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27.某校訓導處設置於學校的中心位置,可以一目瞭然看到各班教室內學生的活動。這種設計所隱含的訓育觀,與下列哪一位學者所提出的理念相近?
(A)史金納(B. Skinner)的操作制約論
(B)傅柯(M. Foucault)的全景敞視機制
(C)謝富樂(I. Scheffler)的社會操控技術
(D)斯普朗格(E. Spranger)的文化陶冶論

參考答案

答案:B
難度:非常簡單0.912772
統計:A(88),B(5253),C(385),D(29),E(0)

用户評論

【用戶】Cathy Huang

【年級】高三下

【評論內容】傅柯(M. Foucault)的全景敞視機制 起源:起源於邊沁的「全景敞視監獄」(全景敞視建築),其基本構造為:四周是一個環形建築,中心一座瞭望塔。瞭望塔有一圈大窗戶,對著環形建築。環形建築被分成許多小囚室,每個囚室都貫穿建築物的橫切面。各囚室都有兩個窗戶,一個面對著裡面,與塔的窗戶相對,另一個對著外面,能使光亮從囚室的一端照到另一端。特點:1. 可見的:被囚禁者應不斷地目睹窺視著他的中心瞭望塔的高大輪廓。 2. 無法確知的:被囚禁者應該在任何時候都不知道自己是否被窺視。 →故全景敞視建築是一種分解觀看/被觀看二元統一體的機制。在現行邊緣,人徹底被在中心瞭望塔的人觀看,但不能觀看瞭望塔中的人。(逆光性)意義...

【用戶】拜託讓我過拜託?

【年級】高二上

【評論內容】傅珂(婦科)》被人看光光》全景敞視機制

【用戶】Yuan

【年級】大一上

【評論內容】(來源:維基百科)圓形監獄(英語:Panopticon,又稱環形監獄、全景監獄)是一種監獄的設計方式,設計者是英國哲學家傑里米·邊沁,於1785年提出。四周的環形建築分隔成一個個囚室,囚室的一端面向外界,用於採光,另一端面向中間一座用於監視的高塔,這樣這座高塔中的監視人員可以時刻監視到任何一間囚室,而囚室中的犯人因為逆光效果,無法看到監視人員,會疑心自己時刻受到監視,惶惶不可終日。這樣可以減少監視人員的數量。

【用戶】TOYOBO

【年級】大一上

【評論內容】全景敞視教育啟示教育人員應該以「彈性、尊重、引導」的原則代替「命令、規定、 懲罰」,讓「賦權而增能」、「鼓勵和支持」、「激勵而提攜」的「全景敞視關心」n代替「全景敞視監控」以提升教育的價值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