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4幼兒園開放家長參觀時,部分抱怨學校不教英語與電腦因此他們的小孩進入後會輸給其同學。請問這些 家長的抱怨符合下列何種 「防衛機制」 ?
(A)昇華行為
(B) 投射行為
(C) 合理化行為
(D) 隱喻行為

參考答案

答案:C
難度:簡單0.705979
統計:A(78),B(1413),C(3885),D(127),E(0) #
個人:尚未作答書單:心理防衛機轉、高峰經驗、文飾作用、自我效能觀、馬斯洛

用户評論

【用戶】要加油

【年級】高一下

【評論內容】「投射」作用:否認自己的部分特質或行為,並且加諸於他人身上,認為別人才有這些特質或行為。ex1:老公外遇,只要看到自己老婆打扮得很漂亮出門,就覺得老婆有外遇,一天到晚疑神疑鬼。ex2:自己討厭某人,就認為某人也討厭自己。ex3:(以本題來說)大雄經常沒寫功課,但不承認自己不用功,反而怪小叮噹用好玩的玩具吸引他。應改成→(投射)大雄自己不用功,就覺得其他同學也沒有用功,一天到晚鬼混。「合理化」作用:有四類~一、酸葡萄ex:追不到某女生,就說是:「那女生不好,我才不想追她勒~」,把甜葡萄說成酸的。二、甜檸檬ex:自己所得到的東西,即使沒有很好(甚至有點糟)但是卻說得像超級棒一樣。把酸的檸檬說成是甜的。三、推諉e...

【用戶】林同學

【年級】國二上

【評論內容】合理化(rationalization):又稱為「文飾作用」,也就是當個人的動機或行為不符合社會價值標準時,給予一種「合理」的解釋,以維護自尊和減低焦慮。至於用以解釋的理由包括下列幾種:(1)好惡─以自己的好惡來掩飾錯誤,達到維護自尊的目的,例如酸葡萄心理。(2)抱怨─將自己的過失歸咎於自身以外的原因或推卸責任,以減輕內疚。(3)需要─將自己的作為解釋成「事實上的需要」,使別人覺得他有不得已的苦衷。如此既可以得到別人的諒解與同情,也可以保持自尊。b.投射作用(projection):是指個人將自己不為社會認可的特質加諸在他人身上。投射作用的目的是將缺點加在他人身上,藉以保護自己。c.潛抑作用(repression):是指個人將痛苦的記憶由意...

【用戶】Joyce(多虧阿我10

【年級】高三上

【評論內容】感謝最佳解~超清楚!

【用戶】Joyce

【年級】高三下

【評論內容】感謝最佳解~超清楚!

【用戶】Elva

【年級】國三下

【評論內容】投射作用:覺得我不認真,所以大家都不認真合理化行為:用各種理由,自己給予事情「合理」的解釋(自認為合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