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鄒弢《三借廬筆談》:「相傳先生居鄉里,落拓無偶,性尤怪癖,為村中童子師,食貧自給,不求於人。做此書時,每臨晨,攜一大瓷甕,中貯苦茗,具淡巴菰一包,置行人大道旁,下陳蘆襯,坐於上,煙茗置身畔,見行道者過,必強執與語,搜奇說異,隨人所知,渴則引以茗,或奉以煙,必令暢談乃已,偶聞一事,歸而粉飾之。」文中所描述的先生最有可能是誰呢﹖
(A)石玉崑
(B)吳敬梓
(C)蒲松齡
(D)吳沃堯

參考答案

答案:C
難度:簡單0.872307
統計:A(35),B(125),C(1660),D(83),E(0)

用户評論

【用戶】李小栗

【年級】大一上

【評論內容】蒲松齡為創作《聊齋》,在路邊鋪上蓆墊,備好煙茶,央請過路人為他講奇聞異事,長達二十餘寒暑。這對以教書糊口的蒲松齡來說雖不可能,但很能反映其廣泛搜集民間傳說的精神,這也正是《聊齋》創作的重要基礎。

【用戶】Jessica Lin

【年級】小四上

【評論內容】Key Word: 搜奇說異

【用戶】Kai 107上岸

【年級】大三上

【評論內容】30「偶聞一事,歸而粉飾之」意謂蒲松齡如何? (A)以訛傳訛,加以聲張 (B)急人之難,熱心助人 (C)好管閒事,道聽塗說 (D)聽聞故事,加工創作 編輯私有筆記及自訂標籤

【用戶】Yani Chou

【年級】大一下

【評論內容】(A)石玉崑 《三俠五義》(B)吳敬梓 《儒林外史》(C)蒲松齡 《聊齋誌異》(D)吳沃堯 《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筆名「我佛山人」)

【用戶】李小栗

【年級】大一上

【評論內容】蒲松齡為創作《聊齋》,在路邊鋪上蓆墊,備好煙茶,央請過路人為他講奇聞異事,長達二十餘寒暑。這對以.....看完整詳解

【用戶】Jessica Lin

【年級】小四下

【評論內容】Key Word: 搜奇說異

【用戶】Kai 107上岸

【年級】大三上

【評論內容】30「偶聞一事,歸而粉飾之」意謂蒲松齡如何? (A)以訛傳訛,加以聲張 (B)急人之難,熱心助人 (C)好管閒事,道聽塗說 (D)聽聞故事,加工創作 編輯私有筆記及自訂標籤

【用戶】Yani Chou(不販售

【年級】大三下

【評論內容】(A)石玉崑 《三俠五義》(B)吳敬梓 《儒林外史》(C)蒲松齡 《聊齋誌異》(D)吳沃堯 《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筆名「我佛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