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11.新北市某國小位於臺灣東北角,發展出「核電廠」主題課程,安排學生參訪核電廠,調查當地海洋生態,進一步省思科技與人類生存環境的關係,並提出改善策略。此課程設計較接近下列何種課程觀點?
(A)科技理性主義
(B)社會重建主義
(C)人文關懷主義
(D)實徵分析主義

參考答案

答案:B
難度:簡單0.789056
統計:A(319),B(4773),C(692),D(265),E(0) #
個人:尚未作答書單:重建主義、艾斯納及范倫斯課程類別

用户評論

【用戶】陳鴻瑋

【年級】

【評論內容】重建主義(Reconstructionism)興起於1930年代美國經濟大恐慌時期的哲學思潮,重建主義者認為進步主義太過重視個人價值,易落入放任、反智主義的傾向,可能形成無政府的危險。其論點主張教育目的該是在協助學生培養社會批判的能力,發展學生認識社會、影響社會改變的技能;非是在協助學生適應既存的社會觀念。

【用戶】

【年級】小二上

【評論內容】可以有人幫忙解釋一下D選項-實徵分析主義?有這個東西嗎??

【用戶】Chan Chih Pin

【年級】小三下

【評論內容】《社會重建主義》重建主義(Reconstructionism)興起於1930年代美國經濟大恐慌時期的哲學思潮,重建主義者認為進步主義太過重視個人價值,易落入放任、反智主義的傾向,可能形成無政府的危險。其論點主張教育目的該是在協助學生培養社會批判的能力,發展學生認識社會、影響社會改變的技能;非是在協助學生適應既存的社會觀念。其教學方法重視讓學生發現自己特定的興趣,要將國家、世界的目的與學生個人的目標關聯起來,幫助學生利用個人興趣去解決社會的問題。並利用社會社區的資源,與社區合作,實際參與社會問題、解決社會問題。課堂上要利用師生團體討論、活動課程帶領學生省思、察覺社會的問題。課程教材非以學生興趣或學科知識為基礎;應以社會問題為中心,採活動方式進行。課程評鑑方式要由學生參與,協助選擇、管理和評估課程活動實施的結果。評鑑目的在了解學生社會意識的增長,或是對社會的參與、社區問題的改善。

【用戶】Chan Chih Pin

【年級】小三下

【評論內容】*補《實徵分析主義》邏輯實徵論是二十世紀分析哲學運動中最具代表性的一支,基本上並不是一個嚴格統一的派別,而是一股強調語言之邏輯解析為共同特點的哲學思潮。與其近乎同義的說法還有「邏輯經驗論」、「科學經驗論」(Scientific Empiricism)等。其主要特徵在強調語言的邏輯分析以及科學的經驗證實,希望釐清傳統哲學的迷霧。邏輯實徵論基本主張有三:(1)反形而上學。認為過去哲學問題之爭論不休,主要是形上學家亂用語言所致。形上學的語言只是一種「擬似陳述」(pseudo-statement),沒有認知上的意義。哲學要成為嚴謹的學科,就必須自形上學中解放出來;(2)建立語言的意義標準。認為有意義的陳述不是邏輯的分析命題,便是可為經驗檢證的綜合(synthetic)命題。形上學不涉及真假,又無法以經驗證實,因而沒有意義,充其量只有表情達意的意義;倫理學和美學也是一樣;(3)哲學的任務是進行邏輯分析;哲學不在尋找第一原理,而是一種活動,一種對經驗科學的命題和概念進行邏輯分析的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