂法〈P.L.99-457〉(B)特殊教育受益年齡向下至零歲(C)要求為零到五歲兒童實施個別化家庭支援計畫〈

【評論內容】A選項 1986就是99-457定的時候名稱為"全體身心障礙兒童教育法(修正案)"B選項  99-457公法提供3~5歲身心障礙兒童特殊教育及相關服務,並為出生到2歲肢障礙         及發展遲緩兒童提供早  療方案。<特教法第26條        C選項 99-457公法強調早療服務介入,提出IFSP <特教法第26條 D選項  98-199(1983年的修定殘障者教育法案) 轉銜受到注意        101-476(1990年障礙者教育法案)聲明轉銜為個人生涯教育一部份,要求在學生16

【評論主題】9、「羌」笛:

【評論內容】這一題的答案  個人分析如下1工作分析教學法的兩個概念其一是以學生現階段能力為考量起點(紐文英P193),但在何華國的啟智教育研究P181頁提到工作本身應是注意的焦點,而非學習者     =A的答案   "敘述方式"著重以教師如何教,而非學生需具備何種能力2工作分析的教材是根據行為主義的心理理論編制的(蕭金土),其為行為取向教學模式(紐文英P181)  也就是編序教學 (系統化教材分析)  =B是錯的 3他是以學生能否達到目標為其教學方法,所以是標準參照測驗架構(紐文英P139,何華國P326,張春興P441)=C是錯的4近年來常應用於身心障礙者(特別是重度障礙者)且重視有效教學的應用(紐文英P193)=強調在其生態環境中符合功能性、生理年齡之活動與技能。...

【評論主題】【題組】6. 廚房裡的兩隻年輕火雞非常緊張。他們玩得不愉快。

【評論內容】我記得我寫過相關的解釋0.01.多數學生是以少到多的提示策略為主2.在紐文英的啟智教育課程裡面P154頁寫的是手勢口語(間接和直接)視覺........但是在187頁講解的時候,他把口語擺在第一個講解,而且解釋間接口語時說:教師並不直接告訴學生要完成的動作為何,而是以暗示性的口語,或是只提供依循的規則、部分步驟、何給予選項擇期一。這裡出現一個很微妙的情況在實際教學場合裡面...我們最先用到的通常是 間接性的口語(例如:那接下來呢?你覺得這樣對嗎?P190)而不是指給學生,因為多數情況下,你指給學生看,等於直接告訴學生接下來情況所需的步驟或工具等等為何,以這樣來說,口語提示就比手勢提示還先使用了。所以,我個人認為題目是有爭議的

【評論主題】1.Show thatapproaches to(10 points)

【評論內容】聽覺障礙:之動協調能力不佳、平衡感較弱=撞到桌子視覺障礙:看不清楚                              =迷路和撞到桌子肢體障礙:肢體不方便                           =撞到桌子智能障礙:短期記憶和記憶廣度較弱         =迷路學習障礙:                                          =迷路和撞到桌子知覺動作和統整方面有問題的學障兒童1會出現是知覺和聽知覺上的問題2動作能力的身體活動有困難(蘭瑋琛、張世慧-特殊教育學生鑑定與評量-第四版  P84頁)由以上結論可知,迷路和撞到桌子都有的,只有視障和學習障礙.......

【評論主題】(4)

【評論內容】A 第三次修訂是民國98年B第一次立法院三讀通過特教法C民國86年修正第一次D我國特教法比美國94142公法還晚9年【法規沿革】1.中華民國七十三年十二月十七日總統(73)華總(一)義字第6692號令制定公布全文25條 2.中華民國八十六年五月十四日總統(86)華總(一)義字第8600112820號令修正公布全文33條 3.中華民國九十年十二月二十六日總統(90)華總一義字第9000254110號令修正發布第2~4、8、9、14~17、19、20、28、31條條文 4.中華民國九十三年六月二十三日總統華總一義字第09300117551號令增訂公布第31-1條條文原條文5.中華民國九十八年十一月十八日總統華總一義字第09800289381號令修正公布全文51條;並自公布日施行

【評論主題】【題組】3. 請從變態心理學的角度來討論睡眠品質與心理健康的關係?(15%)

【評論內容】(A)應用"優勢能力"去帶(B)以"正常"看待,該有的期待還是要有(C)"不"應限制其參與有挑戰性工作的機會 (D)提供資優教育中的充實(enrichment)課程針對優勢的部分做"加深"的調整

【評論主題】【題組】 (2) 飛機飛行 A, B 兩地(不計高度),其飛行距離最小為________

【評論內容】因為他要應用"小組教學",而選項裡面  (A)如廁訓練=終極目標為可以自行如廁(B)穿衣訓練=終極目標為可以自行穿衣(C)社交技能訓練=終極目標為可以與人有社交上的互動(D)飲食訓練=終極目標為可以自行飲食所以選C在小組教學中剛好可以實際運用

【評論主題】二、「瀕臨絕種野生動植物貿易公約」又稱「華盛頓公約」。【題組】(一) 基本精神為何?(10 分)

【評論內容】是因為考試學校已經是國立的農工,所以認知有一定的水準?如果在國中或國小是否也需要考量認知功能?

【評論主題】下列何者不是影響學習成就表現的因素?(A)先前教學狀況(B)身體的適應性(C)同儕的影響(D)情緒的適應性。

【評論內容】個人想法A選項有可能是教學無效,造成學習成就表現不佳(ex學障所要排他的)B選項有可能身體不舒服(ex身體病弱),或神經器官無法適應(ex智能、聽覺等障礙)造成學習成就表現不佳C選項同儕影響比較多在行為表現,而非學習成就表現D選項 情緒問題(ex情緒障礙)無法控制,也會 造成學習成就表現

【評論主題】【題組】 ⑵財務報導係屬可靠。

【評論內容】A  antecedents行為前因B behavior行為C consequences行為後果他跟 軼事紀錄法(ABC評估)的ABC是一樣的PS現在比較強調正向行為支持喔(雖然  行為改變技術是最廣泛的吧?!)

【評論主題】就教學策略的選擇而言,下列何者為真?(A)小組學習的效果最好(B)團體學習效果最好(C)創造性教學方法最為有效(D)沒有一種所謂「最好」的教學策略可以適用於任何人或任何狀況。

【評論內容】每一種教學策略都因人而異,所以沒有所謂"最好"的教學策略可以適用於任何人或任何狀況。例如:有些人用諧音法記比較快,有些人用首字法記比較快等等       或是心智地圖對於智能障礙的學生就不一定好用。

【評論主題】同儕評量與受測者自陳報告兩種不同測量方式的結果頗為一致,此可做為哪種效度證據?(A)輻合 (B)區辨 (C)內容 (D)概化 證據。

【評論內容】A輻合相關:乃指類似構念的不同測量方法所得到的結果是一致的,以相關係數表示。B區辨相關:指不同構念間以同方法或不同方法測量結果的低相關。C內容證據:幫助評量的編製者及使用者判斷從教學目標所衍生出來的工作範圍是否是切地由評量項目代表之。D概化證據:指測驗結果可推論至未出現在本次測驗中的其他題目,推論至不在現場的其他評分者,或是不同於此次情境等程度。

【評論主題】下列哪一項教學活動,較不適合用來幫助身心障礙學生發展適當的語用能力?(A)說故事 (B)打招呼 (C)發音 (D)回答問題

【評論內容】因為題目是:較不適合用來 幫助身心障礙學生發展適當的"語用"能力?A說故事:語用、語法、語意B打招呼:語用、語意C發音:通常是構音異常D回答問題:語用、語法、語意

【評論主題】91.當導師向特教組反映,班上有疑似情緒行為障礙的學生時,特教組應先做的事情為何?(A) 蒐集情緒行為顯著異常的觀察紀錄(B) 提報教育局鑑輔會申請鑑定(C) 進行行為輔導(D) 召開IEP會議

【評論內容】就我所知,所有的個案在被老師提出疑似後,都會由特教組派老師去做觀察至少1星期,疑似個案本身的導師和任課老師也要蒐集相關資料,之後才會再進一步輔導,然後才是輔導無效的後的提出鑑定申請等等

【評論主題】強調以增強為其理論依據的教學方法是甚麼?(A)啟發教學(B)聯想教學(C)欣賞教學(D)編序教學

【評論內容】題目應該要修正一下: 強調以增強 為其理論依據的教學方法是甚麼..  .可能會好一點

【評論主題】教的原意是『上所施,下所效也』,這說明了什麼精神?(A)注重創新(B)注重模仿(C)注重懷疑(D)注重發問。

【評論內容】因為:上所施=上面所做的       下所效也=下面仿效

【評論主題】15.依據美國學者布魯姆(B. S. Bloom)的說法,下列認知領域的教育目標,何者的層次最高?(A)應用(B)分析(C)綜合(D)創作

【評論內容】1956 1964 1972年的舊版的確實是用知識(記憶)、理解、應用、分析、綜合、評鑑2001年新版的才改為知識、理解、應用、分析、評鑑、創造不確定是不是只有補習班有說....還是各師範學校的老師上課也有教到?但是以題目的出處 是2004年...不曉得當時國外改變之後...國內跟進了沒有...

【評論主題】49. 一位高中智能障礙學生,魏氏全智商約65, 語文與操作量表智商均差不多,各分量表亦均低於中數以下,情緒有些不穩定,他的主要安置環境採下列哪一種比較適合?(A)普通班 (B)普通班之資源教室(C)

【評論內容】3F的那一題,國中部分要進到特教班,社會適應是很大的一個考量,此外智力通常是中度以下,其他還是會儘量融合為主。而高中年齡的學生確實如5F所說的,會直接在綜合職能科,實用是主要因素。

【評論主題】87.「立定跳遠」可以測量幼兒哪一項體適能表現?(A)爆發力(B)肌耐力(C)平衡性(D)敏捷性。

【評論內容】立定跳遠:是以站在同樣起點,藉由學生"跳"的動作來測量瞬間肌肉使用,因此是測量爆發力

【評論主題】12.下列何者是教師在智能障礙、學習障礙、情緒障礙與自閉症學生間都可能觀察到的學習問題?(A)注意力差,不易持續專心學習活動(B)學習能力在不同事物表現差異很大(C)學習速度緩慢,明顯比一般同學較差(

【評論內容】以通常會看到的情況注意力差:ALL學習能力內在差異:學障、自閉症學習速度慢:智能、學障(看科目)、自閉症不一定明顯比一般同學較差...也有高功能自閉症(EX:過目不忘的天寶)記憶力差:智能障礙

【評論主題】12.小美是一位因白化症(Albinism)導致的弱視學生,教師在為她進行學習評量時,應做的彈性調整,下列哪一項較不恰當?(A)提供放大鏡或擴視機(B)放大考卷試題字體(C)座位宜在窗口有強光的位置(

【評論內容】

白化症的成因造成白化症的原因,主要是缺乏一種有助酚性化合物氧化成黑色素的一種氧化酵素-酥胺酸(酉每),又稱為白子,所以無法製造出黑色素,然而此時黑素細胞 的數目仍是正常的。由於黑色素的缺乏,這些患者的頭髮及皮膚均成白色。某些白化病所呈現的症狀是皮膚及頭髮部份缺乏色素,這類白化病稱為局部白化病。由於缺乏黑色素的緣故,眼睛的虹膜呈紅色。此外,白化病的患者對光線異常敏感,患者的皮膚很容易被陽光灼傷而產生皮膚癌;且其多半有畏光、視力差的現象。 如何預防白化症之發生? 忌近親通婚,整體而言,白化症的發生率約為 15, 000 至20,000 人當中會出現一例,特別在近親通婚的家族,其發生率會特別高,乃因絕大多數的白化症是...

【評論主題】50.某生之魏氏智力測驗全量表智商65,且學業表現低下,但「鑑輔會」卻將其鑑定為學習障礙而非智能障礙。下列何者最有可能是其原因?(A)其操作量表智商與語文量表智商差距過大(B)其操作量表智商與語文量表

【評論內容】操作量表智商與語文量表智商"差距過大"表示,全量表分數未達70有可能是因為 語文 或操作量表其中之一 測量上有困難,導致全量表分數未達70

【評論主題】15.下列哪些障礙學生比較容易在陌生的環境迷路和走路碰撞桌椅等問題?(A) 智能障礙、肢體障礙 (B)視覺障礙、學習障礙(C) 肢體障礙、學習障礙 (D)肢體障礙、視覺障礙

【評論內容】智能障礙:容易迷路肢體障礙:容易撞到東西視覺障礙:容易迷路和撞到東西學習障礙:知覺動作和統整方面有問題者會出現視知覺或聽知覺上的問題,例如是知覺有問題的兒童在解決迷津或注視並記住視覺形狀上有困難,且身體活動有困難(詳情可看藍瑋琛-特殊教育學生鑑定與評量P84)選項中:又會撞到東西,又會迷路 只有B選項視障和學障

【評論主題】23.當前台灣地區的教師尚未擁有的是哪一項權利?(A)申訴權(B)進修權(C)資遣權(D)罷工權

【評論內容】最新教育法101年1月4日修訂第 16 條教師接受聘任後,依有關法令及學校章則之規定,享有下列權利:一、對學校教學及行政事項提供興革意見。二、享有待遇、福利、退休、撫卹、資遣、保險等權益及保障。三、參加在職進修、研究及學術交流活動。四、參加教師組織,並參與其他依法令規定所舉辦之活動。五、對主管教育行政機關或學校有關其個人之措施,認為違法或不當致損  害其權益者,得依法提出申訴。六、教師之教學及對學生之輔導依法令及學校章則享有專業自主。七、除法令另有規定者外,教師得拒絕參與教育行政機關或學校所指派與  教學無關之工作或活動。八、其他依本法或其他法律應享之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