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唐人李翱的人性論開宋代理學的先河,下列何者正確?
(A)著《定性書》
(B)主張性情至善
(C)以弗思弗慮為工夫
(D)修正孟子性善說。

參考答案

答案:C
難度:困難0.330386
統計:A(227),B(165),C(411),D(147),E(0)

用户評論

【用戶】林小舞

【年級】國二下

【評論內容】(A)著《定性書》→《復性書》(B)主張性情至善→情有善與不善,而性無不善(D)修正孟子性善說→繼承孟子性善說,吸取禪宗「見性成佛」的思想

【用戶】Dai Yan Wu

【年級】高二下

【評論內容】《定性書》 作者→程顥  

【用戶】喻思婷

【年級】小六下

【評論內容】(B)應改成性善情邪

【用戶】Pinky Syu

【年級】大一上

【評論內容】李翱主張性善情惡,認為人們由於受到七情的蒙蔽,故本性藏而不露。唯有除去情慾,善性才能恢復,並可超凡入聖。這是取名《復性書》的主要含義。李翱認為,去情復性的方法,是教人「忘嗜欲」,排除物慾的干擾,加強內心修養,以達到所謂空寂安靜的至誠境界。《復性書》雖意在發揚《中庸》思想,反對佛教,但實際上卻吸取了佛教禪宗「見性成佛」的觀點,因而是融合儒佛兩家思想的產物

【用戶】林小舞

【年級】國二下

【評論內容】(A)著《定性書》→《復性書》 (B)主張性情至善→情有善與不善,而性.....看完整詳解

【用戶】Dai Yan Wu

【年級】高二下

【評論內容】《定性書》 作者→程顥  

【用戶】喻思婷

【年級】小六下

【評論內容】(B)應改成性善情邪

【用戶】Pinky Syu

【年級】大一上

【評論內容】李翱主張性善情惡,認為人們由於受到七情的蒙蔽,故本性藏而不露。唯有除去情慾,善性才能恢復,並可超凡入聖。這是取名《復性書》的主要含義。李翱認為,去情復性的方法,是教人「忘嗜欲」,排除物慾的干擾,加強內心修養,以達到所謂空寂安靜的至誠境界。《復性書》雖意在發揚《中庸》思想,反對佛教,但實際上卻吸取了佛教禪宗「見性成佛」的觀點,因而是融合儒佛兩家思想的產物

【用戶】林小舞

【年級】國二下

【評論內容】(A)著《定性書》→《復性書》 (B)主張性情至善→情有善與不善,而性.....看完整詳解

【用戶】Dai Yan Wu

【年級】高二下

【評論內容】《定性書》 作者→程顥  

【用戶】喻思婷

【年級】小六下

【評論內容】(B)應改成性善情邪

【用戶】Pinky Syu

【年級】大一上

【評論內容】李翱主張性善情惡,認為人們由於受到七情的蒙蔽,故本性藏而不露。唯有除去情慾,善性才能恢復,並可超凡入聖。這是取名《復性書》的主要含義。李翱認為,去情復性的方法,是教人「忘嗜欲」,排除物慾的干擾,加強內心修養,以達到所謂空寂安靜的至誠境界。《復性書》雖意在發揚《中庸》思想,反對佛教,但實際上卻吸取了佛教禪宗「見性成佛」的觀點,因而是融合儒佛兩家思想的產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