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近年來,教育心理學家發現「適應性專家知能」(adaptive expertise),亦即 這些專家不僅能夠自動化領域知能、有意義的組織知識,還能夠解決新發現的問題或是產生創造性的貢獻,請問下列哪些教學法有助於培養學生從「專家知能」(expertise)發展至「適應性專家知能」:
(A)家教式教學(tutoring)
(B)直接教學法(directed teaching)
(C)探究學習(inquiry learning)
(D)精熟學習(mastery learning)

參考答案

答案:C
難度:非常簡單0.932329
統計:A(81),B(105),C(7426),D(353),E(0) #
個人:尚未作答書單:03

用户評論

【用戶】PeiYi Li

【年級】高一下

【評論內容】Hatano & Inagaki (1986)提出了「例行性專家」(routine expert)和「 適應性專家」(adaptive expert)的概念來說明專家的差異。所謂例行性專家 ,是指那些能有效的操作程序性技巧的專家,其技巧已達到自動化的境界,在穩 定的環境中可以發揮高度的效率;而所謂的適應性專家,不僅能有效的操作程序 性技巧,還能經由技巧的執行當中建構概念性的知識,進而瞭解程序技巧的意義 ,因此當環境變動時,他也能彈性的適應。 想法:應該是屬於學生主動學習的概念,選項中探究學習較符合。 探究式學習法探究是人類一種思考的方式,是一種尋找資料的過程,一種瞭解事物的過程。學生經由探究的過程,練習科學方法。探究的過程中,可發現問題,同時也可以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因學生經由探究活動過程,他/她能在腦海中建構他自己的概念體系。當愈多的活動被學生探究,學生的科學態度會積極,學生的科學方法層次愈高,則愈有信心探討更多的活動。

【用戶】Sceret Littl

【年級】國二下

【評論內容】探究教學法(Inquiry Instructional Strategy)強調要以學生為主體,給予他們充分發表、討論與操作的機會,使其透過類似科學家做研究

【用戶】陳子昂

【年級】高二上

【評論內容】我是看到:「解決新發現的問題或是產生創造性的貢獻 」才選(C),因為(B)、(D)皆屬無創造性的訓練,

【用戶】PeiYi Li

【年級】高一下

【評論內容】Hatano & Inagaki (1986)提出了「例行性專家」(routine expert)和「適應性專家」(adaptive expert)的概念來說明專家的差異。所謂例行性專家,是指那些能有效的操作程序性技巧的專家,其技巧已達到自動化的境界,在穩定的環境中可以發揮高度的效率;而所謂的適應性專家,不僅能有效的操作程序性技巧,還能經由技巧的執行當中建構概念性的知識,進而瞭解程序技巧的意義,因此當環境變動時,他也能彈性的.....看完整詳解

【用戶】Sceret Littl

【年級】國二下

【評論內容】探究教學法(Inquiry Instructional Strategy)強調要以學生為主體,給予他們充分發表、討論與操作的機會,使其透過類似科學家做研究

【用戶】陳子昂

【年級】高二上

【評論內容】我是看到:「解決新發現的問題或是產生創造性的貢獻 」才選(C),因為(B)、(D)皆屬無創造性的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