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主題】14. 有關教師法當中所規範的教師聘任、解聘、不續聘及資遣等內容,下列敘述何者錯誤?(A)取得教師資格有兩種管道:高級中等以下學校之採檢定制;專科以上學校採審定制(B)教師評審委員會調查性平、體罰、霸

【評論內容】

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教師評審委員會設置辦法

本會委員中未兼行政或董事之教師,不得少於委員總額二分之一。

本會任一性別委員人數不得少於委員總額三分之一。

【評論主題】34.艾斯納(E. Eisner)及范倫斯(E. Vallance)提出課程取向的分類,其中之一為「提供 每一位學習者合宜的知識內容與經驗,為個人發展量身訂做的課程」。此一取向屬於下列何者?(A)學術

【評論內容】

(A) 學術理性類課程:強調學術知識的教學。(B) 自我實現類課程:提供學生自我實現的經驗。(C) 認知過程類課程:強調學習的認知歷程。(D) 社會重建類課程:強調社會問題的探討。

為個人發展量身訂做→自我實現取向

【評論主題】32.在學校課程發展委員會的討論中,李老師認為:「學校的課程發展必須考慮社區的 資源和校內學生的特性,才能設計出符合學生學習需要的課程。」蘇老師則認為:「學校課程發展必須優先考慮能否達成學科教學的目標

【評論內容】

歷程模式:強調教學的過程與方法,師生才是課程發展的設計者。情境模式:學校本位課程,強調學校所處社會情境和文化因素。目標模式:強調教學的目標。

工學過程:強調目標。慎思過程:一種推理方法,從問題開始,到擬定計畫,及最終的問題解決。

(A) 錯誤:歷程模式→情境模式(B) 錯誤:情境模式→目標模式(C) 錯誤:與目標無關→與工學過程無關(D) 正確:學校課程發展委員會的討論、優先考慮→推理方法→慎思過程

【評論主題】15.綜合活動教師團隊所自編的九年級教材,在全年級使用之前,應送下列哪一單位 審查?(A)學校的教師評審委員會(B)學校的課程發展委員會(C)教育局(處)的國教輔導團(D)教育局(處)九年一貫課程輔導

【評論內容】

(A) 教師評審委員會:教師聘任。(B) 課程發展委員會:自編教材審查。(C) 國教輔導團:實施國民教育的教學輔導。(D) 九年一貫課程輔導小組:無此團體。

【評論主題】31.林老師強調:奬懲對學生是有效的,為營造一個理想的學習環境,要讓學生清楚知道老師的期望,且要貫徹執行。此一觀點符合下列哪一種班級經營的理念?(A)目標導向(B)果斷紀律(C)和諧溝通(D)權變理論

【評論內容】

(A) 目標導向:獲得注意、尋求權力、尋求報復、表現無能。(B) 果斷紀律:老師對學生表現出來的行為要有果斷的堅持。(C) 和諧溝通:向學生傳達理性的訊息。(D) 權變理論:領導與人際關係、工作結構、職務權力有關係。

貫徹執行→堅持→果斷紀律

【評論主題】17.某版本教科書以「差異」為課程組織的要素,在不同年級分別以家庭、社區、中西方文化為內容,探討差異的不同形式。此種隨著學生年級增加,概念的抽象性與複雜性也增加的課程,屬於下列哪一種課程?(A)同心圓

【評論內容】

(A) 同心圓課程:課程大致相同,但逐漸擴大其範圍。(新包含舊)(B) 螺旋式課程:配合學生認知結構,由易到難,由簡到繁。(新不包含舊)(C) 廣域式課程:將教材分成多個大範圍,但不細分科目。(D) 核心式課程:以某科為核心,其他科為輔佐。

探討差異的不同形式、概念的抽象性與複雜性也增加→由易到難、新不包含舊→螺旋式課程

【評論主題】10.方大明在準備段考時,知道要花較多時間,準備自己較弱的英文,花較少時間,複習自己較強的數學。此種應試方法屬於下列哪一種知識類型?(A)事實性知識(B)概念性知識(C)程序性知識(D)後設認知知識

【評論內容】

(A) 事實性知識:所需具備的基本概念。(B) 概念性知識:連結不同概念的相關知識。(C) 程序性知識:依一定程序操作從而獲得結果的知識。(D) 後設認知知識:對自我認知的知識。

花較多時間,準備自己較弱的英文、花較少時間,複習自己較強的數學→自我認知→後設認知知識

【評論主題】16.學生在同一學習時段裡,可在不同的課堂接觸到各個專業領域的教師,學到文學的水、科學的水、藝術的水和歷史的水。此種作法屬於下列哪一種統整課程設計?(A)學生中心(B)教師中心(C)主題中心(D)社會

【評論內容】

(A) 教師中心:以教師為主、教師是學生的指導者。(B) 學生中心:以學生的興趣和需要為主。(C) 主題中心:以主題為主、各科圍繞主題進行教學。(D) 社會中心:以社會問題為主。

文學的水、科學的水、藝術的水、歷史的水→以水(主題)為主→主題中心

【評論主題】14.有德國中衡鑑新實施之多元智能課程的價值,判斷課程運作的整體成效,以作為未來是否繼續採用及推廣的參考。此種作法屬於下列哪一種評鑑方式?(A)真實評鑑(authentic evaluation)(B

【評論內容】

(B) 交流評鑑:強調課程設計者與評鑑人員的互動。(C) 形成性評鑑:教學中。(D) 總結性評鑑:教學後。

判斷課程運作的整體成效→應是教學後→總結性評鑑

【評論主題】12.在學校課程實施的過程中,教師採用「協商模式」(negotiation model),於互動中修改既有的課程。這屬於下列哪一種觀點?(A)忠實觀(B)相互調適觀(C)行動落實觀(D)批判討論觀

【評論內容】

(A) 忠實觀:依循課程設計。(B) 相互調適觀:依對象不同,修改課程內容。(C) 行動落實觀:師生互動、課程行動的落實。

修改既有的課程→相互調適觀

【評論主題】19.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中的「生涯發展教育」,在使學生能注重自我覺察及 規劃生涯發展。下列何者符合「生涯發展教育」的情意領域目標?(A)學習運用社會資源,適應社會環境變遷(B)認識工作所需知能

【評論內容】

認知:對理論的理解及應用。技能:學習到的實作能力。情意:對知識、技能的價值判斷和個人感受。

(A) 技能(B) 認知(C) 情意(D) 認知

【評論主題】9.某科考試以60分作為及格門檻,每位學生的得分並不需要與他人比較。這屬於下列哪一種評量?(A)形成性評量 (B)總結性評量(C)常模參照評量 (D)標準參照評量

【評論內容】

(A) 形成性評量:教學中。(B) 總結性評量:教學後。(C) 常模參照評量:分數。(D) 標準參照評量:通過/不通過。

以60分作為及格門檻→標準門檻→標準參照評量

【評論主題】21.教務主任為了實驗,隨機抽取八年一班的三位學生,然後告訴新接八年一班的英文 教師,這三位學生的資質特別優異。一學期後,這三位同學的成績果然脫穎而出。 這三位同學表現優異的現象,屬於下列哪一種效應?

【評論內容】

(A) 月暈效應:對受試者一般印象影響個別的評定。(B) 霍桑效應:知道自己成為觀察對象,而改變行為傾向。(C) 混沌效應:混淆項。(D) 比馬龍效應:對他人期望,成為自我實現的預言。

這三位學生的資質特別優異→對他人期望這三位同學的成績果然脫穎而出→自我實現的預言對他人期望、自我實現的預言→比馬龍效應

【評論主題】4.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所揭櫫的「有教無類」、「因材施教」及「適性揚才」等理念,屬於下列哪一種課程取向?(A)學科取向(B)學生取向(C)社會取向(D)科技取向

【評論內容】

(A) 學科取向:強調學科知識。(課程即科目)(B) 學生取向:強調學習經驗。(課程即經驗)(C) 社會取向:以社會問題為核心。(D) 科技取向:應用科學方法解決。

有教無類、因材施教、適性揚才→以學生為中心→學生取向

【評論主題】27.葉老師先對阿忠的媽媽說:「以我對阿忠的觀察,他跟同學間的相處一直很好,只是沒想到前幾天和同學發生一點爭執而大打出手。現在同學都不理他了。」再說:「雖然這件事我已居中做了排解,今天請您來學校,是想

【評論內容】

(A) 迂迴溝通術:透過其他途徑拉近彼此的關係。(B) 三明治技術:優點→缺點→優點、學生行為→老師努力→家長配合。(C) 評價式稱讚:讚美其人格。(D) 鑑賞式稱讚:讚美其行為表現。

這題不是很正規的三明治技術(優點→缺點→優點)需用另外一個方式思考(學生行為→老師努力→家長配合)

他跟同學間的相處一直很好→學生行為我已居中做了排解→老師努力希望您可以支持並和我合作→家長配合學生行為、老師努力、家長配合→三明治技術

【評論主題】23.自然與生活科技教師以日常生活事例作為切入的問題,引導學生探討自然科學知識。此種教學方法與下列哪一種概念有關?(A)由難至易(B)由繁入簡(C)由抽象到具體(D)由經驗到知識

【評論內容】

(A) 由難至易→應由易至難(B) 由繁入簡→應由簡入繁(C) 由抽象到具體→應由具體到抽象(D) 由經驗到知識→正確

【評論主題】26.姜老師對班級經營所抱持的基本想法是:「學生獲得奬勵的行為會重複出現,被忽視或懲罰的行為會減少或消失。因此,可適當使用增強物,來塑造學生的行為。」 姜老師的想法較接近下列哪一選項的主張?(A)葛拉

【評論內容】

(A) 選擇理論:自己是行為的主人、人們能選擇自己的行為。(B) 教師效能訓練:建立師生間和諧、良性的溝通。(C) 操作制約:強調增強物。(D) 團體動力學:團體間會出現的各種心理學、社會學現象。

適當使用增強物→操作制約

【評論主題】國二的小明,在他的導師因故離職後,很自責地認為:「這件事情一定是因為我不夠聽話、不認真讀書,才會讓老師離職,而且老師可能永遠都不會再教書了!」根據貝克(A. Beck)的認知治療理論,小明的認知扭曲屬

【評論內容】

(A) 誇大:將負面事件解釋成很誇張。(B) 個人化:與自己發生關聯的傾向。(C) 標籤化:給予事物貼上一個負面的標籤。(D) 理智化:刻意以理智包裝自己。

一定是因為我不夠聽話→與自己關聯→個人化

【評論主題】國二的小典常觀看電視暴力節目,不知不覺模仿電視中的攻擊性行為。小典的攻擊行為可以由下列哪一個理論來解釋?(A)行為論(B)心理分析論(C)認知發展論(D)社會學習論

【評論內容】

(A) 行為論:古典制約、操作制約(B) 心理分析論:潛意識、夢的解析(C) 認知發展論:感覺運動期→前運思期→具體運思期→形式運思期(D) 社會學習論:觀察學習、模仿、楷模

【評論主題】邱老師是小琪的伯父。有一天小琪到輔導室找邱老師晤談,但邱老師認為找其他老師晤談較為合適。邱老師是為了避免違反下列哪一項專業倫理?(A)預警責任(duty to warn)(B)雙重關係(dual re

【評論內容】

(A) 預警責任:當事人的行為有嚴重危險時,諮商師有向他人預警的責任。(B) 雙重關係:發生於諮商師與某當事人同時或連續承擔兩種(或以上)的角色。(C) 價值影響:諮商師的價值觀影響到個案。(D) 謹言慎行:言談小心,行事謹慎。

邱老師是小琪的伯父→額外角色→雙重關係

【評論主題】根據布朗費布納(U. Bronfenbrenner)的生態系統論,下列何者對青少年發展最具立即的影響?(A)微系統(B)中系統(C)外系統(D)巨系統

【評論內容】

Bronfenbrenner 生態系統論

微系統:直接影響(家人、老師、同儕)中系統:微系統間的聯繫(懇親會)外系統:間接而具體(父母工作環境)巨系統:間接而抽象(文化、習俗)

【評論主題】國二的大華具有多重人格,他最有可能被診斷為下列何種病症?(A)解離症(B)躁鬱症(C)疑病症(D)強迫症

【評論內容】

(A) 解離症:出現兩個以上不同的人格。(B) 躁鬱症:經歷情緒的亢奮期和抑鬱期。(C) 疑病症:擔心自己身患一種嚴重的病。(D) 強迫症:陷入重複的想法與行為當中。

【評論主題】1.下列何種題型較能評量出學生的高層次認知能力?(A)申論題(B)選擇題(C)配對題(D)是非題

【評論內容】

高層次認知能力:(A)申論題低層次認知能力:(B)選擇題、(C)配對題、(D)是非題

【評論主題】諮商師教導案主經由示範、角色扮演、練習及在不侵犯他人權益的情況下,為維護個人權益,表達自己的意見。這是屬於下列何者?(A)品格訓練(B)迴避訓練(C)自我肯定訓練(D)身體放鬆訓練

【評論內容】

諮商師教導案主經由示範、角色扮演、練習及在不侵犯他人權益的情況下,為維護個人權益,表達自己的意見。這是屬於下列何者?→與自我有關→自我肯定訓練

【評論主題】十四歲的盈盈常常在兩個小時之內大量進食,然後設法把吃進去的食物嘔吐出來,進而服用瀉藥來排除身體裡的食物。這是下列哪一種症狀?(A)憂鬱症(B)暴食症(C)肥胖症(D)厭食症

【評論內容】

(A) 憂鬱症:長時間嚴重憂鬱表現。(B) 暴食症:無法控制的暴食、試圖進行淨空行為、與焦慮、憂鬱有關。(C) 肥胖症:脂肪累積過多、對健康造成負面影響。(D) 厭食症:擔心體重過重、約束自己的進食量。

【評論主題】青少年是一個快速改變的時期,因此他們需要單獨去面對生理上的改變,以及一連串新的期望與要求。持以上看法者是下列哪一種理論?(A)黎溫(K. Lewin)的場地理論(B)皮亞傑(J. Piaget)的認知

【評論內容】

Lewin 場地理論

解釋人的行為與周圍環境之間的交互關係。青少年處於成人與兒童間的「邊際人」。

單獨去面對生理上的改變→邊際人→場地理論

【評論主題】小翔告訴輔導老師:「我覺得沮喪且沒有目標!」幾次晤談之後,老師對小翔說:「你現在的困擾,是不是因為你還停留在失去親人的悲傷裡?」這是使用下列何種諮商技術?(A)重述(B)解釋(C)面質(D)贊同和再保

【評論內容】

(A) 重述:重複敘述當事人的內容。(B) 解釋:以專業說明當事人的想法、感受與行為。(C) 面質:指出不一致或矛盾之處。(D) 贊同與再保證:認同當事人的情緒、行為,讓當事人感覺自己被接納。

是不是因為你還停留在失去親人的悲傷裡?→以專業說明→解釋

【評論主題】小新主動到辦公室找導師,在閒話家常後就沉默了。導師回應他:「你有什麼特別的事情想要跟我討論的呢?」這是運用下列哪一項技巧來開啟話題?(A)摘要(B)澄清(C)詢問問題(D)情感反映

【評論內容】

(A) 摘要:將當事人說的內容做一個整理。(B) 澄清:對不清楚的表達,說出自己的理解,請當事人核對。(C) 詢問問題:針對當事人的情況進行詢問,對事情進一步了解。(D) 情感反映:察覺當事人的情緒,並給予反應。

你有什麼特別的事情想要跟我討論的呢?→進行詢問→詢問問題

【評論主題】上課的時候,培志為引起李老師的注意,故意發出怪聲,但李老師不予理會,仍然繼續上課。李老師的做法屬於下列何者?(A)消弱(B)隔離(C)負增強(D)系統減敏感法

【評論內容】

(A) 消弱:移走對方想要的東西。(B) 隔離:因應特殊情況、將學生安置於隔離環境中。(C) 負增強:移走對方不想要的東西。(D) 系統減敏感法:焦慮階層表、鬆弛訓練、循序減敏感法。

為引起注意、但老師不予理會→移走對方想要的東西(注意)→消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