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17. 在臺灣,許多教育政策的改革都過於急躁,進而衍生許多複雜的困擾。然而,有一位學者主張:透過「點滴的社會工程」(piecemeal engineering)概念進行社會的改造。請問他是誰?
(A)巴伯(Karl R. Popper)
(B)懷德海(AlfredNorth Whitehead)
(C)皮德思(Richard S. Peters)
(D)懷特(John White)。

參考答案

答案:A
難度:適中0.651993
統計:A(4221),B(1201),C(253),D(799),E(0) #
個人:尚未作答書單:少見之人名、題目

用户評論

【用戶】張琳

【年級】大二上

【評論內容】Karl Popper之piecemeal social engineering 反對歷史決定論,否認歷史發展的規律性,否認對歷史可以作規律性預言。人類歷史的進步不取決於社會物質生活條件的發展,在很大程度取決於知識的增長;知識增長沒有規律,無法預測,人類的歷史是沒有規律、不可預見的主張零星的逐步的改進,用試錯法逐步消除點滴的錯誤,這樣的社會零星改造,即使錯了,損失也不會太大。不採用暴力的手段,而是採用溫和的改良的方法。因為和平改良的手段社會阻力小,容易被人接受,它先建設後破壞,不致推翻歷史文化傳統,以一種批判理性主義的態度切實地為社會消除禍害,通過民主協商取得公眾的贊同。Popper提倡

【用戶】Brook

【年級】高一下

【評論內容】懷特(JohnWhite)的美好生活觀《以美好的生活為主軸:論及教育目的》影響英國國定課程關注教育目的、學校課程和批判智能發展理論,這些理論指向最終的理想:美好的生活。以美好的生活為主軸,論及教育目的、個人福祉及個人自主等,其範圍涵蓋自由主義、社群主義和分析哲學等思想。

【用戶】107已上岸!感謝阿

【年級】高三下

【評論內容】YT:) 高二上 (2016/01/26 17:34):33人 懷德海Whitehead 1861-1947介紹英國近代數理邏輯學家、哲學家。新唯實主義代表人物1910。教育理想兼顧博雅教育(使人有文化)與專才教育(使人有專門知識)。教育目的強調知識的實用性,教育目的在培養有用的人才。教育方法學習活用的知識、體驗發現的喜悅、注重學生的興趣。量少質精:「不要教太多學科,凡所教的必須要透徹明白。」鼓勵學生從事研究:「教育應該始於研究,且應該終於研究。」教育節奏論認為生命是創造與進化的過程,是循周期循環律動發展的,主張心靈成長具有韻律,亦即理智發展有其過程。浪漫(傳奇)階段自由0-12重兒童想像力的發揮,以新鮮而神奇的事物為教材。精確階段訓練12-18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