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22 某甲誤某乙為某丙而射殺之,乙死亡,請問甲的刑責如何?
(A)甲成立殺人未遂罪與過失致死罪,二罪想像競合
(B)甲成立故意殺人既遂罪
(C)甲成立過失致人於死罪
(D)甲成立殺人既遂罪與殺人未遂罪,二罪想像競合

參考答案

答案:B
難度:適中0.689736
統計:A(351),B(2063),C(252),D(325),E(0)

用户評論

【用戶】Ya Ya Chou

【年級】大三上

【評論內容】誤認乙為丙而殺之殺成功了.客體錯誤故意殺人既遂要殺乙卻不小心殺到旁邊的丙打擊錯誤成立殺人未遂及過失致死,以較重之殺人未遂罰之應該是這樣,不曉得各位大大有無其他見解?

【用戶】魏洛斯

【年級】

【評論內容】等價客體錯誤。甲誤丙為乙而殺之,對丙成立殺人既遂,對乙不成立任何罪,所以甲只成立殺人既遂罪,沒有競合問題。7F的第2點是錯的唷

【用戶】gn75425100

【年級】小一下

【評論內容】我也覺得20f說法也是對,等價客體就是不阻卻故意,成立故意。而殺人罪本身就是之故意行為義旨,沒所謂過失殺人,只有過失致死。而D選項本題兩罪都成立只是後來想像競合,從一重處。除非出題老師硬要掰,選項答案不完整,少了從一重處,成立殺人既遂。如果沒想競合問題,那甲本來就要殺乙,只是後來誤認殺錯,對乙沒未遂也有殺人預備之行為吧

【用戶】ab12361236

【年級】幼稚園下

【評論內容】出題著是受到什麼刺激?出爛題目?

【用戶】AirFly

【年級】大二下

【評論內容】甲誤認乙是丙,所以本來就是故意要殺丙只是殺錯人體(乙),還成功。順著念就是故意殺人且既遂

【用戶】earthqu19

【年級】國一上

【評論內容】我覺得應該是14F的解釋正確:法定符合說認為,雖然甲的主觀認識與客觀實際沒有「具體一致」,但並沒有超出同一犯罪構成要件的範圍。簡單的理解,甲主觀上想殺「一個人」,客觀上也殺死了「一個人」,沒有超出故意殺人的犯罪構成範圍,所以成立故意殺人既遂。等價客體錯誤採用法定符合,所以只論以一殺人既遂罪,沒有想像競合的問題。若是打擊錯誤的題目(採用具體符合說),就有想像競合的情況。具體符合說定義如果行為人主觀認識與客觀發生的事實必須一致,才成立故意。若不一致,則阻卻故意。但就一般人看來,還是覺得很奇怪,因為想殺丙卻殺到乙,主觀上確實有殺 丙未遂的感受。

【用戶】羊駝姊姊(已上電職 感謝阿

【年級】大四上

【評論內容】等價的客體錯誤(本題)主觀上:故意 客觀上:殺死人  →殺人既遂不等價的客體錯誤(以為老爸是山羌開槍射死)只能成立過失殺人打擊錯誤(甲開槍射乙結果射死丙)對於乙 主觀上:故意 客觀上:未遂→殺人未遂對於丙 主觀上:過失 客觀上:既遂→過失殺人一行為侵害兩法益→想像競合從一重處斷→甲成立殺人未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