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依據心理學家郭爾堡(L. Kohlberg)的道德發展理論,當兒童以「多數人認同」為道德判斷標準時,是屬於道德發展的那一期?
(A) 道德成規前期
(B) 道德成規期
(C) 道德成規後期
(D) 道德無律期

參考答案

答案:B
難度:簡單0.830528
統計:A(1048),B(7155),C(399),D(13),E(0)

用户評論

【用戶】Joanne Wu

【年級】高二下

【評論內容】多數人認同:尋求認可所以是道德成規期

【用戶】小雨明

【年級】大一下

【評論內容】皮亞傑認為道德是規則體系構成的,兒童道德的實質或成熟的道德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對社會規則的理解和認識,一是對人類關係中平等、互惠的關心,這是公道的基礎。皮亞傑也認為學齡前4歲的兒童沒有規則概念,道德不存在他們心中,稱為無律期,隨認知發展的成熟,皮亞傑依據兒童是否能了解和應用規則而提出道德發展的理論:一、無律期:出生~4歲。(一)此時幼兒的認知處於準備運思期,自我中心強,對任何規範均似懂非懂,故無法從道德觀點來評價幼兒行為。(二)物權觀念尚未發展,屬「非道德行為」。二、他律期:4歲~8歲。(一)幼兒認為規則是萬能的,不變的,無法理解規則是由人創造的。(二)幼兒總是以極端態度來評定行為的好壞,亦即不是好的,...

【用戶】小雨明

【年級】大一下

【評論內容】※相同點:一、皮亞傑與柯爾柏格均認為兒童及青少年都傾向服從,皆先他律而後自律。二、兩者均呈現一定的階段性和次序性。三、皮亞傑和柯爾柏格均認為認知水準與道德水準有關。雖然認知水準高,道德水準不一定高,但道德水準高,其認知水準一定在某一水準以上。※相異點:一、分期:皮亞傑分為兩期;柯爾伯格分為三期六段。二、分期標準:皮亞傑以年齡分期;柯爾伯格以道德判斷作為分期標準。三、皮亞傑認為兒童及青少年服從是對權威的尊重;柯爾柏格則認為服從是畏懼權威、避免懲罰,得到獎勵。參考資料:肆、相同點:一、皮亞傑與柯爾柏格均認為兒童及青少年都傾向服從,皆先他律而後自律。二、兩者均呈現一定的階段性和次序性。三、皮亞傑和柯...

【用戶】王尊玄

【年級】大一下

【評論內容】依據這個敘述,怎麼覺得還比較像是後期呢?資料來源:教育專業科目歷年試題解題聖經(七)102年度(https://books.google.com.tw/books?id=OkYaAwAAQBAJ&pg=PA15&lpg=PA15&dq=%E7%95%B6%E5%85%92%E7%AB%A5%E4%BB%A5%E3%80%8C%E5%A4%9A%E6%95%B8%E4%BA%BA%E8%AA%8D%E5%90%8C%E3%80%8D%E7%82%BA%E9%81%93%E5%BE%B7%E5%88%A4%E6%96%B7%E6%A8%99%E6%BA%96&source=bl&ots=hgFBfLfc7i&sig=ayWrbFDQumHzlmzFk7S2l9RMO9g&hl=zh-TW&sa=X&ved=2ahUKEwjW25H9ksDfAhVV5rwKHT_sD0gQ6AEwBXoECAMQAQ#v=onepage&q=%E7%95%B6%E5%85%92%E7%AB%A5%E4%BB%A5%E3%80%8C%E5%A4%9A%E6%95%B8%E4%BA%BA%E8%AA%8D%E5%90%8C%E3%80%8D%E7%8...

【用戶】Osas

【年級】國一上

【評論內容】同意10F

【用戶】Tsung Chirst

【年級】高三下

【評論內容】做了一張與皮亞傑的比較...

【用戶】111應屆上榜・77老師

【年級】大二下

【評論內容】偏向只尋求認可裡的「人際導向」與「從眾」,法治觀念較主要應偏向「非單一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