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主題】14下列何種統計檢定方法屬於「無母數檢定」(Non-parametric test)?(A)卡方檢定(Chi-square test)(B)t 檢定(t test)(C)F 檢定(F test)(D)

【評論內容】卡方考驗:係用來檢定類別變項的統計檢定方法,所處理的不是變項.....看完整詳解

【評論主題】3下列有關「個案研究」的敘述,何者正確?(A)所謂個案即為一個個體(B)個案研究不能形成通則式的理論(C)個案研究應不帶任何理論預設(D)個案研究是對特定事物的有限關注

【評論內容】(A)分析單位(收集的對象)可能是一個(單一個案)或多個(多個案)實體─例如:人、群體或組織 (B.....看完整詳解

【評論主題】2 對於臺灣社會福利發展的描述,下列何者正確?(A)臺灣最早的社會保險建立於1940年代(B)1994年通過的全民健康保險法是臺灣第一個普及性福利(C)我國的退休金制度建制於1990年代之後(D)我國

【評論內容】(A)臺灣最早之社會保險政策,見諸於民國54年公布的「民生主義現階段社會政策」七大項:社會保險、國民就業、社會救助、國民住宅、福利服務、社會教育、社區發展 (C)我國勞工退休給與制度於198.....看完整詳解

【評論主題】40費德勒(Fred Fiedler)所主張的「權變模式」,認為有效的團體領導者需要考慮以下那兩個層面?(A)環境影響與組織結構(B)團體規模與資源的多寡(C)任務與關係(D)團體忠誠度與團體成立的歷

【評論內容】費德勒模式:團體績效決定於領導者與其部屬的互動類型,以及情境給予領導者的控制權。前提假設為個人的領導風格是固定的,因此不同的情境下,必需選擇不同領導風格的領導者 領導風格:費德勒認為個人的領導風格是固.....看完整詳解

【評論主題】28對於臺灣日治時期社區工作的發展歷史,下列何者錯誤?(A)類似西方睦鄰運動,以稻垣藤兵衛於 1916 年在臺北大稻埕所設立「人類之家」最早(B)「鄰保館」是因 1936 年東勢地區大地震,為了災後重

【評論內容】日人稻垣籐兵衛於 1916 年在萬華設立「人類之家」,是台灣第1個睦鄰組織,後來陸續設立 6 處 「鄰保館 」,包括嘉義鄰保館(1934)、台中鄰保館(1936)、東勢社會館(1937)、彰化鄰保館(1937)、豐原社會館(1937)以及清水社會館(1937)等。 「人類之家」為志願服務組織,分為兒童和社會部,透過日常接觸感化和教育民眾以改善貧民生活。其餘 6 處的鄰保館為半官方色彩,負責運作者多為地方「方面委員」之「社會事業助成會」,「方 面委員.....看完整詳解

【評論主題】39 社會功能(social function)是社工專業助人的重點與價值偏好。請挑出Boehm對社會功能的正確敘述?(A)它是個人所扮演的好幾種角色的主要活動表現(B)它來自個人在先賦團體(ascr

【評論內容】社會功能:由Werner Boehm(1958)提出 1950以前,社會工作者對人、問題行為的看法與其他專業沒有什麼區別,Boehm 認為每一種專業均需要以人的功能某一層面作為專業活動之焦點。社會工作者需要著重在人的「社會功能」。.....看完整詳解

【評論主題】34 Johnson(1992)將社會工作價值分為終極價值(ultimate values)、接近價值(proximate values)、工具價值(instrumental values)。請問下列

【評論內容】

社會工作的價值層次

(1)終極價值或抽象價值:如民主、自我實現等。

(2)中介價值:指比較實質的價值,如理想的社區等。

(3)工具性價值或操作性價值:指達到終極價值的工具或手段。

【評論主題】17 一般所了解德國對於社會法體系分為三類,下列何者不屬其範圍?(A)社會預護(B)社會發展(C)社會扶助與社會促進(D)社會補償

【評論內容】A.社會預護 (以社會保險為典型):目的在事前預防社會風險。給付原因/要件:有一定之先行給付,例如保險費之給付。 D.社會補償:目的為特別犧牲所構成之補償。給付原因/要件:有因給付,例如戰爭或犯罪致損害。 C.社會救助:.....看完整詳解

【評論主題】9 下列有關社會保險財務管理的陳述,何者正確?(A)完全提存準備因有實質儲金,是最安全的財務方式(B)完全提存準備因有實質儲金,常會因通貨膨脹及薪資水準提高,而變動其價值(C)隨收隨付制,因沒有實質的

【評論內容】社會保險費負擔的結構設計:   (1)所得比例制:指就被保險人薪資收入中,規定一定比率作為保險費率,以計算各人應繳納的保費。分為下列三種:固定比例制、等級比例制、累進費率制   (2)均等保費制:即不論被保險人收入高低,一律繳納均等保險費。   財務處理方式的類型:(1)隨收隨付方式:亦稱完全賦課方式,係指將當年度之保費收入完全用之於當年度之保險給付,並不提存責任準備金。(1)隨收隨付方式:亦稱完全賦課方式,係指將當年度之保費收入完全用之於當年度之保險給付,並不提存責任準備金。 1均等保費制:即不論被保險人收入高低,一律繳納均等保險費。 2優缺點: 1.優點:a.制度實施初期保險費率低,推行較容易。           b...

【評論主題】6 女性主義是當代福利國家的重要意識型態觀點之一。下列有關女性主義對福利國家之主張何者正確?(A)社會福利制度應運用女性的特質,由國家僱用女性從事社會福利工作,以解放女性(B)激進主義女性主義認為,性

【評論內容】(B) 激進主義女性主義:個人問題源於性別主義、父權社會所造成的權利不對等,著重在家庭制度的變革,目標在達成女性自主、去除男性對女性的的控制。  (C) 社會主義女性主義:女性被壓.....看完整詳解

【評論主題】2 對於臺灣社會福利發展的描述,下列何者正確?(A)臺灣最早的社會保險建立於1940年代(B)1994年通過的全民健康保險法是臺灣第一個普及性福利(C)我國的退休金制度建制於1990年代之後(D)我國

【評論內容】(A)臺灣最早之社會保險政策,見諸於民國54年公布的「民生主義現階段社會政策」七大項:社會保險、國民就業、社會救助、國民住宅、福利服務、社會教育、社區發展 (C)我國勞工退休給與制度於198.....

【評論主題】14下列何種統計檢定方法屬於「無母數檢定」(Non-parametric test)?(A)卡方檢定(Chi-square test)(B)t 檢定(t test)(C)F 檢定(F test)(D)

【評論內容】卡方考驗:係用來檢定類別變項的統計檢定方法,所處理的不是變項.....看完整詳解

【評論主題】5下列那一種研究方法,往往不會被歸類為質性研究的方法?(A)行動研究法(B)評估研究法(C)田野研究法(D)焦點團體法

【評論內容】所謂的評估研究是指為了達成評鑑並且改進人群服務方案的概念化、設計、計畫、行政、效能、效率和效用等目的,而綜合採用的各種研究設計和方案(如實驗、調查、參與觀察等)的研究類型稱之,也就是說評估研究是一.....

【評論主題】3下列有關「個案研究」的敘述,何者正確?(A)所謂個案即為一個個體(B)個案研究不能形成通則式的理論(C)個案研究應不帶任何理論預設(D)個案研究是對特定事物的有限關注

【評論內容】(A)分析單位(收集的對象)可能是一個(單一個案)或多個(多個案)實體─例如:人、群體或組織 (B.....

【評論主題】40費德勒(Fred Fiedler)所主張的「權變模式」,認為有效的團體領導者需要考慮以下那兩個層面?(A)環境影響與組織結構(B)團體規模與資源的多寡(C)任務與關係(D)團體忠誠度與團體成立的歷

【評論內容】費德勒模式:團體績效決定於領導者與其部屬的互動類型,以及情境給予領導者的控制權。前提假設為個人的領導風格是固定的,因此不同的情境下,必需選擇不同領導風格的領導者 領導風格:費德勒認為個人的領導風格是固.....

【評論主題】33賽門(Herbert Simon)認為決策者因為記憶、能力、時間等限制,而利用直覺或決策規則迅速決策,此現 象稱為:(A)有限理性(Bounded Rationality)(B)垃圾桶理論(Gar

【評論內容】古典經濟學認為經濟行為是一種理性行為,人們在完全之資訊下尋求一能產生最佳(optimal)結果之決策。 現實情形,在複雜的環境下,由於「未來的不確定性」與「目前的資訊成本」,使人們無法做出完全理性(full rationality)的決策,只能做出有限理性(bounded rationality)。 賽門認為人們無法取得所有的資訊加以分析。只能選擇一個結果可以接受,滿足其需求的方案而稱此決策行為是有限理性(bounded rationality)。或蓄意理性行為(intended rational behavior),在其Administrative Behavior書中稱經濟人(economi.....看完整詳解

【評論主題】19下列那一種觀點認為「衝突」是任何組織自然且無法避免的事,有時對組織有正面的助益,所以管理者 要接受並合理化衝突?(A)傳統觀點(B)互動觀點(C)結構觀點(D)人際觀點

【評論內容】衝突是指人們由於某種抵觸或對立狀況而感知到的不一致的差異。  對組織中存在的衝突形成了三種不同的觀點:   第一種為傳統的衝突觀點,認為衝突是有害的,會給組織造成不利影響。衝突成為組織機能失調、非理性、暴力和破壞的同義詞。因此,傳統觀點強調管理者應詼儘可能避免和清除衝突。   第二種為衝突的人際關係觀點,認為衝突是任何組織無法避免的自然現象,不一定給組織帶來不利的影響,而且有可.....看完整詳解

【評論主題】16關於組織管理中所謂的「制度學派」,下列何種論述錯誤?(A)制度學派強調理性設計比歷史包袱及非預期的效應重要(B)制度學派強調公信力與合法性(C)制度學派強調組織文化的重要(D)制度學派強調環境對於

【評論內容】早期制度學派的代表人物是Selznick其認為,組織不是一個封閉的系統,它是受到所處環境的影響。在這個意義上,組織即是一個制度化的組織。換言之,所謂的制度化組織是處於社會環境、歷史影響之中的一個有機體。組織的發展與演變是一個自然的過程,是和周圍的環境不斷地相互作用下不斷變化、不斷適應周圍的社會環境的自然產物,而不是人為設計的結果。Selznick認為,要研究組織時,我們要走出理性模式.....

【評論主題】8在各種非理性的決策模式中,有一種模式是管理者將決策過程倒轉,對某些問題有既定的解決方案。管 理者一方面創造問題,一方面為自己創造決策的機會。這種模式稱之為:(A)漸進決策模式(B)滿意決策模式(C)

【評論內容】垃圾桶決策模式:決策行為是在一個裝有 鬆散結構意見的垃圾桶中隨便抽取完成的。 由美國學者  (柯恩Michael Cohen) (馬區James G. March)及歐爾深(Cohen D. Olson)在1972年的《組織模糊與選擇》(1972)一文中所提出。 他們認為,機關組織的決策,通常並非是經過理性思考 計算之後的結果,實際上是決策者在決策過程中不經意碰到的一項產出結果。亦認為機關組織如同一個由問題、解決問題的替選方案、參與者、及選擇機會四者混合而成的垃圾桶, 這個機關最後所產生的決策如何,端視問題是否正好碰到解決方案、解決方案是否符合參與者的利益、以.....

【評論主題】27預期平均餘命(Life Expectancy)的定義為何?(A)是指人類長壽的極限(B)是指在特定年份出生人口的平均歲數(C)是指 65 歲以上老人人口的平均歲數(D)是指 65 歲以上老人人口死

【評論內容】平均餘命(life expectancy,或稱預期壽命)是一個相當複雜的概念,係指一般人根據一組既定的年齡別死亡率(機率)來存活(或死亡),所能預期的平均存活.....看完整詳解

【評論主題】24下列何者係屬於連續理論(continuity theory)的看法?(A)由於身體功能日衰,老人要持續慢慢淡出人際互動舞臺,才能維持平衡適應的狀態(B)原本低度社會參與的,到了老年階段,較適合改成

【評論內容】連續理論:隨著年齡增長,個人面對老化時朝向維持一定的生活型態,並積極尋找可以取代過去角色的相似生活型態與角色,此是老人於環境中維持老化適應的典型方式。也就是個人老化時變化不大,而且其人格特質於成年生活保持相似。個人的生活滿意度由當前的活動或生活.....看完整詳解

【評論主題】23Werner Boehm 所提出的社會功能觀點,係源自下列何種理論?(A)社會互動論(B)生態系統論(C)結構功能論(D)社會發展論

【評論內容】社會功能:由Werner Boehm(1958)提出。1950以前,社會工作者對人、問題行為的看法與其他專業沒有什麼區別,Boehm 認為每一種專業均需要以人的功能某一層面作為專業活動之焦點。社會工作者需要著重在人的「社會功能」.....看完整詳解

【評論主題】35「在社區工作中,我們不能簡單的依據經驗和客觀事實來定義社區問題,而必須嵌入有意義的網絡中,不僅是透過個別化的處置方案為其提供諮詢服務,還必須進行背景闡釋。」這段話是何種理論的觀點?(A)社會學習理

【評論內容】現實建構的觀點 (1)社會工作者必須以開放的態度來面對服務對象所建構出來的個人或集體的世界。    (2)社會工作實務是社會工作者專業實踐的意義、服務對象的生命現實、與文化脈絡交會所形成的。   (3)客觀的事實無法獨立於人們所賦予的主觀意義而存在。   (4)每日生活中所經驗而呈現的現實,並非單純的事實與物體間比較的結果,而是社會建構的過程。 (5)人們必須與其他民眾及外在環境互動以求生存及成長,而要如此作時則需要某種程度的穩定及規範。   (6)日常生活的現實在一個人有意識、能理解之前就已經安排有序,而且存在,即使人死後.....看完整詳解

【評論主題】34對於兒童的疏忽或虐待,社工員經過家庭評估之後,決定先暫時將兒童安置於適當的場所,俟原生家庭功能恢復,再協助兒童返家,此一處置方案稱為:(A)家庭維繫方案(B)家庭重整方案(C)家庭個管方案(D)家

【評論內容】(1)家庭維繫模式: 1經調查成案,綜合評估為中度或高度危機之家庭,且兒童少年未被安置仍生活於原生家庭中。 2原以定期追蹤模式處遇,發生新的受虐事件,經評估兒童少年於家中受虐待暨被疏忽危機程度已升高至中度或高度危機之家庭。 3原以家庭重整服務模式處遇,經介入服務後,兒童少年已返家,且評估兒童少年於家中受虐待暨被疏忽危機程度可能或暫時可能屬中度或高度危機之家庭 (2)家庭重整模式: .....看完整詳解

【評論主題】28對於臺灣日治時期社區工作的發展歷史,下列何者錯誤?(A)類似西方睦鄰運動,以稻垣藤兵衛於 1916 年在臺北大稻埕所設立「人類之家」最早(B)「鄰保館」是因 1936 年東勢地區大地震,為了災後重

【評論內容】日人稻垣籐兵衛於 1916 年在萬華設立「人類之家」,是台灣第1個睦鄰組織,後來陸續設立 6 處 「鄰保館 」,包括嘉義鄰保館(1934)、台中鄰保館(1936)、東勢社會館(1937)、彰化鄰保館(1937)、豐原社會館(1937)以及清水社會館(1937)等。 「人類之家」為志願服務組織,分為兒童和社會部,透過日常接觸感化和教育民眾以改善貧民生活。其餘 6 處的鄰保館為半官方色彩,負責運作者多為地方「方面委員」之「社會事業助成會」,「方 面委員.....

【評論主題】17有關團體工作模型的敘述,何者正確?(A)三個主要實施模型依其提出的先後順序是:交互模型、治療模型、社會目標模型(B)交互模型工作者主要角色是「變遷媒介者」(C)社會目標模型工作者主要角色是「影響者

【評論內容】(1)社會目標模型(Social Goals Model)  是早期社會團體工作的傳統,企圖處理小團體中的社會秩序和社會價值的取向。它的中心概念是社會意識和社會責任,則功能是在增加市民更多的知識與技巧。 最大的缺點是不能產生配合問題的適切理論設計,不強調個人的動力,缺乏對個人需求的了解。 (2)治療模型(Remedial Model)  促成社會團體工作整合專業體系,提供社會個案工作連結的機會。它的功能是治療個人和提供個人的復健。 治療團體是一種組成的團體,成員被工作者所診斷和決定的,所以自然和友情並不是考慮的因素。此模型需要建構在一個制度範圍內,則實行的政策在於去支持治療目標。 早期的發展就是如此,所以需要心理學的知識來支持對個人的了解。.....

【評論主題】12下列有關生態系統模型中「行動系統」(action system)的敘述,何者正確?(A)係指努力改變的焦點系統,為了達到目標需要影響的人與問題(B)係指社會工作者為了達成處遇目標,而需要合作的正式

【評論內容】生態系統重視個人與環境的交流,當個人與環境達到平衡,則個人能夠有最佳的適應。因此,減除壓力或消除障礙的目標應放在需求的滿足、協助個人取得與運用資源的意願與能力,或增強其因應環境的力量與方法。評估個人環境系統有個人次系.....看完整詳解

【評論主題】39 社會功能(social function)是社工專業助人的重點與價值偏好。請挑出Boehm對社會功能的正確敘述?(A)它是個人所扮演的好幾種角色的主要活動表現(B)它來自個人在先賦團體(ascr

【評論內容】社會功能:由Werner Boehm(1958)提出 1950以前,社會工作者對人、問題行為的看法與其他專業沒有什麼區別,Boehm 認為每一種專業均需要以人的功能某一層面作為專業活動之焦點。社會工作者需要著重在人的「社會功能」。.....看完整詳解

【評論主題】34 Johnson(1992)將社會工作價值分為終極價值(ultimate values)、接近價值(proximate values)、工具價值(instrumental values)。請問下列

【評論內容】

社會工作的價值層次

(1)終極價值或抽象價值:如民主、自我實現等。

(2)中介價值:指比較實質的價值,如理想的社區等。

(3)工具性價值或操作性價值:指達到終極價值的工具或手段。

【評論主題】5 「認為刑罰應該積極扮演移轉(Transition)犯罪人順利回歸社會之角色」是那一種刑罰本質的觀念?(A)嚇阻(B)矯治(C)重整(D)修復

【評論內容】復歸重整模式之意義與處遇對策:(1960迄今) (1)模式重點:本模式植基於人犯重整復歸社會的矯治目標,強調人犯適應社會生活。 (2)優點: 1重建家庭關係,有工作.....看完整詳解

【評論主題】17 一般所了解德國對於社會法體系分為三類,下列何者不屬其範圍?(A)社會預護(B)社會發展(C)社會扶助與社會促進(D)社會補償

【評論內容】A.社會預護 (以社會保險為典型):目的在事前預防社會風險。給付原因/要件:有一定之先行給付,例如保險費之給付。 D.社會補償:目的為特別犧牲所構成之補償。給付原因/要件:有因給付,例如戰爭或犯罪致損害。 C.社會救助:.....

【評論主題】15 有關民國100年12月行政院公布中華民國人口政策綱領,對其基本理念下列陳述何者錯誤?(A)強化適齡婚育,尊重生命價值,維繫家庭功能,維持合理人口結構(B)落實性別平等意識,建構具性別觀點的人口政

【評論內容】一、「倡導」適齡婚育,尊重生命價值,維繫家庭功能,維持合理人口結構。 二、強化國民生育保健與營養均衡、國民體能與身心健康、文化建設與教育,以提升人口素質。 三、提升就業能力,保障勞動者就業安全與權益。 四、建立完整社會安全網,提供兒童、少年、婦女、老人、身心障礙者、原住民族及其他.....看完整詳解

【評論主題】9 下列有關社會保險財務管理的陳述,何者正確?(A)完全提存準備因有實質儲金,是最安全的財務方式(B)完全提存準備因有實質儲金,常會因通貨膨脹及薪資水準提高,而變動其價值(C)隨收隨付制,因沒有實質的

【評論內容】社會保險費負擔的結構設計:   (1)所得比例制:指就被保險人薪資收入中,規定一定比率作為保險費率,以計算各人應繳納的保費。分為下列三種:固定比例制、等級比例制、累進費率制   (2)均等保費制:即不論被保險人收入高低,一律繳納均等保險費。   財務處理方式的類型:(1)隨收隨付方式:亦稱完全賦課方式,係指將當年度之保費收入完全用之於當年度之保險給付,並不提存責任準備金。(1)隨收隨付方式:亦稱完全賦課方式,係指將當年度之保費收入完全用之於當年度之保險給付,並不提存責任準備金。 1均等保費制:即不論被保險人收入高低,一律繳納均等保險費。 2優缺點: 1.優點:a.制度實施初期保險費率低,推行較容易。           b...

【評論主題】6 女性主義是當代福利國家的重要意識型態觀點之一。下列有關女性主義對福利國家之主張何者正確?(A)社會福利制度應運用女性的特質,由國家僱用女性從事社會福利工作,以解放女性(B)激進主義女性主義認為,性

【評論內容】(B) 激進主義女性主義:個人問題源於性別主義、父權社會所造成的權利不對等,著重在家庭制度的變革,目標在達成女性自主、去除男性對女性的的控制。  (C) 社會主義女性主義:女性被壓.....

【評論主題】18 對於性別工作平等法的規定,下列敘述何者正確?(A)受僱者50人以上應訂定性騷擾防治措施、申訴及懲戒辦法(B)陪產假期間公司比照病假處理(C)保障育嬰留職停薪期滿,受僱者不可以回到原職位(D)受僱

【評論內容】

 (A)30人  (B)陪產假期間工資照給

(C)育嬰留職停薪期滿後,申請復職時,雇主不得拒絕(除有例外情形之一者)

【評論主題】40費德勒(Fred Fiedler)所主張的「權變模式」,認為有效的團體領導者需要考慮以下那兩個層面?(A)環境影響與組織結構(B)團體規模與資源的多寡(C)任務與關係(D)團體忠誠度與團體成立的歷

【評論內容】

費德勒模式:團體績效決定於領導者與其部屬的互動類型,以及情境給予領導者的控制權。前提假設為個人的領導風格是固定的,因此不同的情境下,必需選擇不同領導風格的領導者

領導風格:費德勒認為個人的領導風格是固定的,並且可區分為「工作取向」及「關係取向」兩種領導風格

情境:費德勒認為情境可以分為三種情況--

1領導者與部屬的關係

2工作結構(結構化或非結構化的工作型態)

3職位權力(領導者權力的大小)

【評論主題】11 依照國民年金法第2條的內容,國民年金保險之保險事故分為四種,下列何者錯誤?(A)老年(B)傷害(C)身心障礙(D)死亡

【評論內容】國民年金之保險事故:生育、老年、身心障礙、死亡

【評論主題】33賽門(Herbert Simon)認為決策者因為記憶、能力、時間等限制,而利用直覺或決策規則迅速決策,此現 象稱為:(A)有限理性(Bounded Rationality)(B)垃圾桶理論(Gar

【評論內容】

古典經濟學認為經濟行為是一種理性行為,人們在完全之資訊下尋求一能產生最佳(optimal)結果之決策。

現實情形,在複雜的環境下,由於「未來的不確定性」與「目前的資訊成本」,使人們無法做出完全理性(full rationality)的決策,只能做出有限理性(bounded rationality)。

賽門認為人們無法取得所有的資訊加以分析。只能選擇一個結果可以接受,滿足其需求的方案而稱此決策行為是有限理性(bounded rationality)。或蓄意理性行為(intended rational behavior),在其Administrative Behavior書中稱經濟人(economic man):做一決定以取得最大利益,行政人(Administrative man)做一決定以取得滿意利益,追求滿意(satisfying)能尋得滿意結果之步...

【評論主題】2 對於臺灣社會福利發展的描述,下列何者正確?(A)臺灣最早的社會保險建立於1940年代(B)1994年通過的全民健康保險法是臺灣第一個普及性福利(C)我國的退休金制度建制於1990年代之後(D)我國

【評論內容】

(A)臺灣最早之社會保險政策,見諸於民國54年公布的「民生主義現階段社會政策」七大項:社會保險、國民就業、社會救助、國民住宅、福利服務、社會教育、社區發展

(C)我國勞工退休給與制度於1984年建制。

我國公務人員退休給與制度自1943年建制

(D)受美國1960年「對貧窮作戰」的影響,因此於1972及1973分別推動「小康計 畫」(台灣省政府)、「安康計畫」(台北市政府)。

【評論主題】19下列那一種觀點認為「衝突」是任何組織自然且無法避免的事,有時對組織有正面的助益,所以管理者 要接受並合理化衝突?(A)傳統觀點(B)互動觀點(C)結構觀點(D)人際觀點

【評論內容】

衝突是指人們由於某種抵觸或對立狀況而感知到的不一致的差異。

 對組織中存在的衝突形成了三種不同的觀點:

  第一種為傳統的衝突觀點,認為衝突是有害的,會給組織造成不利影響。衝突成為組織機能失調、非理性、暴力和破壞的同義詞。因此,傳統觀點強調管理者應詼儘可能避免和清除衝突。

  第二種為衝突的人際關係觀點,認為衝突是任何組織無法避免的自然現象,不一定給組織帶來不利的影響,而且有可能成為有利於組織工作的積極動力。既然衝突是不可避免的,管理者就應該接納衝突,承認衝突在組織中存在的必然性和合理性。

  第三種是新近產生的衝突的互動作用觀點。與人際關係觀點只是被動地接納衝突不同,互動作用觀點強調管理者要鼓勵有益的衝突,認為融洽、和平、安寧、合作的組織容易對變革和革新的需要表現為靜止、冷漠和遲鈍,一定水平的有益的衝突會使組織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善於自我批評和不斷革新。

【評論主題】16關於組織管理中所謂的「制度學派」,下列何種論述錯誤?(A)制度學派強調理性設計比歷史包袱及非預期的效應重要(B)制度學派強調公信力與合法性(C)制度學派強調組織文化的重要(D)制度學派強調環境對於

【評論內容】

早期制度學派的代表人物是Selznick其認為,組織不是一個封閉的系統,它是受到所處環境的影響。在這個意義上,組織即是一個制度化的組織。換言之,所謂的制度化組織是處於社會環境、歷史影響之中的一個有機體。組織的發展與演變是一個自然的過程,是和周圍的環境不斷地相互作用下不斷變化、不斷適應周圍的社會環境的自然產物,而不是人為設計的結果。Selznick認為,要研究組織時,我們要走出理性模式,要超越所謂的效率,要超越組織本身。因為組織並不是一個簡單的效率機器,而是受外在環境影響的。制度主義理論強調「合法性」(legitimacy)機制的重要性。此「合法性」不僅是指法律制度的作用,而且包括了文化制度、觀念制度、社會期待等制度環境對組織行為的影響。

合法性機制的基本想法是:社會的法律制度、文化期待、觀念制度成為人們廣為接受的社會事實,具有強大的約束力量,規範著人們的行為。

【評論主題】2在社會系統觀點中,當提及「案主生活的網絡」時,係指涉:(A)微視系統(microsystem)(B)中間系統(mesosystem)(C)外部系統(exosystem)(D)鉅視系統(macrosy

【評論內容】

微視系統:個人及家庭

中介系統:親友、鄰里、同儕

外視系統:地方單位、社區服務組織

鉅視系統:社會資源、政府體系與非正式支持體系、文化等

【評論主題】27預期平均餘命(Life Expectancy)的定義為何?(A)是指人類長壽的極限(B)是指在特定年份出生人口的平均歲數(C)是指 65 歲以上老人人口的平均歲數(D)是指 65 歲以上老人人口死

【評論內容】平均餘命(life expectancy,或稱預期壽命)是一個相當複雜的概念,係指一般人根據一組既定的年齡別死亡率(機率)來存活(或死亡),所能預期的平均存活年數;在計算程序上,每個年齡組的人口都可以取得一個平均存活年數,稱為年齡別平均餘命,但經常被使用來量度壽命水準的數據乃是零歲時的平均餘命,稱為出生時平均餘命。

【評論主題】14下列何種統計檢定方法屬於「無母數檢定」(Non-parametric test)?(A)卡方檢定(Chi-square test)(B)t 檢定(t test)(C)F 檢定(F test)(D)

【評論內容】卡方考驗:係用來檢定類別變項的統計檢定方法,所處理的不是變項的類別或數值,而是各類別所對應的次數。屬無母數統計方法之一。

【評論主題】35「在社區工作中,我們不能簡單的依據經驗和客觀事實來定義社區問題,而必須嵌入有意義的網絡中,不僅是透過個別化的處置方案為其提供諮詢服務,還必須進行背景闡釋。」這段話是何種理論的觀點?(A)社會學習理

【評論內容】

現實建構的觀點

(1)社會工作者必須以開放的態度來面對服務對象所建構出來的個人或集體的世界。

 (2)社會工作實務是社會工作者專業實踐的意義、服務對象的生命現實、與文化脈絡交會所形成的。

  (3)客觀的事實無法獨立於人們所賦予的主觀意義而存在。

  (4)每日生活中所經驗而呈現的現實,並非單純的事實與物體間比較的結果,而是社會建構的過程。

(5)人們必須與其他民眾及外在環境互動以求生存及成長,而要如此作時則需要某種程度的穩定及規範。

  (6)日常生活的現實在一個人有意識、能理解之前就已經安排有序,而且存在,即使人死後也仍然會繼續存在。

  (7)實體的內化過程:社會實體建構的三個過程:外化、客觀化、內化。

a.外化:人...

【評論主題】24下列何者係屬於連續理論(continuity theory)的看法?(A)由於身體功能日衰,老人要持續慢慢淡出人際互動舞臺,才能維持平衡適應的狀態(B)原本低度社會參與的,到了老年階段,較適合改成

【評論內容】

連續理論:隨著年齡增長,個人面對老化時朝向維持一定的生活型態,並積極尋找可以取代過去角色的相似生活型態與角色,此是老人於環境中維持老化適應的典型方式。也就是個人老化時變化不大,而且其人格特質於成年生活保持相似。個人的生活滿意度由當前的活動或生活型態與其生活經驗的一致性所決定。

連續理論主張人們傾向維持中年時期的活動、嗜好和生活型態至晚年時期,老人的活動、嗜好若出現變化則是因應所處生活環境轉變的適應策略。換言之,連續理論將老化視為一動態的過程,老年時期的行為模式乃是延續自過去的行為模式。

【評論主題】23Werner Boehm 所提出的社會功能觀點,係源自下列何種理論?(A)社會互動論(B)生態系統論(C)結構功能論(D)社會發展論

【評論內容】

社會功能:由Werner Boehm(1958)提出。1950以前,社會工作者對人、問題行為的看法與其他專業沒有什麼區別,Boehm 認為每一種專業均需要以人的功能某一層面作為專業活動之焦點。社會工作者需要著重在人的「社會功能」。

社會功能是指「要適度滿足人類共同需求,以使其能達到合理程度的成就及成為社會中有生產力及貢獻的成員」

1.此觀點源自於社會互動論及角色論(被期待的角色及該角色能展現的表現)

2.導引社工助人工作焦點,自個人層次轉向個人與環境的互動

【評論主題】34對於兒童的疏忽或虐待,社工員經過家庭評估之後,決定先暫時將兒童安置於適當的場所,俟原生家庭功能恢復,再協助兒童返家,此一處置方案稱為:(A)家庭維繫方案(B)家庭重整方案(C)家庭個管方案(D)家

【評論內容】

(1)家庭維繫模式:

1經調查成案,綜合評估為中度或高度危機之家庭,且兒童少年未被安置仍生活於原生家庭中。

2原以定期追蹤模式處遇,發生新的受虐事件,經評估兒童少年於家中受虐待暨被疏忽危機程度已升高至中度或高度危機之家庭。

3原以家庭重整服務模式處遇,經介入服務後,兒童少年已返家,且評估兒童少年於家中受虐待暨被疏忽危機程度可能或暫時可能屬中度或高度危機之家庭

(2)家庭重整模式:

1經調查成案或後續追蹤服務,評估宜將兒童少年依相關法令予以安置。

2原以定期追蹤、家庭維繫模式處遇,發生新的受虐事件,經評估兒童少年於家中受虐待暨被疏忽危機程度已呈現中度或高度危機,且宜依法安置兒童少年之家庭。

3原以永久或長期安置之...

【評論主題】8在各種非理性的決策模式中,有一種模式是管理者將決策過程倒轉,對某些問題有既定的解決方案。管 理者一方面創造問題,一方面為自己創造決策的機會。這種模式稱之為:(A)漸進決策模式(B)滿意決策模式(C)

【評論內容】

垃圾桶決策模式:決策行為是在一個裝有鬆散結構意見的垃圾桶中隨便抽取完成的。

由美國學者  (柯恩Michael Cohen) (馬區James G. March)及歐爾深(Cohen D. Olson)在1972年的《組織模糊與選擇》(1972)一文中所提出。

他們認為,機關組織的決策,通常並非是經過理性思考 計算之後的結果,實際上是決策者在決策過程中不經意碰到的一項產出結果。亦認為機關組織如同一個由問題、解決問題的替選方案、參與者、及選擇機會四者混合而成的垃圾桶,

這個機關最後所產生的決策如何,端視問題是否正好碰到解決方案、解決方案是否符合參與者的利益、以及決策者是否有機會同時發現問題與解決方案而定。

  此模式認為組織決策並無次序性,各決策要...

【評論主題】28對於臺灣日治時期社區工作的發展歷史,下列何者錯誤?(A)類似西方睦鄰運動,以稻垣藤兵衛於 1916 年在臺北大稻埕所設立「人類之家」最早(B)「鄰保館」是因 1936 年東勢地區大地震,為了災後重

【評論內容】

日人稻垣籐兵衛於 1916 年在萬華設立「人類之家」,是台灣第1個睦鄰組織,後來陸續設立 6 處

「鄰保館 」,包括嘉義鄰保館(1934)、台中鄰保館(1936)、東勢社會館(1937)、彰化鄰保館(1937)、豐原社會館(1937)以及清水社會館(1937)等。

「人類之家」為志願服務組織,分為兒童和社會部,透過日常接觸感化和教育民眾以改善貧民生活。其餘 6 處的鄰保館為半官方色彩,負責運作者多為地方「方面委員」之「社會事業助成會」,「方

面委員會」負責調查辦理該地區的社會事業,包括相談指導、保健救療、兒童保護、斡旋介紹、戶籍整理和金錢給予等,類似歐洲教區的濟貧制度(林萬億,2006:140)。

http://sowf.moi.gov.tw/19/quarterly/data/119/119-04...

【評論主題】5下列那一種研究方法,往往不會被歸類為質性研究的方法?(A)行動研究法(B)評估研究法(C)田野研究法(D)焦點團體法

【評論內容】所謂的評估研究是指為了達成評鑑並且改進人群服務方案的概念化、設計、計畫、行政、效能、效率和效用等目的,而綜合採用的各種研究設計和方案(如實驗、調查、參與觀察等)的研究類型稱之,也就是說評估研究是一種取向而不是單一的研究方法。在絕大多數的情況下,評估研究就是方案評估,因為評估研究的對象多半是一個方案,不論是探討方案實施的過程、結果,還是對已經完成的方案作成本效益分析,都是屬於方案評估的範圍。

【評論主題】3下列有關「個案研究」的敘述,何者正確?(A)所謂個案即為一個個體(B)個案研究不能形成通則式的理論(C)個案研究應不帶任何理論預設(D)個案研究是對特定事物的有限關注

【評論內容】

(A)分析單位(收集的對象)可能是一個(單一個案)或多個(多個案)實體─例如:人、群體或組織

(B)適合於捕捉研究個案中人員的知識並發展理論

(C)研究問題最好具有相關的理論基礎,以免漫無方向的搜尋。

【評論主題】17有關團體工作模型的敘述,何者正確?(A)三個主要實施模型依其提出的先後順序是:交互模型、治療模型、社會目標模型(B)交互模型工作者主要角色是「變遷媒介者」(C)社會目標模型工作者主要角色是「影響者

【評論內容】

(1)社會目標模型(Social Goals Model) 

是早期社會團體工作的傳統,企圖處理小團體中的社會秩序和社會價值的取向。它的中心概念是社會意識和社會責任,則功能是在增加市民更多的知識與技巧。

最大的缺點是不能產生配合問題的適切理論設計,不強調個人的動力,缺乏對個人需求的了解。

(2)治療模型(Remedial Model) 

促成社會團體工作整合專業體系,提供社會個案工作連結的機會。它的功能是治療個人和提供個人的復健。

治療團體是一種組成的團體,成員被工作者所診斷和決定的,所以自然和友情並不是考慮的因素。此模型需要建構在一個制度範圍內,則實行的政策在於去支持治療目標。

早期的發展就是如此,所以需要心理學的知識來支持對個人的...

【評論主題】15社區工作已成為社會工作專業方法之一,以下敘述何者正確?(A)1929 年藍尼(Robert P. Lane)報告書闡述社區工作方法(B)1952 年美國社會工作教育學會的課程政策聲明為社會工作三大

【評論內容】1939年始由蘭尼(Robert P. Lane)於全國社會工作會議中提出報告,通過「社區組織」列為社會工作的三大方法之一

【評論主題】12下列有關生態系統模型中「行動系統」(action system)的敘述,何者正確?(A)係指努力改變的焦點系統,為了達到目標需要影響的人與問題(B)係指社會工作者為了達成處遇目標,而需要合作的正式

【評論內容】生態系統重視個人與環境的交流,當個人與環境達到平衡,則個人能夠有最佳的適應。因此,減除壓力或消除障礙的目標應放在需求的滿足、協助個人取得與運用資源的意願與能力,或增強其因應環境的力量與方法。評估個人環境系統有個人次系統、關係系統、組織機構社區系統與物理環境系統等等。 在處置上,案主系統分為四種,並要決定與問題相關的系統是哪一個,以便確認標的系統(努力改變的焦點系統)和應有的行動系統(達成目標時所需要合作的正式與非正式資源與個人)。

【評論主題】34 Johnson(1992)將社會工作價值分為終極價值(ultimate values)、接近價值(proximate values)、工具價值(instrumental values)。請問下列

【評論內容】

社會工作的價值層次

(1)終極價值或抽象價值:如民主、自我實現等。

(2)中介價值:指比較實質的價值,如理想的社區等。

(3)工具性價值或操作性價值:指達到終極價值的工具或手段。

【評論主題】39 社會功能(social function)是社工專業助人的重點與價值偏好。請挑出Boehm對社會功能的正確敘述?(A)它是個人所扮演的好幾種角色的主要活動表現(B)它來自個人在先賦團體(ascr

【評論內容】

社會功能:由Werner Boehm(1958)提出

1950以前,社會工作者對人、問題行為的看法與其他專業沒有什麼區別,Boehm 認為每一種專業均需要以人的功能某一層面作為專業活動之焦點。社會工作者需要著重在人的「社會功能」。

社會功能是指「要適度滿足人類共同需求,以使其能達到合理程度的成就及

成為社會中有生產力及貢獻的成員」

1.此觀點源自於社會互動論及角色論(被期待的角色及該角色能展現的表現)

2.導引社工助人工作焦點,自個人層次轉向個人與環境的互動

【評論主題】14 人不受潛意識所控制,也非全受環境所左右。人有心靈和意志、是自主、理性和有問題解決能力的。之所以產生問題並非個人心理疾病所致,而是能力暫時受限的緣故。以上所述,是那個理論取向的主要觀點?(A)精神

【評論內容】任務中心取向:威廉雷德(William Reid)為代表。認為人之所以有問題是能力暫時受到限制,而非病理因素所致。其強調「有時限性且有計畫性的處遇」,以使得服務變成有效率且節省資源

【評論主題】5 「認為刑罰應該積極扮演移轉(Transition)犯罪人順利回歸社會之角色」是那一種刑罰本質的觀念?(A)嚇阻(B)矯治(C)重整(D)修復

【評論內容】

復歸重整模式之意義與處遇對策:(1960迄今)

(1)模式重點:本模式植基於人犯重整復歸社會的矯治目標,強調人犯適應社會生活。

(2)優點:

1重建家庭關係,有工作機會,賺取工資補償受害人、支付罰金。

2進而運用心理治療或職業訓練來改善其工作技術。

3社會大眾之參與:本模式也鼓勵社會大眾參與人犯復歸社會之各項工作,培養社區關係。

【評論主題】17 一般所了解德國對於社會法體系分為三類,下列何者不屬其範圍?(A)社會預護(B)社會發展(C)社會扶助與社會促進(D)社會補償

【評論內容】

A.社會預護 (以社會保險為典型):目的在事前預防社會風險。給付原因/要件:有一定之先行給付,例如保險費之給付。

D.社會補償:目的為特別犧牲所構成之補償。給付原因/要件:有因給付,例如戰爭或犯罪致損害。

C.社會救助:目的保障人民生存之最低基準。給付原因/要件:無因給付,判斷標準:是否有保障需求

C.社會促進:目的降低人民個體間生活差異、促進個體發展「機會均等」,達成社會平衡與福祉最大化。 給付原因/要件:立法者對給付要件有較大形成自由

【評論主題】15 有關民國100年12月行政院公布中華民國人口政策綱領,對其基本理念下列陳述何者錯誤?(A)強化適齡婚育,尊重生命價值,維繫家庭功能,維持合理人口結構(B)落實性別平等意識,建構具性別觀點的人口政

【評論內容】

一、「倡導」適齡婚育,尊重生命價值,維繫家庭功能,維持合理人口結構。

二、強化國民生育保健與營養均衡、國民體能與身心健康、文化建設與教育,以提升人口素質。

三、提升就業能力,保障勞動者就業安全與權益。

四、建立完整社會安全網,提供兒童、少年、婦女、老人、身心障礙者、原住民族及其他弱勢者之完善社會福利。

五、落實性別平等意識,建構具性別觀點的人口政策。

六、保障各族群基本人權,建構多元文化社會。

七、推動環境保護及永續發展,落實生活、生態、生產之平衡,並實施國土規劃,促進人口合理分布。

八、保障移入人口基本權,營造友善外來人口之環境,開創多元文化的新社會。

【評論主題】9 下列有關社會保險財務管理的陳述,何者正確?(A)完全提存準備因有實質儲金,是最安全的財務方式(B)完全提存準備因有實質儲金,常會因通貨膨脹及薪資水準提高,而變動其價值(C)隨收隨付制,因沒有實質的

【評論內容】

社會保險費負擔的結構設計:

  (1)所得比例制:指就被保險人薪資收入中,規定一定比率作為保險費率,以計算各人應繳納的保費。分為下列三種:固定比例制、等級比例制、累進費率制

  (2)均等保費制:即不論被保險人收入高低,一律繳納均等保險費。

  財務處理方式的類型:

(1)隨收隨付方式:亦稱完全賦課方式,係指將當年度之保費收入完全用之於當年度之保險給付,並不提存責任準備金。

(1)隨收隨付方式:亦稱完全賦課方式,係指將當年度之保費收入完全用之於當年度之保險給付,並不提存責任準備金。

1均等保費制:即不論被保險人收入高低,一律繳納均等保險費。

2優缺點:

1.優點:a.制度實施初期保險費率低,推行較容易。

  b...

【評論主題】6 女性主義是當代福利國家的重要意識型態觀點之一。下列有關女性主義對福利國家之主張何者正確?(A)社會福利制度應運用女性的特質,由國家僱用女性從事社會福利工作,以解放女性(B)激進主義女性主義認為,性

【評論內容】

(B) 激進主義女性主義:個人問題源於性別主義、父權社會所造成的權利不對等,著重在家庭制度的變革,目標在達成女性自主、去除男性對女性的的控制。

 (C) 社會主義女性主義:女性被壓迫是源於資本主義社會結構的限制,著重在家庭與經濟面的改革

 (D) 自由主義女性主義:認為男女無差異,社會結構的設計對女性群體造成歧視與不公,公領域國家應保障機會均等、私領域則不干預

【評論主題】管理者促進自身地位、建立權力基礎及建立正確連結的能力,係指哪一種管理技能的範疇?(A) 概念性技能(B) 技術性技能(C) 人際關係技能(D) 政治性技能

【評論內容】

一位管理者或主管必須要擁有持續改善組織的各種技能,這些能力可區分為下述幾種:

(1)概念性技能:係指分析和診斷複雜情境的心智能力,亦即抽象或一般概念,並將之用於特定情境能力。

(2)技術性能力:能使用特殊的知識、方法和技術已完成工作之能力。

(3)人群關係技能:係指了解、激勵以及他人相處的能力。

(4)政治性技能:係指管理者促進自己地位、建立權力基礎、以及建立正確的連結的能力。

【評論主題】組織決策依參與者人數的多寡,可分為個人的決策與團體的決策,下列何者是團體決策的缺點之一?(A)缺乏足夠的替代方案(B)正當性低(C)少數壟斷(D)可接受性低

【評論內容】

(1)  團體決策優點:提供訊息、較多方案、增加方案接受性、增加合法、提升士氣。

(2)  團體決策限制:費時、少數支配、順從壓力、責任不清。

(3)團體決策方法:腦盪術、記名式團體法、Delphi技術、電子會議。

【評論主題】員工培訓方式評估中,主要在評量學員是否將學到的知識與技能應用到工作上,是屬於哪種評估模式?(A)反應層次(B)學習層次(C)行為層次(D) 結果層次

【評論內容】Kirkpatrick評估模式共分反應( reaction )、學習( learning )、行為(behavior)及結果(result)等四層次: (1)反應層次:針對訓練實施的整體課程的滿意程度(2)學習層次:衡量學員對特定知識、態度、技能的了解及吸收的程度

【評論主題】管理者不但要接受衝突,甚至要鼓勵適度的衝突,以保持團體的自省能力和改進動力,這是何種衝突觀點?(A)衝突的傳統觀點(B)衝突的人際關係關點(C)衝突的互動觀點(D) 衝突的交換觀點

【評論內容】

(1)傳統的觀點:盛行於1930至1940年代,認為衝突是不好的、有害的,常與暴力、摧毀等連結,具破壞性且必須極力避免的。

(2)行為的觀點:盛行於1940至1970年代中期,認為衝突是任何組織中不可避免的行為,所以應該接受他,且視之為正常與合理的行為。

(3)互動的觀點:是當今最流行的看法,此說認為一個平靜、和諧、合作的團體會成為靜止、冷漠的團體,對於革新、問題解決及創造力不積極,因此,鼓勵領導者應該維持團體要有功能性的衝突存在,以激發部屬的創造思考力及組織革新的能力。

  (4)交換的觀點:交換理論指出社會互動其實就是一種交換行為。而個人在交換行為時,必定考慮過可能牽涉的利益和賞酬。換言之,在交換過程中,個人對與他人互動所可能產生的利益,必先加以估量。如果在交換過程中雙方不能得到滿足的結果或賞酬,則沒有交換的必要。

【評論主題】機構在「員工晉用」(staffing)時,最先要做的事是?(A)組成徵選面試小組(B)完成培訓與人員發展計畫(C)對外發布徵人訊息(D)分析職務內容及職權

【評論內容】

人力資源的功能:晉用、培訓、激勵、維持

員工晉用:過程包括,

(1)工作分析:工作分析的結果在獲得說明、規範、評價的作用。

(2)人力資源:組織依據其內外在環境及員工事業生涯發展對未來人力需求作有系統之分析的過程。其過程包含三步驟:評估目前人力資源、評估未來人力需求、發展符合未來人力需求方案。

(3)招募甄選:擬訂計畫、確立人力來源、選擇方法並招募。

【評論主題】預算的類型中,要求將方案與服務資料與預算資料相結合,亦即同時考量到方案的直接支出與間接支出,稱之為:(A)逐項預算法(B)方案預算法(C)零基預算法(D)功能式預算法

【評論內容】

(1)單項預算法:即以當年的預算作為規劃來年預算的基準,故又稱為「基礎規劃未來年度的預算法」或「漸進式預算法」。通常是對通貨膨脹的反應;是公私立社會工作機構最常使用的預算方法

 (2)方案預算法:包括機構所提供的服務、服務的目的和目標是此種預算制度的主要部分。預算過程本身是將規劃與評估緊密連在一起。只反映出多少資源分配予個別的方案活動項目。

(3)功能性預算法:這種制度包括方案服務,但所強調的是支持機構運作必要的行政服務。方案和服務是以類別劃分,並以功能性會計基礎加以監控。

(4)零基預算法:運作的前提是機構必須由一無所有開始。機構必須要為其每年所做的財務要求辯護。機構每年從零開始,且不管服務方案以往或現在是存在,機構要為其第二年所提的預算做說明及辯護。此意味預算可能被刪或被迫放棄。

【評論主題】6 社會工作人員常需要面對倫理的抉擇困境,請問下列何種描述是正確的?(A)「在自由意志下同意遵守的法律、規定」與「個人信仰、價值與原則」同等重要(B)「在自由意志下同意遵守的法律、規定」比「個人信仰、

【評論內容】

Reamer工作倫理抉擇六原則:

原則一:傷害到維持人類生命、健康、尊嚴時 > 傷害到其他

原則二:個人基本幸福權力 > 他人的自由權

原則三:個人自由權 > 其自身的基本幸福權

原則四:人們在自由意志下同意遵守法律、規則的義務 > (凌駕於)個人的信仰、價值與原則

原則五:在衝突時,個人基本福址 > (超越)法律、規定和自願組織的安排

原則六:防止如飢餓等基本傷害與提升公共利益> 保護個人財產

【評論主題】4 英美慈善組織會社成立之目的,在使貧民獲得合理救濟,其講求的精神與方法影響社會工作至今的有:(A)個案工作與公共扶助(B)個案工作與社區組織(C)社會調查與公共扶助(D)社會調查與志願服務

【評論內容】

19世紀之英國亨利索里牧師(Solly, Reverend Henry)參考德國漢堡制及愛爾伯福製的做法,於1869年倫敦成立了第一個慈善組織會社(C.O.S)方法是:

(1)成立一個中央的管理與聯繫機構(2)各區辦理區內所有救濟機關受理申請救助案件之總登記(3)各區派員對於所有申請案件進行個別詳細調查

1877年,美國牧師哥葛亭成立美國第一個慈善組織會社(COS)。其力求避免救濟機關間經費之浪費並強調對個人或家庭之需要予以「調查」。對「不值得救濟的貧民」則被強迫在救濟院或習藝所內改變他們的生活方式。

透過「親善訪問員」依據調查對每一個別案件,分別予以處理,這種強調「個案化」、促使社會個案工作的產生;另一方面,他們在促進各救濟機構、慈善組織為解決社區問題,採取協調合作的步驟,也為社區組織工作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評論主題】下列那一理論主張政策的制定是各利益團體相互競逐之後的結果?(A)多元論(B)統合論(C)菁英論(D)國家中心論

【評論內容】「多元論」認為公共政策是由社會上各種利益團體和政黨等,經過溝通妥協、討價還價後所得到的結果。這是以民主溝通、協商方式尋求社會共識的有效方法,也可反映出多數民眾的需求與價值。

【評論主題】3. 無窮數列的極限值為______

【評論內容】

任務性團體的建立是為了達成一特定目的、發展政策及創造成果。

領導者的角色可以協助團體辨認哪些是有能力解決問題的成員,問題的優先順 序為何、清楚定義問題目標、並考慮各種可能的解決方案。

任務性團體的發展階段,並不以單一方向的方式進行,有些議題會重現,任務團體常常逃避衝突,為的是完成任務。

【評論主題】四、我國人甲男與日本人乙女在臺灣結婚,婚後在日本東京有共同住所。後兩人感情不睦,協議離婚,甲主張其於婚姻存續期間內購買座落在臺北之 A 屋(登記為乙所有)為甲乙二人共有,就甲之主張,我國法院應如何適用

【評論內容】

Mary Richmond著「社會診斷」(Social Diagnosis)一書

 Florence Hollis著《個案工作──一個心理暨社會的治療》。

Helen Perlman綜合功能學派和社會診斷學派而提出「問題解決學派」理論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學派

【評論主題】【題組】4玉「簟」

【評論內容】

代償學習vicarious learning(模仿):團體提供成員許多機會經由模仿觀察而學習到新的行為,既可以從成員在團體中表現的,也可以從成員在團體外表現的學習到。

植入希望:成員看到其他人進步了或正進步中而覺得團體是有助益的;因而對團體能幫助他產生樂觀的希望

由互動中學習:「成員透過與其他團體成員的互動來獲得學習,這種學習主要有兩方面:

(1)當成員嘗試新行為時,而且開始用正向的方式與其他團體的成員互動;

(2)對其他團體成員的行為,以一種正向的方式給予回應。」(E.Reid,1997【民86】P.80)例如,成員會試圖澄清團體中其他成員所要表達的內容,以正確瞭解溝通的訊息與內容;成員較先前開始有明顯的努力和改變,積極的表現自己;甚至跟領導者提出挑戰。

利他主義:團體的成員會因為支持其他成員,而對自己有較好的看法。透過協助他人,他們會發現自己對別人的價值,而轉為對自我的價值提升

【評論主題】一、根據 1969 年維也納條約法公約之相關規定,條約經各項締約程序後,形式上就告成立,但如果要在國際法上生效,仍須符合若干生效之實質要件,試析述之。(25 分)

【評論內容】

社區的分類

(1)地理社區:指人們居住在一個特地的地方,共享在地感,如鄰里、街區即是。

(2)利益社區:指人們因共同利益而結合成一個社區感,如運動、志願服務、旅遊等。參與這種社區的人們通常是申請加入或經過審查通過,他們從事共同的活動,以獲得利益,如棒球迷俱樂部、阿妹歌友會、股友社、網友俱樂部、直銷團體等。

(3)信仰社區:因共同的信仰、認同、種族、文化而構成的社區,如佛光會、慈濟功德會、聖母聖心會、長老教會等,又稱為宗教社區。但是,現代社會因共同信仰而結合的已不再唯有宗教一途,同志戀所組成的同志社區也屬信仰社區。

(4)組織社區或工作社區:因共同的活動而組成的社區,如工廠、工業區、加工出口區、人民公社、集中營、監獄等。生活在其中的人花費大部分時間從事相同活動(工作、管訓、勞改等),久而久之,會產生共同的社區感。

【評論主題】一、栽培作物之種子通常為了人類種植之需要,常不具有休眠性,而野生種則大多具有休眠性,為何有此現象?造成休眠性的原因又有那些?如何克服?(25 分)

【評論內容】

社會計畫:著重任務目標,即社區實質特定問題的解決。理性的蒐集資料、分析資料、提供問題解決方案、評估

社會行動:著重過程與任務目標,即社區中存有不公平、不平等、剝奪與弱勢族群的問題,組織民眾採取社會行動對抗敵對標的

 

【評論主題】三、請敘述結核桿菌(M. tuberculosis)形成乾酪(Caseous)結核形成的免疫致病機制(包括細胞與細胞的激素)。(25 分)

【評論內容】

(A)社  區  發  展 :公共設施建設、生產福利建設、精神倫理建設

  社區總體營造:造景、造產、造人

(B)社  區  發  展 :地理、心理、行動的社區

  社區總體營造:社群、生活共同體

(D)社  區  發  展 :由居民自主提出方案或活動

 社區總體營造:由文史工作者、社區工作者、藝術工作者及建築景觀設計者及當地居民所共同努力

【評論主題】三、何謂鏈結資料?何謂開放資料?美國國會圖書館與 OCLC 有那些鏈結資料計畫?對於圖書館編目帶來何種應用?(25 分)

【評論內容】因為是互助團體,基本上是由成員主導,領導者是一個催化的角色,因此不一定要有協同領導

【評論主題】三、對於雙極性電晶體而言,何謂「貫穿效應(Punch Through Effect)」?它會對電晶體造成什麼影響?(10 分)

【評論內容】根據任務中心學派,人之所以有問題是能力暫時受到限制,而非病理因素所致。

【評論主題】一、灌溉渠道常利用堰來量測流量,通常種類有三角形堰及矩形堰。此兩者有何差異,且優缺點為何?若利用三角形堰量測流量,為何流量與水頭 h(溢流水深)的 2.5 次方成正比?(20 分)

【評論內容】

依以下原則訂定本綱領:

人民福祉優先、包容弱勢國民、支持多元家庭、建構健全制度、投資積極福利、中央地方分工、公私夥伴關係、落實在地服務

以六大項目為本綱領之內涵:

社會保險與津貼、社會救助、福利服務、就業安全、社會住宅與社區營造、健康與醫療照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