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25.趙老師認為世風日下,人心不古,學校應每週推行不同的中心德目,以強化學生的品格。趙老師的觀點與下列何者最為接近?
(A)德行倫理學
(B)關懷倫理學
(C)正義倫理學
(D)效益論倫理學

參考答案

答案:A
難度:非常簡單0.935359
統計:A(11113),B(195),C(229),D(344),E(0) #
個人:尚未作答書單:培根四偶像各種詳細理論、a

用户評論

【用戶】Ina Chou

【年級】高三下

【評論內容】 規範倫理學又可分為:1. 德行倫理學(virtue ethics):或稱目的論(teleology)、幸福論(eudaimonism)。( 亞里斯多德)是一套特別重視品德或德行的倫理學理論,主張我們的行為與生活都應以培養品德或德行為主。2. 義務論(deontology):義務倫理(deontic morality)。(康德)強調義務是道德生活的核心,道德的價值在於動機的純正性甚於行為的結果。3. 效益論(utilitarianism) :屬於一種 結果論(consequentialism)。(邊沁)主張應該要以最大多數的人儘可能得到快樂為標準,主張道德教育的目的在訓練好行為,手段是獎賞與懲罰。

【用戶】f14tomcat0610

【年級】高一下

【評論內容】德行倫理學(virtue ethics):或稱目的論(teleology)、幸福論(eudaimonism)。( 亞里斯多德)是一套特別重視品德或德行的倫理學理論,主張我們的行為與生活都應以培養品德或德行為主。強調「品格」→德行倫理學

【用戶】Vivi

【年級】國三上

【評論內容】(A)德行倫理學,Aristotle,重品德與德行,知德(習慣養成)、行德(實踐智慧)(B)關懷倫理學,Gilligan,關懷與和諧、自我犧牲(C)正義倫理學,Kohlberg,基於義務遵守普遍客觀程序做出決定(三期六段論)(D)效益倫理學,Bentham、Mill,功利主義、結果論,事情對錯須衡量結果,「幸福」是對人最超高、最明顯的美善。補充:義務倫理,Kant,強調義務是道德生活的核心,道德的價值在於動機的純正性甚於行為的結果。

【用戶】拜託讓我過拜託?

【年級】高二上

【評論內容】亞里斯多德:德性倫理學》》幸福論》監督學生表現是否導致善與快樂

【用戶】Ina Chou

【年級】高三下

【評論內容】規範倫理學又可分為: 1. 德行倫理學(virtue ethics):或稱目的論(teleology)、幸福論(eudaimonism)。 ( 亞里斯多德)是一套特別重視品德或德行的倫理學理論,主張我們的行為與生活都應以培養品德或德行為主。 2. 義務論(deontology):義務倫理(deontic .....

【用戶】一天一蘋果

【年級】高二下

【評論內容】A82. 西方近年來很重視「品格教育」(character education),可從何種思潮中覓得理論基礎? (A)社群主義、德行倫理學 (B)自由主義、正義倫理學 (C)女性主義、關懷倫理學 (D)後現代主義、論辯倫理學轉貼摩友解析:社群主義是指一種關注社會利益的表現形式的社會哲學。社群主義的出現,源自對1970年代羅爾斯《正義論》(A Theory of Justice)一書的背後自由主義理論的批判。社群主義全然反對自由主義的基本價值,認為自由主義忽略社群意識對個人認同、政治和共同文化傳統的重要性。社群主義極力主張將個人的善與社群的善統一起來,並用這種共同的善作為評價社群生活方式的標準,因此共有價值高於個人自由選擇的價值。

【用戶】Ina Chou

【年級】高三下

【評論內容】規範倫理學又可分為: 1. 德行倫理學(virtue ethics):或稱目的論(teleology)、幸福論(eudaimonism)。 ( 亞里斯多德)是一套特別重視品德或德行的倫理學理論,主張我們的行為與生活都應以培養品德或德行為主。 2. 義務論(deontology):義務倫理(deontic .....看完整詳解

【用戶】Ina Chou

【年級】高三下

【評論內容】規範倫理學又可分為: 1. 德行倫理學(virtue ethics):或稱目的論(teleology)、幸福論(eudaimonism)。 ( 亞里斯多德)是一套特別重視品德或德行的倫理學理論,主張我們的行為與生活都應以培養品德或德行為主。 2. 義務論(deontology):義務倫理(deontic .....看完整詳解

【用戶】Lisa Ho

【年級】大二下

【評論內容】規範倫理學又可分為:1. 德行倫理學(virtue ethics):或稱目的論(teleology)、幸福論(eudaimonism)。( 亞里斯多德)是一套特別重視品德或德行的倫理學理論,主張我們的行為與生活都應以培養品德或德行為主。2. 義務論(deontology):義務倫理(deontic morality)。(康德)強調義務是道德生活的核心,道德的價值在於動機的純正性甚於行為的結果。3. 效益論(utilitarianism) :屬於一種 結果論(consequentialism)。(邊沁)主張應該要以最大多數的人儘可能得到快樂為標準,主張道德教育的目的在訓練好行為,手段是獎賞與懲罰。線上測驗: http://www.yamol.tw/reponse.php?id=39672339&dostatus=&noslave=1&exp=176#ixzz5TG08vlvW

【用戶】evade19

【年級】小一上

【評論內容】題目寫到:「每週推行不同的中心德目,以強化學生的品格」是為習慣養成因此為德行倫理學,又稱目的論