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主題】27 關於智力商數(IQ, Intelligence quotient)最初被使用時的描述,下列何者錯誤?(A)智商是心理年齡(Mental age)與生理年齡(Chronological age)的

【評論內容】

題目為「最初被使用」意即比率智商的內涵,比率智商未有標準差的概念

故該選像應為離差智商的概念

【評論主題】27 關於智力商數(IQ, Intelligence quotient)最初被使用時的描述,下列何者錯誤?(A)智商是心理年齡(Mental age)與生理年齡(Chronological age)的

【評論內容】

題目為「最初被使用」意即比率智商的內涵,比率智商未有標準差的概念

故該選像應為離差智商的概念

【評論主題】19 學校所實施的班會、週會及社團活動,可稱為:(A)潛在課程(B)正式課程(C)經驗課程(D)聯課活動

【評論內容】

B並不正確,正式課程應是課表上所呈現的科目或行程,但班會、週會及社團活動並不會於課表上所看見。因此應改為非正式課程

【評論主題】27 關於智力商數(IQ, Intelligence quotient)最初被使用時的描述,下列何者錯誤?(A)智商是心理年齡(Mental age)與生理年齡(Chronological age)的

【評論內容】

題目為「最初被使用」意即比率智商的內涵,比率智商未有標準差的概念

故該選像應為離差智商的概念

【評論主題】27 關於智力商數(IQ, Intelligence quotient)最初被使用時的描述,下列何者錯誤?(A)智商是心理年齡(Mental age)與生理年齡(Chronological age)的

【評論內容】

題目為「最初被使用」意即比率智商的內涵,比率智商未有標準差的概念

故該選像應為離差智商的概念

【評論主題】27 關於智力商數(IQ, Intelligence quotient)最初被使用時的描述,下列何者錯誤?(A)智商是心理年齡(Mental age)與生理年齡(Chronological age)的

【評論內容】

題目為「最初被使用」意即比率智商的內涵,比率智商未有標準差的概念

故該選像應為離差智商的概念

【評論主題】27 關於智力商數(IQ, Intelligence quotient)最初被使用時的描述,下列何者錯誤?(A)智商是心理年齡(Mental age)與生理年齡(Chronological age)的

【評論內容】

題目為「最初被使用」意即比率智商的內涵,比率智商未有標準差的概念

故該選像應為離差智商的概念

【評論主題】27 關於智力商數(IQ, Intelligence quotient)最初被使用時的描述,下列何者錯誤?(A)智商是心理年齡(Mental age)與生理年齡(Chronological age)的

【評論內容】

題目為「最初被使用」意即比率智商的內涵,比率智商未有標準差的概念

故該選像應為離差智商的概念

【評論主題】27 關於智力商數(IQ, Intelligence quotient)最初被使用時的描述,下列何者錯誤?(A)智商是心理年齡(Mental age)與生理年齡(Chronological age)的

【評論內容】

題目為「最初被使用」意即比率智商的內涵,比率智商未有標準差的概念

故該選像應為離差智商的概念

【評論主題】19 學校所實施的班會、週會及社團活動,可稱為:(A)潛在課程(B)正式課程(C)經驗課程(D)聯課活動

【評論內容】

B並不正確,正式課程應是課表上所呈現的科目或行程,但班會、週會及社團活動並不會於課表上所看見。因此應改為非正式課程

【評論主題】27 關於智力商數(IQ, Intelligence quotient)最初被使用時的描述,下列何者錯誤?(A)智商是心理年齡(Mental age)與生理年齡(Chronological age)的

【評論內容】

題目為「最初被使用」意即比率智商的內涵,比率智商未有標準差的概念

故該選像應為離差智商的概念

【評論主題】27 關於智力商數(IQ, Intelligence quotient)最初被使用時的描述,下列何者錯誤?(A)智商是心理年齡(Mental age)與生理年齡(Chronological age)的

【評論內容】

題目為「最初被使用」意即比率智商的內涵,比率智商未有標準差的概念

故該選像應為離差智商的概念

【評論主題】27 關於智力商數(IQ, Intelligence quotient)最初被使用時的描述,下列何者錯誤?(A)智商是心理年齡(Mental age)與生理年齡(Chronological age)的

【評論內容】

題目為「最初被使用」意即比率智商的內涵,比率智商未有標準差的概念

故該選像應為離差智商的概念

【評論主題】27 關於智力商數(IQ, Intelligence quotient)最初被使用時的描述,下列何者錯誤?(A)智商是心理年齡(Mental age)與生理年齡(Chronological age)的

【評論內容】

題目為「最初被使用」意即比率智商的內涵,比率智商未有標準差的概念

故該選像應為離差智商的概念

【評論主題】27 關於智力商數(IQ, Intelligence quotient)最初被使用時的描述,下列何者錯誤?(A)智商是心理年齡(Mental age)與生理年齡(Chronological age)的

【評論內容】

題目為「最初被使用」意即比率智商的內涵,比率智商未有標準差的概念

故該選像應為離差智商的概念

【評論主題】27 關於智力商數(IQ, Intelligence quotient)最初被使用時的描述,下列何者錯誤?(A)智商是心理年齡(Mental age)與生理年齡(Chronological age)的

【評論內容】

題目為「最初被使用」意即比率智商的內涵,比率智商未有標準差的概念

故該選像應為離差智商的概念

【評論主題】27 關於智力商數(IQ, Intelligence quotient)最初被使用時的描述,下列何者錯誤?(A)智商是心理年齡(Mental age)與生理年齡(Chronological age)的

【評論內容】

題目為「最初被使用」意即比率智商的內涵,比率智商未有標準差的概念

故該選像應為離差智商的概念

【評論主題】27 關於智力商數(IQ, Intelligence quotient)最初被使用時的描述,下列何者錯誤?(A)智商是心理年齡(Mental age)與生理年齡(Chronological age)的

【評論內容】

題目為「最初被使用」意即比率智商的內涵,比率智商未有標準差的概念

故該選像應為離差智商的概念

【評論主題】27 關於智力商數(IQ, Intelligence quotient)最初被使用時的描述,下列何者錯誤?(A)智商是心理年齡(Mental age)與生理年齡(Chronological age)的

【評論內容】

題目為「最初被使用」意即比率智商的內涵,比率智商未有標準差的概念

故該選像應為離差智商的概念

【評論主題】27 關於智力商數(IQ, Intelligence quotient)最初被使用時的描述,下列何者錯誤?(A)智商是心理年齡(Mental age)與生理年齡(Chronological age)的

【評論內容】

題目為「最初被使用」意即比率智商的內涵,比率智商未有標準差的概念

故該選像應為離差智商的概念

【評論主題】27 關於智力商數(IQ, Intelligence quotient)最初被使用時的描述,下列何者錯誤?(A)智商是心理年齡(Mental age)與生理年齡(Chronological age)的

【評論內容】

題目為「最初被使用」意即比率智商的內涵,比率智商未有標準差的概念

故該選像應為離差智商的概念

【評論主題】教學原則中的類化原則是根據何人的理論?(A) 福祿貝爾(Froebel)  (B) 赫爾巴特(Herbart)  (C) 桑代克(Thorndike)  (D) 克伯屈(Kilpatrick)

【評論內容】1.   準備原則:引起動機的方法→桑代克的準備率2.   類化原則:根據舊經驗吸收、接受、融化新事物→赫爾巴特3.   自動原則:自動與自發→福祿貝爾4.   興趣與努力原則:興趣是行為的動機、努力是行為的堅持5.   個性適應原.....看完整詳解

【評論主題】4. 下列最能表達教育機會均等的意義?(A)教育輸出品質的平等 (B)教育過程的平等 (C)教育資源輸入的平等 (D)教育期待的平等

【評論內容】

教育資源輸入平等 :不管都市或鄉下的小學給予的補助、經費都一樣多。

教育輸出品質的平等:給予較多補助的鄉下小學能和都市小學畢業的學生能有一樣的教育水準。

【評論主題】27 關於智力商數(IQ, Intelligence quotient)最初被使用時的描述,下列何者錯誤?(A)智商是心理年齡(Mental age)與生理年齡(Chronological age)的

【評論內容】

題目為「最初被使用」意即比率智商的內涵,比率智商未有標準差的概念

故該選像應為離差智商的概念

【評論主題】教學原則中的類化原則是根據何人的理論?(A) 福祿貝爾(Froebel)  (B) 赫爾巴特(Herbart)  (C) 桑代克(Thorndike)  (D) 克伯屈(Kilpatrick)

【評論內容】

1.   準備原則:引起動機的方法→桑代克的準備率

2.   類化原則:根據舊經驗吸收、接受、融化新事物→赫爾巴特

3.   自動原則:自動與自發→福祿貝爾

4.   興趣與努力原則:興趣是行為的動機、努力是行為的堅持

5.   個性適應原則:適應個別差異

6.   適時指導原則:不憤、不啟、不悱、不發

7.   社會化原則:共同參與原則

8.   熟練原則:真正的學習、徹底的學習→莫禮生

9.   完整學習原則:把握整體的結構,再分析組成的分子

10.  同時學習原則:克伯屈

【評論主題】27 關於智力商數(IQ, Intelligence quotient)最初被使用時的描述,下列何者錯誤?(A)智商是心理年齡(Mental age)與生理年齡(Chronological age)的

【評論內容】

題目為「最初被使用」意即比率智商的內涵,比率智商未有標準差的概念

故該選像應為離差智商的概念

【評論主題】教學原則中的類化原則是根據何人的理論?(A) 福祿貝爾(Froebel)  (B) 赫爾巴特(Herbart)  (C) 桑代克(Thorndike)  (D) 克伯屈(Kilpatrick)

【評論內容】

1.   準備原則:引起動機的方法→桑代克的準備率

2.   類化原則:根據舊經驗吸收、接受、融化新事物→赫爾巴特

3.   自動原則:自動與自發→福祿貝爾

4.   興趣與努力原則:興趣是行為的動機、努力是行為的堅持

5.   個性適應原則:適應個別差異

6.   適時指導原則:不憤、不啟、不悱、不發

7.   社會化原則:共同參與原則

8.   熟練原則:真正的學習、徹底的學習→莫禮生

9.   完整學習原則:把握整體的結構,再分析組成的分子

10.  同時學習原則:克伯屈

【評論主題】4. 下列最能表達教育機會均等的意義?(A)教育輸出品質的平等 (B)教育過程的平等 (C)教育資源輸入的平等 (D)教育期待的平等

【評論內容】

教育資源輸入平等 :不管都市或鄉下的小學給予的補助、經費都一樣多。

教育輸出品質的平等:給予較多補助的鄉下小學能和都市小學畢業的學生能有一樣的教育水準。

【評論主題】47.下列哪一個數值最大?(A)sin347°(B)cos289°(C)tan1002°(D)cos(-288°)

【評論內容】

取自千華詳解

【評論主題】21.下面有關未知數、變數、某數的敘述,哪些是正確的?甲、教學順序由先而後為未知數、變數、某數乙、教學順序由先而後為某數、未知數、變數丙、變數的概念是函數概念的前置經驗丁、未知數可以有不只一個數值戊、

【評論內容】

變數

是指以明確的數值代入運算中,可以於單次運算時解出多個問題。

一個典型的例子為一元二次公式,或是函數y = f(x)

【評論主題】19. 陳老師在開始教導新單元時,都會主動且明確地告訴學生這個單元的學習目標。依據蓋聶(R.M.Gagné)的觀點,陳老師的這種行為可以引發學生何種內在歷程? (A)形成期望 (B)感應接收 (C)產

【評論內容】

教師外在口訣:注目換成功 又會見劉謙

學生內在口訣:助其功選馬 反增限累(給你一個助功選擇一批馬,反而增加限制又很累)

【評論主題】96. 下列何者不是認知行為治療(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的特徵?(A)以問題為焦點(B)以行動為導向(C)教導個案新的訊息處理技能來減低心理症狀(D)規劃增強懲罰時

【評論內容】

幫忙解鎖

謝謝最佳解

認知行為治療(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簡稱 CBT)是一種心理治療的取向,CBT是「以問題為核心的」和「以行動開始的」,意味著它用來解決和特定精神紊亂相關的特定問題,治療師的角色是幫助客戶發現和練習有效的機制來達到確定的目標並且降低紊亂的症狀。

【評論主題】23. 教學現場對於補救式教學和補償式教學概念仍待釐清,對於兩者以下之敘述 何者正確?(A)實施補救式教學主要是指課後的加強和學習(B)補償式教學是採替代途徑或學生的優勢管道進行教學(C)補救式教學是

【評論內容】

參考網路連結 http://florapeach0608.pixnet.net/blog/post/27081441-%E6%B7%BB%E5%8A%A0%E3%80%81%E8%BC%94%E5%8A%A9%E3%80%81%E7%9F%AF%E6%AD%A3%E3%80%81%E8%A3%9C%E6%95%91%E3%80%81%E9%81%A9%E6%80%A7%E3%80%81%E8%A3%9C%E5%84%9F%E6%80%A7%E8%AA%B2%E7%A8%8B

補救式課程

(Remedial)

降低難度,加強基本學科的訓練。教材內容配合生理年齡、興趣。適合「落後程度大」、「年紀小」的學生。

補償式課程

(功能性課程)

(Compensatory)

學習內容與日常生活所需具備的技能相結合。採替代途徑、優勢管道,避開缺陷能力,加強功能性課程。「年紀較輕」時→補救教學(基本學科)

「年紀較長」時→功能性(實用學科)

【評論主題】131.將訊息轉變為語文或非語文的過程(A)編碼(B)譯碼(C)類化----P.222

【評論內容】

譯碼(coding):雙向的心理運作歷程,把具體物理事件轉成抽象的心理事件,以便日後核對應用,為編碼後的結果。

【評論主題】13. 史鐵克 (R. E. Stake) 之回應式評鑑 (ResponsiveEvaluation)主張評鑑之設計與實施應由誰來進行比較理想?(A)受評鑑單位之內部人員 (B)主管機關之行政人員(C

【評論內容】

擷取自  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學報第19卷第2期(95年9月)

http://academic.ntue.edu.tw/ezfiles/7/1007/img/41/19-2-1.pdf

【評論主題】在許多教室中,黑板旁常會有規範學生日常作息的「生活公約」,這在倫理學上,較接近哪一個哲學典範的教育作法?(A) 唯實主義(reality)(B) 理想主義(idealism)(C) 實驗主義(expe

【評論內容】

幫忙解鎖,謝謝最佳解

既是規約、規範,就是一定要的、客觀的,大家都要遵守的-實在論。

如果是理想的,像24孝-理念論

實驗論:動機+德行+科學方式

【評論主題】教學原則中的類化原則是根據何人的理論?(A) 福祿貝爾(Froebel)  (B) 赫爾巴特(Herbart)  (C) 桑代克(Thorndike)  (D) 克伯屈(Kilpatrick)

【評論內容】

1. 準備原則:引起動機的方法→桑代克的準備率

2. 類化原則:根據舊經驗吸收、接受、融化新事物→赫爾巴特

3. 自動原則:自動與自發→福祿貝爾

4. 興趣與努力原則:興趣是行為的動機、努力是行為的堅持

5. 個性適應原則:適應個別差異

6. 適時指導原則:不憤、不啟、不悱、不發

7. 社會化原則:共同參與原則

8. 熟練原則:真正的學習、徹底的學習→莫禮生

9. 完整學習原則:把握整體的結構,再分析組成的分子

10.  同時學習原則:克伯屈

【評論主題】4. 他的健康不佳一定和他的睡眠習慣有關。His poor health definitely ____________________(5 字) his sleeping habits.

【評論內容】

雞口牛後 :

寧願做小而潔的雞嘴,而不願做大而臭的牛肛門。

比喻寧在局面小的地方自主,不願在局面大的地方聽人支配。 

【評論主題】93.課程的概念有很多種,下列哪一種為能力本位教育提供理論的依據?(A)課程即目標 (B)課程即經驗 (C)課程即有計劃的學習機會 (D)課程即科目或教材

【評論內容】

能力本位教育(Competency Based Education,簡稱CBE),以美國、加拿大為代表,產生於二次大戰後。其核心是從職業崗位的需要出發,確定能力目標。通過學校聘請行業中一批具有代表性的專家組成專業委員會,按照崗位群的需要,層層分解,確定從事行業所應具備的能力,明確培養目標。然後,再由學校組織相關教學人員,以這些能力為目標,設置課程、組織教學內容,最後考核是否達到這些能力要求。

【評論主題】70.下面那一項敘述「是」歐洲經濟合作及發展組織(OECD)的學校本位課程發展模式中的特色?(A)重視情境功能的重要性 (B)重視學生分析的重要性 (C)重視學校層級領導任務的重要性 (D)重視目標訂

【評論內容】

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的學校本位課程發展模式程序如下:

1.分析學生:應了解學生的年齡、社經背景、先備知識能力等。

2.分析資源與限制:應掌握教師人數、教師經驗、教師知能、經費、外部支援、課表彈性、家長與學生以及行政當局的反應等。

3.訂定一般目標:考量教育的價值或哲學。

4.訂定特殊目標:分析學生經歷學習歷程後應具備的能力。

5.確立方法和工具:考慮適當的評鑑方式與工具。

6.評鑑學生的學習:學生的學習結果進行評鑑,並判斷課程方案的成效。

7.分配資源、人事設備與時間:重新配置空間、課表與人力等各項資源。

8.實施、評鑑與修正:課程實施後,應進行評鑑與修正

【評論主題】66.下列有關「馬拉松團體」(marathon group)的描述何者「不正確」?(A)它是一種成長團體 (B)它是一種自助團體 (C)它是一種會心團體 (D)它是一種任務團體

【評論內容】

馬拉松團體:是屬於耗費時間的會合團體,因其可能進行一連二十四小時繼續不斷的交談。它運用大量集中的經驗與伴隨的疲勞,以突破團體成員的心防,而消除個人的社會面具與彼此間的隔閡。主持這類團體的機構常自稱為「成長中心」(growth centers) (為一種成長團體),並視其所提供的輔導活動為人力潛能開發的一環。

【評論主題】59.題目或項目分析(item analysis)是在確定測驗題目的:(A)鑑別度 (B)深度 (C)效度 (D)信度

【評論內容】

試題分析是了解試題是否具有鑑別度,是否可以測量出所要的特質,以及區分優劣高低的分析。

【評論主題】61.歐洲宗教改革對教育產生的影響是(A)人民控制了教育權 (B)宗教控制了教育權 (C)政府控制了教育權 (D)教育失去了重要性

【評論內容】

宗教改革由馬丁路德所提倡

主張兒童受教育乃是上帝賦予的權利

同時政府為了國家前途,應以教育的力量提升人民的知識道德

因此辦理學校是政府的責任

【評論主題】52.『對差別特性者給予差別的對待』,稱為:(A)水平公平 (B)假平等 (C)垂直公平 (D)齊頭式公平

【評論內容】

水平公平是指對於相同的人給予相同的對待

垂直公平是指對於不同的人給予不同的對待

齊頭式平等=假平等,不論每個人多努力,所得到的收穫都是一樣的

【評論主題】35. 根據研究,就最佳學習效果而言,教師提問後,候答的時間應為:(A)30 秒至60 秒(B)15 秒至30 秒(C)10 秒至20 秒(D)3秒至6 秒。

【評論內容】

候答的時間長短應視教師所提問題的時間而定。對於低層次、閉鎖性或是記憶性的問題通常只需一秒鐘即可;若是開放性、高層次的問題宜有較長的候答時間,通常以三至五秒的時間為宜。

科學教育學者羅威(Rowe)及托賓(Tobin)均指出,候答時間在三至五秒時對於學生的反應及學習均有好處。

【評論主題】5.5.下列何種座位排列型式,最有利於全班討論時的互動?(A)圓圈式 (B)行列式 (C)叢集式 (D)V 字型

【評論內容】

全班討論                   →A圓圈式大班討論、分組活動 →C叢集式

【評論主題】13. 史鐵克 (R. E. Stake) 之回應式評鑑 (ResponsiveEvaluation)主張評鑑之設計與實施應由誰來進行比較理想?(A)受評鑑單位之內部人員 (B)主管機關之行政人員(C

【評論內容】

擷取自  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學報第19卷第2期(95年9月)

http://academic.ntue.edu.tw/ezfiles/7/1007/img/41/19-2-1.pdf

【評論主題】在許多教室中,黑板旁常會有規範學生日常作息的「生活公約」,這在倫理學上,較接近哪一個哲學典範的教育作法?(A) 唯實主義(reality)(B) 理想主義(idealism)(C) 實驗主義(expe

【評論內容】

幫忙解鎖,謝謝最佳解

既是規約、規範,就是一定要的、客觀的,大家都要遵守的-實在論。

如果是理想的,像24孝-理念論

實驗論:動機+德行+科學方式

【評論主題】教學原則中的類化原則是根據何人的理論?(A) 福祿貝爾(Froebel)  (B) 赫爾巴特(Herbart)  (C) 桑代克(Thorndike)  (D) 克伯屈(Kilpatrick)

【評論內容】

1. 準備原則:引起動機的方法→桑代克的準備率

2. 類化原則:根據舊經驗吸收、接受、融化新事物→赫爾巴特

3. 自動原則:自動與自發→福祿貝爾

4. 興趣與努力原則:興趣是行為的動機、努力是行為的堅持

5. 個性適應原則:適應個別差異

6. 適時指導原則:不憤、不啟、不悱、不發

7. 社會化原則:共同參與原則

8. 熟練原則:真正的學習、徹底的學習→莫禮生

9. 完整學習原則:把握整體的結構,再分析組成的分子

10.  同時學習原則:克伯屈

【評論主題】4. 他的健康不佳一定和他的睡眠習慣有關。His poor health definitely ____________________(5 字) his sleeping habits.

【評論內容】

雞口牛後 :

寧願做小而潔的雞嘴,而不願做大而臭的牛肛門。

比喻寧在局面小的地方自主,不願在局面大的地方聽人支配。 

【評論主題】70.下面那一項敘述「是」歐洲經濟合作及發展組織(OECD)的學校本位課程發展模式中的特色?(A)重視情境功能的重要性 (B)重視學生分析的重要性 (C)重視學校層級領導任務的重要性 (D)重視目標訂

【評論內容】

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的學校本位課程發展模式程序如下:

1.分析學生:應了解學生的年齡、社經背景、先備知識能力等。

2.分析資源與限制:應掌握教師人數、教師經驗、教師知能、經費、外部支援、課表彈性、家長與學生以及行政當局的反應等。

3.訂定一般目標:考量教育的價值或哲學。

4.訂定特殊目標:分析學生經歷學習歷程後應具備的能力。

5.確立方法和工具:考慮適當的評鑑方式與工具。

6.評鑑學生的學習:學生的學習結果進行評鑑,並判斷課程方案的成效。

7.分配資源、人事設備與時間:重新配置空間、課表與人力等各項資源。

8.實施、評鑑與修正:課程實施後,應進行評鑑與修正

【評論主題】93.課程的概念有很多種,下列哪一種為能力本位教育提供理論的依據?(A)課程即目標 (B)課程即經驗 (C)課程即有計劃的學習機會 (D)課程即科目或教材

【評論內容】

能力本位教育(Competency Based Education,簡稱CBE),以美國、加拿大為代表,產生於二次大戰後。其核心是從職業崗位的需要出發,確定能力目標。通過學校聘請行業中一批具有代表性的專家組成專業委員會,按照崗位群的需要,層層分解,確定從事行業所應具備的能力,明確培養目標。然後,再由學校組織相關教學人員,以這些能力為目標,設置課程、組織教學內容,最後考核是否達到這些能力要求。

【評論主題】66.下列有關「馬拉松團體」(marathon group)的描述何者「不正確」?(A)它是一種成長團體 (B)它是一種自助團體 (C)它是一種會心團體 (D)它是一種任務團體

【評論內容】

馬拉松團體:是屬於耗費時間的會合團體,因其可能進行一連二十四小時繼續不斷的交談。它運用大量集中的經驗與伴隨的疲勞,以突破團體成員的心防,而消除個人的社會面具與彼此間的隔閡。主持這類團體的機構常自稱為「成長中心」(growth centers) (為一種成長團體),並視其所提供的輔導活動為人力潛能開發的一環。

【評論主題】61.歐洲宗教改革對教育產生的影響是(A)人民控制了教育權 (B)宗教控制了教育權 (C)政府控制了教育權 (D)教育失去了重要性

【評論內容】

宗教改革由馬丁路德所提倡

主張兒童受教育乃是上帝賦予的權利

同時政府為了國家前途,應以教育的力量提升人民的知識道德

因此辦理學校是政府的責任

【評論主題】59.題目或項目分析(item analysis)是在確定測驗題目的:(A)鑑別度 (B)深度 (C)效度 (D)信度

【評論內容】

試題分析是了解試題是否具有鑑別度,是否可以測量出所要的特質,以及區分優劣高低的分析。

【評論主題】52.『對差別特性者給予差別的對待』,稱為:(A)水平公平 (B)假平等 (C)垂直公平 (D)齊頭式公平

【評論內容】

水平公平是指對於相同的人給予相同的對待

垂直公平是指對於不同的人給予不同的對待

齊頭式平等=假平等,不論每個人多努力,所得到的收穫都是一樣的

【評論主題】35. 根據研究,就最佳學習效果而言,教師提問後,候答的時間應為:(A)30 秒至60 秒(B)15 秒至30 秒(C)10 秒至20 秒(D)3秒至6 秒。

【評論內容】

候答的時間長短應視教師所提問題的時間而定。對於低層次、閉鎖性或是記憶性的問題通常只需一秒鐘即可;若是開放性、高層次的問題宜有較長的候答時間,通常以三至五秒的時間為宜。

科學教育學者羅威(Rowe)及托賓(Tobin)均指出,候答時間在三至五秒時對於學生的反應及學習均有好處。

【評論主題】5.5.下列何種座位排列型式,最有利於全班討論時的互動?(A)圓圈式 (B)行列式 (C)叢集式 (D)V 字型

【評論內容】

全班討論                   →A圓圈式大班討論、分組活動 →C叢集式

【評論主題】50. 小琪在從事學習任務時,總是將學習的焦點放在避免表現得比過去的自己還差,這是屬於下列哪一種成就目標導向?(A) 趨向表現目標(B) 逃避表現目標(C) 逃避自我目標(D) 趨向精熟目標

【評論內容】

幫忙解鎖

謝謝最佳解

Elliot(1999)將『精熟─表現』向度與『趨向─逃避』向度融合成四類成就目標。 

表現(在乎別人眼光)精熟(跟自己比較)趨向

想勝過他人,讓別人覺得自己很棒

勇於嘗試自己不會的逃避不想讓別人覺得自己很爛不敢挑戰太難的、不要比以前還爛就好

【評論主題】13.美國約翰凱勒(John Keller)曾倡導 ARCS 動機模式,下列四項何者不是此模式的要素?(A)獲得滿足(B)給予獎懲(C)建立信心(D)切身相關

【評論內容】ARCS指的是Attention(注意)、Relevance(相關)、Confidence(信心)、Satisfaction(滿足)四個要素

【評論主題】7.「能正確讀出1~100的數字」,此屬於蓋聶(R. Gagné)主張的哪一類學習結果?(A)認知策略(B)心智技能(C)語文訊息(D)動作技能

【評論內容】

來源取自網路:

蓋聶將布魯姆(Bloom)等人所主張的認知、情意、技能目標,更進一步地細分成

五種學習結果(learning outcomes)心智技能(intellectual skills) 、認知策略(cognitive strategies)、語文資訊(verbal information)、動作技能(motor skills)與態度(attitude)等。

1.心智技能(intellectual skills):能使用符號或概念與學習中的環境互相作用,而不是只重複學習或使用一些事實或知識。心智技能主要涉及知道「如何」(know how)去做,例如,學會如何把分數轉為小數。心智技能型式包括有五類技能,每一技能是建立在先前的技能之上,由簡單到複雜分別為辨別、具體概念、定義概念、規則、問題解決。

2.認知策略(cognitive strategies):指管理個人...

【評論主題】38.我國近年來在教育上,推動了許多重要的計畫,下列哪一個計畫的核心內容,與國民小學階段相關?(A)教學卓越計畫 (B)頂尖研究中心計畫(C)推動教育優先區計畫(D)扶持五歲弱勢幼兒及早教育計畫

【評論內容】

教育優先區─目標

一、規劃教育資源分配之優先策略,有效發揮各項資源之實質效益。

n二、改善文化不利地區之教育條件,解決城鄉失衡之國教特殊問題。

n三、提升處境不利學生之教育成就,確保弱勢族群學生之受教權益。

n四、提供相對弱勢地區多元化資源,實現社會正義與教育機會均等。

五、促進不同地區之國教均衡發展,提升人力素質與教育文化水準。 

對象─城鄉教育失衡及少數弱勢族群

【評論主題】40. 有關散文的演變,下列敘述何者正確?(A)先秦散文大抵質樸無對偶句(B)東漢散文雖因詞賦影響對偶仍不明顯(C)魏晉散文騈化日趨明顯(D)唐代散文因韓柳古文運動成功而盛行

【評論內容】

幫忙解鎖和整理

(A)先秦說理散文

 1.特色:

    (1)文體:早期以抒情和記敘的方式表達,到後期說理技巧提高,形成明確的論說文體。

    (2)句式:採用自由書寫的形式,以散句為主。

    (3)手法:沒有限制,常見的是運用寓言和比喻來說理。

(B)在兩漢時期對偶已蔓延到文士之作,對偶也超過一半以上,可見東漢以後對偶的風氣已經由賦氾濫到各種文體上。

(C)魏晉散文文學朝向形式美的路途發展,詩、文皆然,南朝成為文學史上的唯美文學時期。散文日趨駢儷化,內容流於空洞。

(D)唐代以來,反駢文的人物不斷不現,,用散文代替駢體之時文,改駢為散,以為古文原本如此,因有「古文」之名,後世遂用為散文之專稱,但直至北宋才算成功。

【評論主題】22.依據學生能力國際評量計畫(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PISA) 所測量的結果顯示,如數位教學越多,數學能力越差,這現象最可能的

【評論內容】

(不販售)

瑞典教育署警告:學生上網越久 PISA成績越差

PISA這份報告的分析重點是將學生使用電腦及數位工具,以及學校於2012年使用電腦做為教學工具的情形和學生成績結果做分析。交叉分析結果顯示:無論在校內及校外,使用電腦及網路越多的學生,PISA成績越差。

網址連結: https://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71282

【評論主題】47.下列哪一個數值最大?(A)sin347°(B)cos289°(C)tan1002°(D)cos(-288°)

【評論內容】

取自千華詳解

【評論主題】21.下面有關未知數、變數、某數的敘述,哪些是正確的?甲、教學順序由先而後為未知數、變數、某數乙、教學順序由先而後為某數、未知數、變數丙、變數的概念是函數概念的前置經驗丁、未知數可以有不只一個數值戊、

【評論內容】

變數

是指以明確的數值代入運算中,可以於單次運算時解出多個問題。

一個典型的例子為一元二次公式,或是函數y = f(x)

【評論主題】29.關於 R. Slavin 主張之「個人學習期望」(Individual Learning Expectations, ILE)模式,下列敘述何者正確?(A)屬於「及格─不及格」的成績系統 (B)

【評論內容】

R. Slavin提出的研究內容,比較每週測驗表現和預測試得出的基準分數,對學生收到積分、學習成績依照獎勵制度進行評估,並對其進行調整,以反映實際的每週表現。

 教育工作者將需要運用質量信息和專業發展的技巧,來對待不同成績的學生,並強調學生是要與自己的分數做比較(

而且,教育工作者還需要進行適當的培訓,幫助他們解讀和使用增長數據。

【評論主題】19. 陳老師在開始教導新單元時,都會主動且明確地告訴學生這個單元的學習目標。依據蓋聶(R.M.Gagné)的觀點,陳老師的這種行為可以引發學生何種內在歷程? (A)形成期望 (B)感應接收 (C)產

【評論內容】

教師外在口訣:注目換成功 又會見劉謙

學生內在口訣:助其功選馬 反增限累(給你一個助功選擇一批馬,反而增加限制又很累)

【評論主題】13下列哪一項是臺北市 106 年「教育政策規劃與執行」的「發展取向」?(A)國際化、本土化、多元化及資訊化 (B)全人教育、終身學習及人文關懷(C)學習成功、適性揚才、特色發展及國際前瞻 (D)反思

【評論內容】

107年最新教育政策摘要:教育政策規劃及執行應以「反思、進步、創新及實驗」為發展取向,以「全人教育、終身學習及人文關懷」為發展核心,並朝「學習成功、適性揚才、特色發展及國際前瞻」發展方向邁進附上網站網址

https://www.doe.gov.taipei/News_Content.aspx?n=3D6685D9201E0FFD&sms=25F1DB27332636FC&s=70388769DC558D9D

【評論主題】96. 下列何者不是認知行為治療(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的特徵?(A)以問題為焦點(B)以行動為導向(C)教導個案新的訊息處理技能來減低心理症狀(D)規劃增強懲罰時

【評論內容】

幫忙解鎖

謝謝最佳解

認知行為治療(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簡稱 CBT)是一種心理治療的取向,CBT是「以問題為核心的」和「以行動開始的」,意味著它用來解決和特定精神紊亂相關的特定問題,治療師的角色是幫助客戶發現和練習有效的機制來達到確定的目標並且降低紊亂的症狀。

【評論主題】1. 新北市政府 2016~2018「卓越人才 LEADING 未來」計劃的主軸內涵不包括下列哪一點?(A)樂活 (B)品格 (C)全球觀 (D)領導力

【評論內容】

學了一品全

(學習趣、樂活力、創意行、品格心、全球觀)

【評論主題】23. 教學現場對於補救式教學和補償式教學概念仍待釐清,對於兩者以下之敘述 何者正確?(A)實施補救式教學主要是指課後的加強和學習(B)補償式教學是採替代途徑或學生的優勢管道進行教學(C)補救式教學是

【評論內容】

參考網路連結 http://florapeach0608.pixnet.net/blog/post/27081441-%E6%B7%BB%E5%8A%A0%E3%80%81%E8%BC%94%E5%8A%A9%E3%80%81%E7%9F%AF%E6%AD%A3%E3%80%81%E8%A3%9C%E6%95%91%E3%80%81%E9%81%A9%E6%80%A7%E3%80%81%E8%A3%9C%E5%84%9F%E6%80%A7%E8%AA%B2%E7%A8%8B

補救式課程

(Remedial)

降低難度,加強基本學科的訓練。教材內容配合生理年齡、興趣。適合「落後程度大」、「年紀小」的學生。

補償式課程

(功能性課程)

(Compensatory)

學習內容與日常生活所需具備的技能相結合。採替代途徑、優勢管道,避開缺陷能力,加強功能性課程。「年紀較輕」時→補救教學(基本學科)

「年紀較長」時→功能性(實用學科)

【評論主題】23.何老師在教導「霧社事件」時,討論「賽德克·巴萊」影片的內容。大明認同莫那魯道率領族人抗暴是民族英雄,但大華卻覺得他過於激烈,讓許多族人白白犧牲。學生間不同看法的差異,屬於下列哪一課程?(A)理念

【評論內容】

(一) 理想(或意識形態)課程 (ideal ornideological curriculum)

1.       完全依據課程理論而設計

2.       完全符合教育的理想

3. 最易受意識形態的左右

 例:教育行政機關的官員在學術研討會對來賓致詞時主張:雖然法令未規定,但學校應該在晨間舉行升旗 典禮及唱國歌活動。對學校而言,此一主張屬於哪一種課程?理念課程(理想課程)

(二)  正式課程(formalncurriculum)

1. 經教育行政機關考慮教育資源及現實需要而推行的課程。

2. 官方課程,經審查採行者,是被認可的課程。

(三) 知覺課程(perceivedncurriculum)

1. 存在於個人心中的課程

2. 學校教師對於正式課程加以理解、解...

【評論主題】9.開學一週來,有四位學生分別向林老師報告受到同學的「霸凌」。下列何者最符合「霸凌」的定義?(A)曾大華上課愛吵鬧,害我無法專心聽老師講話(B)巫筱真常常拿走我心愛的東西,並丟進垃圾桶(C)鄭大雄在打

【評論內容】

霸凌(英語:Bullying),指的是一種長時間持續的、並對個人在心理、身體和言語遭受的攻擊,且因為霸凌者與受害者之間的權力或體型等因素不對等,而不敢或無法有效的反抗。

【評論主題】6.在西洋的萬聖節前,春水國中教師所共同規劃的課程,由英文介紹萬聖節的來源,藝術與人文設計萬聖節的裝扮,自然與生活科技探討南瓜的特性,國文閱讀萬聖節的小說。此為何種類型的課程設計?(A)融合課程 (B

【評論內容】

((補充))

 現代課程理論流派

一、一般分類(三大理論取向:學科、社會、學生)

(一) 學科結構理論:以學術為中心,重實踐取向。

強調要把人類文化遺產最具學術性的知識作為課程內容。

重視知識體系本身的邏輯程序和結構。

布魯納:掌握學科結構的目的,就是要學生學會如何學習。

薛布瓦:學科結構的課程在教學上可以釐清事物之間的相互關係,說明一事物對其它事物的影響。著重實踐取向。

佛拉瑞(Frier):著重解放在課程設計所扮演的角色。

(二) 社會改造課程理論:以社會問題為中心,n不關注學科的知識體系。

核心觀點:課程不該幫助學生去適應社會,而是要建立一種新的社會秩序和社會文化。

不重學科的知識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