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教師對學生充滿同情,對教學抱持熱情,特別是對弱勢學生所展現的非行或抗拒行為,他常會以憐憫的心去「補償」學生的不足與匱乏。因為他覺這些孩子的能力本來就不好、自尊心也低落。若以批判教育學的觀點來看,這位教師有什麼樣的思維盲點?
(A)教師是教學主體,必須有所堅持與期待
(B)避免複製學校與社會上的種種不公義
(C)將學生情形心理學化,造成譴責受害者
(D)教師是道德的中介者,必須善盡責任與義務

參考答案

答案:C
難度:適中0.4494
統計:A(318),B(2101),C(3184),D(647),E(0) #
個人:尚未作答書單:教哲-新馬克思=批判理論=法蘭克福學派、永恆主義的中小學教育觀、Condercet 康道斯特

用户評論

【用戶】Zhou Huang We

【年級】高三下

【評論內容】譴責受害者=把罪名歸結於受害者弱勢學生(受害者)能力本來就不好、自尊心也低落(罪名)

【用戶】108國小正式老師

【年級】高二下

【評論內容】(C)教師對學生充滿同情,對教學抱持熱情,特別是對弱勢學生所展現的非行或抗拒行為,他常會以憐憫的心去「補償」 學生的不足與匱乏。因為他覺這些孩子的能力本來就不好、自尊心也低落。若以批判教育學的觀點來看,這位教師有 什麼樣的思維盲點? (A)教師是教學主體,必須有所堅持與期待

【用戶】歐瓊惠

【年級】小二上

【評論內容】根據批判教育學的觀點,(C)教師缺乏批判理性,過於情感用事(千華,陳培林)

【用戶】jade0727

【年級】大四下

【評論內容】覺得題目說 譴責受害者 好像是認為受害者不對 和同情、補償受害者的解釋有差異耶??

【用戶】歐瓊惠

【年級】小二上

【評論內容】根據批判教育學的觀點,(C)教師缺乏批判理性,過於情感用事(千華,陳培林)

【用戶】jade0727

【年級】大四下

【評論內容】覺得題目說 譴責受害者 好像是認為受害者不對 和同情、補償受害者的解釋有差異耶??

【用戶】七葉

【年級】小一下

【評論內容】學校教育中的迷思(學生為何失敗)(1)  教育機會均等的迷思- 只要有智力、認真工作、有創意,個人就可以獲致成功- 少數民族和勞工階級因基因不姓,能力較為不足(智力阻礙模式)(2)  學生失敗心理化- 成績不好是學生能力不足- 學生欠缺成功的動機和意願(3)  文化剝奪的迷思- 學生無法適應社會- 行為舉止不符合中產階級教師的期望(文化障礙模式)p.112 http://tecs.otecs.ntnu.edu.tw/upload/tep/teacher/carrie/c019.pdf

【用戶】歐瓊惠

【年級】小二上

【評論內容】根據批判教育學的觀點,(C)教師缺乏批判理性,過於情感用事(千華,陳培林)

【用戶】jade0727

【年級】大四下

【評論內容】覺得題目說 譴責受害者 好像是認為受害者不對 和同情、補償受害者的解釋有差異耶??

【用戶】七葉

【年級】小一下

【評論內容】學校教育中的迷思(學生為何失敗)(1)  教育機會均等的迷思- 只要有智力、認真工作、有創意,個人就可以獲致成功- 少數民族和勞工階級因基因不姓,能力較為不足(智力阻礙模式)(2)  學生失敗心理化- 成績不好是學生能力不足- 學生欠缺成功的動機和意願(3)  文化剝奪的迷思- 學生無法適應社會- 行為舉止不符合中產階級教師的期望(文化障礙模式)p.112 http://tecs.otecs.ntnu.edu.tw/upload/tep/teacher/carrie/c019.pdf

【用戶】Zhou Huang We

【年級】高三下

【評論內容】譴責受害者=把罪名歸結於受害者 弱勢學生(...

【用戶】Zhou Huang We

【年級】高三下

【評論內容】譴責受害者=把罪名歸結於受害者 弱勢學生(...

【用戶】歐瓊惠

【年級】小二上

【評論內容】根據批判教育學的觀點,(C)教師缺★★★★★...

【用戶】jade0727

【年級】大四下

【評論內容】覺得題目說 譴責受害者 好像是認為受害者不對 和同情、補償受害者的解釋有差異耶??

【用戶】七葉

【年級】大二上

【評論內容】學校教育中的迷思(學生為何失敗)(1)  教育機會均等的迷思- 只要有智力、認真工作、有創意,個人就可以獲致成功- 少數民族和勞工階級因基因不姓,能力較為不足(智力阻礙模式)(2)  學生失敗心理化- 成績不好是學生能力不足- 學生欠缺成功的動機和意願(3)  文化剝奪的迷思- 學生無法適應社會- 行為舉止不符合中產階級教師的期望(文化障礙模式)p.112 http://tecs.otecs.ntnu.edu.tw/upload/tep/teacher/carrie/c019.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