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在許多教室中,黑板旁常會有規範學生日常作息的「生活公約」,這在倫理學上,較接近哪一個哲學典範的教育作法?
(A) 唯實主義(reality)
(B) 理想主義(idealism)
(C) 實驗主義(experimentalism)
(D) 存在主義(existentialism)

參考答案

答案:A
難度:適中0.610371
統計:A(6050),B(2911),C(468),D(482),E(1) #
個人:尚未作答書單:實在主義知識論的題目、教育的隱喻、教哲各學派代表人物

用户評論

【用戶】TT

【年級】國二下

【評論內容】生活規約--德行論--亞里斯多得--reality唯實,實在,理想我覺得連出題老師自己都搞不清楚,一定要背英文。Idealism是柏拉圖的觀念論發展出來的。

【用戶】張魚恩(107新北國小正式

【年級】大一上

【評論內容】幫忙解鎖,謝謝最佳解既是規約、規範,就是一定要的、客觀的,大家都要遵守的-實在論。如果是理想的,像24孝-理念論實驗論:動機+德行+科學方式

【用戶】TT

【年級】國二下

【評論內容】生活規約--德行論--亞里斯多得--reality唯實,實在,理想我覺得連出題老師自己都搞不清楚,一定要背英文。Idealism是柏拉圖的觀念論發展出來的。

【用戶】張魚恩(107新北國小正式

【年級】大一上

【評論內容】幫忙解鎖,謝謝最佳解既是規約、規範,就是一定要的、客觀的,大家都要遵守的-實在論。如果是理想的,像24孝-理念論實驗論:動機+德行+科學方式

【用戶】TT

【年級】國二下

【評論內容】生活規約--德行論--亞里斯多得--reality唯實,實在,理想我覺得連出題老師自己都搞不清楚,一定要背英文。Idealism是柏拉圖的觀念論發展出來的。

【用戶】張魚恩(107新北國小正式

【年級】大一上

【評論內容】幫忙解鎖,謝謝最佳解既是規約、規範,就是一定要的、客觀的,大家都要遵守的-實在論。如果是理想的,像24孝-理念論實驗論:動機+德行+科學方式

【用戶】TT

【年級】國二下

【評論內容】生活規約--德行論--亞里斯多得--reality唯實,實在,理想我覺得連出題老師自己都搞不清楚,一定要背英文。Idealism是柏拉圖的觀念論發展出來的。

【用戶】張魚恩(107新北國小正式

【年級】大一上

【評論內容】幫忙解鎖,謝謝最佳解既是規約、規範,就是一定要的、客觀的,大家都要遵守的-實在論。如果是理想的,像24孝-理念論實驗論:動機+德行+科學方式

【用戶】王韻雯

【年級】高二下

【評論內容】我請教了羅正老師,這是他的回覆供大家參考...

【用戶】凡是阻撓本宮上榜的人一律杖

【年級】高一上

【評論內容】羅正老師的回覆供大家參考。★★★★、★★...

【用戶】Joe Hsieh

【年級】國一下

【評論內容】社會唯實主義學者,在語文和事物的關係上,認為語文的作用乃是人們與外在事物直接接觸後的社會經驗。他們覺得語文本身的知識並不真實;人們的社會經驗所構成的知識,才是最真實的。因此在教育實施上,社會唯實主義者多主張學生應該接觸實際的社會生活,唯有如此,學生才能從實際的社會生活中,獲取最真實的知識。在教學方法上,社會唯實主義的教育家多主張參觀社會實際生活情境,觀看歷史文物,參訪市場、商店、工廠,或者出外旅行,觀賞名勝古蹟等。他們覺得這些社會實際經驗的知識,要比書本的、語文的知識更實在。所以生活公約算是

【用戶】Jessica Tung

【年級】

【評論內容】我個人認為生活公約感覺是境教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